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时改变像幅的照相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1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随时改变像幅的照相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本领域一般地说,本发明涉及照相机机身,更具体地说涉及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像幅大小及像幅在像场中的位置的照相机机身。
背景技术
摄影者经常感到需要根据景物及愿望改变像幅大小,有时为了拍摄景物的远端部分例如高层建筑的较高部分,也感到需要改变像幅在像场中的位置。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照相机像幅大小不一,但就每一种相机而言,其所拍摄像幅的大小一般是固定的。
部分相机通过装卸或转动挡板来控制曝光幅面、并通过胶卷衬纸背面的数字来控制过片距离,从而达到改变像幅大小的目的,但这种方法使用不便,且在拍摄中途难以改变像幅大小。还有一部分相机通过更换相机的后背及胶卷来改变画幅大小,其结构复杂,且无法在同一胶卷上拍摄不同像幅大小的照片。
崔汉平等人的、申请号为88101518.0
公开日为1989年10月11日的标题为“电子定位变幅照相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电子定位变像幅照相机。其方案是在过片时,胶片齿孔经过触点开关产生脉冲信号,将脉冲信号输入电脑进行计数,当脉冲计数达到预置的、与所需像幅的过片距离对应的脉冲量时,由电脑控制一电磁铁伸入一齿孔中,从而使过片停止,从而实现可变的过片距离,并有局部遮挡门另作相应遮挡。该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照相机需要外接一电脑,因此比较复杂,另外对于不同大小的像幅所需预置脉冲量需要进行的人为计算也是较为繁琐的。该方案的第二个缺点在于需使用两端有齿孔的胶片,因此无法应用于目前由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人士所广泛使用的120相机的两端没有齿孔的胶片。此外该方案也难于实现不在像场中夹的非对称像幅。如普通摄影者所知,偏离像场中央的非对称像幅相当于实现了移轴功能,对于拍摄建筑物等的较高部位等情况极为有利。此外,该方案也较难实现无级任意大小的像幅。
姜春荟的、申请号为87206631、申请日为1987年4月15日的、标题为“随时改变拍摄像幅与张数的照相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在手动板柄和卷片齿轮之间的传动路线上设置的变速齿轮机构来改变一次过片距离,以及作为活动挡板、卷帘遮幅机构或齿轮齿条遮幅机构的遮幅机构来相应控制曝光范围的照相机。这种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在拍摄过程中当由一种像幅大小改变为另一种像幅大小时过片距离不正确,从而或者过片过量而浪费胶片,或者过片不足造成前后像幅部分重叠而毁坏两张幅画片。此外,这种方案中的变速齿轮的级数有限而固定,无法适应对较多像幅宽度以及非标准或非预定像幅宽度的需要。
因此,显然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可在拍摄过程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及像幅在像场中的成像位置的照像机机身及具有此种机身的照相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的照相机机身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一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和可移动的一像幅遮挡机构(2),该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具有一指示物(3),在拍摄过程中,该指示物(3)随同过片作等量移动,当其到达已设置好的像幅遮挡机构(2)的所需位置时,停止过片,当拍摄完一个像幅之后,将该指示物复位到胶片中的该像幅的末端位置即下一个像幅的起始位置,然后在需要时按照下一个像幅的大小和其在像场中的位置调整像幅遮挡机构(2)的位置,重复上述过程,以拍摄下一个像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方面,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的该照相机机身的所述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包括与胶片摩擦接触并随同过片面转动的一过片距离测量轮(4),以及由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带动作直线运动的一绳状物(5),所述指示物(3)在所述绳状物上(5)并由所述绳状物(5)带动随同过片作等量移动。
根据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的方面,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的该照相机机身的卷片轴由一电路(6)中的一电动机(7)带动转动,所述电路具有一启动开关(8)和在所述像幅遮挡机构的一端上的一终止开关(9),当接通所述启动开关(8)时,所述电动机(7)带动所述卷片轴(1)过片,并通过所述蝇状物(5)带动所述指示物移动,当所述指示物到达所述像幅遮挡机构的所述一端时,触动所述终止开关,断开所述电路(6),所述电动机(7)停止转动,过片结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的方面,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的该照相机机身的的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一端通过一离合机构(13)与所述绳状物(5)缠绕于其上的、直径与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直径相等的一卷轮(11)相连接,所述绳状物(5)另一端为一涡卷弹簧(12),当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在过片过程中旋转时,所述离合机构(13)处于啮合状态,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带动所述卷轮(11)转动,拉动所述绳状物(5),使所述指示物(3)移动;当按动所述快门按钮(10)进行拍摄时,所述快门按钮(10)通过一杠杆机构(14)使所述离合机构(14)离开啮合状态,从而使所述绳状物(5)在所述涡卷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指示物(3)回复到所述像幅遮挡机构(2)另一端处的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地调整像幅大小及其在像场中的位置。


附图示意性地和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A和1B是本发明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在图1中,遮幅机构2包括首尾两部分,其位于胶片之前紧挨着的位置上,并且其可左右移动,由此限定了曝光范围和曝光位置,即成像像幅的大小和位置。如图1A所例示的,在拍摄如图所示的第一个像幅16时,移动遮幅机构的左右部分,使其分别处于该第一个像幅16两端的B1A1位置,这样就会在第一个像幅16处成像。当拍摄完第一个像幅16之后,打算拍摄的第二个像幅17的大小或位置与第一个像幅的大小或位置不同时,应当使遮幅机构2处于如图1B所示的B2A2位置,同时应当沿箭头移动胶片,使该第二个像幅的两端分别与B2A2对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根据需要的大小和位置把遮幅机构2调整到位置B2A2后,应将第一个像幅16的末端即第二个像幅17的首端移动到遮幅机构首端的新位置A2处。因此,方便的是有一个可随胶片移动并可人为滑动的指示物指示出一像幅的首尾位置,这样,实际的操作步骤将是在拍摄某一像幅16时,该指示物处于该像幅16的首端C1,并与遮幅机构2的首端A1对齐;拍摄完该像幅16后,将该指示物滑动到该像幅16的末端C2即下一个像幅17的首端;根据需要首先把遮幅机构2的首端调整到适当的位置A2;进行过片,所述指示物随胶片移动,当所述指示物移动到已调整好的遮幅机构的首端位置A2时,过片结束;然后把遮幅机构2的末端调整到适当的位置B2;进行拍摄。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由以上说明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在于,以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将所需的过片距离与遮幅机构的位置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遮幅机构所形成的曝光范围有多大、位置在何处,就直观地将胶片移动多少,由此而避免了复杂的针对不同的遮幅机构位置的所需过片距离的计算。其优点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简单的机构实现了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地改变像幅的大小和位置。此外,所述遮幅机构的位置可以是相对于中心非对称的,即所述遮幅机构的首尾两部分可以移动不同的距离,因此实现了像幅在像场中的偏移,产生了移轴效应,提高了照相机的性能。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应注意,该图只是示意性的示出了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功能关系,并不反映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各部件的精确的结构尺寸和位置,并且未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所有部件,而是主要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有关的部件。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的一照相机机身包括由卷片轴1、胶卷轴18、电动机电路6组成的一卷片机构,其中所述电路机电路6包括电动机7、启动开关8、终止开关9和电源19;由过片距离测量轮4、端部离合机构13、卷轮11、绳状物5、过片距离指示物3、涡卷弹簧12、杠杆机构14组成的过片距离指示机构;以及遮挡机构2及刻度尺20,其中遮挡机构2可以是由条物硬质材料连接而成、依靠卷轴卷动的卷帘机构,也可以是由柔软材料组成、端部卡接在机架上而绷紧的卷帘机构,或者是依靠齿轮齿条传动的机构,以及简单的插片式机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胶片15在胶卷轴18和卷片轴1之间通过过片距离测量轮之间伸展和过片。画幅遮挡机构2在胶片15之前紧挨着的位置上左右移动来控制曝光的范围和位置。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在拍摄第一个像幅时,首先左右移动画幅遮挡机构2的首尾两部分,对照刻度尺20,将曝光范围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和大小,这种调整可以手动移动插片或卷帘实现,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实现,也可电动实现。此时绳状物5由涡卷弹簧12向左拉紧,将指示物3紧靠在像幅遮挡机构2尾端的突出部分的平面上,即指示物处于即将拍摄的像幅的尾端位置处。按下启动开关8,接通电路6,使电动机7转动,带动卷片轴1进行过片,在过片时,胶片通过摩擦力带动过片距离测量轮4转动,胶片所行走的距离等于过片距离测量轮的外圆周转动的线性距离。当过片距离测量轮4开始转动时,拉杆22在涡槽21中向下运动,拉动卷轮向过片距离测量轮4靠近,使得过片距离测量轮4端部的离合机构轴端插入卷轮11底部的离合机构槽端形成啮合,从而带动卷轮11与过片距离测量轮4一起转动,并进而将绳状物5卷绕在卷轮11上,从而使指示物3随同过片向右移动。所述离合机构可为摩擦离合机构、齿轮离合机构等。卷轮11应设计得与过片距离测量轮4的直径相同,这样绳状物5所卷绕的量将与胶片15经过过片距离测量轮4的量相同,即指示物3与胶片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当指示物3到达像幅遮挡机构2的首端部分的平面部分时,该指示物3撞击终止开关9,将其断开,从而使电动机电路6,电机停止转动,过片因而停止。按动快门按钮10(快门机构未示出),进行拍照。与此同时,通过杠杆机构14将卷轮11向上顶起,从而使卷轮11脱离啮合状态,这样绳状物5在涡卷弹簧12的弹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从而将指示物3拉回到像幅遮挡机构2尾端部分的平面部分,即刚拍摄完的像幅的末端位置处。此时应首先根据将拍摄的下一个像幅的大小和位置将像幅遮挡机构2的首端部分调整到适当位置,然后依照上述方法进行过片,当过片完成后,再根据将拍摄的下一个像幅的大小和位置将像幅遮挡机构2的尾端部分调整到适当位置,然后拍摄该下一个像幅。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即可实现连续拍摄。如果前后像幅的大小和在像场中的位置一样,则不必调整像幅遮挡机构。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过片机构可以不用电动机7带动,而是通过板柄齿轮实现手动过片。这样,就不需要终止开关9了,这样当观察到指示物3到达像幅遮挡机构2首端部分的平面部分位置处时,停止手动过片即可。此外,指示物3的复位也可不与快门按钮10连动,这样就不再需要杠杆14、离合机构等复杂的机构,而是卷轮11与过片距离测量轮4结合为一体,这样也不再需要涡卷弹簧12,而是由另一卷轮取代,这样,绳状物3将在两卷轮之间循环移动,当拍摄完一个像幅之后,手动将指示物3沿绳状物5滑回到该像幅的末端位置处。
以上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照相机机身的结构及其操作过程。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描述的结构只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无意于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和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的范围之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变型。本实用新型将唯一地由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
权利要求1.一种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的照相机机身,在该照相机机身内设有包括卷片轴(1)的卷片机构,在该照相机机身上设有快门按钮(10),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和可移动的像幅遮挡机构(2),该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具有指示物(3),该指示物(3)可随同过片作等量移动,并可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相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包括与胶片摩擦接触并随同过片而转动的过片距离测量轮(4),以及由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带动作直线运动的绳状物(5),所述指示物(3)在所述绳状物上(5)并由所述绳状物(5)带动随同过片作等量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相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片轴(1)与电路(6)中的电动机(7)的主轴连接,所述电路具有启动开关(8)和在所述像幅遮挡机构的一端上的、可由所述指示物触动的终止开关(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相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片轴通过板柄及齿轮传动机构手动转动。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照相机相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一端通过离合机构(13)与所述绳状物(5)缠绕于其上的、直径与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直径相等的卷轮(11)相连接,所述绳状物(5)另一端为涡卷弹簧(12),所述离合机构可在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过片旋转时(13)处于啮合状态,而在所述快门按钮(10)按下时通过杠杆机构(14)而离开啮合状态。
6.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照相机相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状物其一端套在所述过片距离测量轮(4)的一端,另一端套在可自由转动的另一轮上,所述指示物(3)可沿着所述绳状物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机身,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像幅遮挡机构(2)及所述绳状物(5)处有标有常用像幅大小或单位尺寸的刻度尺20。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照相机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幅遮挡机构为卷帘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照相机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幅遮挡机构为插板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照相机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幅遮挡机构为依靠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的遮挡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大小的照相机机身,其具有一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和可移动的一像幅遮挡机构,该过片距离指示机构具有一指示物,在拍摄过程中,该指示物随同过片作等量移动,当其到达已设置好的像幅遮挡机构的所需位置时,停止过片,当拍摄完一个像幅之后,将该指示物复位到胶片中该像幅的末端位置即下一个像幅的首端位置,然后在需要时按照下一个像幅的大小和其在像场中的位置调整像幅遮挡机构的位置,重复上述过程,以拍摄下一个像幅。该方案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实现了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任意改变像幅的大小及其在像场中的位置。
文档编号G03B17/30GK2783374SQ20042005059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1日
发明者彭嵘 申请人:彭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