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无螺旋眼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52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段式无螺旋眼镜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眼镜架,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三段式无螺旋眼镜架。
背景技术
一般的眼镜是以螺旋短柱作为枢柱与眼镜框之边钮枢接,螺旋短柱有容易掉落,容易损坏,只能作0°之收合与90°之张开之缺点。

发明内容
一种三段式无螺旋眼镜架是由与眼镜框固定相连之边钮及中央设有钩槽,槽中装有弹性钩之眼镜架枢连而成,其特征在于边钮之外侧边及内侧边均有一可使眼镜架稳定停止之平面,其另一边则成斜面,边钮的部份呈夹片状,在两夹片间有一枢柱相连,固定装在眼镜架钩槽中之弹性钩适可挂在枢柱上,眼镜架与边钮相活动枢连,该眼镜架除以弹性钩作为枢挂之手段,而不用螺旋短柱,免却螺旋短柱所带来之缺点,且能作三段之开合,必要可作180°之平直张开,更利于眼镜在使用中存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眼镜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分之结构放大图。
图3是边钮2之二侧视图及BB中间纵切面图。
图4是图2中之眼镜架之二侧视图。
图5是弹性钩。
图6是已装入弹性钩眼镜架。
图7是眼镜架钩挂在边钮上之剖示图。
图8是眼镜架作平直张开时的示意图。
1-眼镜镜片11-眼镜框2-边钮21、22-夹片23-圆短柱24-钩缝隙25-外侧边平面26-斜面27-平面3-眼镜架31-钩槽4-弹性钩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案眼镜架之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眼镜镜片1是装在眼镜框11中,眼镜框边固定装有边钮2,眼镜架3是以弹性钩(4,见图示)枢连在边钮2上,在外观上与传统之眼镜架并无不同,不同的是眼镜架3与边钮2间是以弹性钩作为枢连手段,而不用容易掉落与损坏之螺旋短柱,而且眼镜架必要时还可以作180°之平直张合,以便存放。
图2是图1A部份之结构放大图,此时眼镜架3呈90°之张开状态(眼镜在带用时之状态),受弹性钩4之牵压而紧贴在边钮2之外侧边平面25上。
图3是边钮2之二侧视及BB中间纵切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此边钮2中间有钩缝24,将边钮部份分成二夹片21,22,在两夹片之间设有一圆短柱23,装设时弹性钩4便钩挂在此圆短柱23上,成为眼镜架3转动之枢轴(下述)。
图4是图2中之眼镜架3之二侧视图,眼镜架通常都用有弹性之金属制造,成扁条状,中间有一条两面贯通的钩槽31,弹性钩4便是装置在此钩槽31中。
图5是弹性钩,由富弹性之钢条制造而成,一端成圆钩状。
图6是弹性钩4已装入眼镜架之钩槽31中之示意图,弹性钩4右端以焊接或其他金工方法固定在钩槽31之右端,其具有圆钩一端则可在钩槽31中自由上下扳动。
图7是将图6中已装上弹性钩之眼镜架3钩挂在图2所示之边钮2上之情形,弹性钩4钩挂在枢柱23上,因具有钩挂力与弹压力,使眼镜架3与边钮2活动结合,图中所示是带用时眼镜架成90°张开时之情形,如图1所示之状,此时眼镜架3是紧贴在边钮2之外侧边平面25上,此平面中央距离枢柱23中心点最近,两端均较远,故靠弹性钩4之弹压力,使眼镜架3中如图所示之状能稳定的压贴在边钮2之外侧边平面上,边钮2之右边侧成圆弧形的斜面26,此斜面从拐弯角开始与枢柱23之中心点愈来愈近,因此当眼镜架3依反时针方向扳动时(收合时),弹性钩4之弹压力会使眼镜架3之收合保持最佳的稳定状态。本案最大特征在于边钮4之内侧边亦设有平面27,因此使眼镜架3必要时可作180°之平直张开,如图8所示之状,以利在使用中特殊情形之存放,有很多人只在阅读时戴眼镜,如高度近视者与戴老花眼镜的人,尤其是后者,在暂时中止阅读时,往往将眼镜取下,此时便可将眼镜平直张开后如书笺似平实的夹在书本中,增加眼镜在使用时之方便。
从上述可知本案眼镜架除以弹性钩作为枢挂之手段,而不用螺旋短柱,免却螺旋短柱所带来之缺点,且能作三段之开合,必要可作180°之平直张开,更利于眼镜在使用中存放。
权利要求1.一种三段式无螺旋眼镜架是由与眼镜框固定相连之边钮及中央设有钩槽,槽中装有弹性钩之眼镜架枢连而成,其特征在于边钮之外侧边及内侧边均有一可使眼镜架稳定停止之平面,其另一边则成斜面,边钮的部份呈夹片状,在两夹片间有一枢柱相连,固定装在眼镜架钩槽中之弹性钩适可挂在枢柱上,眼镜架与边钮活动枢连,且眼镜架能作180°平直张开。
专利摘要一种三段式无螺旋眼镜架是由与眼镜框固定相连之边钮及中央设有钩槽,槽中装有弹性钩之眼镜架枢连而成,其特征在于边钮之外侧边及内侧边均有一可使眼镜架稳定停止之平面,其另一边则成斜面,边钮的部分呈夹片状,在两夹片间有一枢柱相连,固定装在眼镜架钩槽中之弹性钩适可挂在枢柱上,眼镜架与边钮相活动枢连,该眼镜架除以弹性钩作为枢挂之手段,而不用螺旋短柱,免却螺旋短柱所带来之缺点,且能作三段之开合,必要可作180°之平直张开,更利于眼镜在使用中存放。
文档编号G02C5/20GK2502291SQ0125180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4日
发明者郑国贤 申请人:郑国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