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立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2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眼立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生物试样的活检或半导体器件工序中的检查等情况下,大多使用可通过双眼进行试样观察的双眼立体显微镜。
双眼立体显微镜具有从机壳突出有一对目镜筒的双眼镜筒。观察者将眼睛的位置对准目镜筒进行试样观察。
可是,使用双眼立体显微镜的观察者每个人的目距大小有很大不同。为此,在双眼立体显微镜中,设有相对于在机壳内的不同目距以与目镜筒的间距一致的目距调整机构。
在具有上述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中,从双眼镜筒的机壳突出的目镜筒朝左右对称方向自由动作。为此,要在机壳上形成大小与目镜筒的移动范围相对应的开口部。可是,因开口部直接通向机壳内部,来自外部的尘埃很容易进入。为此,光学元件等上会附着尘埃,存在着劣化观察象等的问题。
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尘埃进入,提出了如下的结构。
提出了一种如下结构(参照日本特开平2-64909号公报),相对于可与目镜筒一同移动的移动盖件,在镜筒机壳侧设有固定盖件,并且在移动盖件与固定盖件之间设有环状弹性部件。通过这种结构,即使移动目镜筒,在移动盖件与固定盖件间也可通过环状弹性部件来隔断尘埃。
还公开了一种如下的结构(参照日本特开2001-356275号公报)。在机壳的开口部插入目镜筒,通过保持环,将筒状防尘盖的一方端部保持于目镜筒的外周壁上。并且,用形成于防尘盖的另一方端部上的断面为コ字形的保持部件,把持机壳的开口部周缘部。由此,防止从机壳的开口部进入灰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效果出色、并且带有更换简单的防尘机构的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
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双眼立体显微镜为,具有收纳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镜筒的机壳,通过所述机壳的开口部与所述目距调整机构连结、可进行目距调整的一对目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目镜筒之间的防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防尘机构具有套筒罩,是具有第1端、第2端和容许随着所述目镜筒的目距调整而移动的移动容许机构的筒状,所述第1端覆盖所述目镜筒的外周面,所述第2端具有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的凸缘部;以及防尘盖,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覆盖所述套筒罩的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上面。
本发明第2方面的一种双眼立体显微镜为,具有收纳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镜筒的机壳,通过所述机壳的开口部与所述目距调整机构连结、可进行目距调整的一对目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目镜筒之间的防尘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机壳具有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形成的薄壁部;所述防尘机构具有套筒罩,是具有第1端和第2端的圆筒形状,所述第1端在内周面具有沿着圆周方向的凸部,所述第2端具有凸缘部,所述第2端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所述凸缘部配置成在所述薄壁部上可滑移;以及防尘盖,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覆盖所述套筒罩的所述凸缘部的上面。
本发明的优点将在下面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中更加明确。


在此结合并构成说明书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发明概述与下面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适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具有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的外观图。
图2为示出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防尘机构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3为说明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快速卡合构件(スナップフツト)的图。
图4A和图4B为说明第1实施例的动作的图。
图5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6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要部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防尘机构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8A和图8B为说明第2实施例的动作的图。
图9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10为适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具有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的外观图。
图11为示出第3实施例中使用的防尘机构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12为示出第3实施例中使用的机壳机壳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13为示出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大致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为示出适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具有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的外观图。
在图1中,立体显微镜本体1具有未图示的观察光学系统、可变焦距机构部等。立体显微镜本体1还具有双眼镜筒2。双眼镜筒2中收纳有未图示的目距调整机构。双眼镜筒2的周围由机壳3、4覆盖。
在机壳3、4的正面部形成倾斜面301、401。倾斜面301、401上分别形成开口部302、402。
机壳3、4上通过开口部302、402设有一对目镜筒5、6。此时,目镜筒5、6被设置成从垂直于倾斜面301、401的方向即从水平方向朝上成规定角度。目镜筒5、6与贯通开口部302、402并收纳于机壳3、4内的未图示的目距调整机构连接,且通过该目距调整机构左右对称设置,而且可在直线方向或者描绘较大的圆弧的方向移动。
目镜筒5,6具有可装卸地设置的目镜筒7、8。
此外,在机壳3、4的各开口部302、402上设有密闭与目镜筒5、6的间隙的防尘机构9、10。
图2为示出防尘机构9的大致结构图。图3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说明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快速卡合构件的视图。
机壳3沿着开口部302的上面周缘部并通过台阶部303形成薄壁部304。薄壁部304沿着台阶部303形成凹部305。另外,机壳3沿着台阶部303的周围形成对后述的防尘盖13的快速卡合构件13b进行卡止的多个孔部306。
目镜筒5上,在穿插机壳3的开口部302侧的端部,通过台阶部501形成薄壁部502。在薄壁部502的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2个平行的凹部502a、502b。
在目镜筒5与机壳3之间设有套筒罩12。套筒罩12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硅酮(シリコン)等形成。并且,套筒罩12为筒状,作为容许随着目镜筒5的目距调整机构的移动的移动容许机构,在其中央部分形成可弯折的松弛部121。在套筒罩12的一方开口端部设有成圆筒状的壁较厚的固定部122。在固定部122上沿着内周面相互平行地形成2个凸部122a、122b。凸部122a、122b与目镜筒5的薄壁部502的凹部502a、502b嵌合。此时,固定部122的周面在凸部122a,122b与凹部502a,502b嵌合的状态下,与目镜筒5的周面齐平。如此,通过沿着固定部122的内周面平行形成的2个凸部122a、122b,增加了套筒罩12对目镜筒5的保持力。由此,能够防止目镜筒5的移动所致的变形或膨起。另外,这些凸部122a、122b可以为2个以上。
在套筒罩12的另一方开口端部设有凸缘部123。凸缘部123设置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上。凸缘部123具有沿着两面的周缘部形成的凸部123a、123b,凸部123a与薄壁部304的凹部305嵌合。
以覆盖套筒罩12的凸缘部123上面的方式设有中空圆板状的防尘盖13。在防尘盖13的下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凹部13a。凹部13a与套筒罩12的凸缘部123的凸部123b嵌合。在防尘盖13的下面侧设有与机壳3的孔部306相对应并作为固定机构的多个快速卡合构件13b。快速卡合构件13b具有在直立设置于防尘盖13的下面的本体13b1的前端上形成的钩部13b2。由此,快速卡合构件13b插入机壳3的孔部306中直到钩部13b贯通为止。通过钩部13b2与孔部306周缘的快速卡合构件结合部306a连接固定,使防尘盖13固定到机壳3上。
机壳3具有形成于侧面部上的孔部307。孔部307穿过操作杆14,用操作杆14的前端推压快速卡合构件13b的钩部13b2,使之变形,以便在解除快速卡合构件13b的钩部13b2的卡止时使用。
采用如此结构,通过使一方开口端部的固定部122的凸部122a、122b与目镜筒5周面的凹部502a、502b嵌合,使套筒罩12固定到目镜筒5上。通过另一方开口端部的凸缘部123载置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上,使凸部123a与薄壁部304的凹部305嵌合,进而以覆盖在凸缘部123上的方式设置防尘盖13,使凸部123b与凹部13a嵌合,防尘盖13的快速卡合构件13b插入机壳3的孔部306,以将钩部13b2卡止在孔部306周缘的快速卡合构件结合部306a上,使套筒罩12固定到机壳3上。
由该状态,例如图4A所示,朝目距成为最小的方向操作目镜筒5时,目镜筒5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中朝图4A的A方向移动。由此,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套筒罩12的松弛部121在移动方向的前方松弛变大,在中央部分发生较大的弯折,而在移动方向的后方,松弛变小,变形为直线状。另外,如图4B所示,将目镜筒5朝目距成为最大的方向操作时,目镜筒5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中朝图4B的B方向移动。由此,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套筒罩12的松弛部121在移动方向的前方,松弛变大,在中央部分弯折,而在移动方向的后方,松弛变小,变形为直线状。
此时,由于上述的套筒罩12牢固地安装到目镜筒5和机壳3上,目镜筒5移动时,套筒罩12不会脱落。另外,由于套筒罩12完全覆盖于机壳3的开口部302上,因此,目镜筒5的移动,开口部302也不会向外部露出。
因此,通过将一侧端部的固定部122的凸部122a、122b与目镜筒5周面的凹部502a、502b嵌合,套筒罩12安装于目镜筒5上,而另一侧端部的凸缘部123载置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上,在凸部123a嵌合于薄壁部304的凹部305的状态下,进一步通过以覆盖在凸缘部123上的方式设置的防尘盖13,使套筒罩12安装于机壳3上。由此,由于套筒罩12可靠地安装于目镜筒5和机壳3上,通过目距调整进行的目镜筒5的移动,不会担心套筒罩12脱落,同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灰尘等从机壳3的开口部302进入显微镜本体1内部。
另外,通过目距调整以移动目镜筒5之际,套筒罩12不具有朝目镜筒5和机壳3的安装部滑动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切屑等的发生。
此外,通过目距调整使目镜筒5移动时,套筒罩12的松弛部121在松弛变大的部分,从中央部分有较大的弯折,并且,在松弛变小的部分,可变形为直线状。因此,套筒罩12即使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较厚壁,也不会发生因其弹性使目镜筒5移动的不良现象。另外,通过套筒罩12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较厚壁,清洁等之际不会发生破损等现象,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破损导致灰尘等进入显微镜本体1内部的现象。
此外,通过将以覆盖在凸缘部123上的方式设置的防尘盖13的快速卡合构件13b插入机壳3的孔部306,并将钩部13b2卡止在孔部306周缘的快速卡合构件结合部306a上,使套筒罩12安装于机壳3上。由此,从机壳3的侧面部的孔部306穿过操作杆14,用操作杆14前端推压快速卡合构件13b的钩部13b2使之变形,只解除快速卡合构件结合部306a的卡止,取下防尘盖13,进而能够将套筒罩12从机壳3上取下。因此,能够从机壳3的外部方便地取下防尘盖13和套筒罩12。由此,即使在更换套筒罩12时,也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在短时间内进行。
另外,上述中,通过将套筒罩12的固定部122的凸部122a、122b与目镜筒5周面的凹部502a、502b嵌合,以便安装套筒罩12,也可以是直接或通过安装部件接触安装到目镜筒5上的固定方式。
另外,机壳3,在位于开口部302周缘部的薄壁部304上形成凹部305,并且,套筒罩12,在凸缘部123上形成与凹部305相对应的凸部123a,但也可以在薄壁部304侧形成凸部、在凸缘部123侧形成凹部,使之相互嵌合。
上述中,对设置于目镜筒5与机壳3之间的防尘机构9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设置于目镜筒6与机壳3之间的防尘机构10也与上述相同。
(变形例)参照图5说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5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大致结构的图,与图2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
此时,环状的防尘盖21具有沿着下面的圆周方向以与套筒罩12的凸缘部123b嵌合的方式形成的凹部21a,以及与设置在该下面侧的机壳3的孔部306相对应并作为固定机构的多个卡止构件21b。
多个卡止构件21b具有在直立设置于防尘盖21下面的本体21b1的前端上形成的头部21b2。头部21b2正如图6所示,具有比孔部306的直径稍大的直径,同时,在前端部周面与本体21b1的连接部周面上分别形成锥部21b3、21b4。
由此,将防尘盖21强力推入机壳3的孔部306,直到使卡止构件21b的头部21b2贯通,从而使防尘盖21卡止在孔部306,并固定到机壳3上。另外,通过从机壳3的孔部306拔出卡止构件21b的头部21b2,防尘盖21能够从机壳3上取下。
即使在本变形例中,也可获得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此外,能够进一步简化防尘盖21的安装拆卸。
(第2实施例)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与图2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标记。
另外,图7与图2同样,在设置于图1所示的机壳3、4各自的开口部302、402与目镜筒5、6之间的防尘机构9、10中,只示出防尘机构9。
此时,套筒罩31由弹性部件例如橡胶或硅酮等形成。另外,套筒罩31具有厚壁的筒状本体311。筒状本体311具有沿着内周面平行形成的2个头部311a、311b。凸部311a、311b与目镜筒5的薄壁部502的凹部502a、502b嵌合。此时,筒状本体311的周面在凸部311a、311b与凹部502a、502b嵌合的状态下、成为与目镜筒5的周面齐平。
在套筒罩31的一侧开口端部设有凸缘部312。凸缘部312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紧密接合并载置于其上,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可在薄壁部304上滑动式移动。
此时,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的外径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部的薄壁部304的内径,被设定成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的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能够无障碍地在薄壁部304上移动。
以覆盖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上面的方式设有中空圆板状的防尘罩32。在防尘盖32的下面侧设有与机壳3的孔部306相对应并作为固定机构的多个快速卡合构件32b。在快速卡合构件32b的防尘盖32下面直立设置的本体32b1的前端形成钩部32b2。由此,将快速卡合构件32b插入机壳3的孔部306中直到钩部32b2穿过为止,通过将钩部32b2卡止于孔部306周缘的快速卡合构件结合部306a中,使防尘盖32固定到机壳3上。
此时,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的外径设定成比防尘盖32的中空部32a的内径要大,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在薄壁部304上移动时,凸缘部312周缘也不会从防尘盖32的中空部32a露出于外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话,例如图8A所示,将目镜筒5朝目距成为最小的方向操作时,目镜筒5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中朝图8A的C方向移动。如此,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也沿图8A的C方向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部的薄壁部304上滑动式移动。如图8B所示,将目镜筒5朝目距成为最大的方向操作时,目镜筒5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中朝图8B的D方向移动。如此,随着目镜筒5的移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也沿图8B的D方向在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部的薄壁部304上滑动式移动。此时,由于将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的外径设定成大于防尘盖32的中空部的直径,即使通过目镜筒5朝最大目距、最小目距的移动,使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在薄壁部304上移动,凸缘部312周缘部也不会从防尘盖32的中空部向露出于外部。
因此,通过使厚壁的筒状本体311的凸部311a、311b与目镜筒5周面的凹部502a、502b嵌合,套筒罩31被安装在目镜筒5上。将一侧开口端部的凸缘部312可滑移地载置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上,并且,通过以覆盖在凸缘部312上的方式设置的防尘盖32,套筒罩31可安装于机壳3上。因此,套筒罩31能够可靠地安装在目镜筒5和机壳3上。此外,完全不用担心因目距调整进行的目镜筒5的移动使套筒罩31脱落,同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灰尘等从机壳3的开口部302进入显微镜本体1内部的现象。
此外,也可获得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通过使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的外径较大,或者使凸缘部312的内径的形状在移动方向为椭圆形状,也能够对应更大的开口部302。
此外,在第2实施例中,也只对设置于目镜筒5与机壳3之间的防尘机构9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设置于目镜筒6与机壳3之间的防尘机构10也相同于第1实施例。
(变形例)参照图9,说明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9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大致结构图,与图7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符号。
此时,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之间有润滑片33。而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与防尘盖32之间也有润滑片34。润滑片33、34具有中空圆板状的形状,其外径大于防尘盖32的中空部内径,中空部的内径设定成稍大于筒状本体311的外径。
本变形例中通过使用润滑片33、34,使伴随目镜筒5的移动进行的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的移动能够更加顺畅。另外,通过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与机壳3的开口部302周缘的薄壁部304之间、和在套筒罩31的凸缘部312与防尘盖32之间装有润滑片33、34,能够提高这些构件间的密闭性,能够更高精度地防止灰尘等的进入。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润滑片33、34的外径较大,或者使中空部的内径的形状在移动方向为椭圆形状,也能够对应更大的开口部302。
(第3实施例)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图10为具有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适用的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的外观图,图11为示出双眼立体显微镜使用的防尘机构的大致结构的图,与图1和图2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记。
设置于立体显微镜本体1上的双眼镜筒2收纳未图示的目距调整机构,并且其周围由共用的机壳41覆盖。
机壳41在正面部形成倾斜面411。在倾斜面411上形成开口部412,413(参照图11)。并且,开口部412,413上分别设有目镜筒5,6。
除此之外,与图1是相同的。
正如图11所示,机壳41的各开口部412、413上设有目镜筒5、6,在目镜筒5、6与开口部412、413之间设有防尘机构9、10。
此时,防尘机构10的结构与防尘机构9相同,与图2所述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
在上述的防尘机构9、10上设有共用的防尘盖42。防尘盖42上形成与机壳41的开口部412、413相对应的孔部421、422。另外,在防尘盖42的下面沿着孔部421、422的周缘部形成凹部431、432。凹部431、432与各套筒罩12的凸缘部123的凸部123b嵌合。并且,在防尘盖42的下面设有快速卡合构件441、442。快速卡合构件441、442插入到机壳41的孔部413中直到钩部441a、442a穿过为止,通过使钩部441a、442a卡止于孔部413的周缘,将防尘盖42固定到机壳41上。
如此,由于可使防尘盖42共用于防尘机构9、10,提高了装配性,进而减少了部件数目,也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正如与图1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标记的图12所示,即使在机壳45、46左右分别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使防尘盖42设置成共用于左右的机壳45、46,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防尘盖42,能够实现机壳45、46的配合面上的防尘,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尘性能。
(变形例)参照图13,说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13为示出双眼立体显微镜使用的防尘机构的大致结构图,与图1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记。
此时,防尘盖51上形成与机壳41的开口部412、413相对应的孔部511、512。另外,在防尘盖51的下面沿着孔部511,512的周缘部形成凹部521、522。凹部521、522与各套筒罩12的凸缘部123的凸部123b嵌合。另外,防尘盖42上沿着孔部511、512的周围进一步形成多个孔部531、532。在与孔部531、532相对应的机壳41上形成螺纹孔46,通过将固定销54经孔部531、532拧入螺纹孔46中,使防尘盖51固定到机壳41上。
此时,固定销54的拧入是不使套筒罩12破损的程度,是使凸缘部123与防尘盖51和机壳41进行良好密封的程度。
如此,能够可靠地固定防尘盖51,并且只卸下固定销54就可安装拆卸防尘盖51,可方便地进行防尘盖51和套筒罩12的更换等。另外,防尘盖51和机壳41不需要准备快速卡合构件和快速卡合构件结合部,可以用丝锥加工进行替代,在加工上也有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实施阶段,可在不变更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有各种阶段的发明,可以从所公开的多个构件的适当组合中获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实施例所示的所有构件中删除若干个构件,也能够解决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部分中所述的技术问题,在得到发明效果部分所述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该构件的结构也可作为发明而提取。
上述的实施例也包含以下的发明。
(1)保护盖的特征是,设置成以共用的方式覆盖着分别设置在一对目镜筒上的套筒罩的凸缘部上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套筒罩能够可靠地安装在目镜筒和机壳上。因此,能够避免因目距调整而进行的目镜筒的移动、套筒罩脱落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目距调整来移动目镜筒之际,不具有套筒罩朝目镜筒和机壳的安装部滑动的部分,因此,也能够防止切屑等的发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目距调整来移动目镜筒时,能够通过套筒罩的松弛部的弯折或者套筒罩的凸缘部的薄壁部上的滑移来对应。由此,能够防止套筒罩的弹性使目镜筒移动的现象。并且,由于套筒罩可使用有一定强度的较厚壁,也能够防止清洁等之际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防尘盖从机壳上取下,能够从机壳上容易地取下套筒罩。因此,能够从机壳的外部简单地取下防尘盖和套筒罩,在更换套筒罩时,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防尘效果出色、并且带有更换简单的防尘机构的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立体显微镜。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其他的优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并不受上述详细说明、所示装置和图示例和描述的限制。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出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眼立体显微镜,具有收纳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镜筒的机壳(4),通过所述机壳的开口部与所述目距调整机构连结、可进行目距调整的一对目镜筒(5,6),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目镜筒之间的防尘机构(9,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机构具有套筒罩(12),是有第1端、第2端和容许随着所述目镜筒的目距调整而移动的移动容许机构的筒状,所述第1端覆盖所述目镜筒的外周面,所述第2端具有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的凸缘部;以及防尘盖(13),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覆盖所述套筒罩的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上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立体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形成的薄壁部,和形成于所述薄壁部上的凹部或凸部中的任一个;所述套筒罩具有作为所述移动容许机构而随着所述目镜筒的移动可弯折的松弛部、和与形成于所述薄壁部上的凹部或凸部相对应着形成于所述凸缘部上的凸部或凹部,并且,通过这些凹凸部的嵌合嵌合固定到所述薄壁部上;所述防尘盖具有将所述防尘盖固定到所述机壳上的固定机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立体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具有圆筒状的壁厚形状,沿着内周面的圆周方向具有平行形成的至少2个凸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眼立体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具有沿着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平行形成的至少2个凹部,与形成于所述第1端的凸部嵌合。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立体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相对于设置在所述一对目镜筒的每个上的所述套筒罩的凸缘部为共用设置。
6.一种双眼立体显微镜,具有收纳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镜筒的机壳(4),通过所述机壳的开口部与所述目距调整机构连结、可进行目距调整的一对目镜筒(5,6),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目镜筒之间的防尘机构(9,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形成的薄壁部(304);所述防尘机构具有套筒罩(31),是具有第1端和第2端的圆筒形状,所述第1端在内周面具有沿着圆周方向的凸部,所述第2端具有凸缘部,所述第2端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所述凸缘部配置成在所述薄壁部上可滑移;以及防尘盖(32),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覆盖所述套筒罩的所述凸缘部的上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眼立体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由所述薄壁部上面和所述防尘盖夹持。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眼立体显微镜,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所述薄壁部上面与所述凸缘部、或所述防尘盖和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一方设置的润滑片(33、3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眼立体显微镜,具有收纳目距调整机构的双眼镜筒的机壳(4),通过所述机壳的开口部与所述目距调整机构连结、可进行目距调整的一对目镜筒(5,6),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目镜筒之间的防尘机构(9,10)。所述防尘机构具有套筒罩(12),是有第1端、第2端和容许随着所述目镜筒的目距调整而移动的移动容许机构的筒状,所述第1端覆盖所述目镜筒的外周面,所述第2端具有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的凸缘部;以及防尘盖(13),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覆盖所述套筒罩的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上面。
文档编号G02B21/22GK1542488SQ20041003866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8日
发明者小渊裕子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