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947阅读:1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掐丝珐琅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在胎体表面施以各色釉料的金属装饰工艺,通过工艺实施令表面形成一种富有光泽、色彩艳丽的装饰工艺。目前已有的掐丝珐琅技术所用胎坯主要有金胎、银胎、铜胎及玻璃胎、陶瓷胎等,在胎体上将金属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釉料,然后到炉温大约800℃的炉中烘烧,再经过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目前,公知的掐丝珐琅工艺制作中,一件掐丝珐琅工艺成品,最少要烧蓝多次,珐琅釉料在烧蓝的过程中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釉料中的空气及杂质体积变小,烧蓝过程要进行多次补蓝的操作,再经高温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传统烧蓝工艺使胎体局限于高熔点的金属胎体等,胎体仅能使用有特殊纯度要求的金银铜及玻璃和陶瓷等材料,容易造成工艺实施的局限性,使掐丝珐琅工艺难以直接在其它材料如竹木材料等胎体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掐丝珐琅工艺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采用覆膜封釉工艺替代传统的烧蓝工艺,使掐丝珐琅工艺避免制作过程中的烧蓝阶段,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材料的胎体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上粘丝粘合剂:用粘合剂均匀涂在胎体表面已绘制好的图案墨线条上,尽量一条线涂过去,不要来回涂抹,待粘丝粘合剂表面干至镊子触碰不能拉丝带起时方可进行掐丝;

s2.捋丝:左手拿“丝”,右手拿镊子,“丝”平放在镊子顶端贴好的创可贴位置上,用右手拇指按住“丝”,通过拉动把“丝”捋顺,弯曲的弧度大小可根据“丝”的线条变动,以便掐丝;

s3.粘丝起步动作:左手轻拿已捋顺的“丝”放在胎体上,右手用镊子捏住“丝”的顶端位置,然后移动到需要粘丝的线条上,镊子夹住“丝”的一端固定在起步位置;

s4.掐丝造型:右手用镊子夹住“丝”保持不动,左手轻拿“丝”根据线条弧度移动或弯曲,当“丝”在自然状态下与画板线条重叠后,左手把“丝”按下,利用粘合剂的粘黏性使“丝”与线条紧密贴合,要确保线条流畅,不歪丝,不倒丝;

s5.断“丝”:掐完一小段需要断“丝”时,用剪刀内侧的一边垂直竖立,紧靠在需要断丝位置的胎体上,然后用剪刀外侧靠近,剪断“丝”,要保证“丝”垂直平整,不斜歪,衔接口位置紧密,避免产生缝隙导致点蓝时釉料串色;

s6.点蓝上色:使用点蓝管、铲刀、描笔将釉料填充至胎体;

s7.喷胶:检查釉料填好无误后,等釉料里的水晾至湿润的情况下,用喷壶把固沙胶喷至画面上至润透,等第一次固沙胶晾干还湿润的情况下,再喷第二遍固沙胶;

s8.覆膜封釉工艺:将粘合剂倒至胎体表面,使用太阳灯将胎体覆膜层完全固化。

优选地,所述胎体为竹木胎体。

优选地,所述“丝”的材质为金、银、氧化铝丝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工艺工作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8%以内,温度控制在23-25℃;工作环境温度偏低或者偏高都会影响覆膜层固化和使用时间,工作环境湿气太重,则覆膜层表面易氧化成雾状或产生气泡。

优选地,步骤s3所述中起步位置在尖角处,在尖角处衔接方便、美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所述工艺所制作的竹木胎掐丝珐琅工艺品。

优选地,所述工艺品包括竹木胎体、金属丝、釉料层和覆膜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在竹木质材料胎体上应用。

本发明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在器物上,点蓝后无需经过高温烧蓝工序,使用覆膜封釉工艺固定釉料,这样能将胎体、丝、釉料合为一体,攻克掐丝珐琅必须烧制所局限的胎体问题,这样金属丝和釉料的坚固性得到进一步加固。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替代传统的烧蓝工艺,使珐琅釉料具有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覆膜封釉工艺使掐丝珐琅工艺避免制作过程中的烧蓝阶段,使掐丝珐琅工艺成品无需经过高温烧结而同样能达到型、色、光三者俱佳的效果,使掐丝珐琅工艺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材料的胎体上,如竹木质材料胎体等。

附图说明

图1为竹木胎掐丝珐琅工艺品结构示意图。

图2位竹木胎掐丝珐琅工艺品俯视图。

其中,1为竹木胎体,2为金属丝,3为釉料层,4为覆膜层。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上粘丝粘合剂:用粘合剂均匀涂在竹木胎体表面已绘制好的图案墨线条上,尽量一条线涂过去,不要来回涂抹,待粘丝粘合剂表面干至镊子触碰不能拉丝带起时方可进行掐丝;

s2.捋丝:左手拿“丝”,右手拿镊子,“丝”平放在镊子顶端贴好的创可贴位置上,用右手拇指按住“丝”,通过拉动把“丝”捋顺,弯曲的弧度大小可根据“丝”的线条变动,以便掐丝;

s3.粘丝起步动作:左手轻拿已捋顺的“丝”放在胎体上,右手用镊子捏住“丝”的顶端位置,然后移动到需要粘丝的线条上,镊子夹住“丝”的一端固定在起步位置;

s4.掐丝造型:右手用镊子夹住“丝”保持不动,左手轻拿“丝”根据线条弧度移动或弯曲,当“丝”在自然状态下与画板线条重叠后,左手把“丝”按下,利用粘合剂的粘黏性使“丝”与线条紧密贴合,要确保线条流畅,不歪丝,不倒丝;

s5.断“丝”:掐完一小段需要断“丝”时,用剪刀内侧的一边垂直竖立,紧靠在需要断丝位置的胎体上,然后用剪刀外侧靠近,剪断“丝”,要保证“丝”垂直平整,不斜歪,衔接口位置紧密,避免产生缝隙导致点蓝时釉料串色;

s6.点蓝上色:使用点蓝管、铲刀、描笔将釉料填充至胎体;

s7.喷胶:检查釉料填好无误后,等釉料里的水晾至湿润的情况下,用喷壶把固沙胶喷至画面上至润透,等第一次固沙胶晾干还湿润的情况下,再喷第二遍固沙胶;

s8.覆膜封釉工艺:将粘合剂倒至胎体表面,使用太阳灯将胎体覆膜层完全固化。

如图1和图2所示,为利用本发明工艺所制作出的竹木胎掐丝珐琅工艺品,包括竹木胎体1、金属丝2、釉料层3和覆膜层4。

由于工艺品覆膜封釉后将胎体、丝、釉料合为一体,这样就能攻克掐丝珐琅必须烧制所局限的胎体问题,这样金属丝和釉料的坚固性得到进一步加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掐丝珐琅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包括S1.上粘丝粘合剂;S2.捋丝;S3.粘丝起步动作;S4.掐丝造型;S5.断“丝”;S6.点蓝上色;S7.喷胶;S8.覆膜封釉工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竹木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替代传统的烧蓝工艺,使珐琅釉料具有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覆膜封釉工艺使掐丝珐琅工艺避免制作过程中的烧蓝阶段,使掐丝珐琅工艺成品无需经过高温烧结而同样能达到型、色、光三者俱佳的效果,使掐丝珐琅工艺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材料的胎体上,如竹木质材料胎体等。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少炜
技术研发日:2017.07.14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