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32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光缆,尤其是涉及适用于1280nm至1625nm全波长区域高速率、小偏振模色散(PMD)、长距离传输信息,即采用波分复用(WDM)方式传送信息使用的光纤光缆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用于长途传输信息的光缆通常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因此光缆本身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水、抗拉性能外,光纤要求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长等多项性能要求。现使用的G.652A、G.652B光纤的光缆存在光纤在1383nm附近水峰过大、PMD值偏高,不能实现全波段及远距离传输信息,常使光缆在波分复用和远距离传输时出现误码、混频等故障;传输信息容量和传输距离受到极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光缆在1280nm至1625nm波长区域无水峰、满足长距离传输信息要求的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包括光纤、缆芯、松套管,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本光缆采用无水峰全波光纤,其光纤单盘的PMD值小于 光纤松套管内光纤余长为0.5-0.8‰,绞合节距/绞合角为80-90mm/6π。
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的改进工艺光纤二次被覆时光纤放纤张力为0.7-1.0牛顿,冷却水槽水温为20℃,纤膏温度为40℃。
本实用新型由于选用了无水峰全波光纤即ITU-T标准的G.652C和G.652D类光纤,保证了其单盘的PMD值小于0.02-0.10ps/√km,使光缆光纤满足长距离传输的需要。又对光纤在管内占空比、套管尺寸及光纤余长、成缆节距设计合理,在环境高温或低温时使光缆运行稳定,保证了光缆在1280nm至1625nm波长区域16波道及以下的CWDM(稀疏波分复用)和更多波道的DWDM(密集波分复用)10Gbit/s、40Gbit/s速率的高速长距离传输信息要求。传输信息量至少增大了16倍或几十倍的程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缆芯采用1+6结构30芯,即由5根光纤松套管2(6芯/管)和1根填充绳9以SZ方式绞合在中心加强构件11周围,中心加强构件为磷化钢丝,强度1570Mpa,直径2.1mm,每根套管内容纳4根光纤1,套管内光纤余长为0.5-0.8%,缆芯内套管绞合节距/绞合角为80-90mm/6π。本实用新型还有套管内填充复合物纤膏3,缆芯内有填充复合物缆膏4,缆芯外纵包一层无纺布5,外围有铝—聚乙烯或钢—聚乙烯护套12。本实用新型由于光纤余长适中,套管管径、壁厚均匀一致,光纤占空比合理,使光缆在高低温运行时,参数正常;选用的G.652D类光纤保证了其单盘PMD值在 使光缆内光纤满足长距离传输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包括光纤、缆芯、松套管,其特征在于本光缆采用的无水峰全波光纤单盘的PMD值小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其特征在于光纤松套管内光纤余长为0.5-0.8‰,绞合节距/绞合角为80-90mm/6π。
专利摘要一种无水峰全波光纤光缆,涉及一种通信光缆。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本光缆采用无水峰全波光纤,其光纤单盘的PMD值小于0.10ps/
文档编号G02B6/44GK2833631SQ200520004278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4日
发明者张万春, 陆春校, 陆群, 薄崇飞 申请人:浙江富春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