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7010发布日期:2019-11-29 16:20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假山结构。



背景技术:

假山是以造景为目的的山体。一般是安设于园林、景观公园内供于人们攀爬参观,而目前的假山结构在雨天时的排水性能较差,基本是在山脚处设置排水沟通过山体的落差把雨水由山上流至山脚处并由排水沟排出雨水。但是假山的山体上有较多的凹坑供于人们踩踏,雨水打落至凹坑处较难排出而导致假山不能够全面的排出雨水。因此雨天时甚至雨天后是严禁人们参观,以免发生意外,带来及其不便。

因此,目前亟需研发一种排水性能较为全面的假山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性能较为全面的假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假山结构,包括假山本体,所述假山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雕塑面层、透水层、雕塑面基层、钢筋网结构层、支撑钢筋网结构层设置的骨架支撑部和用于承重骨架支撑部的基石承重部,所述假山本体的山脚处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雕塑面基层内设置有若干个进水端朝向透水层的导流管和连通于若干个所述导流管排水端的汇流管,汇流管沿雕塑面基层延伸至山脚一侧,其出水端连通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于基石承重部上并通过骨架支撑部固定,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于雕塑面层、透水层、雕塑面基层、钢筋网结构层,其出水端与排水沟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石承重部提承受于假山山体的重量。而骨架支撑部有效地提供于雕塑面层、透水层、雕塑面基层和钢筋网结构层的支撑性能,保持假山山体的结构稳定性。在雨天时,少量雨水经由假山山体的表面流至排水沟中排出。而大量的雨水均匀的通过透水层由导流管流入,并由汇流管汇集导流管的雨水,沿着汇流管流至山脚处,并由汇流管的出水端由排水沟排出。不仅仅缓解了排水沟的排水压力,并且较为全面的排出假山山体表面的雨水,有效地解决了凹坑内雨水较难排出的问题。而且通过储水箱对水资源进行储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导流管之间等间距设置且间距为1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时,导流管之间的等间距设置有效地保证水流均匀由导流管流入并排除,避免造成山体表面造成局部浸水而影响了排水效率,较短间距的设置有效把周围沉积的雨水快速排出,提升了导流管的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的进水端呈漏斗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导流管的进水量,进而使得水流较为快速地由导流管的进水端流入,提升了导流管的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取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水装置包括取水管和取水阀门,所述取水阀门设置于取水管的出口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用水时,通过取水装置取出在储水区的雨水,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雨水的浪费和水源使用,达到较好的环保效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水管内还设置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由储水箱取出的水的质量,有效地防止储水区的雨水不利于取用,通过过滤网对储水箱的水的质量进行优化,使得储水区的水取出即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支撑部包括设置于承重部上侧的装配式骨架体、定型化撑架、垫设于钢筋网结构层下侧的定型化塑形钢板,所述定型化撑架设置于装配式骨架体顶部并支撑定型化塑形钢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化塑形钢板有效地对钢筋网结构层提供于支撑作用同时具有稳定山体雕塑后的定型作用,间接加强了雕塑面基层的稳固性,保证导流管和汇流管的稳定。定型化塑形钢板通过定型化撑架提供支撑作用,而装配式骨架体给予定型化撑架的支撑作用,通过层支撑设置以保证假山山体的定型和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配式骨架体包括相互交错安装的装配式横向骨架和装配式竖向骨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式竖向骨架提供于竖向的支撑作用,而装配式横向骨架通过加强装配式竖向骨架的固定性进而提升装配式竖向骨架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部分的所述横向骨架和装配式竖向骨架之间还设置有可调节斜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装配式横向骨架和装配式竖向骨架时,通过可调斜撑在建造过程中调整,以使该骨架达到较高的支撑性和稳固性,并且供于装配式竖向骨架的支撑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雨天时,通过导流管的设置有效地把假山山体表面的大部分雨水均匀且全面的排出,而小部分的雨水由假山山体表面流至排水沟内,导流管的设置不仅减缓了假山排水的压力而且使得假山山体的排水较为全面;

2.通过储水箱的设置有效地储存雨水,并由取水装置取用,使得雨水能够较好地循环利用,达到较高的环保效果;

3.通过可调节斜撑设置于装配式横向骨架与装配式竖向骨架之间,不仅有利于假山山体建造时的调整而且具有较好的支撑性能,保证假山山体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假山本体;2、雕塑面层;3、透水层;4、雕塑面基层;5、钢筋网结构层;6、骨架支撑部;61、装配式骨架体;611、装配式竖向骨架;612、装配式横向骨架;613、可调节斜撑;62、定型化撑架;63、定型化塑形钢板;7、基石承重部;8、排水沟;9、导流管;10、汇流管;11、储水箱;12、取水装置;121、取水管;122、取水阀门;123、过滤网;13、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假山结构,包括假山本体1。假山本体1包括基石沉重部、设置于基石沉重部上的骨架支撑部6、钢筋网结构层5。骨架支撑部6支撑钢筋网结构层5,在钢筋网结构层5表面依次铺垫有雕塑面基层4、透水层3和雕塑面层2。

在假山山体的山脚处设有排水沟8。

在雕塑面基层4内设置有若干个导流管9,若干个导流管9等间距设置且间距为15cm,其进水端朝向透水层3设置,且进水端呈漏斗状。

在雕塑面基层4内还设有汇流管10,导流管9的出水端均连通于汇流管10,汇流管10沿雕塑面基层4布置,其出水端延伸至假山山体的山脚处。

在基石沉重部上侧设有储水箱11,储水箱11通过骨架支撑部6固定。

参照图1和图3,汇流管10的出水端贯穿雕塑面基层4和透水层3连通于储水箱11。

储水箱11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依次贯穿钢筋网结构层5、雕塑面基层4、透水层3和雕塑面层2连通于排水沟8。

参照图1和图5,在储水箱11的底部设置有取水装置12。

取水装置12包括取水管121和取水阀门122,取水阀门122设于取水管121的出水端,在取水管121内还设置有用于过滤储水箱11内雨水的过滤网123。

参照图1和图4,骨架支撑部6包括装配式骨架、定型化撑架62和定型化钢板。

其中,装配式骨架安装于基石沉重部上,定型化撑架62安装于装配式骨架上,定型化撑架62支撑定型化钢板设置。定型化钢板铺垫于钢筋网结构层5内。

装配式架体包括装配式横向骨架612和装配式竖向骨架611。

装配式横向骨架612与装配式竖向骨架611相互装配,在靠近定型化撑架62的装配式横向骨架612与装配式竖向骨架611之间还设有可调节斜撑61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雨天时,雨水打落于雕塑面层2上,部分雨水由假山山体上滑落于山脚处并流至排水沟8内排出,而较多雨水渗入至透水层3内,透过透水层3并均匀地进入导流管9内,由导流管9流向汇流管10,若干个导流管9内的雨水汇集于汇流管10内。沿着汇流管10,并流至汇流管10的出水端处。

水流由汇流管10进入至储水箱11内进行储水。有效地缓解了假山山体排水的压力,避免雨水沉积于假山山体而难以较快排出,导致假山山体的道路较滑而使得行人难以行走,带来麻烦。

储水箱11内的水位逐渐上涨,直至水位上至排水管13处,由排水管13排出去排水沟8内并由排水沟8排出。储水箱11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存放,而且有效地缓解排水沟8的排水压力,雨水不会较为聚集的排出。

需要用水时,通过打开取水阀门122进行取用。

取水时,雨水经由过滤网123进行过滤,优化水资源再由取水管121出水端取出使用,保证了水资源的质量,避免由于雨水经过层层渗透而影响了雨水的质量,通过过滤网123过滤出雨水内的杂质等不良因素,以保证取出的雨水是优化后的水资源。通过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了就好的环保效果。

而假山山体的结构,基石承重部7承担假山山体的重量,通过装配式骨架而提供一个支撑力和结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储水箱11的稳固性。通过可调节斜撑613的设置,有效地供给更好地支撑效果,而定型化撑架62有效地提供于定型化钢板支撑力,有效地保持山体的塑形。

综上所述,该假山山体结构在维持山体稳固基础上,通过导流管9、汇流管10和排水管13的设置,有效地使得雨天时,假山山体的排水较为全面和迅速,避免了由于雨天而导致假山长时间不能供于参观的尴尬。而储水箱11的设置不仅缓解了假山山体的排水压力,而且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较好的环保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