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41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特别涉及一种在手机中使用并工作在安全电压下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必须在液晶显示器面板上加一个发光源,方能达到显示效果。背光模块是为液晶显示器提供一个背面光源的光学组件,它是液晶显示器正常工作的一个关键零组件。目前,背光源的主要产品种类有发光二极管(LED)、卤钨灯、电致发光(EL)、冷阴极荧光灯(CCFL)、阴极发射灯(CLL)和金属卤化物灯等。背光源是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
目前,在很多手机中使用的显示模式为主屏为彩屏,副屏为为黑白的。出于技术和成本的考虑,主屏的背光模块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副屏的背光模块一般采用电致发光片,其副屏背光模块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依次包括普通发光源1,PCB板2和电致发光片3。但是,电致发光片的工作电压为100V/400Hz,超出安全电压,这有可能给手机的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其次,电致发光片的厚度为0.3mm-0.5mm,PCB板厚度为0.4mm,这种结构增加了手机的厚度,不利于超薄型手机的设计;另外,由于电致发光片的存在,需要在液晶显示器电路模组中为电致发光片设计驱动和电源的电路,这极大的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电路模组的开发及生产难度,并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工作在安全电压之下的背光显示模块,同时,它能降低模块厚度,并降低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它包括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普通背光源和设置于其上的半反半透膜,在该半反半透膜上设有透光膜和PCB板,PCB板上对应普通背光源的发光位置开有一空腔。该设计方案通过在PCB板上开设空腔从而省掉电致发光片。
其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普通背光源、半反半透膜和透光膜镶嵌在PCB板的空腔内。进一步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方案,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工作电压为3V的发光二极管取代了电致发光片,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在液晶显示器电路模组中取消了为电致发光片提供驱动和电源的电路部分,降低液晶显示器电路模组的开发及生产难度并降低成本。另外,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使整个液晶显示器模组减小0.7mm以上的厚度,使手机可以做得更薄。

图1是使用电致发光片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块的组合图。
图2是图1中PCB板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组合图。
图4是图3中PCB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包括普通背光源4,在普通背光源的表面依次设有半反半透膜5、透光膜6和PCB板7。在图4中的PCB板10是图3中PCB板7的平面图,在PCB板10上对应背光源的位置开设一空腔11。这样,普通背光源4发出的光通过开窗PCB板的开窗位置11为液晶显示器玻璃提供光源。
下面,介绍一种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具体实施例使用普通背光源,亮度为2500-3000cd/m2。背面覆盖半反半透膜后透过的亮度为200-300cd/m2。再经过透过率大于35%的透光膜,普通背光源背面蓝光亮度大于60cd/m2。而电致发光片的工作电压为100V/400Hz,亮度为40-65cd/m2。根据副屏亮度的要求,我们可以调整半反半透膜和透光膜的型号即参数来适应其要求,所以透光膜可以代替电致发光片进行工作。在生产工艺中,这种背光的半反半透膜和透光膜只需要双面胶粘帖即可,降低了生产工艺的难度。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包括普通背光源(4)和设置于其上的半反半透膜(5),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膜(5)上设有透光膜(6)和PCB板(7),PCB板上对应普通背光源(4)的发光位置开有一空腔(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背光源、半反半透膜和透光膜镶嵌在PCB板的空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它包括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普通背光源和设置于其上的半反半透膜,在该半反半透膜上设有透光膜和PCB板,PCB板上对应普通背光源的发光位置开有一空腔。该设计方案通过在PCB板上开设空腔从而省掉电致发光片。所述普通背光源、半反半透膜和透光膜镶嵌在PCB板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使用发光二极管取代电致发光片,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在液晶显示器电路模组中取消了为电致发光片提供驱动和电源的电路部分,降低液晶显示器电路模组的开发及生产难度并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G02F1/13GK2758816SQ20042009556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
发明者许爱平, 康涛, 李大东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