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眼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705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眼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特别是一种复眼透镜。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眼透镜,又称蝇眼透镜、阵列透镜,系将多个小透镜制作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透镜而制成。经常用在照明光学系统中,实现将照明光均匀化的作用。如在液晶投影机中,复眼透镜技术使投影机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以相同的角度投射到液晶板上,均匀度提高到95%以上。
复眼透镜一般搭配使用,由两片复眼透镜——前复眼透镜和后复眼透镜配合构成。传统复眼透镜的前后复眼透镜采用相同结构,这在简化设计和降低成本方面有好处,但是不利于提高对照明光的利用率。由于光源通过前复眼透镜后照射在后复眼透镜时,中间的光斑大,外缘的光斑小,而且其光斑长轴方向有一倾角。如果后复眼透镜上每一个小透镜都做成相同大小,那么将导致中央处光斑的“溢出”,而外缘处光斑不能完全照射在相应的小透镜内。如果光斑照射到小透镜接缝处,由于工艺问题,这些光线就会变成杂散光损失掉;还有因为前、后复眼透镜上小透镜均为对应关系,从前复眼透镜某一个小透镜出射的光线照射到后复眼透镜中对应的小透镜时的光能才能起作用,如果这些光线照射到后复眼透镜中其他的透镜,这些光线也会变成杂散光损失掉。这样,中央处及外缘的光能都会有较大一部分损失掉,能量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出一种复眼透镜,这种新型的复眼透镜提高了对照明光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照明光学系统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前复眼透镜和后复眼透镜配合构成,根据光源的特性,将前后两片复眼透镜制作成不一致的结构,后复眼透镜上每一个小透镜都按照其上光斑的形状及大小进行切割、排列,制作成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小透镜阵列,使得每一个光斑都照射在相应的小透镜中;前复眼透镜上部分或全部小透镜具有偏心,使照射到后复眼透镜上每一个小透镜的光斑尽量分开,以方便切割和排列后复眼透镜上小透镜。后复眼透镜上小透镜短轴方向是紧密连接的;长轴方向可以是紧密连接,也可以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复眼透镜提高了对照明光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照明光学系统的体积。


图1是光源透过前复眼透镜后成像在后复眼透镜上的光斑形状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复眼透镜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复眼透镜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前复眼透镜1和后复眼透镜2配合构成,后复眼透镜2上每一个小透镜都按照其上光斑的形状及大小进行切割、排列,制作成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小透镜阵列,每一个光斑都照射在相应的小透镜中;前复眼透镜1上每一个小透镜具有偏心,使照射到后复眼透镜2上每一个小透镜的光斑尽量分开,以方便切割和排列后复眼透镜2上小透镜。
图1所示的是光源透过如图2所示的前复眼透镜1后照射到后复眼透镜2上时其四分之一象限的光斑分布。光源通过前复眼透镜1后照射在后复眼透镜2时,中间的光斑大,外缘的光斑小,而且其光斑长轴方向有一倾角。图中a、b、c、d四组光斑分别是光源透过复眼透镜上a、b、c、d四排小透镜后成像在后复眼透镜2上的光斑的形状及分布。其形状为中心光斑a1最大,外缘光斑较小;外缘光斑c、d已经位于同一排,间隔紧密;每一个光斑长轴方向均有一倾角,光斑c1和光斑d1长轴方向较靠近竖直方向,光斑c2和光斑d2长轴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大,靠近外缘的光斑长轴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更大。图2所示的前复眼透镜1中每一个小透镜的偏心都做了设置,使图1所示的各光斑尽量分开。
按照图1所示的光斑形状和分布对后复眼透镜2进行切割、排列,制作成如图3所示的后复眼透镜2。复眼透镜中的a、b、c、d四组小透镜分别可以使图1所示的a、b、c、d四组光斑完全透过。后复眼透镜2中的小透镜,其形状和分布均和图1中所示相应光斑的形状和分布一致,即其形状为中心小透镜a权利要求1.一种复眼透镜,包括前复眼透镜(1)和后复眼透镜(2),其特征在于,后复眼透镜(2)上每一个小透镜都按照其上光斑的形状及大小进行切割、排列,每一个光斑都照射在相应的小透镜中,前复眼透镜(1)上部分或全部小透镜具有偏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眼透镜,其特征是,后复眼透镜(2)上小透镜阵列中部分或全部小透镜具有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眼透镜,其特征是,后复眼透镜(2)上小透镜短轴方向是紧密连接的,长轴方向是紧密连接,或者有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复眼透镜。属于照明光学领域。由前复眼透镜和后复眼透镜配合构成,后复眼透镜上每一个小透镜都按照其上光斑长轴方向切割、排列,使得每一个光斑都照射在相应的小透镜中;前复眼透镜上每一个小透镜具有偏心,使照射到后复眼透镜上每一个小透镜的光斑尽量分开,以方便切割和排列后复眼透镜上小透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复眼透镜提高了对照明光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照明光学系统的体积。
文档编号G02B3/10GK2677948SQ20042002026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9日
发明者章琳, 邓运明 申请人:上海信诚至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