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快门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38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快门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兼具 左、右手操作状态的双快门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所见的3C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数码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且价格日益低廉,其中 具有影像拍摄功能的手机、PDA、以及数码相机等消费级影像撷取装置已日 渐普及化,尤其是数码相机随拍即看的便利功能已完全取代使用胶巻拍摄的 传统相机,而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上的便捷工具。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消费级数码相机,都是以惯用右手操作的操作模式来 作为设置多个操作接口的位置,例如用以撷取影像的快门键、用以调整相机 拍摄参数的接口按键(User Interface Button, UI Button)等操作按键均设置 于数码相机的右手操作侧,以方便惯用右手的使用者进行调整及拍摄等动 作。但是,此专为惯用右手的使用者设计的数码相机,对于惯用左手操作的 使用者而言,将被迫以较不灵活的右手来对数码相机进行操控,例如当惯用 左手操作的使用者在操作两段式快门开关时,由于其是以较不灵活的右手来 操作,所以往往会在操作两段式开关时,常常无法分别进行第一段开关与第 二段开关,进而常因用力过度而跳过对焦的动作,因而直接进行影像撷取的 动作。由此可知,传统的数码相机无法广泛地符合使用者实际使用上便利性 的需求。
再者,倘若直接在相机机壳内多容纳设置另一按键结构,则势必要配合 按键结构的动作所需的活动行程,而扩大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体积,如此,则 会致使可携式电子装置所需的设计空间过大,进而导致电子装置的体积无法 縮减,更无法满足目前对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轻薄短小的要求。除此之外,另 设置一按键结构,不仅需要改变相机结构的设置,而且更需要改变现有电路的配置,进而提升产品生产时的复杂性。因此,该如何在相机机壳空间有限 的情况下,设计一种能广泛地让每位不同的使用者皆可以方便地操作的可携 式电子装置,实为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克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适合使用 者右手操作状态或左手操作状态的双快门按键结构,用以改良传统的无法 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惯用手的需求,而改变其位置的单操作接口的相机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快门按键结构,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机 壳上。该双快门按键结构包含一导电件、 一第一控制件以及一第二控制件。 导电件设置于机壳内,第一控制件设置于机壳上的一侧,且第一控制件具有 一与导电件对应的第一抵触端,而第二控制件设置于机壳上的另一侧,且第 二控制件具有一与该导电件对应的第二抵触端。其中,通过按压第一控制件 或第二控制件,而使对应的第一抵触端或第二抵触端抵触该导电件,以产生 一快门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应用于一可 携式电子装置上,其可根据使用者实际的惯用操作习惯而选择性地使用适合 使用者的右手操作状态或左手操作状态。简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双快门按 键结构,不仅能大幅减少按键结构动作时所需的活动行程,还能兼具惯用右 手操作的使用者的右手操作状态、以及惯用左手操作的使用者的左手操作状 态。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控制件与第二控制件的局部结构俯视 示意图4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步骤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可携式电子装置 104镜头
112第一按压部 116第一悬臂 116b第一抵触端 116d第一支点 122第二按压部 126第二悬臂 126b第二抵触端 130导电件
[02机壳 .10第一控制件 .14第一接触部 16a第一悬臂的一端 16c容置空间 20第二控制件 24第二接触部 26a第二悬臂的一端 26c第二支点 40电路板
150a、 150b 挡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装设于一可携式电子装 置的一机壳上,其中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数码相机、摄影 机、以及具有拍摄功能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而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 中,将以数码相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提供 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且同时 参考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 双快门按键结构设置在一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一机壳102上,且可携式电 子装置100的一机壳102上设有一镜头104。双滑门结构包含一第一控制件 110、 一第二控制件120、 一导电件130以及一电路板140。第一控制件110 设置于机壳102上的一侧,第二控制件120设置于机壳102上的另一侧。电 路板140与导电件130设置于机壳102内,且导电件130常态下与电路板140 电性接触。其中,上述的导电件130例如为一快门键,还可以为两段式开关, 此两段式开关具有一第一开关,以启动测距与对焦的动作,以及第二开关, 以启动影像撷取的动作。
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控制件110还包含一第一按压部112、 一第一接触部114与一第一悬臂116,第一按压部112活动设置于机壳102的一开口(未 绘示)中,第一接触部114自第一按压部112延伸并与第一悬臂116的-一端 116a接触,第一悬臂116的另一端为一第一抵触端116b,且第一抵触端116b 与导电件130对应设置。而第二控制件120还包含一第二按压部122、 一第 二接触部124与一第二悬臂126,第二按压部122活动设置于机壳102的另 一开口(未绘示)中,第二接触部124自第二按压部122延伸并与第二悬臂126 的一端126a接触,第二悬臂126的另一端为一第二抵触端126b,且第二抵 触端126b与导电件130对应设置。在此请同时参考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 实施例的第一控制件与第二控制件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 --悬臂116的第一抵触端116b设有一容置空间116c,以供第二悬臂126的 第二抵触端126b容设。如此,第一控制件110与第二控制件120则不会互 相干扰。
此外,如图2所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00还可以包含两个挡件150a、 150b, 所述两个挡件分别设置于机壳102上的两侧且相对第一控制件110与第二控 制件120设置,用以分别选择性限制第一控制件110或第二控制件120活动, 进而避免使用者于操作时误触第一按压部112或第二按压部122。
或者,第一抵触端116b也可以自第一悬臂116的一端垂直延伸设置, 而第二抵触端126b可以自第二悬臂126的一端垂直延伸设置,以分别使第 一抵触端116b或第二抵触端126b可抵触导电件130。
请参考图4至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步骤示意图。 如图4所示,要提供一个对惯用右手操作的使用者而言的右手操作状态,首 先,可以将设置于左边的挡件150b向右扳动,使挡件150b抵制住第二控制 件120的第二接触部124,以限制左边的第二控制件120向下活动,进而避 免使用者在操作时误触第二按压部122。接着,如图5所示,向下按压第一 控制件U0的第一按压部U2,此时,第一悬臂116以第一支点116d为固定 点,因此当第一接触部114向下推抵第一悬臂116的一端116a时,第一悬 臂116的第一抵触端116b会受力而向上旋转。随后,第一抵触端116b会向 上抵触导电件130,以产生一快门信号至电路板140。当施加製第一控制件 110的力量释放后,第一悬臂116即恢复至初始位置,并带动第一接触部114 与第一按压部112回复至初始位置。反之,倘若欲提供一个对惯用左手操作的使用者而言的左手操作状态,
如图6所示,可以先将设置于右边的挡件150a向左扳动,使挡件150a抵住 第一控制件110的第一接触部114,以限制右边的第一控制件110向下活动, 进而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误触第一按压件112。接着,如图7所示,向下按 压第二控制件120的第二按压部122,此时,第二悬臂126以第二支点126c 为固定点,当第二接触部124向下推抵第二悬臂126的一端126a时,第二 悬臂126的第二抵触端126b会受力而向上旋转。随后,第二抵触端126b会 向上抵触导电件130,以产生一快门信号至电路板140。
请参考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此 实施例中,除了第一悬臂116与第二悬臂126的结构配置之外,此第二实施 例的结构特征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特征相当,因此其它的结构、以及结 构动作不在此多加赘述。如图8所示,第一悬臂116的第一抵触端116b与 第二悬臂126的第二抵触端126b并排设置在一起,且第一悬臂116与第二 悬臂126间隔一距离,以避免互相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应用于一可 携式电子装置上,该双快门按键结构可根据使用者实际的惯用操作习惯,而 选择性地使用适合使用者的右手操作状态或左手操作状态。简而言之,本实 用新型的双快门按键结构,不仅能大幅减少按键结构动作时所需的活动行 程,同时能兼具惯用右手操作的使用者的右手操作状态,以及惯用左手操作 的使用者的左手操作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双快门按键结构,装设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上,其特征在于,该双快门按键结构包括一导电件,设置于该机壳内;一第一控制件,设置于该机壳上的一侧,该第一控制件具有一与该导电件对应的第一抵触端;以及一第二控制件,设置于该机壳上的另一侧,该第二控制件具有一与该导电件对应的第二抵触端;其中,通过按压该第一控制件或该第二控制件,可使对应的该第一抵触端或该第二抵触端抵触该导电件,以产生一快门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件 还包含一第一按压部、 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一悬臂,该第一按压部活动设置 于该机壳的一开口中,该第一接触部自该第一按压部延伸并与该第一悬臂的 一端接触,该第一抵触端设置于该第一悬臂的另一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件 还包含一第二按压部、 一第二接触部与一第二悬臂,该第二按压部活动设置 于该机壳的另一开口中,该第二接触部自该第二按压部延伸并与该第二悬臂 的一端接触,该第二抵触端设置于该第二悬臂的另一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触端 设有一容设该第二抵触端的容置空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件为一 快门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件为两 段式开关,该两段式开关具有一用以启动测距与对焦动作的第一开关,以及 一用以启动影像撷取动作的第二开关。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 装置还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常态下与该导电件电性接触。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快门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 装置还包含两个挡件,其分别设置于该机壳上的两侧且对应于该第一控制件 与该第二控制件,以分别限制该第一控制件或该第二控制件的活动。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双快门按键结构,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控制件与第二控制件,且所述第一控制件与第二控制件分别具有与一导电件对应的第一抵触端与第二抵触端,且通过按压第一控制件或第二控制件,使对应的第一抵触端或第二抵触端抵触导电件,以产生一快门信号,如此,可根据使用者实际的惯用操作习惯而选择性地使用适合使用者的右手操作状态或左手操作状态,且能大幅减少按键结构操作时所需的活动行程。
文档编号G03B9/08GK201133994SQ20072030230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6日
发明者何进兴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