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17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等离子显示板(PDP)、液晶显示板(LPD)等,在透明基材膜上的防反射层由单层构成具有充分的防反射性能的防反射膜。
背景技术
:近年,等离子显示板、液晶显示器等电子图像显示装置(电子显示器)作为电视及监视器的用途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广泛地普及。随着这些电子图像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因外部光线的映入而产生了可视性降低的问题。因此,一般通过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而形成防反射膜,再把该防反射膜粘合在显示器的表面上来提高可视性。以往,为了获得防反射性能,这种设在防反射膜上的防反射层一般为由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堆叠而成的的多层结构。然而,如果采用折射率更低的材料,即使仅为低折射率层的单层结构,也能够在宽广的可视光波长区域内控制反射。另外,由于与多层结构的防反射膜相比较,单层结构的防反射膜的层结构简易,所以生产效率卓越。例如,作为单层结构的防反射膜,由100300nm的硅石粒子、和具有比该硅石粒子的粒径要小的胶态硅石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精密充填涂膜为人们所知(参见专利文献1)。通过该精密充填涂膜,用简单的方法就能够形成在电路板上仅高密度规则整齐地排列了一层超微粒子的涂膜,尤其是能够形成适于防反射膜的涂膜。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该精密充填涂膜中,由于包含100nm以上的大硅石粒子,该硅石粒子会在涂膜的表面露出,涂膜表面的耐擦伤性差,所以对电路板的贴紧性明显地不充分。另外,作为防反射膜的结构,一般在透明基材膜上设置透明(清晰)的硬涂层,该硬涂层采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电子线固化型树脂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但是,由于作为透明基材膜主要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膜的折射率为1.65,另外,通常使用的硬涂层的折射率为1.501.55,因而在PET膜与硬涂层之间便产生了0.100.15的折射率差。这样,由于在折射率不同层的界面上发生光的反射,所以在两者的界面上通过反射光的干涉,由此在荧光灯等下看薄膜时就将观察到七色的干涉条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8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括透明基材膜上的防反射层为单层结构、具有充分的防反射性能,并且贴紧性及耐擦伤性优异、生产效率高的防反射膜。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反射膜,由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直接层叠有作为单层结构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而构成。并且,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201.50。根据该结构,由于低折射率层的功能防反射作用被显现,另外,也能够控制因低折射率层与透明基材膜之间的层而产生妨碍防反射作用。而且,由于低折射率层与透明基材膜之间的层涂得匀称,所以品位高。因此,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反射膜,其透明基材膜上的防反射层为单层结构、具有充分的防反射性能,且外观上无反射不匀。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地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由作为单层结构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上层叠而构成。并且,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设定为1.201.50。其次,顺序地说明有关该防反射膜的构成要素。〈透明基材膜〉用于防反射膜的透明基材膜,只要具有透明性就可而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由于为了控制光的反射,折射率(n)以1.551.70的范围内为佳。作为形成那样的透明基材膜的材料,例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n=1.65)等的聚酯、聚碳酸酯(PC、n=1.59)、聚芳酯(PAR、n=1.60)及聚苯乙烯(PES、n=1.65)等为佳。这其中,在易成型、易得到及成本低的方面,以聚酯膜尤其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为佳。另外,透明基材膜的厚度,以25400um为佳,以50200um为更佳。在透明基材膜的厚度比25um薄、或者比400um厚的情况下,防反射膜在其调制时及使用时的处理性的恶化而不佳。此外,在透明基材膜中,也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那样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齐U、防带电齐IJ、稳定齐IJ、可塑齐IJ、润滑剂及阻燃剂等。〈低折射率层〉防反射膜的低折射率层是起到控制反射的单层结构的防反射层作用的层。该低折射率层,通过使含有例如平均粒子径为10100nm的中空硅石微粒子和聚合性粘合剂的低折射率层涂敷液固化而形成。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201.50。而以1.251.45为佳。在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不足1.20的情况下,由于聚合性粘合剂的含有量少,所以低折射率层将难以具有充分的涂膜强度。另一方面,在折射率超过1.50的情况下,低折射率层将无法显现充分的防反射性能。可以根据中空硅石微粒子和聚合性粘合剂的种类等来调整防反射性能。形成低折射率层成分的所述中空硅石微粒子,为形成有大致球形的硅石(二氧化硅Si02),并在其外壳内具有中空部的微粒子。中空硅石微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以10100nm为佳;以2060nm为更佳。在中空硅石微粒子的平均粒子径小于10nm的情况下,中空硅石微粒子将难以调制故而不好,另一方面,在平均粒子径大于100nm的情况下,低折射率层中的光的散射将变强,在薄膜上的反射就会增大,防反射性能则会降低。该中空硅石微粒子,可以直接使用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的在市场上公开出售的商品;或者也可以将市场上公开出售的各种硅石粉体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使用。该中空硅石微粒子也可以利用例如日本特开2006-21938号公报所公开的、在外壳内部具有空洞的中空的球形硅石类微粒子的调制方法进行合成。即、硅石类微粒子可以经由下列工序(a)、(b)、(d)及(e)进行调制。工序(a):在碱性水溶液中用所规定的比率添加硅酸盐的水溶液或者酸性硅酸液、和碱性可溶的无机化合物水溶液,调制复合氧化物微粒子分散液时添加电解质盐的工序。工序(b):在前述复合氧化物微粒子分散液中加入酸制成硅石类微粒子分散液的工序。工序(d):将前述硅石类微粒子分散液在常温30(TC范围内进行成熟的工序。工序(e):在50300°C的范围内水热处理的工序。接着,作为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成分的前述聚合性粘合剂是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单体或者混合物。另外,作为聚合性粘合剂能使用不含氟的有机化合物(以下、简称为非氟类有机化合物)的单体或混合物或者聚合体。作为含氟有机化合物,以例如l-(甲基)丙烯酰氧基-l-全氟烷基甲烷、l-(甲基)丙烯酰氧基_2-全氟烷基乙烷、1,10-双丙烯酰氧基-1,1,10,10-四氢全氟癸烷、1,10-双双丙烯酰氧基_2,9-二羟-4,4,5,5,6,6,7,7-八氟癸烷、1,9-双双丙烯酰氧基_2,10-二羟4,4,5,5,6,6,7,7-八氟癸烷、2,9-双双丙烯酰氧基-l,10-二羟4,4,5,5,6,6,7,7-八氟癸烷、l,2-二(甲基)丙烯酰氧基-3-全氟烷基丁烷、2-羟基-lH,lH,2H,3H,3H-全氟烷基-2',2'_双K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酸酯、a,"_二(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全氟链烷、a,|3,u;,"-四{(甲基)丙烯酰氧基卜aH,aH,PH,YH,YH,xH,xH,u;H,"H,"H-全氟链烷等为佳。作为不含氟类有机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以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在此,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包括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双方的总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四乙氧基硅烷等反应性硅元素化合物等作为出发原料的化合物。从这些化合物中,从让生产效率以及硬度并存的观点来看,优选地以把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有机化合物特别是紫外线固化性多官能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组成物为佳。作为包括像那样的紫外线固化性多官能丙烯酸酯的组成物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举出将2种以上公知的紫外线硬化性多官能丙烯酸酯进行混合的组成物、作为紫外线固化性硬涂层材在市场上出售的组成物等。作为前述紫外线固化性多官能丙烯酸酯并无特别的限制,优选地以例如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l,6-己烷二醇二丙烯酸酯、l,6-双(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基氧)己烷等多官能乙醇丙烯诱导体和聚乙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以及聚氨基甲酸脂丙烯酸酯等为佳。聚合性粘合剂为紫外线固化性有机化合物时,由于紫外线照射能迅速地形成低折射率层,能提高防反射膜的生产效率。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上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出将低折射率层涂敷液采用辊涂法、旋涂法、捲涂法、浸涂法、印模涂法等涂敷方法在膜的表面上涂敷之后,再进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作为低折射率层涂敷液的涂敷方法,从生产效率方面来看优选地以能连续地形成低折射率层的辊涂法等方法为佳。另外,在采用辊涂法、旋涂法、捲涂法、浸涂法、印模涂法等涂敷方法将低折射率层涂敷液涂敷到膜表面上之前,也可以在基材膜表面上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地以kA/4为佳。这是由于根据光的干涉作用表面反射将会减少,透过率则会提高之缘故。在此,A表示光的波长(400650nm)、k为1或者3。通过像这样将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做成kA/4就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反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当k为1时,可以提高防反射性能(能见度反射率);当k为3时,则可以提高耐擦伤性。〈易粘合层>低折射率层以直接层叠在透明基材膜上为佳。这是因为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基材膜的易粘合层有可能成为引起防反射作用下降和反射不匀的主要原因。不过,已经清楚的是,如果是具有所规定的范围的折射率和厚度的易粘合层,则即便设在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基材膜之间,也不会引起防反射作用下降和反射不匀。采用那样的易粘合层时,因为反射不匀的减少和足够实用的防反射性能得以并存,而且,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基材膜的贴紧性提高,容易将低折射率层贴紧在透明基材膜上,低折射率层变得难以剥落,由此,能以优异的生产效率来生产在需要高耐久性的用途上令人满意的防反射膜。就易粘合层的折射率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易粘合层的折射率设定成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易粘合层的折射率以下。易粘合层的折射率也可以设定成在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以上而在透明基材膜的折射率以下。例如,易粘合层的折射率为1.501.65,优选地为1.551.60。易粘合层的折射率低于1.50的时候、或者超过1.65的时候,将会引起光的干涉不匀结果的发生,反射率变高因而是不适合的。另外,该易粘合层的厚度为150nm,以130nm为佳,以525nm为更佳。例如,易粘合层的厚度比lnm薄的时候,透明基材膜和低折射率层的贴紧性的提高作用有时会不足,采用易粘合层的的价值就少。另一方面,当比50nm厚的时候,由于防反射膜会受光学干涉,其反射率将变高因而是不适合的。易粘合层的折射率和厚度能在上述范围内恰当地配合。形成该易粘合层的材料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使用聚脂树脂、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易粘合层也可以是导电性易粘合层。另外,易粘合层可以在进行透明基材膜的调制时用公知的方法在透明基材膜表面上形成,或者也可以使用市场上出售的预先形成有易粘合层的透明基材膜。采用易粘合层的时候,低折射率层按照用第一实施方式例示的方法能在透明基材膜表面的易粘合层上形成。导电性易粘合层能发挥防止异物附着的效果,能在导电性易粘合层上高精度地层叠低折射率层的同时,还能提高手感。导电性易粘合层由使具有聚噻吩框架的导电性化合物、多吡咯、4级铵碱、有机磺酸盐、界面活性剂和导电性微粒子等分散在粘合剂中的导电性材料所形成。作为导电性微粒子,可以使用例如铟、锌、锡、钼、锑、镓等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微粒子、铜、银、镍、低熔点合金(焊锡等)的金属微粒子、覆盖金属的聚合物微粒子、各种碳黑、多吡咯、聚苯胺等导电性聚合物粒子、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导电剂。含有像这样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易粘合层的表面电阻率(表面固有电阻),以1X1012Q/□以下为佳,以1X1010Q/□以下为更佳,以1X108Q/□以下为特佳。表面固有电阻比1X1012Q/口高的时候,在涂敷面上将低折射率层进行层叠的场合,由于防止尘埃等异物附着性能和手感将恶化,有时不能充分地进行更精巧的层叠,所以不好。〈防反射膜>本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是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层叠作为单层结构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而构成的,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201.50。因此,低折射率层的防反射作用不会被妨碍而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另外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基材膜之间没有易粘合层时就不用说了,即使在采用折射率和厚度在所定范围的易粘合层的时候,防反射作用不受妨碍而能够有效地显现出来,也没有反射不匀。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中,透明基材膜上的防反射层为单层结构具有充分的防反射性能、并且无反射不匀、生产效率出色。另外,透明基材膜的表面也不需要硬涂层。本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能合适地适用于等离子显示板、液晶显示器板、场致发射6显示、表面电场显示等平面电子显示或画框和美术馆等的展示套陈列架等的表面。以下,列举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更加具体地说明实施方式。实施例13的防反射膜,由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上,直接层叠作为单层结构的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而构成。因此,实施例13的防反射膜是由透明基材膜和低折射率层(最上层)组成的二层层叠体。(A)光学特性(a-l)能见度反射率为了除去测定面的背面反射,用砂纸摩擦背面使之粗糙,全部涂上黑色涂料,利用光谱光度计〔日本光谱(株)制、商品名U-best560〕,测定光的波长380780nm的5°、_5°正反射频谱。利用得到的380780nm的光谱反射率和CIE标准光源D65的相对光谱分布,按照JISZ8701规定的XYZ表色系统中的、基于反射的物体色的三剌激值Y来作为能见度反射率。(a-2)折射率的测定按照下面(1)(4)的工序算出折射率。(1)在折射率1.49的丙烯树脂板〔商品名"DELAGLASA"、旭化成工业(株)制〕上,利用浸涂机〔杉山元理化学机器(株)制〕来涂敷低折射率层涂敷液。对低折射率层涂敷液的涂敷进行调整以使干燥低折射率层具有与550nm左右的A对应的光学膜厚(A/4)。(2)低折射率层涂敷液中的溶媒干燥之后,根据需要利用紫外线照射装置〔岩崎电气(株)制〕,在氮气环境下使用120W高压水银灯,输出400mJ的紫外线进行照射,使低折射率层涂敷液硬化。(3)用砂纸摩擦丙烯树脂板背面使之粗糙,全部涂上黑色涂料,用光谱光度计〔"U-best50"、日本光谱(株)制〕测定其在400650nm区域的5°、_5°正反射率,读取其反射率的极小值或者极大值。(4)根据反射率的极值,并利用以下的公式计算折射率。<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式中,丙烯树脂折射率为1.49,空气的折射率为1.00。(a-3)平均粒子径使用粒子径分布测定装置〔大塚电子(株)制、PAR-III〕,通过使用激光的动态光散射法来测定平均粒子径。(B)反射不匀在三波长光源下,在制作好的防反射膜的背面,贴上施加了黑粘合层的膜并用眼睛来观察反射不匀(外观的颜色的不匀),用以下四个等级来进行评价。无反射不匀时评定为◎、反射不匀弱时评定为〇、反射不匀强时评定为X、反射不匀强且能看见干涉条纹时评定为XX。(C)变性中空硅石微粒子(液胶)将中空硅溶胶〔触媒化成工业(株)制、商品名ELCOMNY-1001SIV、基于异丙基乙醇的中空硅溶胶25质量%分散液、平均粒子径60nm〕2000质量份、Y_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制、KBM5103〕70质量份以及蒸留水80质量份进行混合来调制变性中空硅石微粒子(液胶)(平均粒子径60nm)。(D)低折射率层涂敷液(d-l)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的调制将前述变性中空硅石微粒子60质量份、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0质量份和光聚合开始剂〔千叶特殊化学(株)制、IRGACURE907〕2质量份、以及异丙基乙醇2000质量份混合制得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所得到的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的涂膜(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是1.41。(d-2)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的调制全氟-(1,1,9,9-四氢-5,8-双氟甲基_4,7_二氧杂_1_壬烯)_9_桨即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通过〔CH2=CFCF20CF(CF3)CF20CF(CF3)CH20H〕104质量份、和双(2,2,3,3,4,4,5,5,6,6,7,7-十荧光庚酰基)过氧化物的8质量%全氟己烷溶液11质量份的聚合反应,得到含有羟基含氟丙烯醚聚合体(数目平均分子量72,000、质量平均分子量118,000)。接着,由含有羟基含氟丙烯醚聚合体5质量份、甲基乙基酮(MEK)43质量份、吡啶1质量份以及a-荧光丙烯酸氟化物1质量份,来调制具有聚合性双层结合的含氟反应性聚合体溶液(固体份13质量%、对a-氟丙烯酰基的羟基的导入率40分子量X)。将该含氟反应性聚合体溶液40质量份、变性中空硅石微粒子60质量份、光聚合开始剂〔千叶特殊化学(株)制、IRGACURE907〕2质量份、以及异丙基乙醇2000质量份混合,得到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该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的涂膜(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是1.35。(实施例1)通过在二轴延伸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厚100ym、折射率1.65)的表面上,将前述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用照相凹版涂法进行涂敷,以使得到的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为kA/4(k:1、A:550nm);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由400mJ/cm2的输出照射紫外线使之硬化,制得防反射膜。表1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除了在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涂敷之前,在二轴延伸聚酯膜的表面上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输出0.5KW)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从而制得防反射膜。表1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3)在实施例1中,除了用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代替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从而制得防反射膜。表1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比较例1)除了在二轴延伸聚酯膜的表面上设置折射率1.58、厚度100nm的易粘合层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从而制得防反射膜。表1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由表1所示的结果,在通过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上直接层叠折射率为1.201.50的低折射率层来构成的实施例13中,因为在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基材膜之间没有易粘合层,所以不会受到易粘合层的光学干涉,可以获得充分的能见度反射率,而且由于没有易粘合层的涂敷不匀,所以能够得到品位卓越的防反射膜。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因为低折射率层和透明基材膜之间的易粘合层的厚度是lOOnm,所以,受到易粘合层的光学干涉能见度反射率将恶化,由于存在易粘合层的涂敷不匀,所以会导致品位低劣的结果。[OO78](E)物理特性实施例436的防反射膜,为在透明基材膜上依次形成有易粘合层及低折射率层而构成。对使用易粘合层的实施例436的透明基材膜的物理特性按以下的方法进行了评价。(e-1)贴紧性对设有低折射率层面侧,依据JISD0202-1998进行了围棋盘剥离带试验。用玻璃纸带〔NICHIBAN(株)制、CT24〕,让其贴紧防反射膜之后再剥离。判定以100个格子中没被剥离格子的数量来表示,完全没被剥离时以100/100、完全被剥离时以0/100来表示。(e-2)耐擦伤性的评价将#0000钢丝绒固定在(株)本光制作所制的橡皮磨损试验机的顶端,挂上2.5N的负荷(250gf的负荷)以及1N的负荷(100gf的负荷),在防反射膜表面上往返摩擦10次之后,用眼睛来观察表面的伤痕,用以下AE六个等级进行了评价。A:没有伤痕、A':伤痕13条、B:伤痕410条、C:伤痕1120条、D:伤痕2130条、E:伤痕31条以上(F)导电性易粘合PET膜的制作(f-l)导电性易粘合PET膜A的制作依照日本专利公开2003-157724号公报记载的实施例1的电子导电层的组成,制作了导电性易粘合PET膜A。SP,将含有0.006质量%的、极限粘度是0.65dl/g、平均粒子径为2.4ym的硅石粒子的PET颗粒用18(TC加热之后,提供给挤出装置。接着,在28030(TC的温度下挤压成片状、得到厚度为720ym的未延伸膜,以85°C的温度将其纵向延伸得到了单轴延伸PET膜。对该单轴延伸PET膜的一个面进行放电处理之后,在该面上将80质量%的聚噻吩以及20质量%的聚乙烯乙二醇的水性涂敷液涂敷6i!m的厚度。其后,以ll(TC的温度进行横向延伸,再以230°C的温度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在厚度50iim的二轴延伸PET膜上形成有厚度为0.016i!m的导电性易粘合层的导电性易粘合PET膜A。所得到的导电性易粘合PET膜A的折射率是1.52。(f-2)导电性易粘合PET膜B的制作依照日本专利公开2008-255177号公报记载的实施例1的层叠二轴延伸膜的调制方法,制作了导电性易粘合PET膜B。S卩,将实质性地不含有粒子的极限粘度0.66的PET、和含有平均粒子径2.5m的非晶质硅石0.6质量份的、极限粘度为0.66的PET,以质量比80/20的比例进行了混合。将其在28030(TC的温度下加热溶融,挤压成片状制作了未延伸PET膜。将该未延伸PET膜在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做成单轴延伸PET膜,在其一个面上把下一次的涂敷组成物以涂敷量为0.03g/m2的形式涂敷。涂敷组成物是,预定的吡咯单元与所定的丙烯酰胺单元以质量比95/5的比率共聚合且数目平均分子量为20000的高分子化合物、甲基化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交联性树脂、氨基树脂类交联剂的交联触媒以及作为界面活性剂的聚氧化乙烯月桂醚(氧乙烯平均聚合度是4)按固体份质量比60/40/2/5混合的混合物。将涂敷有该涂敷组成物的膜进行加热、干燥,并在宽度方向使其延伸,进一步实施加热处理,制得在膜的厚度为38i!m的二轴取向PET膜上形成了0.03g/m2的量的导电性易粘合层的导电性易粘合PET膜B。得到的导电性易粘合PET膜B的折射率是1.56。(实施例4)在一面设有折射率1.58、厚度5nm的易粘合层的二轴延伸聚酯膜(PET膜、厚度100ym、折射率1.65:以下作为膜C)的易粘合层面上,将前述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用照相凹版涂法进行涂敷以使得到的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是ia/4(k:l、A:550nm),干燥后,通过在氮气环境下以400mJ/cm2的输出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其硬化,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5)除易粘合层的厚度是10nm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6)除易粘合层的厚度是30nm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7)除了为使得到的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是kA/4(k:3、A:550nm)而涂敷了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之外,其余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8)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代替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9)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代替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之外,其余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IO)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代替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之外,其余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ll)除了为使得到的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是k入/4(k:3、A:550nm)而涂敷了低折射率层涂敷液B之外,其余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12)除了易粘合层的厚度是50nm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13)除了设置折射率1.50的易粘合层代替折射率1.58的易粘合层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14)除了在二轴延伸聚酯膜的两面设有折射率1.58、厚度5nm的易粘合层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1525)除了把膜C改为导电性易粘着PET膜A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1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3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实施例2636)除了把膜C改为导电性易粘着PET膜B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14同样地进行,制得防反射膜。表4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参考例l)把没有易粘合层的实施例1的防反射膜作为参考例1在表2中示出。(比较例l)表2示出了表1的比较例1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此外,比较例1的防反射膜,除易粘合层的厚度是100nm之外与实施例4是相同的。(比较例2)在一面设有折射率1.58、厚度15nm的易粘合层的二轴延伸聚酯膜(PET膜、厚度100ym、折射率1.65)上,涂敷折射率1.60、厚度5ym的硬涂层。在硬涂层上,为使得到的前述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是k入/4(k:l、A:550nm),用照相凹版涂法涂敷低折射率层涂敷液A,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下以400mJ/cm2的输出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制得防反射膜。表2示出了关于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由表2所示的结果,在实施例46中,因为易粘合层的折射率和厚度这两者处在预定范围,所以,几乎不受易粘合层的干涉光学,因而能够获得充分的能见度反射率,还能够获得反射不匀、贴紧性、耐擦伤性优异的防反射膜。另外,在实施例810中,由于与实施例46相比低折射率层涂敷液的折射率低,所以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能见度反射率。此外,实施例7以及11,通过将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定为3A/4,与光学膜厚为A/4的情况相比,可以得到耐擦伤性提高的结果。另外,在实施例12中,粘合层的厚度是50nm,由此,受易粘合层的光学干涉,能见度反射率上升。此外,像实施例13那样,即使在易粘合层的折射率不同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与实施例4相同的性能。加上,像实施例14那样,即使在两面设有易粘合层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4相同的性能。在参考例中,由于没有设易粘合层,因而在光学特性方面虽然最为出色,但是对透明基材膜的低折射率层的贴紧性以及耐擦伤性方面则是低劣的。在比较例1中,由于易粘合层的厚度是100nm,因而受易粘合层的光学干涉,能见度反射率恶化。此外,在比较例2中,由于在易粘合层上通过硬涂层设置了低折射率层,所以,通过反射光的干涉的反射不匀强烈,干涉条纹能被看到。[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从表3以及表4示出的结果,在实施例1525以及实施例2636中,由于易粘合层是导电性易粘合层,所以得到了与表2示出的实施例414的情形相比、使表面电阻显著地下降的效果。作为易粘合层,也可以是将硅石、氧化铝、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微粒子与聚脂树脂、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相配合,以使折射率能够调整的结构。作为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使用胶态氧化硅、氟化镧、氟化镁等的无机微粒子和有机聚合体微粒子。这些微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为了控制光的散射,以不大大地超过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佳,例如以设定在0.lym以下为佳。关于低折射率层,也可以添加例如无机或者有机颜料、聚合体、聚合开始剂、光聚合开始剂、聚合禁止剂、防氧化剂、分散剂、界面活性剂、光稳定剂、调平剂等添加剂。权利要求一种通过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层叠作为单层结构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而构成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20~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直接层叠在所述透明基材膜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层,通过折射率为1.501.65、厚度为150nm的易粘合层层叠在所述透明基材膜的表面而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易粘合层为导电性易粘合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导电性易粘合层包含具有聚噻吩框架的导电性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低折射率层是通过使含有平均粒子径为10100nm的中空硅石微粒子和聚合性粘合剂的低折射率层涂敷液固化而形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为kX/4,X为光波长(400650nm),k为1或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为kA/4,入为光波长(400650nm),k为1或3。全文摘要一种防反射膜,通过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层叠作为单层结构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而构成。并且,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设定为1.20~1.50。低折射率层是通过使含有平均粒子径为10~100nm的中空硅石微粒子和聚合性粘合剂的低折射率层涂敷液固化而形成的。另外,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以kλ/4为佳,λ为光波长400~650nm,k为1或3。文档编号G02B1/11GK101770041SQ20091021561公开日2010年7月7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发明者小岛章世,村濑将幸,疋田真也,臼井千春,藤田宪人,野岛孝之申请人:日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