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33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粉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供应调色剂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来向激光打印机提供碳粉的碳粉筒。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含有显影装置,碳粉筒作为向打印机补充碳粉的容器,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装置内,美国专利说明书US5568327公开了这样一种碳粉筒,其具有一个在中部带有出粉口的筒体,图1为筒体在出粉口处的横剖面图,筒体1外有一个可相对筒体1外表面旋转的护罩(图1中略去),以启闭出粉口11,筒体1内则装有一根可转动的轴,轴上设有对应于出粉口11两侧的输粉刀(图1中略去),每只输粉刀相对筒体1内表面具有受挤产生的形变,用于产生使筒体1内碳粉自两端沿轴向朝出粉口11运动的效果,由于碳粉筒装入显影装置后出粉口11及与之对接的受粉口基本位于水平面以上,碳粉不能靠自身重力排出筒体1外而进入受粉口,即不能向打印机提供足量的碳粉,所以还设有位于轴上正对出粉口11的具有弹性的送粉刀23,其径向尺寸大于筒体1半径,由于相对筒体1内壁受压而存有势能,其自由端在每一旋转周期到达出粉口11时,送粉刀23的自由端伸出出粉口11(图1中虚线示),即当且仅当送粉刀23旋转到出粉口11时才得以解除受压状态,送粉刀23由弯曲状态进入平直状态并将其自由端自出粉口11伸出筒体1外,此过程中势能得以转换为动能,将足量的碳粉弹出出粉口11。
上述结构的碳粉筒存在以下问题,在转动一个周期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两侧的输粉刀和送粉刀23与筒体1内壁处于相互摩擦状态,位于其间的碳粉实际上处于被挤压摩擦状态,导致碳粉的性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打印品质,此外,驱动力的能量损耗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相对提高打印品质的碳粉筒;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相对减小能量损耗的碳粉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粉筒包括一筒体,其基本为一中空圆柱形壳体,筒体内容碳粉,筒体上设有将筒体内碳粉向外输送的出粉口,一相对筒体外表面可旋转地启闭出粉口的护罩,一支承在筒体内的轴,固定在轴上用于将筒体内碳粉向出粉口输送的输粉刀,固定在轴上正对出粉口的具有弹性的送粉刀,在近出粉口的下部有一凸起,该凸起自筒体内壁向筒体内延伸至凸起顶端,送粉刀的旋转半径大于凸起顶端至筒体圆心间的距离,且小于筒体内壁所在圆的半径。
由以上方案可见,和美国专利说明书US5568327公开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近出粉口的下部设置了凸起,使送粉刀在此产生弹送碳粉的抛出力,不但具有相同的送粉功能,同时,送粉刀在一个旋转周期内的绝大多数时间内解除了与筒体内壁间的接触,减小了运行阻力,同时送粉刀对碳粉只产生推送力而没有挤压摩擦力,不会使碳粉的性能发生改变,提高了成像品质。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将凸起设计成沿所述筒体轴向的一条状体,使送粉刀在此处产生的抛出力沿轴向分布具有一致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将输粉刀也设计成旋转半径小于筒体内壁所在圆的半径,使输粉刀也解除与筒体内壁间的接触,使整个轴的运行阻力更加减小,从而降低能耗。


图1是美国专利说明书US5568327公开了的碳粉筒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碳粉筒略去护罩后的筒体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筒体沿轴线旋转一角度后的视图;图5是放大了的图4的B-B剖视图;图6至图8是反映本实用新型送粉刀在一个旋转周期内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碳粉筒略去护罩后的筒体视图;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以下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清楚起见,各图中均略去了用于启闭出粉口的护罩。
第一实施例参见图2,筒体1为一个基本为中空圆柱形的壳体,其内用于容纳碳粉。
参见图3,筒体1的中部设有用于将筒内碳粉送出筒外的出粉口11,本例中出粉口11由沿筒体1周向设置的两道筋分隔为三个,近出粉口11的下部设有一与轴线平行的条状凸起12。轴2可转动地支承在筒体1的两端,其在轴向相对出粉口11的两侧固定地设有一对输粉刀21、22,其刀面为螺旋面,轴2转动时该螺旋面产生使筒体1内两端的碳粉向出粉口11输送的功能。在轴2的中部正对出粉口11固定有片状具有弹性的送粉刀23。
碳粉筒装入激光打印机内的显影装置中时,筒体1所处的状态可参见图4、图5,即出粉口11基本处于水平状态,也就是说依据本实用新型,在将输粉刀21、22及送粉刀23的径向尺寸缩小后,输粉刀21的刀刃211、输粉刀22(图中不可见)的刀刃及送粉刀23的刀刃231均不与筒体1内壁13接触,而其间存在一个很小的间隙。在近出粉口11的下部区域设置的凸起12自筒体1内壁11向筒体1内延伸至凸起12的顶端121,送粉刀23的旋转半径大于顶端121至筒体1轴线间的距离,且小于筒体1内壁13所在圆的半径。
送粉刀23送粉的工作原理如下,碳粉筒放入显影装置后,向显影装置补充碳粉的使用工况下,筒体1相对显影装置固定,且相对水平面的位置如图6所示,在打印机动力驱动下,轴及固定在轴上的送粉刀23箭头所示方向转动(为说明送粉原理清楚起见,图6至图8中均略去了将筒体1内碳粉自两端向出粉口中1区域输送的输粉刀),由于送粉刀23的旋转半径小于筒体1内壁所在圆的半径,送粉刀23不与内壁接触,但由于其旋转半径大于凸起12顶端121至筒体1轴线间的距离,送粉刀23转动至接触凸起12时,一方面继续推动一部分碳粉(图中略去)向上运行,另一方面刀刃将受到阻挡,参见图7,送粉刀23随轴继续转动的结果是在凸,12的阻碍下发生弹性形变如图7示,当转过凸起12时,凸起12对送粉刀23的约束消失,送粉刀23的回弹力将碳粉(图中略去)弹送出出粉口11,此后,送粉刀23进入下一工作周期如图8。
第二实施例参见图9、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另一实施例是出粉口设置于筒体1的端部,筒体1为一个基本为中空圆柱形的壳体,其内用于容纳碳粉。筒体1的左端设有用于将筒内碳粉送出筒外的出粉口11,近出粉口11的下部设有一与轴线平行的条状凸起12。轴2可转动地支承在筒体1的两端,其在轴向设有螺旋弹簧状的输粉刀21,用于将筒体1内的碳粉向左端的出粉口11输送,在轴2的端部正对出粉口11固定有片状具有弹性的送粉刀23。图9、10中所示的输粉刀21与筒体1内壁间具有间隙,送粉刀23在伸直状态时刀刃与筒体1内壁也具有间隙,图中表示的是具有弹性的送粉刀转至刚过凸起12时,尚未恢复平直状态的瞬间。
权利要求1.碳粉筒,包括一筒体,其基本为一中空圆柱形壳体,筒体上设有将筒体内碳粉向外输送的出粉口;一相对筒体外表面可旋转地启闭出粉口的护罩;一支承在筒体内的轴;固定在轴上用于将筒体内碳粉向出粉口输送的输粉刀;固定在轴上正对出粉口的具有弹性的送粉刀;其特征在于在近出粉口的下部区域有一凸起,该凸起自筒体内壁向筒体内延伸至凸起顶端;送粉刀的旋转半径大于凸起顶端至筒体圆心间的距离,且小于筒体内壁所在圆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沿所述筒体轴向为一条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粉刀的旋转半径小于筒体内壁所在圆的半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激光打印机补充碳粉的碳粉筒,包括一筒体,其基本为一中空圆柱形壳体,筒体内容碳粉,筒体上设有将筒体内碳粉向外输送的出粉口,一相对筒体外表面可旋转地启闭出粉口的护罩,一支承在筒体内的轴,固定在轴上用于将筒体内碳粉向出粉口输送的输粉刀,固定在轴上正对出粉口的具有弹性的送粉刀,在近出粉口的下部有一凸起,该凸起自筒体内壁向筒体内延伸至凸起顶端,送粉刀的旋转半径大于凸起顶端至筒体圆心间的距离,且小于筒体内壁所在圆的半径。具有提高打印品质及降低能耗的优点。
文档编号G03G15/08GK2874563SQ20062000868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2日
发明者萧庆国, 金本友, 张拥军 申请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