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连接件的压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621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缆连接件的压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缆连接件的压头。
背景技术
存在着许多光缆连接件设计。
开发出许多用于室内环境的设计。
但是在光缆安装领域,常常要在所谓的“室外环境(OSP)”场合连接光缆。一般地,用于OSP场合的光缆和固定其上的连接件必须耐受环境作用,如风、雪和其他形式的降水,等造成的高拉力。尽管存在这个要求,出于各种原因,通常不可避免地将室内连接件设计用于室外环境。
图1显示了一种已知形式的室内光缆连接件10。
连接件10包括连接件主体11,其形成中空内部12。
分隔壁(图1未显示)分隔中空内部并支撑向后延伸的中空圆柱形金属插口13。插口13从分隔壁向后延伸突出,并通过连接件10的端部形成的孔14,从图1可见。
连接件10的相对端16包括连接部分,用于配合其他的进行光纤连接的连接部件。这些连接部件的精度根据连接件设计是不同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熟悉这些已知的连接机构的变化。
为了固定光缆17到连接件10,必须从光缆的一端清除一段光缆护套18,暴露出光缆芯部组件19和加强纤维21,加强纤维一般为Kevlar纤维。
为了将连接件10和光缆17固定到一起,需要先插入光缆到圆柱形可压扁的金属压头22,如图1所示,压头是侧面平行的圆形中空短柱。一般在进行如上所述的去除光缆护套之前进行这个步骤。
其后,将光缆芯部组件19插入插口13,实现与连接件10其余操作部件的光传输接触。然后Kevlar纤维设置在插口13外部周围,前推压头将Kevlar纤维21卡在压头22内侧和插口13外部之间。
安装连接件10的最后步骤涉及将压头22压扁(使用加压工具),连接到插口13和光缆护套18的暴露部分。
安装步骤之后,连接件10可插入现有设计的插座。若连接件10被拉出插座,连接件和插座的配合一般要耐受沿纵向施加到光缆17的大约为40N的拉伸载荷。
当连接件10用于室内环境时,这样强度的连接就可满足,但是当用于室外环境下,出于上面提到的原因,这样的强度可能就不够。
对于这个问题现有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在连接件主体11和在光缆护套的某位置之间设置应变释放线或结构。这样可使得沿拉伸载荷的载荷传输路径释放连接件10的应变。但是,这种机构的安装很花时间,其结果是带来明显的缺点,例如,操作者必须准备数十或数百个连接件,以便在室外环境下使用。
此外,虽然光缆通常在工厂环境下与连接件预先端接好,有时仍需要在现场将连接件安装到光缆。在严酷或寒冷的天气下进行这样的连接需要使用另外的应变释放桥接件是非常不便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缆连接件的压头,包括中空的压头主体,其两端是开口的,第一端包括第一可压扁的压管,用于压接连接件,第二端是第二可压扁的压管,可压接到光缆,压头在所述端部之间的部分包括凹槽,可接合封闭壳体。
在压头主体上设置凹槽使得压头可位于腔室或封闭壳体壁上形成的凹部或孔,使得至少部分壁与压头主体的凹槽牢固接合。
当这样的压头用于连接光缆到连接件时,如图1的连接件10,连接件主体接合如前所述的壁,当拉伸载荷施加到光缆时,壁使连接件10附近与应变隔离。因为应变力通过压头主体传递到壁。
由于本发明的压头很容易作为单件实施,提供了经济,快速安装,可在室外环境下有效地强化光学纤维光缆连接。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各压管和前述压头的中间部分是圆柱形的。
所具有的特征使得通过已知的机械加工,冷缎,压制或烧结技术很容易制造本发明的压头。
通常,压管之间部分的直径大于两个压管的直径。
这使得压头的传递拉伸载荷到腔室或封闭壳体壁的部分具有很高强度,并允许压头的尺寸通过加压工具很容易变形。
用于室外环境下的光缆的直径一般大于室内环境下使用的光缆直径。主要因为室外环境下使用的光缆包括较厚的护套,比室内光缆更强化的纤维。
使压头一部分的直径大于压管可使得腔室和封闭壳体的标准尺寸孔容纳较大直径的室外环境下使用的光缆。这样可避免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即室外环境下所用光缆难以进入室内光缆壳体的较小孔。
在所述部分的圆周面加工出槽可方便地形成凹槽。更具体地,凹槽围绕所述部分的整个圆周延伸。
前述的特征有益于加工工具制造压头。此外圆柱形压头主体的外圆周上延伸的凹槽的存在意味着压头施加到光缆和连接件可不考虑其位置。这是因为,至少一部分的凹槽可与固定壳体壁接合,无需考虑压头的角度关系。
本发明还涉及带有插入其中光缆(尤其是分接光缆)的前面所述的压头,压头第一端的压管压接到连接件的插口,以固定光缆的加强纤维于其上。第二端的压管压接到光缆外部。
此外,压头最好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的封闭壳体部分,防止压头和所述封闭壳体部分之间相对移动。这样可释放连接件上的应变。
凹槽最好偏离压头主体的纵向中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光缆到连接件的方法,包括步骤(i)将光缆插入前述的压头,并从其两端突出;(ii)去除光缆的护套,暴露出芯部和加强纤维;(iii)将芯部插入连接件的插口;(iv)使加强纤维围绕插口设置;(v)推动所述压头使第一压管重叠在所述插口和所述纤维上;(vi)压接第一压管到所述插口,使纤维固定到所述插口;和(vii)在进行步骤(vi)前或后,压接第二压管到光缆外部。
所述方法还可选择包括步骤(viii)将压头插入到封闭壳体的凹部的孔,使一部分封闭壳体接合凹槽,防止压头和封闭壳体之间相对移动。


下面参考附图,以非限制性实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压头;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压头的部分纵向剖开的侧视图;图3是显示压头如何连接到已知连接件的示意图;和图4显示了连接到连接件的图2和图3的压头,还示意性显示出壁接合到压头的凹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2和图4,其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压头30。
压头30预计用于光缆连接件,尤其(不排它地)是分接光缆连接件。
压头30包括中空的圆柱形主体31,可通过机械加工,压力加工,锻压或烧结金属形成,提供了适当的压接强度和压扁性能。
适合用于制造压头的可压扁的金属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黄铜和其他铜合金。
压头主体31的两端32,33是开口的,如图2和3所示。
压头30的第一端32形成了第一中空的圆柱形壁较薄的可压扁的压管34。压管34计划用于压扁到现有技术已知的连接件10的插口13(见图3)。
压头30的第二端33形成第二中空的圆柱形可压扁的金属压管36,其计划用于压扁到光缆的护套。
压头30的位于端部32,33之间的部分包括凹槽37,可用于接合封闭壳体38(见图4)。
压头的在压管34,36之间延伸的部分39是圆柱形的。
部分39的直径大于两个压管34,36的直径。实际上,压管,如图2所示,一般具有相同的尺寸。
实施例中的凹槽37显示出是在部分39的周边形成的槽。该槽的截面是矩形,如图所示,围绕部分39的整个周面延伸。
凹槽37通过车床或适当工具很容易在圆柱形部分39加工出。
凹槽37朝部分39的一端偏移。这使得压头30与封闭壁38的接合位置间隔开连接件10的周围。
如所指出的,在圆柱形件上形成环绕周边槽的凹槽37的另一优点是压头30的使用不涉及其相对纵向轴线的角度位置。
图3和图4显示了使用压头30连接光缆如分接光缆17到连接件10。
光缆17通过与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准备。
准备的结果是光缆的芯部组件19和加强kevlar纤维21在切开的光缆护套18以上部分暴露出,然后旋转光缆通过压头30的中空内部。
然后需简单地将芯部组件19插入插口13,设置加强纤维21围绕插口13的外部;推动压管34围绕插口和纤维,将第一压管34压扁到插口13;和将第二压管36压扁到光缆护套18的与连接件10间隔开短距离的位置。
图4显示了完成这些步骤后的压头和连接件组件。
下一步将压头30容纳于容器壳体或设备腔的壁38形成的另外凹槽,槽或孔。
在光缆17上形成的纵向应变(在图4中用“光缆拉伸线”表示)传递到壁38,从而使应变隔离开连接件10的附近、插口13和第一压管34。
接下来,本发明的压头,与可能使用的现有技术的机构相比,允许光缆17抵抗非常大的拉伸力,不会造成连接件10与相关的插座脱开。可容易地承受高达100到150N的拉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缆连接件的压头,包括中空的压头主体,其两端都有开口,第一端包括第一可压扁的压管,用于压接到连接件,第二端包括第二可压扁的压管,用于压接到光缆,压头在所述端部之间的部分包括凹槽,可与封闭壳体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压管和所述中间部分是圆柱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管之间部分的直径大于压管的直径。
4.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在中间部分的圆周面形成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围绕所述中间部分的整个圆周面延伸。
6.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光缆插入其中,位于所述压头第一端的压管压接到连接件的插口,以便固定光缆的加强纤维于连接件;所述第二端的压管压接到光缆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的封闭壳体部分,以防止压头和所述封闭壳体部分之间的相对移动。
8.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偏离所述压头主体的纵向中点。
9.一种固定光缆到连接件的方法,包括步骤(i)将光缆插入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头,并从其两端突出;(ii)去除光缆的护套,暴露出芯部和加强纤维;(iii)将芯部插入连接件的插口;(iv)使加强纤维围绕插口设置;(v)推动所述压头使第一压管重叠在所述插口和所述纤维上;(vi)压接第一压管到所述插口,使纤维固定到所述插口;和(vii)在进行步骤(vi)前或后,压接第二压管到光缆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viii)将压头插入到封闭壳体的凹部的孔,使一部分封闭壳体接合凹槽,防止压头和封闭壳体之间相对移动。
11.一种参考附图2到4和/或如附图2到4所示的上述压头。
12.一种参考附图2到4和/或如附图2到4所示的上述方法。
全文摘要
一种压头(30),包括中空的压头主体(31),其两端(32,33)都有开口,第一端(32)包括第一可压扁的压管(34),用于压接到连接件,第二端(33)是第二可压扁的压管(36),用于压接到光缆,压头在所述端部之间的部分(39)包括凹槽(37),可与封闭壳体(38)接合。
文档编号G02B6/38GK1914531SQ200580003542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31日
发明者G·布丁顿, D·奇尔, J·肖 申请人: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