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83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光学仪器,特别涉及具有用于接收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测定至被拍照范围中的物体的距离的测距用传感器、用于接收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测定被拍照范围的亮度的测光用传感器,适用于高精度地进行测距和测光的数码相机、摄象机、胶片用照相机等光学仪器的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照相机等的光学仪器中,大家都知道有测定至被摄物的距离的测距装置。大家多知道的测距装置是,例如使来自被摄物的光通过以一定间隔配置的2个光学系统,在不同的2个行传感器上形成被摄物像的一部分,通过用来自2个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求2个被摄物像的关系,测定至被摄物的距离。
另外,在照相机等的光学仪器中,已知还有测定被摄物的亮度的测光装置。例如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通过光学系统用区域传感器接收光,根据其输出信号的强度测定被拍照范围亮度,在光学仪器的曝光控制中使用。还提出了把在被拍照范围亮度的测定中使用的传感器分成多个,检测要拍摄的主被摄物和其背景的亮度差,当亮度差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认为主被摄物处于逆光状态,通过使闪光灯发光等,把主被摄物的曝光状态设置在适宜状态的各种照相机等测光装置。
在上述测距装置中使用的行传感器及其光学系统和在上述测光装置中使用的区域传感器及其光学系统,一般是使用独立的各个传感器以及光学系统。因而在照相机等上安装两个装置的情况下,要求具有配置各装置的各自的空间,在成为照相机等的设计限制的同时,引起照相机的大型化。另外,如果测距装置和测光装置的间隔大,因为产生测距中心和测光中心的视差(所谓视差偏移),所以例如即使对应被摄物距离,测距中心捕捉到主被摄物,而测光中心捕捉背景,其结果虽然被拍摄的照片(图象)的焦点一致,但也会产生曝光不适宜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美国专利第5,302,997号和特开平9-329818号公报等中,还提出了使测距装置和测光装置一体化的提案。在这些提案中,在隔着测距用的一定基线长度配置的一对行传感器和在上述一对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上配置测光用的区域传感器,进而在把两个传感器形成在1个基片(芯片)上的同时设置与各传感器对应的光学系统。
因为根据这些提案,在照相机等中只准备上述被一体化的装置空间即可,所以在没有设计制约的同时,因为可以极大地缩小测距装置和测光装置的间隔,所以具有可以把上述测距中心和测光中心的视差问题抑制在最小限度的优点。
在上述美国专利第5,302,997号和特开平9-329818号公报中,叙述了一些作为传感器的构成,但没有作为包含光学系统的装置的构成,以及把装置装入照相机等的光学仪器时的详细叙述,为了商品化存在以下问题。
(i)在分别构成测距装置和测光装置的情况下,如图7A、7B所示,传感器也是分开的,测距用传感器的芯片301的尺寸由测距用传感器301a、301b的尺寸大致决定,测光用传感器的芯片302的尺寸由测光用传感器302c的尺寸确定,作为各传感器芯片是有效的,在芯片成本方面比较优异。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如果把各传感器单一芯片化,则传感器芯片401的同一图纵方向尺寸用测光用传感器401c的尺寸确定。另外,同一图横方向传感器尺寸由测距用传感器401a、401b和测光用传感器401c的尺寸确定。看图8可知,测距用传感器401a、401b的上下为空的空间,因为作成芯片的效率差,所以芯片成本非常高。
(ii)当分别构成测距装置和测光装置的情况下,如图9A的测距装置,和图9B的测光装置所示,一般是在相对传感器面垂直的方向上把遮光壁501~505配置在透镜和传感器之间,使得从与各传感器301a、301b、302c对应的光学系统303a、303b、303c入射的光以外的光不射入。
如果把测距用传感器301a、301b和测光用传感器302c单一芯片化,则预想例如从测光用透镜303c入射的外来光入射到测距用传感器301a、301b,或者从测距用透镜303a、303b入射的外来光入射到测光用传感器302c,这种情况下因为分别对测距精度、测光精度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上述美国专利第5,302,997号中,有只要设置适宜的防止壁即可的记述。如果把它具体化,则如图10所示在相对传感器面401a、401b、401c垂直方向上构成遮光壁601~604。
但是在上述以往例子中没有涉及各传感器尺寸、与各传感器对应的光学系统尺寸以及焦点距离等的记述,如果考虑这些则还会产生不能把遮光壁相对传感器面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仪器,它可以在谋求装置整体小型化的同时容易把测距用传感器和测光用传感器等形成在同一基片(芯片)上,具有可以高精度地进行测距以及测光的,适合于数码照相机、摄象机、胶片用照相机等传感器装置以及具有此传感器装置的光学仪器。
有本发明特征的传感器装置,形成有隔着一定的基线长度配置的第1和第2行传感器、在该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排列方向线上,用于接收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的第3传感器的基片;把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第1行传感器上的第1受光光学元件;把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第2行传感器上的第2受光光学单元;把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第3行传感器上的第3受光光学单元;在此在把第1、第2、第3受光光学单元的焦点距离分别设置为f1、f2、f3时,满足f1=f2≥f3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图1A、1B、1C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拍摄画面图。
图2A、2B、2C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A、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4A、4B是本发明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子中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5A、5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6A、6B是本发明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子中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7A、7B是以往例子中的测距用以及测光用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8是以往例子中的测距用以及测光用一体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9A、9B是以往例子中的测距装置以及测光装置构成的说明图。
图10是以往例子中的测距以及测光一体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光学仪器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图1A、1B、1C~图4A、4B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
进而,假设本实施方式中的测距方法是在使用所谓的像偏移方式时方法,所谓像偏移方式是通过求基于用物镜拍摄的在规定面上的物体像的2个物体像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焦点检测。
在照相机等的光学仪器中,拍摄画面内的要测距的视野(测距视野),一般对于拍摄画面如果是横向长则可以满足其功能,但要测光的视野(测光视野)一般是需要包含拍摄画面的中央部分的宽的区域。用图1A、1B、1C说明它。同一图展示了用照相机拍摄的拍摄画面1中的拍摄示例,是以所谓逆光状态拍摄背景明亮穿着黑衣服的主被摄物2的例子。
在图1A中,11是展示相当于拍摄画面1上的测距用行传感器(传感器)的区域,是覆盖可以测量作为主被摄物2的人物距离的区域的形状。
另外,在图1B中,12表示相当于拍摄画面上的测光用区域传感器(传感器)的区域,是比覆盖图1A中的测距用行传感器11的区域宽的区域,即和主被摄物2的人物一同包含背景山的区域的形状。因此,从测光用区域传感器12的输出,是拍摄画面1整体亮度的平均输出,如果以此信息为基础进行照相机的曝光控制,则即使在图1B那样的逆光场景中也可以拍照画面整体在适宜的曝光状态下的照片。
另一方面,如图1C所示测光用区域传感器13的区域相对拍摄画面1窄,当是只覆盖人物区域的形状的情况下,假设人物2可以得到适宜的曝光,但背景的曝光状态不适宜(如果是图1A、1B、1C的例子,则作为主被摄物1的处于逆光状态的人物处于适宜曝光的状态,背景是未完全拍照的所谓的白雾现象)。因此在拍摄画面1上,希望测光用区域传感器13的范围和测距用行传感器11的范围一样或者超过它的范围。
在此,展示实现以上内容的装置如下。
图2A是从与光轴方向垂直方向看包含测距用和测光用传感器的传感器芯片20、与之对应的光学系统202的图,图2B是从光学系统202方向看图2A的传感器(传感器芯片)20的图。
在图2A、2B中,202是聚光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的受光光学系统,包含测距用受光透镜(第1、第2受光光学系统)202a、202b,和测光用受光透镜(第3受光光学系统)202c。201是传感器,把一对测距用行传感器(第1、第2行传感器)201a、201b和测光用区域传感器(第3传感器)201c以及处理来自这些传感器的输出的电路(未图示)集成在1个芯片上,该芯片尺寸是图2B的纵方向h、横方向w。
进而,3个受光透镜202a、202b、202c的焦点距离f1、f2、f3分别相同,在拍摄画面1上如图1A、1B所示的传感器区域那样,测距用传感器201a、201b分别是图2B的纵方向尺寸h1、h2,横方向尺寸w1、w2。另外,测光用传感器201c的纵方向尺寸是h3,横方向尺寸是w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简单化,以下,以w1=w2,h1=h2说明。
另外,测距用受光透镜202a的光轴202a1和受光透镜202b的光轴202b1只隔着基线长度B1配置,测距用传感器201a的横方向尺寸的中心和测距用传感器201b的横方向尺寸的中心也同样隔着和基线长度B1相同的距离配置。基线长度B1,根据所需要的测距精度确定。一般,基线长度和测距用受光透镜的焦点距离越长测距精度越好。
在此,因为3个受光透镜202a、202b、202c的焦点距离f1、f2、f3相等,所以由于使测光区域比拍摄画面1上的测距区域还大,因而3个受光传感器201a、201b、201c的尺寸关系如下。
h1<h3w1<w3但是,因为在一对测距传感器201a、201b之间配置测光传感器201c,所以w3<(B1-w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把传感器装置的构成配置为第3传感器在第1和第2行传感器之间,因而,第1~第3传感器没有接收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时的视差的影响。
另外,由于把传感器装置的构成设置成,上述第1和第2行传感器是用于测定至被拍照范围中存在的物体的距离的传感器,因而在可以把传感器装置作为测距装置使用的同时,可以测距被拍照范围的适当区域。
第3传感器,由于设置成用于测定被拍照范围的亮度的传感器,因而在可以把传感器装置作为测光装置使用的同时,可以测光被拍照范围的适当区域。
从上述说明可知,在上述条件下用1个芯片20构成的传感器的纵方向尺寸h,实际上由测光用传感器201c的纵方向尺寸h3控制。同样横方向尺寸w,实际上由基线长B1和测距用传感器201a、201b的横(基线长)方向尺寸w1、w2控制。
于是,因为控制芯片尺寸的主要原因在于测距用传感器201a、201b和测光用传感器201c的2个传感器,所以通过使其中一方的尺寸接近另一方的尺寸,就可以减小整体芯片尺寸。
图2C,是相对图2B使传感器芯片10的尺寸减小的图。在图2C中把测光用传感器103c的纵方向尺寸设置为h3a(h3a<h3),通过使测光用传感器103c的纵方向尺寸接近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把传感器10的纵方向尺寸设置为h1(h1<h)。这时测光用传感器103c的横方向尺寸w3a(w3a<w3),也和纵方向尺寸以同样的比率减少。但是,如果与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以及测光用传感器103c的各传感器对应的受光透镜的焦点距离相等,则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在拍摄画面上的区域如图1A所示没有特别的问题,但测光用传感器103c在拍摄画面1上的区域如图1C所示,测光用传感器的区域变窄。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通过把测光用受光透镜104c的焦点距离f3设置为f3≤f1……(1)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f1=f2……(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设置成,f1=f2≥f3因为可以划时代地减小传感器芯片的尺寸,所以可以制作低成本的传感器装置。如果更详细地说,则用和减小测光用传感器103c尺寸相同的比率,缩短测光用受光透镜104c焦点距离f3。即,通过设置成满足(wa3/w3)=(f3/f1)
的焦点距离(f3),确保在和图1B同等的拍摄画面上的测光传感器区域。
图3B是和图3C一样的图,看该传感器芯片10可知,测距用传感器103c、103b的上下空的空间变得非常窄,可以高效率地配置传感器。
进而换句话说,在设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的纵方向尺寸为h1,测距用传感器的横方向尺寸为w1,测光用传感器的纵方向尺寸为h3,测光用传感器的横方向尺寸为w3,测距用受光透镜焦点为f1,测光用受光透镜焦点距离为f3时,为了使在拍摄画面1上测光用传感器区域比测距用传感器区域大或者相等,在拍摄画面1的纵方向上,(f3/f1)≤(h3/h1)……(4)但是f1=f2。
因为由于满足(4)式,在照相机等上安装装置时,可以使测光传感器范围比拍摄画面上的测距传感器范围相同或者更大,所以可以控制照相机得到焦点与曝光一致的高画质。
在拍摄画面1的横方向中,只要满足下式即可。
(f3/f1)≤(w3/w1)……(3)但是f1=f2因为由于满足(3)式,在照相机等上安装装置时,可以使测光传感器范围比拍摄画面上的测距传感器范围相同或者更大,所以可以控制照相机得到焦点与曝光一致的高画质。
如果进一步说明(3)、(4)式,则在假设各传感器尺寸相等时,h1=h3……(5)w1=w3……(6)为了在拍摄画面上使测光用传感器区域比在测距用传感器区域还大或者相等,只要设置成以下状态即可,f3≤f1……(7)在上述(3)~(7)的式子中可知,特别是满足(7)式的状态对于减小传感器芯片尺寸的作用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3)~(7)式的关系,不只是在一对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之间配置测光用传感器103的结构,如图4A、4B所示,即使在一对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的外侧配置了测光用传感器103c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
进而,在上述例子中只对把测距用传感器和测光用传感器一体化情况下的装置的设计进行叙述,但即使考虑例如把上述例子的测光用传感器置换为遥控接收用传感器,把测距用传感器和遥控接收用传感器一体化,因为遥控接收用传感器与测距用传感器相比需要接收来自宽视野的信号光,所以可以预见同样的问题。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传感器装置的构成设置成,上述第3传感器是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遥控信号的传感器,因而在可以把传感器装置作为遥控接收装置使用的同时,可以接收来自被拍照范围的适宜区域的遥控信号光。
即,在预见同样问题的情况下,希望适用上述(3)~(7)式的关系。
另外,由图2A所示的接收透镜202a、202b、202c构成的光学系统202、由图3A所示的接收透镜104a、104b、104c构成的光学系统104、由图4A所示的3个接收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104,也可以设置成分别形成一体的三镜头透镜结构。
另外,上述测光用传感器,虽然假设是1个区域存储器,但也可以设置成如美国专利第5,302,997号公开的多分割传感器。
(实施例2)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在图3A、3B中说明了通过减小测光用传感器103c的尺寸,并且使测距用受光透镜104a、104b的焦点距离f1比测光用受光透镜104c的焦点距离f3还短,减小传感器的芯片尺寸的测距兼测光装置。
可是,如果以受光透镜的开口面积为一定缩短焦点距离,则表示透镜的亮度的F数(透镜焦点距离/透镜开口直径)变小。但是一般地情况下制造F数在1以下的透镜困难,所以在透镜的焦点距离大幅度缩短的情况下,需要减小透镜开口直径使得F数>1。
另一方面,受光透镜的F数越小(越明亮的透镜)可以提供S/N比越好的测距装置及测光装置。为此,利用通过使测光用受光透镜的焦点距离f3及开口直径变小得到的空间,在F数>1的范围内增大测距用受光透镜的开口直径。
图5A、5B是这些方法的说明图。
在图5A、5B中的传感器芯片10的构成与在图3A、3B中说明的一样。在图5A中,105是聚光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的受光光学系统,具有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105b,和测光用透镜105c。
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105b的焦点距离f1、f2,被设置为如图5(B)中的测距用受光传感器103a、103b在摄影画面上为图1A所示的传感器区域一样的焦点距离f1。另外,测光用受光透镜105c,在被设置成如图5(B)中的测光用受光传感器103c在摄影画面上为图1B所示的传感器区域的焦点距离f3的同时,如F数>1那样减小开口直径。
另一方面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105b,为了提高测距信号的S/N比,在F数未达到1以下的范围中,并且在和测光用受光透镜不重叠的状态下增加开口直径。
图5A还进一步展示在被装入装置中时所需要的遮光壁。用虚线表示的61~64和在图10所示的遮光壁601~604一样,展示了在与传感器面垂直的方向上构成遮光壁的情况。
在图5A中遮光壁61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的物体一侧看(以下同样),从左外侧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垂直延伸,遮光壁62如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和测光用传感器103c之间避开测光用受光透镜105c那样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b垂直延伸,遮光壁63如从测距用传感器103b和测光用传感器103c之间避开测光用受光透镜105c那样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b垂直延伸,遮光壁64从测距用传感器103b的右外侧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b垂直延伸。
从图5A可知,对于从测光用受光透镜105c入射的光,遮光壁61~64不是障碍物,但对于从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105b入射的光,遮光壁61~64成为障碍物。即,为了得到测距信号高的S/N比,虽然使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105b的开口直径增大,但是用遮光壁61~64遮挡入射光,与S/N比的提高没有联系。
在图5A中51~54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遮光壁。
在图5A中遮光壁51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的左外侧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的左外侧斜向延伸,遮光壁52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和测光用传感器103c之间避开测光用透镜105c并且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Sa的右外侧斜向延伸,遮光壁53从测距用传感器103b和测光用传感器103c之间避开测光用受光透镜105c并且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b的左外侧斜向延伸,遮光壁54从测距用传感器103b的右外侧向测距用受光透镜105b的右外侧斜向延伸。
如此一来,可以设置成,对于从测光用受光透镜105c入射的光,不用说遮光壁51~54不会成为障碍物,即使对于从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105b入射的光,遮光壁51~54也难以成为障碍物,还可以充分确保测距信号的S/N比。
在此,即使设置成使遮光壁51从测距用受光透镜105a的左外侧向相对传感器面垂直方向延伸,使遮光壁54从测距用受光透镜105b的右外侧相对传感器面垂直方向延伸,也可以只考虑上述测距信号的S/N的观点。但是,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到受光透镜105a之间的构成,需要是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的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假设在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到受光透镜105a之间的构成是左右非对称的情况,来自测定对象物的光以外的外来光在遮光壁上反射的情况,是因为其影响在传感器上不是左右均衡的,其结果成为测距误差的原因之一。
即,在具有图5A、5B所示的光学系统的测距以及测光装置的构成中,从另一光路遮挡测距用光路的遮光壁,由于设置成从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向测距用透镜105a、105b扩展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因而可以把遮光壁51~54的构成设置成左右对称,另外还可以充分确保S/N和减轻测定误差。
另外,上述遮光壁51~54的构成,不只是配置成在一对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之间配置测光用传感器103c,希望即使在使用如图6A、6B所示那样配置在一对测距用传感器103a、103b的外侧的传感器芯片111的情况下也适用。
在图6A中71~75是遮光壁。
另外,如果是上述那样的光学系统构成,则上述测光用传感器103c以及测距用传感器即使是其它的传感器103a、103b,也希望适用上述遮光壁的构成。
另外,由图5A所示的受光透镜105a、105b、105c构成的光学系统105、由如图6A所示的3个受光透镜105a、105b、105c构成的光学系统105,也可以设置成分别一体形成的三镜头透镜构成。
进而,传感器芯片103、110、111、201、301、302、401,为了易于被装入装置,一般被配置在规定的封装内,但为了简化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封装的图示。
另外,上述测光用传感器,虽然假定是1个区域传感器,但也可以设置成如美国专利第5,302,997号公报那样的多分割传感器。
以下用图11说明具有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的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光学仪器)的实施方式。
在图11中,40是照相机主体,41是摄影透镜,42是摄象装置,由胶片、CCD等组成。43是取景系统,包含形成被摄物象的焦点板45、作为象反转装置的五棱镜46、用于观察焦点板45上的被摄物象的目镜47。44是快速反射镜(quick return mirror)。48是子反射镜,49是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
来自被摄物的光通过摄影透镜41,在传感器装置49上通过快速反射镜44的光透过部分(半透明反射镜面),在子反射镜48上反射,入射到传感器装置49,用传感器装置49进行测距以及测光。
通过这样把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适用于摄象机和数字静物照相机等电子照相机和胶片照相机,实现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仪器。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以在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同时容易把测距用传感器和测光用传感器等形成在同一基片(芯片)上,可以实现很好地适用于可以高精度进行测距以及测光的数字照相机、摄象机、胶片用照相机等的传感器装置以及具有它的光学仪器。
此外如果采用本发明,通过在同一基片(芯片)上适宜地形成测距用传感器和测光用传感器等,进一步适宜地设定向传感器导光的光学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传感器装置以及具有它的光学仪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传感器装置,包含基片,形成有隔着一定的基线长度配置的第1和第2行传感器,和在该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排列方向的直线上,用于接收来自被摄物的光的第3传感器;第1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1行传感器上;第2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2行传感器上;第3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3传感器上,在把该第1、第2、第3受光光学单元的焦点距离各自设置为f1、f2、f3时,满足,f1=f2≥f3。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传感器,被配置在上述第1和第2行传感器之间。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行传感器,由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多个受光元件的结构构成,并且双方由同一形状构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传感器,具有1个受光面。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传感器,具有接收来自外部的遥控信号的功能。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把从上述第1受光光学单元至上述第1行传感器的光路作为第1光路,把从上述第2受光光学单元至上述第2传感器的光路作为第2光路时,如从该第1行传感器向该第1受光光学单元扩展的方向延伸那样地设置从另一光路遮挡该第1光路的遮光壁,如从该第2传感器向上述第2受光光学单元扩展的方向延伸那样地设置从另一光路遮挡该第2光路的遮光壁。
7.一种传感器装置,包含基片,形成有隔着一定的基线长度配置的第1和第2行传感器,和在该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排列方向的直线上,用于接收来自被摄物的光的第3传感器;第1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1行传感器上;第2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2行传感器上;第3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3传感器上,该第1、第2行传感器和第3传感器被设置在同一基片上,在把上述基片的该第1以及第2行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的尺寸分别设置为w1、w2,把该第3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的尺寸设置为w3,把该第1、第2、第3受光光学单元的焦点距离各自设置为f1、f2、f3时,满足,f1=f2(f3/f1)≤(w3/w1)。
8.一种传感器装置,包含基片,形成有隔着一定的基线长度配置的第1和第2行传感器,和在该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排列方向的延长线上,用于接收来自被摄物的光的第3传感器;第1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1行传感器上;第2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2行传感器上;第3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3传感器上,把和该第1以及第2行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分别设置为h1、h2,把和该第3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设置为h3,在把该第1、第2、第3受光光学单元的焦点距离各自设置为f1、f2、f3时,满足,f1=f2(f3/f1)≤(h3/h1)。
9.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f1=f2≥f3。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把上述第1以及第2行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的尺寸分别设置为w1、w2,把第3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的尺寸设置为w3,把和该第1以及第2行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分别设置为h1、h2,把和该第3传感器的基线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设置为h3时,满足,(f3/f1)≤(w3/w1)(f3/f1)≤(h3/h1)。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根据上述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测定被摄物的距离,根据上述第3行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测定被摄物辉度。
12.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装置,根据上述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测定被摄物的距离,根据上述第3行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测定被摄物辉度。
13.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装置,根据上述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测定被摄物的距离,根据上述第3行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测定被摄物辉度。
全文摘要
揭示一种具备传感器装置的照相机,传感器包含以一定基线长度间隔配置的第1和第2行传感器;在该第1和第2行传感器的排列方向的直线上形成用于接收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的第3传感器;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1行传感器上的第1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2行传感器上的第2受光光学单元;使来自被拍照范围的光聚光在该第3行传感器上的第3受光光学单元,在此,在把该第1、第2、第3受光光学单元的焦点距离各自设置为f1、f2、f3时,满足f1=f2≥f3。
文档编号G03B13/36GK1421736SQ02152459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大门照幸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