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作装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1322发布日期:2019-02-26 18:1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画作装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裱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画作装裱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国画一般采取传统装裱,即托裱在纸上或者绢布上,虽然适合卷合存放,但挂起来很不坚挺,观看效果不好,也不适合现代建筑空间;还有其它装裱方法多半受西方油画装裱影响,直接模仿西方油画装裱效果,裱在布上或板子上,有一定厚度,悬挂展示时,失去中国宣纸的轻薄特质。这是现有技术中纸上与绢上作品在空间里展示时遇到的问题,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展示能够坚挺、装裱厚度很薄的画作装裱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国画装裱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画作本体、保护层和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0.5mm-2mm;所述支撑层的背面用于固定于墙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与所述画作本体相对应的空白宣纸。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支撑层粘接;所述画作本体与所述保护层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的背面设置有悬挂条,所述悬挂条与设置于所述墙面上的固定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条包括:第一竖直部、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别和所述水平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设置开口;

所述第一竖直部用于与所述支撑层的背面粘接,所述开口用于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墙面的一侧设置条状通孔,所述第二竖直部用于穿入所述通孔;

设置在所述支撑层背面顶部的所述悬挂条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层背面底部的所述悬挂条开口方向朝向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至所述固定块远离墙面一侧的距离为所述开口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条搭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搭接面处所述悬挂条和所述固定块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为金属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加固的龙骨,所述龙骨距离所述支撑层的侧边20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将画作本体通过保护层固定在支撑层上,达到有效固定画作且不影响画作本体的自身效果,支撑层严格控制厚度在0.5mm-2mm,在保证画作坚挺的前提下实现装裱结构质地轻薄,能够突出画作纸上作品、绢布作品轻薄,飘逸的特征;支撑层实现画作展示的坚挺外观,使观看效果明了,适合悬挂在现当代建筑空间展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背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画作本体

2-保护层

3-金属板

4-悬挂条

41-第一竖直部

42-水平部

43-第二竖直部

44-开口

45-搭接面

5-固定块

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画作本体1、保护层2和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0.5mm-2mm;所述支撑层的背面用于固定于墙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将画作本体1通过保护层2固定在支撑层上,达到有效固定画作且不影响画作本体的自身效果,支撑层严格控制厚度在0.5mm-2mm,在保证画作坚挺的前提下实现装裱结构质地轻薄,能够突出画作纸上作品轻薄,飘逸的特征;支撑层实现画作展示的坚挺外观,使观看效果明了,适合悬挂在现当代建筑空间展示。

为了不影响画作本体的展示效果,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保护层可以采用空白纸张,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保护层2为与所述画作本体1相对应的空白宣纸。作为保护层2的宣纸的大小、形状、成分均要与画作本体1采用的宣纸的相应特征对应,作为保护层2的宣纸的大小、形状与画作本体1采用的宣纸对应,可以将画作完好的固定在保护层2,使画作本体1不会直接与作为支撑层的金属板3接触,避免破坏画作本身。作为保护层2的宣纸成分稳定,其成分与画作本体1采用的宣纸成分相同或相近,在不影响画作本体1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视觉效果的最优化,装裱在支撑层上后,直观看上去就像一张挺拔的宣纸,坚挺、轻薄,画面非常平整;画面纯粹,一目了然,不会有多余的地方造成视线干扰。另外,画作本体1除了是采取宣纸的纸上作品外,还可以是绘制在绢布上的作品,质感轻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空白纸张作为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所述保护层2和所述支撑层粘接,此处粘接采用无酸胶进行;所述画作本体1与所述保护层2粘接,此处粘接采取浆糊粘接。有效粘接的同时不影响画作本体1的图像效果。

为了有效展示画作,将本申请的装裱结构挂于展示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所述支撑层的背面设置有悬挂条4,所述悬挂条4与设置于所述墙面上的固定块5可拆卸固定连接。随挂随取,使用方便。

为了方便固定,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如图2-3所示,所述悬挂条4包括:第一竖直部41、水平部42和第二竖直部43,所述第一竖直部41、所述第二竖直部43分别和所述水平部4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41和所述第二竖直部43之间设置开口44;所述第一竖直部41用于与所述支撑层的背面粘接,所述开口44用于套设于所述固定块5上;所述固定块5靠近所述墙面的一侧设置条状通孔51,所述第二竖直部43用于穿入所述通孔51;设置在所述支撑层背面顶部的所述悬挂条4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层背面底部的所述悬挂条4开口44方向朝向地面。这样的悬挂装置设置可以在需要悬挂展示时,便捷的将装裱好的画作挂在墙面上。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悬挂条4的尺寸、设置位置,对应的设置配套的固定块5的尺寸的设置位置;例如,将悬挂条4的长度设置小一些,将悬挂条4设置在装裱结构的四个角部,对应的设置四个固定块5;为了提升美观性,使得观赏者从左右侧面看也不会明显看到固定装置,还可以将悬挂条4设置在支撑层的背面中央部分。上述实施例中均可以将悬挂条4、固定块5控制在所需的厚薄度范围。

为了固定更稳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所述通孔51至所述固定块5远离墙面一侧的距离为所述开口44的宽度。这样设置悬挂条4的开口44可以刚好卡在固定块5上,不会来回晃动影响展示效果,固定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悬挂条4搭接在所述固定块5上,搭接面45处所述悬挂条4和所述固定块5粘接。此实施例中,悬挂条4可直接设置为长方体,对应的将固定块5设置为大小相同、位置相适应的固定块5;将悬挂条4搭设在固定块5上,悬挂条4的搭接面45上设置有胶。本实施例中,悬挂条4设置在金属板3的背面,以画的画面正向为参考,悬挂条4与金属板3左右两边的距离二十厘米以内,这样观赏者从左右侧面看也不会明显看到固定装置,提升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所述支撑层为金属板3。金属板3采取0.5mm-2mm,托裱完成后的画小于4mm,进行悬挂展示时,装裱好的画视觉效果在0.1-4毫米左右,视觉上很薄,很坚挺、支撑效果好,很好的体现画作的飘逸效果,展示效果很好。

考虑到有的画较大,为了有效加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画作装裱结构,所述支撑层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加固的龙骨,所述龙骨距离所述支撑层的侧边20cm,这样观赏者从左右侧面看也不会明显看到固定装置,提升美观性。当画作较大时,需要添加龙骨进行加固,可以根据画作的尺寸选择龙骨的长度,进行安装。

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画作装裱结构,装裱的过程可为:

第一,先通过机器用无酸胶把保护层2的宣纸固定在保护层2的金属板3上;

第二,用人工传统托裱方式把画作本体1用浆糊托裱在带有保护层2的金属板3上;

第三,在金属板3的背面距离左右侧边二十厘米向内,固定上悬挂条4便于悬挂,根据画面大小、金属板3的背面也可选用龙骨加固。悬挂条4与金属板3的背面粘接,悬挂条4再与墙上固定物连接。

本申请所得的装裱结构,体现中国宣纸的轻薄特质以及画作的飘逸特质,同时能够有效展示,不须卷合存放,能够在现代建筑空间内有效展示。采取本申请的装裱结构,画直观看上去就像一张挺拔的宣纸,坚挺,轻薄,画面非常平整,画面纯粹,一目了然,不会有多余的地方造成视线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