大型光纤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94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光纤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导纤维显示屏。
目前普遍使用的背投式显示屏,如果要取得足够大的画面,光源必须放至显示屏5米之外,根据光强度公式E=L/r2=1/25×L=0.04L,可知光的强度有较大衰减,达不到应有的亮度。而电视幕墙的画面上则有明显的方框,造成不连续或隔裂的感觉。发光二极管显示屏6因缺乏兰色光等而没有过渡色,故无真彩色,画面呆板。现有的光导纤维显示屏,其光纤束的受光面和显示面均采用相同间距排列,故图象一般没有放大效应。通常人们有一种技术偏见,认为显示屏上光导纤维的象素越稀疏,图形失真越大。其实就一定范围而言,即使显示屏上的纤维之间拉开相当大的距离,放大比达到2~8倍,仍具有较好的图象效果,失真甚小,这就给制造大型光纤显示屏提供了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放大效果的光纤显示屏,从而做成大型光纤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光纤束在受光面一侧采取接触式密集排列;而在显示屏一侧采取稀疏排列,其排列位置与受光面上的位置一一对应,间距放大倍数H为2~8倍。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光纤束在受光面一侧的排列形式。
图2是光纤束在显示屏一侧的排列形式。
图3是上述显示屏的侧视图。
参见
图1,光纤束1在受光面2一侧按行与列紧密排列,彼此接触,用胶牢固粘为一体,以使光纤束的间距尽可能小。受光面既可采用图中的错排方式,也可采用顺排等其它形式。所用的光纤束1宜采用塑料光纤束。
在光纤束显示屏上一根发光的光纤称为一个象素。图2中显示屏上的每个象素在位置上与受光面一一对应,即受光面上的象素1与显示屏上的1'相对应,2与2'相对应,A,B,C…分别与A',B',C '…相对应,如此类推。这样,利用光纤传导可见光的原理,受光面上的图形就可以在显示屏上准确地反映出来。所不同之处仅仅是显示屏上象素间的距离较大,因而图象有所放大。图中显示屏上两个象素之间的距离L与受光面上相应距离d之比即为显示屏的放大倍数H,H=L/d。
显示屏3为一按行与列排列的孔板,其上的孔与受光面的光纤孔对应布置。每个孔内穿入一根光纤,用胶固定。制作大型显示屏的光纤直径一般为1~3mm,其间距放大倍数为2~8倍。显示屏的光源部分应采用高亮度投影机4,以增强效果。每根光纤受光端接受什么颜色的光,显示端即放出同一颜色的光,从而与被映射画面的色彩保持完全一致。
图3中所示的光纤束1是塑料光纤束。
本光纤显示屏用高亮度塑料光纤制作,其光损仅在10%左右。由于光纤可使光线曲线传播,故可将光源放到距显示屏较近的距离,使光纤尽量短,如2米以内,光损甚小,较之于背投式5米外的屏幕可以显著提高亮度。塑料光纤材料能实现全谱衰减,所以能反映出画面的真彩色。在光纤的显示屏部分每平方米平均具有三万个象素,画面的每个象素与受光面一一对应,因而画面在显示屏上反映准确、真实,没有失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制作数平方米或数十平方米的显示屏,并具有亮度高,有过渡色,可播放视频信号、全天侯、易维修,造价低廉等优点,适宜作为大型广告牌。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光纤显示屏,包括光纤束(1)、受光面(2)和显示屏(3),其特征在于光纤束(1)在受光面(2)一侧为接触式密集排列;在显示屏(3)一侧为稀疏排列,其排列位置与受光面上的位置一一对应,间距放大倍数H为2~8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显示屏(3)为一按行与列排列的孔板,光纤束用胶固定于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纤束(1)是塑料光纤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光纤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光纤束在受光面一侧采用接触式密集排列;而在显示屏一侧采用稀疏排列,光纤束在显示屏上的排列位置与受光面上的位置一一对应,间距放大倍数可达2-8倍。本显示屏采用塑料光纤束。其优点是光损小,亮度高,有过渡色,彩色真实,图象失真小,可制成数平方米或数十平方米的大型显示屏,而且造价低廉,易维护,可播放视频信号,适宜作为大型广告牌使用。
文档编号G09F19/18GK2219528SQ9424712
公开日1996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3日
发明者朱镐 申请人:西安彩屏高科技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