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艺国画及其制作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31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工艺国画及其制作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作业领域中的一种装饰艺术,进一步是指一种植物工艺国画及其制作技术。
国画(包括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之一,它是采用笔墨颜料在纸、绢、绫上作画,其表现技法分为工笔、写意和勾点画法,因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千百年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近些年来,一些采用植物或植物制成品作材料而拼贴在底板上的工艺画(如树皮装饰画、朽木雕画、麦秸剪贴画、多种植物拼粘画、布贴画、绒线贴画及棉花贴画等)相继出现。但是由于这些画所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局限,还没有一种画能在表现技法上全面地具有国画的风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表现技法上仿照工笔、写意和勾点画法因而全面地具备国画风格的植物工艺国画,以及制作这种植物工艺国画的技术。
这种植物工艺国画的结构,包含一块用单层木板或木夹板做成一定几何形状的背景底画板,该背景底画板再固定在框架底板上并经画外封装后,供悬挂和摆设,在背景底画板上具有采用木片、树皮、树叶和草为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按整体构思拼贴而成的植物工艺国画,构图所用的木片、树皮和树叶的背面均用宣纸或毛边纸裱底后再拼贴在背景底画板上,构图所用的草的背面则直接拼贴在背景底画板上,背景底画板连同其正面的植物工艺国画均涂一层清漆或聚胺脂作为保护层,以利画的经久保藏。
背景底画板及其正面的植物工艺国画的加工处理技术过程是背景底画板按木板的自然纹理和画面构图需要而进行局部着色,用来表现云天山水之类景物,给整幅画提供广阔深远的画面背景,这也就仿照了国画中的写意表现技法;构图所用木片的加工处理,是先将大块木片放在明矾水里封盖起来浸泡,直至正面泡出满意的构图色度,便从水中取出阴干,然后用宣纸或毛边纸裱底,再将裱底后的大块木片按画面构图需要剪切成各种形状的小木片并加以精工雕琢和特殊着色,最后按整体构思粘贴于背景底画板上,一般说来,小木片经过剪切雕琢,可做到点、线、面的表现技法酷似国画的工笔画法,而在着重利用小木片上清楚的木质纹理来表现景物时,这时的表现技法主要体现为仿国画中的小写意画法,而若在若干块小木片上,上述仿工笔画法和仿写意画法交织并存的,也就类似国画中的勾点画法,小木片在构图时常用来拼贴亭台楼阁、路桥栅栏、桌椅箱架及人物花鸟等,还可用来拼组类似国画中的题款和印章,更增强画面的国画风格;构图所用树皮的加工处理,是先将大块树皮置于高温蒸汽下消毒,接着用明矾水浸泡以再消毒和加深色度,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之后用宣纸或毛边纸裱底,再将裱底后的大块树皮按画面构图需要剪切成各种形状的小块树皮并加适当修琢,最后按整体构思拼贴在背景底画板上,树皮由于其周边轮廓线曲折、表面凹凸不平和色度深沉,其构图的表现技法酷似国画中的写意画法或是勾点画法,常用来拼贴成山石路坡、行云积水及树叶花叶等;构图所用树叶和草的加工处理,是先将树叶和草浸泡在加有颜料的明矾水中进行着色和防腐处理,接着取出阴干,然后用宣纸或毛边纸将树叶裱底,再将草和裱底后的树叶按画面构图需要剪切成各种形状并加适当修琢,最后按整体构思拼贴于背景底画板上,树叶和草由于其点、线、面轮廓分明,其构图的表现技法主要体现为仿国画中的工笔画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树叶上的纹理在画面占突出位置时),其构图的表现技法也可视为仿国画中的写意画法或勾点画法,常用来拼贴成人物花鸟、屋树山石及日用杂物等。
本发明采用植物为原材料,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来仿照国画的工笔、写意和勾点画法的表现技法,使得国画在纸、绢、绫上的表现形式又在这种植物工艺国画上再现,这就为国画的表现技法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使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也是其它众多的植物工艺画所比之不及的优点。本发明所用原材料廉价可得,容易制作,因而生产成本低;画面立体感强,形象生动逼真;构图所用材料经消毒防腐处理和裱底后,不霉朽,不变形,适于经久保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幅《采莲图》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幅《望江亭》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幅《夏趣图》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
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是1、植物工艺国画,2、背景底画板,3、框架底板,4、框架,5、玻璃。
参见图1,画中的背景底画板(2)做成圆形,框架底板(3)做成方形,利用背景底画板(2)天然的木质纹理进行局部加深着色,表现出广阔的云天背景,画中的采莲女、一叶小舟和水中游鱼分别用各色的秋季树叶做成,流水和天空飞鸟用小木片作原料,飞鸟呈白色,水中石头用树皮制作,漂漂浮动的水竹则是用草做成。参见图3,画中的背景底画板(2)和框架底板(3)均做成长方形,背景底画板(2)中的云天背景与图1相同,画中的亭阁、飞鸟和道路均以木片为材料精雕细琢而成,山石土坡采用自然纹理与国画中的山石土坡的写意笔墨极为相似的树皮制作,竹子用草做成而极富神韵。参见图5,画中的背景底画板(2)做成部分扇形,框架底板(3)做成长方形,背景底画板(2)利用木质纹理表现云水相接连成一片的广阔背景,画中的荷花花瓣、花梗、荷叶梗和水草采用各色的小木片加工而成,荷叶则用自然纹理与国画中的荷叶的写意笔墨极为相似的树皮制作。在图1、图3和图5中,题款和印记均用着色的小木片制成。若背景底画板(2)为单层木板,为防止时间长了木板变形,也必须在背景底画板(2)背面裱糊宣纸或毛边纸后再固定在框架底板(3)上。背景底画板(2)、木片、树皮和树叶的裱底,均采用面粉加明矾水调制成的浆糊。背景底画板(2)在框架底板(3)上的固定,以及木片、树皮和树叶在背景底画板(2)上的拼贴,均采用乳白胶粘接。
图1至图6中构图所用树皮的技术处理,一种最佳实施例是,在120℃至140℃高温蒸汽中消毒30分钟至1小时后,置于浓度为30%的明矾水中浸泡10分钟至30分钟,再在25℃至30℃的温度下烘干。
这种植物工艺国画除了可封装成一般的挂屏式和屏风式外,还可采用纯木片加工染色而做成粘贴在家具上的家具式植物工艺国画,也可将画面封装在两层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或胶片之间而成为旅游品式植物工艺国画。这种植物工艺国画艺术构思广阔,我国历代著名画家的传世之作,如《清明上河图》、《文姬归汉》、《浴马图》、《落霞孤鹜图》等均可在本发明中再现。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工艺国画,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块用单层木板或木夹板做成一定几何形状的背景底画板(2),该背景底画板(2)固定在一个框架底板(3)上,在背景底画板(2)上具有用木片、树皮、树叶和草为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按整体构思拼贴而成的植物工艺国画(1),构图所用的木片、树皮和树叶的背面均用宣纸或毛边纸裱底后再拼贴在背景底画板(2)上,构图所用的草的背面则直接拼贴在背景底画板(2)上,背景底画板(2)连同其正面的植物工艺国画(1)均涂一层清漆或聚胺脂作为保护层。
2.一种植物工艺国画的制作技术,其特征在于A)背景底画板(2)按木板的自然纹理和画面构图需要而进行局部着色;B)构图所用木片的加工处理,是先将大块木片放在明矾水里封盖起来浸泡,直至正面泡出满意的构图色度,便从水中取出阴干,然后用宣纸或毛边纸裱底,再将裱底后的大块木片按画面构图需要剪切成各种形状的小木片并加以精工雕琢和特殊着色;C)构图所用树皮的加工处理,是先将大块树皮置于高温蒸汽下消毒,接着用明矾水浸泡以再消毒和加深色度,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之后用宣纸或毛边纸裱底,再将裱底后的大块树皮按画面构图需要剪切成各种形状的小块树皮并加适当修琢;D)构图所用树叶和草的加工处理,是先将树叶和草浸泡在加有颜料的明矾水中进行着色和防腐处理,接着取出阴干,然后用宣纸或毛边纸将树叶裱底,再将草和裱底后的树叶按画面构图需要剪切成各种形状并加适当修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工艺国画,其特征在于,在用单层木板做的背景底画板(2)的背面裱糊宣纸或毛边纸后再固定在框架底板(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工艺国画,其特征在于,画外封装形式为挂屏式、屏风式、家具式和旅游品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工艺国画的制作技术,其特征在于,构图所用树皮的技术处理,是在120℃至140℃高温蒸汽中消毒30分钟至1小时后,置于浓度为30%的明矾水中浸泡10分钟至30分钟,再在25℃至30℃的温度下烘干。
全文摘要
植物工艺国画及其制作技术,是采用木片、树皮、树叶与草为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加工处理后,按整体构思拼贴在背景底画板(2)上,再将背景底画板(2)固定在框架底板(3)上而成,其工艺处理包括浸泡、着色、高温消毒、裱底、剪切、雕琢等。这种画仿照中国传统国画的工笔、写意和勾点画法的表现技法,为国画的表现技法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画面立体感强,形象生动逼真。这种画取材廉价,容易制作,经过裱底和防腐处理,适于经久保藏。
文档编号B44D2/00GK1054219SQ9110661
公开日1991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19日
发明者邓华国 申请人:邓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