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

文档序号:273380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镜头模组是将镜片、垫片、间隔环、红外截止滤光片等镜头模组元件组装入镜筒内,使 镜筒内的镜片、垫片、间隔环、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元件与镜筒同轴设置,从而实现成像。由 于镜头模组在轻、薄且小型化电子产品中需求量的增加,特别是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等便携 装置中广泛应用,因此生产镜头模组的各元件时,在满足产品体积小的同时,高精度、低成 本等也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由于射出成型方法可直接成型塑料产品,成型周期短,精度高等优点,通常采用射出成 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体积小且高品质的镜片、镜筒、垫片、间隔环等塑料产品。参见Yao-Be Wang等人在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July 10-12, 2005, Taipei, Taiwan中的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n All-Electric Tiebarless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文。
目前,射出成型多采用一模多穴的模具(即具有多个模穴的模具)进行生产,也就是 将熔融态的塑料经喷嘴注入由该一模多穴的模具形成的模腔中,然后经过冷却,最终可一次 性获得多个成型产品。然而,由于元件通过不同模具的不同模穴而成型,而且塑料经冷却后 会发生收縮,故成型的元件在配合组装时,元件间会存在不同宽度的间隙。其中,不同的镜 头模组对元件间存在的间隙要求不相同,例如,对应力承受能力小的镜头模组需要间隙大的 镜头模组元件组装而成,以减小元件间的应力。相反地,要求结构紧密度高的镜头模组则选 择间隙小的镜头模组元件组装而成。所以,从不同模具的不同模穴成型的元件中,选择出符 合不同设计的镜头模组所需配合的元件既耗时且难度又大,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另外,射出 成型的元件中可能存在配合组装的元件间的间隙宽度过大,超出镜头模组对间隙宽度的要求 ,此时可能是元件出现异常。但是,目前无法及时通过测试来判断该镜头模组元件组的间隙 宽度是否满足组装要求,使射出机可能继续成型出异常元件,降低最终成型元件的组装利用 率,导致成品率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用于快速测试判断元件的配合程度,以提高组装镜头模组的效率。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
所述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镜头模组元件组,所述镜头 模组元件组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凸台的待组装元件。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的待组装元件的凸台 互卡。夹持镜头模组元件组,测试所述两个待组装元件之间的间隙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测试夹持待组装镜头模组元件组而 形成的间隙宽度,并可以与标准间隙宽度对比,快速判断镜头模组元件组是否符合镜头模组 的组装要求,找出不同设计要求的镜头模组所需的镜头模组元件组。操作简单,加快从大量 成型元件中筛选待组装元件的速度,可帮助及时调整成型条件,如模具放置的位置、流道是 否畅通等,提高后续组装操作的效率。


图l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待测试镜头模组元件组的分解剖面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夹持测试镜头模组元件组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夹持测试镜头模组元件组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沿00'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作进 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其说明使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的 测试过程。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提供待测试的镜头模组元件组io。
请参阅图l,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待测试的镜头模组元件组IO,其包括至少两个 由射出机成型而成的待组装元件,用于测试时相互配合固定。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10中各元 件可以为同一模具或不同模具的不同模穴成型的元件。考虑到不同设计的镜头模组,待组装 元件可为垫片、间隔环、红外截止滤光片或其他元件,且元件数量不限。因此,为更清楚说 明测试方法,现以测试包括两个镜片及一个遮光片的镜头模组元件组10为例详细介绍本技术 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
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10包括第一镜片110、第二镜片120及遮光片130。所述第一镜片 llO包括位于第一镜片llO中心的第一光学部lll及包围该第一光学部lll并与第一光学部lll 相接的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第一光学部lll为有效光学成像区域,用于使光束通过成像。所
5述光学部lll表面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所述第一固定部112用于固定第一镜片110,并设置 有第一凸台113,以使第一镜片110可以通过互卡配合方式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部112具有第一固定面1121及与第一固定面1121相对设置的第一相对面 1122。所述第一凸台113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2的第一固定面1121与第一相对面1122中的任 意一个表面,也可同时设置于固定部12的第一固定面1121与第一相对面1122。所述第一凸台 113可为环形凸台或间隔分布于固定部12的多个凸台,并可与第一光学部lll相接或不与第一 光学部lll相接,以能与其他元件(例如镜片、间隔体等)相抵配合实现互卡固定为宜。本 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3为设置于第一固定面1121的环形凸台,并与第一光学部lll相接。
所述第二镜片120具有第一镜片110相对应的结构,用于与第一镜片110互卡配合组装镜 头模组。所述第二镜片120结构与第一镜片1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包括第二光学部121及第二 固定部122。所述第二固定部122具有第二固定面1221及与第二固定面1221相对设置的第二相 对面1222。所述第二固定面1221设置有与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凸台113相对应的第二凸台123 ,用于与第一凸台113相抵配合,以互卡固定。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凸台113 与第一光学部lll相接,为与第一镜片110互卡配合,所述第二镜片120的第二凸台123位于第 二固定部122的外侧不与第二光学部121相接。当然,所述第一镜片110也可与具有凸台设计 的间隔环、垫片、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其他元件互卡配合,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镜片120
所述遮光片130为开设有透光孔133的环状结构,用于与第一镜片110与第二镜片120配合 成像。所述透光孔133分别与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光学部111及与第二镜片120的第二光学部 121相对应,以供光束透过。所述遮光片130具有第一遮光面131及与第一遮光面131第二遮光 面132相对设置的第二遮光面132。所述第一遮光面131及第二遮光面132分别用于与第一镜片 110的第一固定面1121及第二镜片120的第二固定面1221相抵靠,以防止第一镜片110与第二 镜片120互卡固定时,由于相互磨擦而损坏。由于遮光片130用于与其他光学原件配合成像, 故遮光片130的结构可根据与遮光片130配合的光学元件结构采用不同设计,不限于本实施例
将遮光片130置于第一镜片110与第二镜片120之间,使遮光片130的第一遮光面131朝向 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固定面1121,并放置遮光片130于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凸台113。再将第二 镜片120的第二凸台123朝向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凸台113并放于第一镜片110,使第二凸台 123与第一凸台113互卡抵靠,而遮光片130的第二遮光面132与第二固定部122的第二固定面 1221相抵靠,从而形成一个镜头模组元件组10 。
6第二步,夹持固定镜头模组元件组io。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施例采用夹持构件20夹持固定镜头模组元件组10。所述夹持构件 20包括第一夹持块210、与第一夹持块210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块220及两个固定件230。当然 ,该固定件230也可为一个或多个,以能实现夹持固定为宜。为更好的夹持固定镜头模组元 件组IO,第一夹持块210与第二夹持块220采用以00'轴对称分布的结构。可以理解,夹持构 件20可为夹子、镊子或采用其他设计的夹持件,还可直接利用手来实现夹持作用,以能夹持 固定并挤压镜头模组元件组10为宜。
所述第一夹持块210具有第一夹持面211及与第一夹持面211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2。所 述第一夹持块210开设两个贯通第一夹持面211与第一表面212的第一固定孔213,以供两个固 定件230穿过。所述第一夹持块210靠近第一光学部111一侧为与第一镜片110的相配合的圆弧 面214。为方便操作,所述两个第一固定孔213沿00'轴对称分布。
所述第二夹持块220可以与第一夹持块210结构相同或不同,以能与第一夹持块210配合 夹持镜头模组元件组10为宜。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块220采用与第一夹持块210相同结构, 并具有与第一夹持面21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面221及与第二夹持面22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222。所述第二夹持块220开设有与两个第一固定孔213同轴设置的两个第二固定孔223,并与 两个第一固定孔213配合设置两个固定件230。
所述固定件230穿设于同轴设置的第一固定孔213与第二固定孔223,以供第一夹持块 210与第二夹持块220固定镜头模组元件组10。当固定件230为螺钉。相应地,第一固定孔213 与第二固定孔223设置螺纹,以供固定件230旋入并挤压夹持固定于第一夹持块210与第二夹 持块220之间的镜头模组元件组10。当然,固定件230也可与紧固件30,如螺帽,以辅助配合 固定件230紧固第一夹持块210、镜头模组元件组10与第二夹持块220。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以说明采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20夹持固定 镜头模组元件组10的过程。将镜头模组元件组10置于第一夹持块210与第二夹持块220之间, 具体地,使第一镜片110的第一相对面1122部分与第一夹持块210的第一夹持面211接触,以 及第二镜片120的第二相对面1222部分与第二夹持块220的第二夹持面221相接触。本实施例 中,仅将第一固定部112部分放于第一夹持块210,避免损坏第一镜片110的第一光学部111。 相同地,将第二固定部122部分放于第二夹持块220。如果该方法用于判断成型元件是否出现 异常,即经测试后的元件不需要组装镜头模组,则也可以将第一光学部lll放于第一夹持块 210,第二光学部121放于第二夹持块220。
然后,分别旋入穿设同轴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孔213与两个第二固定孔223中的两个固定件230,第一夹持块210与第二夹持块220配合,并夹持固定镜头模组元件组IO。还可继续旋 入两个固定件230,以使第一夹持块210与第二夹持块220挤压第一镜片110与第二镜片120, 在与夹持构件20相对一侧的第一固定部112与第二固定部122存在间隙40,即第一固定面 1121与第二固定面1221之间的距离。
第三步,测试镜头模组元件组10的间隙40 。
采用量测工具测试镜头模组元件组10的间隙40的宽度。所述量测工具可以为工具显微镜 、游标卡尺或其他可测试间隙40宽度的量测工具。间隙40的宽度可以是通过测试沿第一镜片 110与第二镜片120边缘多处的间隙40而获得的多个宽度值,只要保证测试每组镜头模组元件 组10的间隙40的位置相同即可。本实施例中,测试第一固定面1121与第二固定面1221沿00' 轴方向并与夹持构件20相对侧的间隙40的宽度。
所述间隙40宽度可与标准间隙宽度相对比,以决定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10是否满足镜头 模组的组装要求。所述标准间隙宽度可通过测试多组已通过可靠度测试,如掉落测试、热冲 击测试、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测试或其他测试的良率的 高镜头模组镜头模组中与镜头模组元件组10中各元件相同的元件之间的间隙,以作为标准间 隙宽度。
如果在标准间隙宽度中有与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10的间隙40宽度相等的标准间隙宽度, 即镜头模组元件组10符合该标准间隙宽度对应的镜头模组的设计需要,可用于组装该镜头模 组。如果标准间隙宽度中没有与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10的间隙40宽度相等的标准间隙宽度, 则可以停止生产并调整成型条件,如模具放置的位置、流道是否畅通等,以保证后续成型元 件的成品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他 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8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镜头模组元件组,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凸台的待组装元件,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的待组装元件的凸台互卡;夹持镜头模组元件组,测试所述两个待组装元件之间的间隙宽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宽度为测量沿镜头模组元件组边缘至少一处的间隙。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间隙宽度与标准间隙宽度对比的步骤。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采用夹持构件夹持镜头模组元件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包括两个镜片及遮光片;所述两个镜片中每个镜片包括位于中心的光学 部及包围光学部并与光学部相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相配合的凸台,用于所述两个 镜片互卡固定;所述遮光片位于两个镜片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构件夹持两个镜片的固定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块及设置于第一夹持块与 第二夹持块至少一个固定件;设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夹持块开设与第一固定孔同轴 设置的第二固定孔,用于设置固定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块靠近光学部一侧具有与镜片光学部相配合的圆弧面。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块为轴对称结构。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的结构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镜头模组元件组,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凸台的待组装元件。所述镜头模组元件组的待组装元件的凸台互卡。夹持镜头模组元件组,测试所述两个待组装元件之间的间隙宽度。该方法操作简单,提高后续组装操作的效率。
文档编号G03B43/00GK101464622SQ20071020332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余泰成, 吴承勋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