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及焦点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33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及焦点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及焦点检测装置,更详细的是涉及为了减少摄影镜头等的色像差的影响,根据入射到摄影镜头上的光源来校正对焦点位置的照相机的焦点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摄影时检测被摄体的亮度和背景光来进行测距时的校正的技术。例如,公开了从成像在一对受光元件列上的一对像的位置关系中检测出测定对象的焦点状态,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的、所谓的相位差AF(自动调焦)方式的自动焦点调节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这种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采用了AF方式的照相机等,一般利用透过摄影镜头的光束来成像出被摄体像。然而,众所周知,此时,会发现被摄体像的对焦点的位置根据入射到摄影镜头上的光源的波长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例如,在进行室内摄影的情况下,有时候使用例如钨丝灯或泛光灯等人工光源对被摄体进行照明。在该情况下,有时候因摄影镜头等具有的光学特性、即色像差等的影响而使被摄体像的对焦点的位置产生偏移。作为改善上述问题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点检测装置预先将相对基准波长的特定波长的色像差校正数据存储在更换镜头内,根据测定被摄体光的颜色的测色单元所测定的被摄体光的主要颜色,算出校正数据,来进行焦距校正(参照专利文献2)。
特开平9-21130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241064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根据相对基准波长的特定波长的色像差校正数据和测定被摄体光的颜色的测色单元所测定的被摄体光的主要颜色进行复杂的计算来算出校正值。因此,具有更换镜头内的存储器容量增大、照相机内处理电路大型化,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校正方法简化,且通过使存储器、处理电路小型化来降低更换镜头、照相机等的成本,并且,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焦点偏移校正的照相机及焦点检测装置。
即,本发明之一的照相机,具有包含摄影镜头的镜头筒和照相机主体,且可以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正值存储单元,配置在上述镜头筒的内部,存储用于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焦点检测单元,对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进行检测,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上述信号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进行焦点检测。
本发明之二的照相机,具有包含摄影镜头的镜头筒和照相机主体,且可以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正值存储单元,配置在上述镜头筒的内部,存储用于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焦点检测单元,对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进行检测;校正量运算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计算出用于校正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的校正量;以及校正单元,根据上述校正量运算单元算出的校正量来校正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
本发明之三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的照相机中,上述校正单元根据对应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结果而连续变化的校正量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四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本发明之五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本发明之六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本发明之七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八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二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九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十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四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十一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五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十二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六的照相机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十三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七~十二的照相机中,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具有对应焦点距离和被摄体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形式。
本发明之十四的焦点检测装置,进行摄影镜头的焦点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存储用于根据上述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以及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信号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来控制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
本发明之十五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的焦点检测装置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计算出用于校正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的校正量,并根据该算出的校正量来校正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偏移。
本发明之十六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的焦点检测装置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本发明之十七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的焦点检测装置中,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以外的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本发明之十八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的焦点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具有对应焦点距离和被摄体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形式。
本发明之十九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四~十八的焦点检测装置中,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配置在包含有上述摄影镜头的镜头筒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根据光源的种类来设计更换镜头内的焦点校正数据,使校正方法简化,且通过使存储器、处理电路小型化来降低更换镜头、照相机等的成本,并且,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焦距偏移校正的照相机及焦点检测装置。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焦点检测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剖开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并概略性地表示其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主要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各种照明光源的分光特性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不同种类的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在成像在AF传感器单元36的受光部上的两个像的间隔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构成焦点检测装置的一部分的AF传感器单元36的检测区域和光源传感器55的检测区域,且分别表示了这些检测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摄影视角)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对照明被摄体的照明光进行测定的图,是分别示出了可视光传感器69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和后述的红外光传感器68的分光灵敏度特性的图。
图8是以钨丝灯为基准,标准化地表示出光源的红外测光和可视测光的差(ΔBV)的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判定的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5的配置的图。
图10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5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对向照相机主体中的电池装填和A/D适配器等投入电源、或者接通电源开关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作用中的摄影时所进行的子程序“释放”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3是对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14中的子程序“测距”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3中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指令序列的流程图。
图15是对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2中的子程序“光源检测”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6是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光源的混合比例对应的校正量计算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对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2中的子程序“光源检测”的第2实施方式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8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只关于一种光源的特性的图。
图20是对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表3的焦距偏移校正数据来校正焦距偏移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1是对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表3的焦距偏移校正数据来校正焦距偏移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中1、11照相机主体;2更换镜头;3存储器;4光源检测部;5自动调焦(AF)控制部;10数字照相机;12镜头筒;12a摄影光学系统;13释放钮;14漫射板;16取景器装置;16a快速复原反光镜;16b五棱镜;16c目镜;17快门部;18摄像单元;21摄影镜头;22光圈;25镜头控制用微型计算机(Lμcom);27校正值存储器;32测光传感器;33测光电路;35副反光镜;36AF传感器单元;40CCD单元(摄像元件);41CCD接口电路;42图像处理控制器;43液晶监视器;49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50体控制用微型计算机(Bμcom);51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2闪光灯光检测电路;53闪光灯光控制电路;54光源检测电路;55光源传感器;61闪光灯通信电路;62、63通信连接器;64闪光灯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焦点检测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1中,该数字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1和更换镜头2。上述更换镜头2具有存储用于根据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的存储器3。另一方面,照相机主体1具有输出对应上述光源的信号的光源检测部4和进行更换镜头2的焦点检测的AF控制部5。
在该结构中,当照相机主体1内的光源检测部4检测到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时,从该光源检测部4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另外,存储在存储器3中的、根据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用的校正值作为校正数据被读出。在AF控制部5中,根据来自光源检测部4的信号和从上述存储器3中读出的校正数据,执行焦点检测。
(第1实施方式)图2是剖开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并概略性地表示其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在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10包括各自独立构成的照相机主体11和镜头筒12,这些照相机主体11和镜头筒12采用可以相互自由装卸的结构。
上述镜头筒12采用将由多个摄影透镜和其驱动机构等构成的摄影光学系统12a保持在内部的结构。该摄影光学系统12a例如由多个光学透镜等构成,使来自被摄体的光束透过,从而使该被摄体光束形成的被摄体像成像在规定的位置(后述的摄像元件40的光电转换面上)上。并且,该镜头筒12被配置成朝向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突出。
另外,关于该镜头筒12,与在以往的照相中通常使用的镜头筒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详细结构的说明。
照相机主体11是采用了内部具有各种构成部件等结构、且采用了将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也称为摄影镜头安装部)配置在其前面的、所谓的单反式照相机,其中,该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是用于自由装卸地配置保持摄影光学系统12a的镜头筒12的连接部件。
即,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侧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可以将被摄体光束导入到该照相机主体11内部的具有规定口径的曝光用开口。该曝光用开口的周边部形成有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未图示)。
照相机主体11的外面侧除了在其前面配置有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之外,在上面部和背面部等的规定位置还配置有用于使照相机主体11动作的各种操作部件、例如用于产生指示摄影动作开始的指示信号的释放钮13,在照相机主体11的把持部和镜头筒12之间还配置有内部设置了后述的光源传感器55的漫射板14等。上述漫射板14采用了如下结构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1的摄影光学连接部侧,用于射入进行拍摄的被摄体和其周边的光。
另外,关于上述操作部件,由于不是与本发明直接关联的部分,所以,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关于释放钮13以外的操作部件,省略其图示及说明。
如图2所示,在照相机主体11的内部的规定位置上,分别配置有各种构成部件,例如取景器装置16、快门部17、摄像单元18、以及以主电路基板19为主的多个电路基板(在图2中只图示出了主电路基板19)。
上述取景器装置16是为了使通过上述摄影光学系统12a而形成的所希望的被摄体像形成在与摄像元件40(参照图2)的光电转换面不同的规定的位置上而设置的装置,构成所谓的观察光学系统。
取景器装置16包括快速复原反光镜16a、五棱镜16b、以及目镜16c。
上述快速复原反光镜16a是能将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体光束的光轴折弯,并导入到观察光学系统侧的装置。五棱镜16b接受从上述复原反光镜16a出射的光束,并形成正立正像。另外,目镜16c是为了放大观察上述五棱镜16b所形成的像,而使其成像出最佳形式的像的装置。
另外,快速复原反光镜16a可以在避开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轴的曝光退避位置和该光轴上的规定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通常状态下,被配置成在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轴上相对于该光轴具有规定的角度,例如45度角。由此,在该数字照相机10处于通常状态的情况下,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体光束被快速复原反光镜16a折弯其光轴,并向配置在该快速复原反光镜16a上方的五棱镜16b侧反射。即,这就是快速复原反光镜(可动反光镜)16a的取景器观察位置。
另一方面,该数字照相机10在执行摄影动作时,在该实际的曝光动作中,该快速复原反光镜16a向避开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轴的规定位置移动。由此,被摄体光束被导入到摄像元件40侧,照射到该光电转换面上。
上述快门部17是对向摄像元件40的光电转换面的被摄体光束的照射时间等进行控制的装置,采用具备快门机构等的结构。
摄像单元18由上述快门部17和包含了摄像元件40的组装部件构成,该摄像元件40获得与基于透过包含该快门部17的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体光束而形成的被摄体像对应的图像信号。
另外,上述主电路基板19上安装有构成图像信号处理电路(未图示)的各种电气部件,该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对摄像元件40所获得的图像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另外,照相机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未图示的闪光灯接点,可以安装外部闪光灯,并且采用了可以与外部闪光灯通信,使闪光灯以规定的光量和定时发光的结构。
上述快门部17使用与例如焦面方式的快门机构和对该快门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等在以往的照相机等中通常使用的装置相同的装置。因此,省略对其详细结构的说明。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主要电气构成的方框结构图。
在图3中,如上所述,该数字照相机主要包括照相机主体11和作为更换镜头的镜头筒12,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可以自由装卸地设定所希望的镜头筒12。
上述镜头筒12的控制由镜头控制用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Lμcom)25进行。另一方面,照相机主体11的控制由体控制用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Bμcom)50进行。
另外,这些Lμcom25和Bμcom50在合体时,通过通信连接器63进行可通信的电连接。并且,作为照相机系统,Lμcom25配合Bμcom50进行从属动作的同时进行自身的动作。
镜头筒12内设置有摄影镜头21和光圈22。摄影镜头21由存在于镜头驱动机构23内的未图示的DC电动机驱动。另外,光圈22由存在于光圈驱动机构24内的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驱动。Lμcom25根据Bμcom50的指令,控制这些电动机。
另外,镜头筒12内设置有存储用于校正后述的焦距偏移量的校正数据的校正值存储器27。存储在该校正值存储器27中的校正数据由Lμcom25读出。之后,通过通信发送给Bμcom50。
另一方面,如图所示,照相机主体11内配置有如下的构成部件。
例如,设置有作为单反式光学系统的构成部件(快速复原反射镜16a、五棱镜16b、目镜16c、对焦屏31、副反光镜35)、光轴上的焦面式的快门部17、接收来自上述副反光镜35的反射光束并用于自动测距的AF传感器单元36。
另外,照相机主体内设置有根据来自上述五棱镜16b的光束通过测光传感器(光检测单元)32进行测光处理的测光电路33、用于驱动控制上述AF传感器单元36的AF传感器驱动电路37、驱动控制上述快速复原反光镜16a的反光镜驱动机构38、对驱动上述快门部17的前幕和后幕的弹簧进行指示的快门指示机构47、以及对这些前幕和后幕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快门控制电路48。
另外,在光轴上,设有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用于对通过了上述光学系统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单元、即CCD单元(摄像元件)40。
该数字照相机上还设置有连接在CCD单元40上的CCD接口电路41、液晶监视器43、作为存储区域而设置的SDRAM44、利用FlashROM45和记录媒体46等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控制器(图像形成单元)42,并采用了可以同时提供电子摄像功能和电子存储显示功能的结构。
作为其他的存储区域是存储照相机控制所必需的规定的控制参数的区域,作为校正量存储单元例如把由EEPROM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9设置成可由Bμcom50进行存取的结构。
另外,上述测光传感器32被配置在目镜16c上部的、与对焦屏31成一定角度的位置上。该测光传感器32是将通过摄影光学系统21、快速复原反射镜16a、对焦屏31、五棱镜16b而得到的被摄体光用测光用透镜聚光到该传感器上来测定亮度的装置。
该测光传感器32由硅光电二极管构成,在传感器和测光透镜(未图示)之间插入红外线消除滤镜。与这些光学系统一起使用的测光传感器32的分光灵敏度大致与视觉灵敏度相同。
进而,斜视快门部17的位置(在快速复原反光镜16a避开光路的状态下,从照相机横方向斜视快门幕的位置)上配置有用于测定投向白色或灰色的快门幕的反射光量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在使闪光灯发光的摄影条件的情况下,在光圈22结束收缩动作、快速复原反光镜16a避开光路之后,并且在拍摄之前,用该闪光灯传感器51检测外部闪光灯装置64预发光时的亮度,将该输出通过闪光灯光检测电路52供给Bμcom50。
Bμcom50根据该输出求出闪光灯发光量,通过闪光灯通信电路61发送给外部闪光灯装置64,并对该摄影时的闪光灯发光量和定时进行控制。上述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也是由硅光电二极管构成,在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和测光透镜(未图示)之间插入红外线消除滤镜(未图示)。与这些光学系统一致的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的分光灵敏度大致与视觉灵敏度相同。
上述光源传感器5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外光式的传感器构成的光源检测单元,通过漫射板14检测没通过镜头筒12的被摄体光。该光源传感器55包括可视光传感器69和红外光传感器68,由于是通过漫射板14入射被摄体光的结构,所以传感器的视野相同,具有很宽的视角。
可视光传感器69确切地说具有可视光和近红外光的分光灵敏度,但是,采用了在可视光传感器69和漫射板14之间插入红外消除滤镜(未图示),最终只接受可视光的结构。光源传感器55对与各分光灵敏度的传感器对应的光电流进行压缩、电流电压转换并输出。其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光源检测传感器的输出被光源检测电路54进行A/D转换,且可以检测与各传感器的分光灵敏度对应的被摄体整体的亮度。
另外,Bμcom50中设置有用于根据显示输出向用户告知该照相机的动作状态的动作显示用LCD57、照相机操作开关(SW)58、以及闪光灯通信电路61。上述照相机操作开关58由例如释放开关、模式变更开关、测光模式变更开关、以及光焦度开关等包含操作该照相机所必需的操作钮的开关群构成。
上述闪光灯通信电路61接收基于由上述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得到的、由Bμcom50算出的闪光灯的发光量的信号。并且,经过通信连接器62,向闪光灯装置64输出信号,闪光灯装置64以规定光量发光。
进而,在照相机主体11内设置有作为电源的电池60、以及用于将该电源电压转换为构成该数字照相机的各电路单元所必需的电压并提供该电压的电源电路59。
在上述构成的数字照相机中,各部进行如下动作。
图像处理控制器42根据Bμcom50的指令对CCD接口电路41进行控制,并从CCD单元40取得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控制器42转换为视频信号,并输出显示在液晶监视器43上。用户可以从该液晶监视器43的显示图像上确认所拍摄的图像影像。
SDRAM44是暂时保管图像数据用的存储器,使用于转换图像数据时的工作领域等。另外,该图像数据被设定成转换为JPEG数据之后,保存在记录媒体50中。
反光镜驱动机构38是用于将快速复原反光镜16a的向UP(上部)位置和DOWN(下部)位置驱动的机构。上述快速复原反光镜16a处于DOWN位置时,来自摄影镜头21的光束分开导入到AF传感器36侧和五棱镜16b侧。
来自AF传感器单元36内的AF传感器的输出通过AF传感器驱动电路37发送给Bμcom50,并进行众所周知的测距处理。
此处,说明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AF传感器单元36的测定结果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对光源的波长特性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各种照明光源的分光特性的示意图。作为照明光源,如图所示,示出了A荧光灯、B白炽灯、C蓝泛光灯、D日光的各特性曲线。
如图4所示,荧光灯的分光特性以大致500nm附近为顶点,在大致300nm附近至大致800nm附近的范围内。另外,白炽灯的分光特性以大致1000nm附近为顶点,在从大致300nm附近开始到靠近长波长的区域内。蓝泛光灯的分光特性在大致800nm附近具有陡峭的灵敏度,在大致300nm附近至大致850nm附近的区域内。并且,一般的自然光(日光)的分光特性具有从大致300nm附近开始到靠近长波长区域的跨越大致整个范围的分光特性。
图5是表示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成像在AF传感器单元36的受光部上的两个像的间隔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
例如,两个像的间隔在日光中以对焦状态成像的情况下,如果用蓝泛光灯对同一被摄体照明来进行拍摄,则变为如下所述的那样。即,如图5所示,与在日光中的对焦状态相比,可知在测距传感器28的受光面上,产生约+0.2像素的偏移。这是因为AF检测光束的波长成分不同时摄影镜头和AF光学系统的光学作用也不同,所以产生上述偏移。由于专利第2666274号公报公开了该详细情况,所以此处省略其说明。
另外,将上述约+0.2像素换算成焦距位置,例如,相当于+0.1mm。测距传感器具有线传感器,表示该像素。
这样,如果在对焦位置由照明光源产生偏移,则会出现生成所谓的焦点不实的照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由光源传感器55判别光源的种类,根据该判别结果使用镜头筒12内的校正值存储器27的校正值来校正上述偏移,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构成焦点检测装置的一部分的AF传感器单元36的检测区域和光源传感器55的检测区域,且分别表示了这些检测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摄影视角)57a的关系的图。
在图6中,区域56(在图6中,是用斜线表示区域)表示AF传感器单元36的检测区域。同样地,区域57b表示光源传感器55的检测区域。
另外,用户可以从与五棱镜16b相邻的目镜16c目视被摄体。另一方面,通过了该五棱镜16b的光束的一部分被导入到测光传感器32中,此处,根据该所检测的光量进行众所周知的测光处理。
上述测光传感器32对与各测光模式对应的光电流进行压缩、电流电压转换并输出。测光传感器32的输出被测光电路33A/D转换,可以检测与各模式对应的被摄体亮度。
另外,根据取景器测光的测光结果,决定曝光值(快门速度、光圈、ISO灵敏度)。
该数字照相机具有多个摄影模式(P程序模式、A光圈优先模式、S快门速度优先模式、M手动模式),根据摄影者所选择的摄影模式,运算并决定曝光值。并且,根据所决定的曝光值,进行快门速度控制、光圈控制、以及灵敏度控制。
另外,此处,在被摄体亮度较暗、且连接了外部闪光灯64的状态下,在可以发光的情况下,Bμcom50判断出需要闪光灯发光,并进行闪光灯发光控制。
上述快门速度由快门部17的焦面快门生成。闪光灯装置64的闪光发光的调谐时间为1/180秒。
光圈22在镜头筒12内,根据Lμcom25和Bμcom50间的通信,光圈驱动通过向镜头发送指示而实现。
灵敏度控制是通过向CCD单元40的输出数据增加模拟增益而实现的,由接口电路41进行。
另外,闪光灯装置64的发光量由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进行。
如上所述,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被配置在与快门部17成一定角度的位置上,以测定白色或灰色的快门幕的反射光。该闪光灯测光传感器51提升(UP)了快速复原反光镜16a之后,对该闪光灯装置64的预发光所得到的被快门幕反射的光进行测定。Bμcom50从测定光量中算出发光量,并通过闪光灯通信电路61向闪光灯装置62通信。由此,反映出摄影时的闪光灯装置64的该发光的光量。
接下来,对检测光源的种类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对照明被摄体的照明光进行测定的图,是分别示出后述的可视光传感器69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和后述的红外光传感器68的分光灵敏度特性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可视光传感器69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如图7的符号E所示,具有以大致500nm附近为顶点(峰值;最大值)的靠近短波长区域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在可视光区域具有灵敏度。另外,该照相机中的红外光传感器68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如图7的符号F所示,具有以大致600nm附近为顶点,直到1000nm附近的长波长区域的分光灵敏度特性。
另外,对于以下的说明,将可视光传感器69的测光称为可视测光,将红外光传感器69的测光称为红外测光。
图8是以钨丝灯为基准,标准化地表示出上述光源的红外测光和可视测光的差(ΔBV)的图,是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判定的方法的图。
在图8中,由于基准光源被设为钨丝灯,所以亮度差ΔBV在使用钨丝灯时为0.0、使用太阳光时为-1.1、使用白色荧光灯时为-7.1、使用3波白色荧光灯时为-7.5、使用日光色荧光灯时为-6.2、使用3波日光色荧光灯为-7.5、并且使用蓝泛光灯为+1.3。此处,所谓的“用钨丝灯标准化”是指各光源光照射到照相机中时的亮度差减掉钨丝灯照射到照相机中时的亮度差所得的值。
此处,例如将阈值设在亮度差-3和+0.5的位置上时,上述亮度差ΔBV的值如果超过-3,则判定为荧光灯,如果超过+0.5,则可以判定为蓝泛光灯。
图9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5的配置的图,图10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5的结构的俯视图。
光源传感器55配置在照相机主体11的照相机外壳65内侧的漫射板14的后方。并且,该光源传感器55采用了在透明模子66上安装红外光传感器68、可视光传感器(SPD)69、以及对这些传感器进行控制的控制IC72的结构。进而,在可视光传感器69的前面部、即与漫射板14相对的一侧配置有红外消除滤镜70。由于利用该红外消除滤镜70可以消除红外光,所以,可视光传感器69成为具有近似可视光的分光灵敏度的可视光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可视测光,对在红外可视区域内具有分光灵敏度的传感器和红外消除滤镜进行组合。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从红外消除滤镜的位置产生极少量的没被红外消除的入射到传感器中的光。并且,因照相机组装误差等,使该量不同,因此将各光源照射到照相机中时的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差的绝对值会有不同。
但是,根据基准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钨丝灯光)而使亮度差标准化的值是一定的,与照相机个体差无关。因此,根据图8所示的原理,可以稳定地判定光源。
接下来,对这种结构的照相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述的各种动作由Bμcom50控制。
首先,参照图11的流程图,对向照相机主体中的电池装填和A/D适配器等投入电源、或者接通电源开关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中,在照相机主体11内,由Bμcom50执行电路整体的初始化动作。接着,在步骤S2中,判定电源开关(SW)的状态。此处,关闭电源开关时照相机的动作结束。另一方面,在打开电源开关时,转移到步骤S3,在Bμcom50和Lμcom25之间进行通信,以进行镜头筒12内的初始化动作和该镜头筒12内的校正值存储器27的焦距校正数据、镜头的焦点距离信息等的各种数据的收发。
并且,在步骤S4中,判定释放开关(SW)的状态。此处,如果关闭释放开关,则转移到上述步骤S2,再一次判定电源开关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打开释放开关,则转移到步骤S5,执行子程序“释放”。然后,转移到上述步骤S2。
图12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作用中的摄影时所进行的子程序“释放”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该照相机的电源处于打开状态、且处于可以进行摄影动作的摄影准备状态时,由使用者操作照相机操作开关58中的与第一释放开关联动的操作部件。于是,通过产生与该操作对应的规定的指令信号(第一释放信号),呼出图12的释放动作的子程序,开始该指令序列。
首先,在步骤S11中,由Bμcom50接受第一释放信号,经过测光电路33对测光传感器32进行驱动控制,进行测光。由此,取得作为该测光结果的测光数据。接下来,在步骤S12中,由Bμcom50进行同样的光源检测电路54的光源检测,并取得作为其结果的光源检测数据。这样获取的光源检测数据保存在内设于Bμcom50中的RAM(未图示)所规定的区域(BVA、BVB)中。
接着,在步骤S13中,由Bμcom50确认包含在闪光灯装置64中的闪光灯用电容器(未图示)的充电电压的状态,判定是否为充电成可以进行闪光灯发光动作的电平(充电检查的处理)。该充电检查的处理在进行步骤14的测距动作的指令序列时,并且在被摄体是低亮度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包含闪光灯装置64的闪光发光装置向被摄体照射辅助光,因此,在该阶段,预先对闪光灯用电容器进行电压检测。
另外,在测距时判定是否是低亮度、在测距动作时判定是否需要辅助光的照射根据上述步骤S12中的测光结果来进行。
在步骤S14中,由Bμcom50驱动控制焦点检测装置,执行子程序“测距动作”的指令序列。另外,关于该子程序“测距动作”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接着,在步骤S15中,参照上述步骤S14的测距动作的测距结果,判定是否能检测出焦点位置。
此处,在不能检测出焦点位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2。在该步骤S22中,显示为不能检测出对焦位置时,执行使用规定的信息显示装置(未图示)等进行的非对焦显示的处理。之后,结束该释放处理的指令序列。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5中,在确认了上述步骤S14的测距动作的结果、检测出焦点位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在步骤S16中,确认在上述步骤S14(参照图13)中的测距动作时,是否是使用了闪光发光装置的辅助光发光。此处,在判定为测距动作时是辅助光发光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在判定为辅助光的发光没有执行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8。
在步骤S17中,通过测距动作时辅助光发光,可以判定出与适当的曝光量相比,是否发生了光量过多或者光量不足。此处,在判定出光量过多或光量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到在这种状况下执行的测距动作的测距结果没有信赖性。因此,在该情况下,转移到上述步骤S14,在以后的处理中变更辅助光的光量,再一次进行同样的测距动作。
另外,关于测距动作时的辅助光的光量调整等规定的动作,由本申请人的特开平6-2829281公报等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也根据这些以往使用的装置来进行测距动作时的辅助光照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详细说明。
接着,在步骤S18中,判断根据测距动作的测距结果而移动的摄影镜头所成像出的被摄体像是否处于对焦状态。此处,在判断出处于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9,在判断出没有处于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
在步骤S19中,由于是处于对焦状态的情况,所以通过Bμcom50,使用取景器LED显示和蜂鸣器发音等的未图示的显示·警告装置等,向使用者告知没有处于对焦状态的信息(对焦显示的处理)。然后,结束该程序(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中,由于是非对焦状态的情况,所以执行规定的镜头驱动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将上述步骤S14的测距结果发送给镜头筒12内的Lμcom25。由该Lμcom25根据测距结果进行驱动控制,使摄影镜头向规定位置移动。
并且,在步骤S21中,由Bμcom50判定上述步骤S20的镜头驱动处理结果是否是对焦状态。此处,在判定出是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9。并且,在该步骤19中,执行完对焦显示处理之后,结束一连串的动作(返回)。另外,在步骤S21中,在判断出还是非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转移到上述步骤S14,再一次重复同样的测距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3的流程图,对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14中的子程序“测距”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14中,如果执行子程序“测距”的指令序列,则首先在步骤S31中执行积分。另外,以往,在上述的特开平6-289281号公报等中即使对测距动作时的积分动作也进行了公开。因此,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接下来,在步骤S32中,由Bμcom50从AF传感器单元36中读出作为测距结果的测距数据。接下来,在步骤S33中,根据通过上述步骤S32的处理的从AF传感器单元36读出的传感器数据,通过规定的运算处理算出测光数据。该测光数据保存在Bμcom50内的未图示的RAM的规定区域(BVAF)中。
另外,此处所执行的规定的测光运算是根据上述特开平6-289281号公报等公开的装置进行的。
接下来,在步骤S34中,在上述步骤S31的处理中的AF传感器单元36的积分动作时,在因低亮度环境等光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判定是否需要使用闪光发光装置对被摄体进行辅助光照射、以及设定该情况下的辅助光的发光量等的规定的处理。
在步骤S35中,判定根据测距动作是否可以检测出测距结果。其结果,在判定初步能检测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0。在该步骤S50中,设定(set)了非对焦标志之后,结束该一连串的测距动作的指令序列,并返回到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规定的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5中,在检测出测距结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6。并且,在该步骤S36中,判定通过照射闪光发光装置(闪光灯装置64)的辅助光来进行积分的结果是否是光量过多。此处,在判定出是光量过多的情况下,结束该一连串的测距动作的指令序列,并返回到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规定的处理(返回)。并且,根据规定的顺序再一次进行测距动作。
在上述步骤S36中,在判断出不是光量过多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7,执行照度分布校正的处理。该照度分布校正处理是指用于校正传感器数据的灵敏度偏差的处理。接着,在步骤S38中,执行相关运算的处理。由此,进行所谓的二像间隔的检测。
另外,在上述特开平6-289281号公报等详细地公开了该相关运算的处理,所以,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也根据以往的装置来执行相关运算处理。
在步骤S39中,判定上述步骤S38中的相关运算处理的结果。此处,在判定出具有相关性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0,在判断出没有相关性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7。
在步骤S40中,执行像偏移量的运算处理。接下来,在步骤S41中,执行如下运算处理通过上述步骤S40的处理所算出的像偏移量,算出与光轴上的摄像元件面相对的成像位置的偏移量、即散焦量。
接下来,在步骤S42中,根据光源传感器55的检测结果(根据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12的光源检测),执行子程序“光源测定”的处理(参照图15)。另外,对于该子程序“光源测定”的详细动作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步骤S43中,根据上述步骤S42的处理中的子程序“光源测定”的处理结果,执行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处理(参照图14)。另外,该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判定算出的散焦量是否在焦点深度的范围内、即是否在对焦容许范围内。此处,在判定出在对焦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6,在判定出没有在对焦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由Bμcom50向Lμcom25发送校正后的散焦量。然后,结束一连串的测距动作的指令序列,返回到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规定的处理(返回)。并且,根据规定的指令序列,再一次进行测距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46中,执行对焦标志的设定处理之后,结束一连串的测距动作的指令序列。由此,同样地返回到图12的流程图的规定处理(返回)。并且,根据规定的顺序,再一次进行测距动作。
在上述步骤S39中,在判断出相关运算处理的结果没有相关性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7,判定传感器积分动作时是否进行辅助光的照明。此处,在判断出进行辅助光的照明的情况下,转移到上述步骤S48,在判断出不进行辅助光的照明的情况下,转移到上述步骤S50。
在步骤S48中,执行增加辅助光光量来进行照明的处理。并且,在步骤S49中,判定是否能检测出判定结果。此处,在判定出尽管增加了辅助光的光量,测距结果也看不出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转移到上述步骤S50,设定非对焦标志。然后,结束该一连串的测距动作,返回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规定的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49中,在判定出通过增加了辅助光的光量可以看到测距结果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出测距结果的情况下,结束一连串的测距动作,返回上述图12的流程图的规定的处理(返回)。
另外,在上述步骤S34中,在使用辅助光进行测距动作的情况下,设定辅助光标志(F_HOJO),在不使用辅助光的情况下,删除标志。
图14是表示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3中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指令序列的流程图。
如果进入到该程序,则首先,在步骤S61中,参照标志[F_HOJO]判定是否是使用了闪光灯装置64的辅助光来进行测距。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2,将随着后述的每个焦点距离的不同而不同的函数g所决定的摄影镜头的球面像差量[f]和辅助光所产生的色像差量[hojo]的值保存到用于保存像差校正量的存储器[D_SYUSA]中。然后,转移到步骤S70。
此处,函数g是根据摄影镜头的特性而决定的,保存在镜头筒12内的校正值存储器27中。
下述表1表示预先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器27中的焦距校正数据。


对应摄影镜头21的焦点距离,分别保存函数gn、球面像差校正量fn、作为色像差校正量的荧光灯用fluon、日光用sunn、白炽灯用infm、蓝泛光灯brufn、辅助光用hojon。这些数据通过Bμcom50和Lμcom25之间的通信,被保存到SDRAM44等照相机主体11内的存储器中。
摄影镜头21的焦点距离也通过上述通信由Bμcom50判定,选择函数gn以及球面像差校正量fn。另外,根据光源判定结果选择色像差量,作成像差校正量D_SYUSA。
在上述步骤S61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3。
在步骤S63中,参照上述光源判定处理(图12或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2)的结果,确认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是否是蓝泛光灯。即,确认是否设定了标志[F_HOJO]。
此处,在确认设置了标志[F_HOJO]、并且是蓝泛光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4。在步骤S64中,将随着每个焦点的距离不同而不同的函数g所决定的摄影镜头的球面像差量[f]和蓝泛光灯所产生的色像差量[bruf]的值保存到用于保存像差校正量的存储器[D_SYUSA]中。此处,函数g是由摄影镜头的特性决定的。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63中,在判定出不是蓝泛光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5。在该步骤S65中,参照光源判定处理的结果,确认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是否是白炽灯,即是否设定了标志[F_INFR]。
此处,在确认设置了标志[F_INFR]、并且是白炽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6。并且,在步骤S66中,将随着每个焦点的距离不同而不同的函数g所决定的摄影镜头的球面像差量[f]和白炽灯所产生的色像差量[infr]保存到用于保存像差校正量的存储器[D_SYUSA]中。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
另外,在上述步骤S65中,在判定出不是白炽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7。在该步骤S67中,参照光源判定处理的结果,确认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是否是荧光灯,即是否设定了标志[F_FLUO]。
此处,在确认设置了标志[F_FLUO]、并且是荧光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8。并且,在该步骤S68中,将随着每个焦点的距离不同而不同的函数g所决定的摄影镜头的球面像差量[f]和荧光灯所产生的色像差量[fluo]保存到用于保存像差校正量的存储器[D_SYUSA]中。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67中,在判断出不是荧光灯的情况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不是白炽灯、荧光灯、蓝泛光灯中的任意一个,所以是太阳光(日光)。因此,将随着每个焦点的距离不同而不同的函数g所决定的摄影镜头的球面像差量[f]和日光所产生的色像差量[sun]保存到用于保存像差校正量的存储器[D_SYUSA]中。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
另外,在步骤S70中,将保存在存储器[D_SYUSA]中的数据加到存储器[D_DF]中。然后,结束一连串的散焦校正处理(返回)。
这样,Bμcom50具有校正规定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算出的对焦位置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功能。并且,将校正过的信息输出给Lμcom25,由此,摄影镜头21以规定的镜头驱动量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15的流程图,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2的子程序“光源检测”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该程序,在步骤S81中,首先清零表示光源的种类的标志F_FLUO、F_SUN、F_INFR、F_BRUF,读出光源传感器55的输出。接着,在步骤S82中,通过上述光源传感器55的输出算出光源的亮度。进而,在步骤S83中,分别算出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值。
在步骤S84中,可视光(BV_eye)和红外光(BV_ir)的差根据下述式子算出。
D_BV←BV_ir-BV_eyeD_BV←D_BV-DBV_REF此处,DBV_REF是标准的钨丝灯光(白炽灯)照射时的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差,作为根据照相机个体不同而不同的值保存在Bμcom50内以作为调整值。
这样,以钨丝灯光(白炽灯)为标准,对上述算出的差进行标准化。
接下来,在步骤S85中,判定上述可视光的亮度值是否是可以使用的值。这是因为在两度过明或过暗的情况下,该光源传感器的光源检测精度恶化,所以光源检测的输出不太可信。该情况下,在步骤S85中,判定可视光的亮度值是否是小于-2或者大于8。
此处,如果上述可视光的亮度值小于-2或者大于8,则转移到步骤S84,光源不照明。另一方面,如果上述亮度值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则转移到步骤S86。
在步骤S86中,上述步骤S84算出的亮度差D_BV与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进行比较。此处,如果上述亮度差D_BV比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小,则转移到步骤S90,如果大,则转移到步骤S87。
在步骤S87中,判定上述步骤S84算出的亮度差D_BV是否在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和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之间。此处,如果亮度差D_BV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内,则转移到步骤S91,如果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外,则转移到步骤S88。
另外,在步骤S88中,判定上述步骤S84算出的亮度差D_BV是否在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和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之间。此处,如果亮度差D_BV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内,则转移到步骤S92,如果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外,则转移到步骤S89。
在步骤S89中,上述步骤S84算出的亮度差D_BV与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进行比较。此处,如果上述亮度差D_BV比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大,则转移到步骤S93,如果小,则转移到步骤S94。
上述各光源的阈值如下述表2所示,例如,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设定为-3、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设定为-0.5、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设定为+0.5。


并且,在步骤S90中,将光源视为荧光灯(标志[F_FLUO]被设定成1)。同样,在步骤S91中,将光源视为太阳光,在步骤S92中,将光源视为钨丝灯光。进而,步骤S93中,将光源视为蓝泛光灯。另外,在步骤S94中,如上所述,光源不照明。在光源不照明的情况下,使用作为对镜头内焦距偏移校正值进行调整时的基准光源的荧光灯的校正值,所以设定标志[F_FLUO]。
这样,如果检测出光源,则退出本程序。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可以赋予照相机焦点调节精度的高精度化。
(第2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选择光源种类中的任意一种的情况为例,但是,实际上,在荧光灯室内的窗边进行拍摄等时,存在多个光源这样的摄影状况也不少。以下所述的第2实施方式采用了即使在多种光源混合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适当的曝光量的结构。
另外,该第2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只是控制动作不同,关于照相机的结构和基本的动作等,基本上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相同,所以,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号码,并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首先,参照图16,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校正量的计算进行说明。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校正量时,根据相当于在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2的子程序“光源检测”中所求出的光源混合比例的量(以下,称为混合级),进行与光源的混合比例相对应的校正。
某个光源、例如是太阳光的情况下,即使是同一种太阳光作为光源,也要考虑是接近荧光灯光还是接近钨丝灯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光源的混合级来表示该光源是接近其他哪一种光源的光。
在图16中,横轴是用标准光对后述的红外光和可视光的亮度差进行标准化的值、即D_BV,纵轴表示像差校正量。另外,0、100、200等的数值表示各光源中的混合级量的值。
例如,太阳光情况下的混合级计算式为混合级=((D_BV-BV_kei)/(BV_TH_sun-BV_TH_kei))×200
该混合级将与其他光源的判定阈值的1/2的亮度设为100。并且,例如,太阳光是主光源,接近钨丝灯光时为大于100的值,接近荧光灯光时为小于100的值。
即,如果将作为太阳光的基准值的BV_sun_REF设为100,则作为钨丝灯光和太阳光的阈值的BV_TH_sun时的混合级为200,作为太阳光和荧光灯的阈值的BV_TH_kei的混合级为0。并且,它们之间为线性变化的值。即,如果混合级是50,则表示主光源是太阳光,但混有少量的荧光灯光。
根据这样得到的混合级,可以求出各光源的像差校正量。
例如,太阳光的混合级是100的情况下,g(f,sun)的值是像差校正量。另外,荧光灯的混合级是100的情况下,g(f,fluo)的值是像差校正量。
并且,在太阳光的混合级是0的情况下,即在BV_TH_kei的情况下,(g(f,fluo)+g(f,sun))/2的值是像差校正量。进而,如上所述,在太阳光的混合级为50的情况下,将对BV_TH_kei的校正值和太阳光的混合级为100时的校正值进行线性内插所得的值作为像差校正量。
这样,在算出每个光源的校正量时,利用线性内插,可以通过光源的混合级算出校正量。
接下来,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2中的子程序“光源检测”的第2实施方式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该程序,首先,在步骤S101中,读出光源传感器55的输出。接着,在步骤S102中,通过上述光源传感器55的输出,算出光源的亮度。进而,在步骤S103中,分别算出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值。
在步骤S104中,算出可视光(BV_eye)和红外光(BV_ir)的差,并以钨丝灯光为基准,对上述算出的差进行标准化。
接下来,在步骤S105中,判定上述可视光的亮度值是否是可以使用的值。这是因为在量度过明或过暗的情况下,该光源传感器的精度恶化,所以输出值不太可信。该情况下,在步骤S105中,判定可视光的亮度值是否是小于-2或者大于8。
此处,如果上述可视光的亮度值小于-2或者大于8,则转移到步骤S104,光源不照明。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05中,如果上述亮度值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则转移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上述步骤S104算出的亮度差D_BV与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进行比较。此处,如果上述亮度差D_BV比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小,则转移到步骤S110,如果大,则转移到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判定上述步骤S104算出的亮度差D_BV是否在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和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之间。此处,如果亮度差D_BV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内,则转移到步骤S111,如果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外,则转移到步骤S108。
另外,在步骤S108中,判定上述步骤S104算出的亮度差D_BV是否在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和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之间。此处,如果亮度差D_BV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内,则转移到步骤S112,如果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外,则转移到步骤S109。
在步骤S109中,上述步骤S104算出的亮度差D_BV与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进行比较。此处,如果上述亮度差D_BV比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大,则转移到步骤S113,如果小,则转移到步骤S114。
另外,各光源的阈值与上述例子相同。
在步骤S110中,算出表示光源包含荧光灯时的光源的混合比例的量、即混合级。并且,算出与混合级对应的像差校正量g(参照图16)。混合级的计算式和考虑方法如上所述。同样地,在步骤S111中,算出光源包含太阳光时的混合级,在步骤S112中,算出光源包含钨丝灯光时的混合级。进而,在步骤S113中,算出光源包含蓝泛光灯时的混合级,同样地算出像差校正量g。
这样,如果求出光源检测及像差校正量g,则转移到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2,执行图1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子程序“散焦校正”。
图18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如果进入到该程序,则在步骤S121中,将根据光源的混合级算出的像差校正量g赋值给标志[D_SYUSA]。接着,在步骤S122中,将检测出来的散焦量D_D加上作为像差校正量的D_SYUSA所得的值赋值给D_DF。由此,算出像差校正后的散焦量。然后,退出该程序。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按照光源传感器55的输出亮度差,由于即使是同一种光源,校正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例如,即使在光源是室内的窗边等荧光灯和太阳光的混合光那样的极其接近光源判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与光源的混合比例对应的校正。进而,由于采用了校正量根据光源传感器55的输出而连续变化的结构,所以,即使在连续拍摄的情况下,也能根据光源判定结果,获得稳定的曝光,而不会使校正量发生急剧的变化。
如上所述,可以根据光源进行适当的AF,以进行拍摄。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对适用于单反式数字照相机的例子进行了叙述,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镜头一体型照相机。
(第3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第3实施方式是增加了对被摄体距离进行校正的例子。
众所周知由光源产生的焦距偏移量因调焦镜头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调焦镜头的位置、即调焦镜头的伸出量导致球面像差的变化,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参照图19)。
调焦镜头位置由于与被摄体距离对应,所以,以下,作为同一个意思进行说明。另外,调焦镜头位置由镜头驱动机构23内的未图示的调焦编码器检测。
下述表3表示与保存在镜头筒12内的校正值存储器27内的光源对应的焦距偏移校正数据。


该调焦镜头例如最近的拍摄距离为0.5m,将0.5m~无限的被摄体距离分成4个区域,具有焦距偏移校正数据。
图19是表示只关于一种光源的特性的图,将上述各区域内的平均值的焦距偏移量设为校正数据g。
图20和图21是对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表3的焦距偏移校正数据来校正焦距偏移的子程序“散焦校正”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以下,对该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到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43的子程序“散焦校正”,则在图20和图21的流程图的步骤S131中,首先判定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2,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33,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h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3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34,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35,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h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进而,在上述步骤S13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36,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37,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h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并且,在上述步骤S13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38,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h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与此相对,在上述步骤S131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9,判定是否设定了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41,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b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42,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43,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b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进而,在步骤S14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44,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45,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b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并且,在步骤S14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46,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b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在上述步骤S139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47,判定是否设定了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49。
在步骤S149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50,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i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9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51,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52,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i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进而,在步骤S151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53,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54,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i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并且,在步骤S15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55,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i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另外,在上述步骤S147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48,判定是否设定了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56。
在步骤S156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57,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f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58,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59,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f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进而,在步骤S158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60,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61,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f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并且,在步骤S16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62,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f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在上述步骤S14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3。该情况下,由于不是上述辅助光、蓝泛光灯、白炽灯、荧光灯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判定出光源为太阳光。
在步骤S163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64,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s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65,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66,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s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进而,在步骤S165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67,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68,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s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并且,在步骤S167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69,根据上述表3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s赋值给标志[D_SYUSA]。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
在步骤S170中,将这样根据光源的种类和被摄体距离L而检测出的散焦量D_DF与D_SYUSA相加所得的值赋值给D_DF。由此,算出像差校正后的散焦量。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外,在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对太阳光、荧光灯、钨丝灯光(白炽灯)、蓝泛光灯这4种光源进行检测,但并不限于这4种,也可以检测更细微的光源来进行高精度的校正。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可以在没脱离本发明主要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相机,具有包含摄影镜头的镜头筒和照相机主体,且可以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正值存储单元,配置在上述镜头筒的内部,存储用于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焦点检测单元,对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进行检测,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上述信号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进行焦点检测。
2.一种照相机,具有包含摄影镜头的镜头筒和照相机主体,且可以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正值存储单元,配置在上述镜头筒的内部,存储用于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焦点检测单元,对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进行检测;校正量运算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计算出用于校正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的校正量;以及校正单元,根据上述校正量运算单元算出的校正量来校正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单元根据对应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结果而连续变化的校正量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不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具有对应焦点距离和被摄体距离中至少一个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形式。
14.一种焦点检测装置,进行摄影镜头的焦点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存储用于根据上述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以及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信号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来控制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和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计算出用于校正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的校正量,并根据该算出的校正量来校正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偏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还包括光量检测单元,其至少检测被摄体的红外光和近红外光中任意一种光的光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由使用通过上述摄影镜头的被摄体光以外的光的外光式的光检测单元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校正值具有对应焦点距离和被摄体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形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焦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值存储单元配置在包含有上述摄影镜头的镜头筒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相机及焦点检测装置,能够简化校正方法,通过使存储器、处理电路小型化来降低更换镜头和照相机等的成本,并且,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焦距偏移校正。在照相机主体(1)内的光源检测部(4)检测到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时,从该光源检测部(4)输出与该光源对应的信号。另外,作为校正数据,读出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中的光源的种类来校正焦点偏移的校正值。AF控制部(5),根据来自光源检测部(4)的信号和从上述存储器(3)中读出的校正数据,进行焦点检测。
文档编号G02B17/00GK1645181SQ20041010273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2日
发明者井出昌孝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