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裱胎型刻灰漆罐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141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裱胎型刻灰漆罐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漆器及其加工工艺类。
现有工艺美术品漆罐的加工工艺均采用传统的裱层脱胎法,其主要过程是1.用泥土或木料按罐子(或瓶子)的外形形状作成实心的胎型。
2.在实心的胎型上涂一层隔离剂。
3.涂一层细漆灰,一层中漆灰,一层粗漆灰,涂每层时都要待前一层阴干后再进行。
4.裱布3~5层,布的层数根据物件的大小决定,物件大时,布层相应多些。
5.再按粗漆灰、中漆灰、细漆灰的顺序涂三层,同样,涂每层时要待前一层阴干后进行。
6.脱胎,将里面的实心泥制或木制胎型与裱层分离开。现有的分离法主要有浸水脱胎法,干剥脱胎法,聚散木模脱胎法等,这些方法统称裱层脱胎法。
7.上面漆,阴干。
8.对裱层进行各种艺术雕饰,常见的有福建的漆饰,北京的雕漆,扬州的平磨螺钿,天水的雕填等。
上述漆罐的传统制作工艺成型慢,生产周期长,消耗的原材料多,不宜大批量生产,同时由于这种工艺多采用水浸脱胎,所以必须用遇水不易变形的漆灰进行涂裱。而若对罐面涂裱层的漆灰用刻灰法进行雕饰(刻灰是指在灰类涂层上刻出图案并着色的雕饰技艺),由于漆灰比较坚硬,刻出的图案也比较粗糙生硬,所以现有漆罐上未见有用刻灰技艺进行雕饰的。
还有一种木胎涂裱法,即将木料直接车旋成罐(瓶),在其外表涂裱灰布、上漆、雕饰,这种工艺可以省去脱胎工序,但木胎加工困难,而且容易变形,造价也高。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弊病,提供一种制作省工、省料,宜于大批量生产,并可以采用刻灰技艺雕出精细图案的陶裱胎型刻灰漆罐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在罐(瓶)形胎型外表面上裱布涂灰,形成裱层,再在其上进行雕饰,漆罐的壁层结构从最外层向里依次为面漆、细灰层、中灰层、粗灰层、布层,其特征在于最里层为0.3~1.5cm厚的经过烧制的陶质层,细、中、粗灰层均为胶灰,漆罐表面是用刻灰技艺雕饰形成的凹形着色图案,其主要制作过程如下1.用烧制好的陶罐作胎型,在其外表面上用乳胶或漆胶裱一层布,阴干,2.涂一层粗胶灰,阴干,3.涂一层中胶灰,阴干,
4.涂一层细胶灰,阴干,5.涂一层面漆,阴干,6.采用刻灰技艺对罐面进行雕饰。
由于本发明将作为胎型的陶罐与其裱层一起作为漆罐的主体,省去了传统的脱胎工序,而且陶罐有一定的壁厚和强度,所以其裱层裱布或涂灰的层数均可减少一半或一半以上,不仅省工省时,还节省了原材料,与原来的脱胎法相比,工效提高一倍以上,使用材料下降50%,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同时由于本工艺。不需水浸脱胎,裱层涂灰可采用胶灰,胶灰质细,在其上进行刻灰雕饰,图案可雕得细腻精美,陶质胎型还可使漆罐不变形、不开裂,并适宜大批量生产。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剖面示意图3-陶质层4-涂裱层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罐壁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3-陶质层5-布层6-粗胶灰层7-中胶灰层8-细胶灰层9-面漆层实施例说明,本例的制作工艺如下1、按陶器的制作方法,成批作出泥制的罐(或瓶)进大窑烧至1300℃成陶罐(瓶)。
2、用烧制好的陶罐作陶胎,在其外表面上用乳胶或漆胶裱布一层,阴干一天。
3、在布面上按粗胶灰、中胶灰、细胶灰的顺序涂三层,每涂完一层要阴干一天后再涂下一层,胶灰用滑石粉灰调配。
4、在阴干后的细胶灰外层再涂一层面漆。
5、内处理将调好的稀漆倒入罐内摇动,使罐内壁上均匀挂上一层稀漆后,将多余的漆例出,阴干。
6、在干固后的裱层上进行刻灰雕饰。
本实施例漆罐高50cm,与用裱层脱胎法生产同样的漆罐相比裱层脱胎法陶裱胎型法上漆灰6道,上胶灰3道裱布三层,裱布一层面漆一道,面漆一道内壁漆一道生产周期10天生产周期5天。
裱层材料费用8.8元。裱层材料费用4.10元总工时材料费38.8元。总工时材料费19.10元。
权利要求
1.一种陶裱胎型刻灰漆罐,其罐壁的壁层结构从最外层向里依次为面漆、细灰层、中灰层、粗灰层、布层,其特征在于最里层为0.3~1.5cm厚的经过烧制的陶质层,细、中、粗灰层均为质细的胶灰,漆罐表面是用刻灰技艺雕饰形成的凹形着色图案。
2.权利要求1所述漆罐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漆罐的制作过程为(1) 用烧制好的陶罐(瓶)作胎型,在陶罐外表面上用乳胶或漆胶裱一层布,阴干,(2) 涂一层粗胶灰,阴干,(3) 涂一层中胶灰,阴干,(4) 涂一层细胶灰,阴干,(5) 涂一层面漆,阴干,(6) 采用刻灰技艺对罐面进行雕饰。
全文摘要
本发明以烧制好的陶罐(瓶)作胎型,在其表面裱布涂灰,使陶罐与裱层一起作为漆罐的主体,从而省去了传统的脱胎工序,同时罐子不开裂、不变形、使用材料和工时均下降一半左右,适于大批量生产。此外由于裱层采用质细的胶灰作涂层,所以用刻灰技艺雕出的图案细腻精美。
文档编号B44C3/06GK1047250SQ8910358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19日
发明者陈勤立, 王永宁, 王步光, 陈为民, 魏玉亭 申请人:陈勤立, 王永宁, 王步光, 陈为民, 魏玉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