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安全发光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79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安全发光标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一种人体携带的主动发光标识。
目前人体携带的发光标识大多为被动反光式,如警察配戴的武装带、肩带等,这种被动反光的标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光源较弱或无光的情况下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当天气不好,下雨、有雾等气候恶劣状况反光较差,因比带来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电路控制能主动发光的人体便携发光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光标识由膜体、发光膜及控制盒组成,所述膜体外表面敷有电致发光膜,该发光膜与控制盒电路板相连。该控制盒电路的组成是,电源负极与变压器一端相连,电源正极与三极管及电阻R1相连,R1同时连接在电容C2上,R1的另一端与R2、C1相连,C1另端连接在可变开关K1上,C2、R2的另端连接在三极管上,三极管的另一极与变压器抽头相连,变压器两端线与电致薄膜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1.发光膜选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柔软状电致发光薄膜,贴敷于肩带等发光膜载体上起到主动发光的作用。
2.该控制器电路简单易行耗电低,控制灵活。
3.将这种主动发光装置与通常被动反光膜同时使用可保证在有外光照射下反光,无外光照射下主动发光的双重警示作用,可更加安全。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武装带实施例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发光膜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下面将结会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就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为一武装带贴敷发光标识的产品,武装带为发光膜载体,(1)电源控制盒(3)设置在带的一端,由外壳、电池、电路板及开关组成,电致发光膜(2)的引出线插接在控制盒上,或者将控制盒直接与电致发光膜引线固定连接在一起。该电致发光膜目前有定型的产品,可选购,其工作原理是;基板使用带有透明导电膜的塑料簿膜(4),发光粉(5),绝缘层(6),背电极(7),塑封膜(8)。当发光粉两侧导电层被接通电流后,发光粉在电场的激发下发光,用这种可发光的电致簿膜贴敷在武装带的带体上做发光标识,可制成任意形状和大小、可绕曲。该电路控制的特点是,通过控制开关可实现其自激振荡,输出一持续高压频率为400一1000Hz的交流电压或实现断续输出。从而实现长亮或闪亮发光,由于电路电流的反馈作用,当发光标识老化,电容改变时,会使整个输出频率电压提高,从而提高驱动能力,保证发光器件亮度不下降,延长了发光件的使用寿命。其变压器的圈数范围是①-②为40T-120T,②-③为8T-15T,③-④为40T-100T,④-⑤为2500T-3000T。这种随身携带的主动发光标识除用于武装带带体上,还可以用于肩带等人体其他警示处,可长时间使用。适合于交通警察及道路管理人员使用,以及夜间施工等人员使用。
权利要求1.便携式安全发光标识由发光膜载体、发光膜及控制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膜载体(1)外表面敷有电致发光膜(2),该发光膜与控制盒(3)电路板相连;该控制盒电路的组成是,电源负极与变压器一端相连,电源正极与三极管及电阻R1相连,R1同时连接在电容C2上,R1的另一端与R2、C1相连,C1另端连接在可变开关K1上,C2、R2的另端连接在三极管上,三极管的另一极与变压器抽头相连,变压器两端线与电致薄膜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一种人体携带的主动发光标识。发光膜载体外表面敷有电致发光膜,该发光膜与控制盒电路板相连;这种随身携带的主动发光标识除用于武装带带体上,还可以用于肩带等人体其他警示处,可长时间使用。适合于交通警察及道路管理人员使用,以及夜间施工等人员使用。
文档编号G09F13/22GK2387613SQ99224960
公开日2000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31日
发明者李岩, 李维諟 申请人:李岩, 李维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