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32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模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镜头的相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手机在拍摄物体的影像品质方面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其结构越来越向轻薄短小方向发 展。可参见Ho-Seop Jeong等人在2006年SPIE系统关于镜头设计及光学工程的目前 发展状况会议(Current Developments in Lens Design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白勺论文 Low-profile optic design for mobile camera using dual freeform reflectivelenses ο目前,相机模组通常利用镜片的薄型化设计以达到减少相机模组总高度的目的, 但是镜片变薄后会使得相机模组的像素下降。因而,最近还出现通过特殊的镜片结构设 计,例如于镜片中心夹一层具有不同光学特性的薄片或者于镜片两侧的光学表面涂布一层 与镜片本体光学特性不同的材料,从而使得镜片变薄后相机模组的像素不会发生很大的改 变。但是,一方面,该具有特殊结构的镜片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工艺参数控制难度较大 ’另一 方面,该具有特殊结构的镜片需使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使得镜片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提 高了相机模 组的制造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改变镜片本身的结构即可达到薄型化设计要求的相机 模组。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相机模组。一种相机模组,包括第一镜座、第二镜座、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第一影像 感测器、第二影像感测器及电路板,第一、第二影像感测器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相对的两个表 面,第一镜座具有相连的第一镜筒收容部与第一导光部,该第一镜头模组固定于该第一镜 筒收容部,该第一导光部固定于该电路板的一个表面并相对该第一影像感测器设置,第二 镜座具有相连的第二镜筒收容部与第二导光部,该第二镜头模组固定于该第二镜筒收容 部,该第二导光部固定于该电路板的一个表面并相对该第二影像感测器设置,第一镜筒收 容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光部的中心轴线之间成30-150度之间的角度,第二镜筒收容部 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光部的中心轴线之间成30-150度之间的角度,该相机模组还包括分 别设置于该第一镜座与第二镜座的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该第一反射镜用于将透过该 第一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一影像感测器中,该第二反射镜用于将透过该第二镜头模 组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二影像感测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相机模组利用第一反射镜将透过该第一镜头模组 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一影像感测器,利用第二反射镜将透过该第二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 第二影像感测器,缩短了第一镜头模组与第一影像感测器、以及第二镜头模组与第二影像感测器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双镜头相机模组在镜头模组光轴方向的总长度,适应了当今 市场上对超薄型手机的发展需求。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相机模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100,包括第一镜座11、 第二镜座12、第一镜头模组21、第二镜头模组22、第一影像感测器31、第二影像感测器32、 第一反射镜41、第二反射镜42、及电路板50。电路板5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表面52。第一影像感测器31设置于第 一表面51,第二影像感测器32设置于第二表面52。第一镜座11具有相连的第一镜筒收容部112与第一导光部114。第一镜筒收容部 112—端与第一导光部114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第一镜头模组21,且第一镜筒收容部112 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光部114的中心轴线之间成30-150度之间的角度。第一导光部114 固定于该电路板50的第一表面51并相对该第一影像感测器31设置。第一镜头模组21固 定于第一镜筒收容部112远离第一导光部114的一端。第一反射镜41设置于第一镜座11, 其用于将透过第一镜头模组21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影像传感器31。第一导光部114用于将 光线耦合至第一影像感测器31。第二镜座12具有相连的第二镜筒收容部122与第二导光部124。第二镜筒收容部 122 —端与第二导光部124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第二镜头模组22,且第二镜筒收容部122 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光部124的中心轴线之间成30-150度之间的角度。第二导光部124 固定于该电路板50的第二表面52并相对该第二影像感测器32设置。第二镜头模组22固 定于第二镜筒收容部122远离第一导光部114的一端。第二反射镜42设置于第二镜座12, 其用于将透过第二镜头模组21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影像传感器32。第二导光部124用于将 光线耦合至第二影像感测器32。本实施例中,第二镜座12的第二镜筒收容部12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第一镜座11 的第一镜筒收容部112的中心轴线。第二镜座12的第二导光部12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镜 座11的第一导光部114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一镜头模组21包括镜筒212和镜片组214。第一镜头模组21设于第一镜筒收 容部112远离第一导光部114的一端。该镜筒212为圆筒状,镜片组214收容于镜筒212 内。镜筒212可套合于第一镜座11的第一镜筒收容部112内,本实施例中,镜筒212与第 一镜筒收容部112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当然,镜筒212与第一镜筒收容部112也可通过卡合等其它方式进行固定。第二镜头模组22包括镜筒222和镜片组224。第二镜头模组22设于第二镜筒收 容部122远离第二导光部124的一端。该镜筒222为圆筒状,镜片组224收容于镜筒222 内。镜筒222可套合于第二镜座12的第二镜筒收容部122内,本实施例中,镜筒222与第 二镜筒收容部122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当然,镜筒222与第二镜筒收容部122也可通过卡 合等其它方式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镜头模组22的镜片组224的光轴平行于第一镜 头模组21的镜片组214的光轴。并且,第二镜头模组22与第一镜头模组21的取景方向相 同。另外,第二镜头模组22可为与第一镜头模组21具有不同像素的镜头模组,以配合 分别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的需要。例如,第一镜头模组21可为VGA (Video Graphic Array) 镜头模组,而第二镜头模组22可为5M(mega)镜头,即500万像素的镜头模组。第一影像感测器31收容于第一镜座11的第一导光部114内。具体地,第一影像 感测器31设于第一导光部114远离第一镜筒收容部112的一端。第一影像感测器31靠近 第一镜筒收容部112 —侧具有感测面312。该感测面312为平面,感测面312的垂线平行于 第一导光部114的中心轴线。从而,第一影像感测器31可与第一镜头模组21配合以将第 一镜头模组21摄取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第一镜头模组21的光轴与第一影像感测 器31的感测面312的垂线相交形成的角度等于第一镜筒收容部11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 光部114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镜筒收容部112的中心轴线 与第一导光部114的中心轴线垂直,所以该角度为90度。第二影像感测器32收容于第二镜座12的第二导光部124内。具体地,第二影像 感测器32设于第二导光部124远离第二镜筒收容部122的一端。第二影像感测器32靠近 第二镜筒收容部122 —侧具有感测面322。该感测面322为平面,感测面322的垂线平行于 第二导光部124的中心轴线。从而,第二影像感测器32可与第二镜头模组22配合以将第 二镜头模组22摄取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第二镜头模组22的光轴与第二影像感测 器32的感测面322的垂线相交形成的角度等于第二镜筒收容部12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 光部124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镜筒收容部122的中心轴线 与第二导光部124的中心轴线垂直,所以该角度为90度。第一反射镜41收容于第一镜座11内,第一反射镜41设于第一镜头模组21与第 一影像感测器31之间。第一反射镜41具有面向第一镜头模组21以及第一影像传感器31 的反射面412。该反射面412为平面。并且,第一镜头模组21的光轴与第一影像感测器31 的感测面312的垂线相交形成的角的角平分线与第一反射镜41的反射面412的垂线重合。 该第一反射镜41的角度设置使得平行于该第一镜头模组21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线经该第 一反射镜41反射后垂直该第一影像感测器31的感测面312入射。从而,该第一反射镜41 的反射面412可将自第一镜头模组21的镜片组212出射的光线不失真地反射到第一影像 感测器31的感测面312,以使第一镜头模组21形成图像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具 体地,第一反射镜41位于第一镜座11的第一镜筒收容部112与第一导光部114的连接处。 第一反射镜41的反射面412与第一镜筒收容部112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等于该反射面 412与第一导光部114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为45度。第二反射镜42收容于第一镜座12内,第二反射镜42设于第二镜头模组22与第二影像感测器32之间。第二反射镜42具有面向第二镜头模组22以及第二影像传感器32 的反射面422。该反射面422为平面。并且,第二镜头模组22的光轴与第二影像感测器32 的感测面322的垂线相交形成的角的角平分线与第二反射镜42的反射面422的垂线重合。 该第二反射镜42的角度设置使得平行于该第二镜头模组22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线经该第 二反射镜42反射后垂直该第二影像感测器32的感测面322入射。从而,该第二反射镜42 的反射面422可将自第二镜头模组22的镜片组222出射的光线不失真地反射到第二影像 感测器32的感测面322,以使第二镜头模组22形成图像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具 体地,第二反射镜42位于第二镜座12的第二镜筒收容部122与第二导光部124的连接处。 第二反射镜42的反射面422与第二镜筒收容部122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等于该反射面 422与第二导光部124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也为45度。请参阅图3,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 机模组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相机模组200的第一镜座210的镜筒收容部201的 中心轴线与导光部202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钝角。第一反射镜241的反射面2412与镜筒 收容部201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等于该反射面2412与导光部202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 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大于15度而小于45度。第二镜座220的镜筒收容部203的中心 轴线与导光部204的中心轴线也相交形成钝角。第二反射镜242的反射面2422与镜筒收 容部203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等于该反射面2422与导光部204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该夹角大于15度而小于45度。并且,相机模组200的第一镜头模组230与第 二镜头模组240用于同侧取景。请参阅图4,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300与第一实施 例提供的相 机模组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相机模组300的第一镜座310的第一镜筒收容部 30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光部302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钝角。第二镜座320的第二镜筒收 容部30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光部304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钝角。第一导光部302与第二 导光部304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实心柱体,该第一反射镜341通过于该第一导光部302远 离该第一影像感测器331的一端镀上反射膜形成,该第二反射镜342通过于该第二导光部 304远离该第二影像感测器332的一端镀上反射膜形成。相机模组300的第一镜头模组320 与第二镜头模组340用于同侧取景。请参阅图5,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4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 机模组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相机模组400的第一镜头模组410与第二镜头模组 420分别位于相机模组400的前后两侧,第一镜头模组410的光轴与第二镜头模组420的光 轴平行。第一镜头模组410与第二镜头模组420用于异侧取景,即,第一镜头模组410可拍 摄前方的景物,而第二镜头模组420可拍摄后方的景物,第一镜头模组410与第二镜头模组 420的取景方向相反。请参阅图6,本技术方案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5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 机模组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相机模组500的第一镜头模组510与第二镜头模组 520分别位于相机模组500的前侧与左侧,或位于前侧与右侧,第一镜头模组510的光轴与 第二镜头模组520的光轴垂直。第一镜头模组510与第二镜头模组520异侧取景,即,第一 镜头模组510可拍摄前方的景物,而第二镜头模组520可拍摄与前方垂直的两个侧面的任 意一侧的景物。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反射面均可为通过镀银膜形成的具有高反射率的银反射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相机模组利用第一反射镜将透过该第一镜头模组 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一影像感测器,利用第二反射镜将透过该第二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 第二影像感测器,缩短了第一镜头模组与第一影像感测器、以及第二镜头模组与第二影像 感测器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双镜头相机模组在镜头模组光轴方向的总长度,适应了当今 市场上对超薄型手机的 发展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构 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方案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相机模组,包括第一镜座、第二镜座、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第一影像感测器、第二影像感测器及电路板,第一、第二影像感测器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镜座具有相连的第一镜筒收容部与第一导光部,该第一镜头模组固定于该第一镜筒收容部,该第一导光部固定于该电路板的一个表面并相对该第一影像感测器设置,第二镜座具有相连的第二镜筒收容部与第二导光部,该第二镜头模组固定于该第二镜筒收容部,该第二导光部固定于该电路板的一个表面并相对该第二影像感测器设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镜筒收容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导光部的中心轴线之间成30-150度之间的角度,第二镜筒收容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光部的中心轴线之间成30-150度之间的角度,该相机模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镜座与第二镜座的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该第一反射镜用于将透过该第一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一影像感测器中,该第二反射镜用于将透过该第二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二影像感测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影像感测器分别具有感测 面,该第一反射镜的角度设置使得平行于该第一镜头模组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线经该第一反 射镜反射后垂直该第一影像感测器的感测面入射,该第二反射镜的角度设置使得平行于该 第二镜头模组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线经该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垂直该第二影像感测器的感测 面入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头模组的光轴与第二镜头模 组的光轴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头模组与第二镜头模组的取 景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头模组的光轴与第二镜头模 组的光轴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的中心轴 线共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为由透明 材料制成的实心柱体,该第一反射镜通过于该第一导光部远离该第一影像感测器的一端镀 上反射膜形成,该第二反射镜通过于该第二导光部远离该第二影像感测器的一端镀上反射 膜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包括第一镜座、第二镜座、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第一影像感测器、第二影像感测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及电路板,第一镜座具有相连的第一镜筒收容部与第一导光部,第二镜座具有相连的第二镜筒收容部与第二导光部,第一镜头模组与第二镜头模组分别固定于第一镜筒收容部与第二镜筒收容部,该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分别设于第一镜座与第二镜座,该第一反射镜用于将透过该第一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一影像感测器,该第二反射镜用于将透过该第二镜头模组的光线反射至该第二影像感测器。
文档编号G03B17/17GK101833157SQ20091030082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余盛荣, 林后尧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