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纹路复合料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65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多重纹路复合料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料件表面纹路,特别是料件表面能够有多量且相同或不同纹路。



背景技术:

料件材质应用范围广泛,所谓的料件是指布料制成物件或皮料制成物件,布料或皮料料件常见应用在衣物、鞋子或皮包等用品,供穿戴或者携带,为提高用品视觉观感,增加纹路的特殊效果且能够附加价值。

料件表面纹路样式需多重,才能够增加美观,但依照传统制程,必须倚赖单一纹路裁片后,经车缝或热压或其他不同加工方式予以组合,才能达到多重纹路的呈现,上所述的加工生产流程过长,需投入大量人力与耗工时,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与制程时间难控制。

上文所述技术手段产生的料件纹路样式,具有生产流程长、耗人力、耗工时、效率低、成本高与交期又难控制的缺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纹路复合料件以解决上所述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多重纹路复合料件,能够在大片面积制作多量的纹路样式,且能够制作相同与不相同的纹路样式,能够缩短生产流程,避免投入大量人力,且降低工时与成本,提高效率与缩短交期,借此提高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重纹路复合料件,用以贴附于一目标物件,包括:一主体与数个多重纹路图块,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贴合该主体,且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与该主体之间铺设一贴附胶,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供该主体表面呈现不同纹路,其中,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能多量的排设在该主体上,且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自该主体转贴至该目标物件,用以增加美观提高附加价值,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具有一第一局部区、一第二局部区与一第三局部区,该第一局部区域该第二、三局部区紧邻相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其中数个多重纹路图块的显现之一为单一点的态样,且各点缜密排列于该第一局部区、第二局部区或第三局部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其中数个多重纹路图块的显现之一为点与点相交连成线的态样,且该线的态样纵横排列该第一局部区、第二局部区或第三局部区比邻相交各点缜密排列的各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其中数个多重纹路图块的显现之一为至少三点相交呈面的态样,且为任一几何图面紧密排列该第一局部区、第二局部区或第三局部区,其比邻相交各点缜密排列的各区或该线的态样纵横排列的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其中数个多重纹路图块的显现之一为至少四点相交呈体的态样,该体的态样排列该第一局部区、第二局部区或第三局部区,其比邻相交各点缜密排列的各区、该线的态样纵横排列的各区域或比邻相交各几何图面紧密排列的各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其中该主体为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布料或者皮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其中该主体结合该目标物件,该目标物件可为鞋面、成衣或手套等。

上所述技术特征中,本实用新型的多重纹路复合料件能够在大片面积制作多量的纹路样式,且能制作相同与不相同的纹路样式,该纹路样式贴附在目标物件产生多重纹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大片面积制作多量的纹路样式,且能够制作相同与不相同的纹路样式,能够缩短生产流程,避免投入大量人力,且降低工时与成本,提高效率与缩短交期,借此提高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重纹路图块平面示意图。

图2是多重纹路图块贴合本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重纹路图块结合本体的纹路呈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重纹路图块结合本体的另一纹路呈现示意图。

图5是本体贴附目标物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重纹路图块结合本体侧剖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重纹路图块结合本体另一侧剖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9目标物件 10主体

20多重纹路图块 21第一局部区

22第二局部区 23第三局部区

25平面 30贴附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纹路复合料件,其能在大片面积制作多量的纹路样式,且能够制作相同与不相同的纹路样式,能够缩短生产流程,避免投入大量人力,且降低工时与成本,提高效率与缩短交期,借此提高竞争力。

根据图1至图3所示,与图5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纹路复合料件,用以贴附于一目标物件9,包括:一主体10与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贴合该主体10,且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与该主体10之间铺设一贴附胶30,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供该主体10表面呈现不同纹路,其中,且该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自该主体10转贴至该目标物件9,用以增加美观提高附加价值,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具有一第一局部区21、一第二局部区22与一第三局部区23,该第一局部区域22紧邻相接该第二、三局部区22、23。

前述为本实用新型主要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

如图1至图3所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被排设在一平面25上,且该平面25依情况不同可有不同大小,适当地大量的排设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借此达成大面积多量的制作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将该具有多重纹路图块20的平面25利用该贴附胶30贴合该主体10后再将该平面25拿开。

如图1至图2所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纹路显现之一为单一点的样态,且各点缜密排列的呈现如雾面视感;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点与点相交连成线的样态,且纵横排列呈现如丝线纹视感;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至少三点相交呈面的样态,且能为任一几何图面呈现紧密排列视感;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至少四点相交呈体的样态,使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具有立体视感;其中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能相邻的接设或者间隔的排设,且其间隔处有光滑色变区隔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

如图1、图3与图4所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单一点的态样,且各点缜密排列于该第一局部区21、第二局部区22或第三局部区23。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点与点相交连成线的态样,且该线的态样纵横排列该第一局部区21、第二局部区22或第三局部区23比邻相交各点缜密排列的各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至少三点相交呈面的态样,且为任一几何图面紧密排列该第一局部区21、第二局部区22或第三局部区23,其比邻相交各点缜密排列的各区或该线的态样纵横排列的各区域。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的显现之一为至少四点相交呈体的态样,该体的态样排列该第一局部区21、第二局部区22或第三局部区23,其比邻相交各点缜密排列的各区、该线的态样纵横排列的各区域或比邻相交各几何图面紧密排列的各区。

如图2与图3所示,点的样态依其缜密度排设的不同,而有不同雾面视感,可以理解的是,点与点之间的间隔越大其雾面效果越不明显,反之,点与点之间的间隔越小其雾面效果越明显;线的样态依其纵横排设的不同而有纵线、横线或斜线的视感;面的样态系至少三点之间的联机相交,依点的数量不同能有不同的几何图案,如方形、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体的样态为至少四点的联机相交,使体的样态凸设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有立体视感,其中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并不限定排设区域或者其面积大小。

根据上段所述,从另一面来看,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显线方式为线纹、碳纹、雾纹与光滑变色呈现,各线纹交错排设各碳纹、各雾纹或各反光;各碳纹交错排设各雾纹或各光滑变色;各雾纹交错排设各光滑变色,其中,各线纹是利用激光雕刻制作形成,在视觉上线型的排列使其具有整齐观感,该碳纹是利用激光雕刻制作形成,在视觉上条状形的排列使其具有叠层观感,该雾纹系利用激光雕刻制作形成,在视觉上云形状的排列使其具有,该光滑变色是各线纹、各碳纹与各雾纹排设所剩余位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目标物件9以鞋子为例,将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贴合该主体10结合鞋子表面,其中线的样态在鞋子网部呈丝线纹视觉感,点的样态排设在鞋子后跟与侧边呈现雾面视感,面的样态在鞋子的鞋头位置间隔点的样态排设,且间隔处为光滑变色,其中,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的交错或相交并不会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根据图5与图6所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利用该贴附胶30贴合该主体10,其中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之间具有间隔的高低差,且该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相交可以是垂直的相交或者倾斜的相交。

其中,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可用激光全像处理或激光雕刻的方式制作,借此使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具有层次与金属色泽视感。其中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利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制作,是利用电算机可以设定出激光雕刻深浅度(示意图没呈现),刻划出一预定的纹路样式,而使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呈现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的排列铺设。或,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利用激光全像处理的方式制作,利用激光全像处理设备执行薄膜印刷后,再实施高压或冲切,以成形射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示意图没呈现),由于成形射出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会依薄膜印刷的设定样式决定,借此呈现点的样态、线的样态、面的样态与体的样态的排列铺设。

其中,该主体10为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布料或者皮料,其中该主体10为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为塑料材料,借由贴附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使其具有纹路样式,而该主体10为布料,借由贴附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使其具有纹路样式,或该主体10为皮料,借由贴附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使其具有纹路样式,且该主体10贴附数个多重纹路图块20使其具有纹路样式结合该目标物件9,达成增加美观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