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5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分隔壁和两个彼此相面对的柔性基板的电子纸,其中,至少 一个柔性基板是透明的,分隔壁用于将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单元(cell), 所述电子纸的特征在于,由粒子构成的显示介质被密封在多个单元中,并且显示介质被电 驱动以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作为含有带电粒子的粒子群作为显示介质被驱动的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 息显示面板,已知如下的信息显示面板构成面板的基板之间的空间被分隔壁隔开;作为 显示介质的粒子被密封在由分隔壁包围的小室(单元)中;在设置于基板的一对电极之间 施加电场,以使显示介质移动,由此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此外,在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 显示面板中,提出了面板基板由诸如树脂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信息显示面板(电子纸)。此外,对于上述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显示面板,已知如下的信息显示面板该 信息显示面板被构造成使得在构成面板的各基板上设置分隔壁,并且使分隔壁的交点的高 度高于其它部分,由此,当构成面板的基板被接合在一起时,在分隔壁的一部分中形成间隙 (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6-23541号公报)。图9的(a)和图9的(b)是用于说明上述传统的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显示面板 的示例的图。在这些示例中,两个基板51、52由柔性材料制成,以形成柔性信息显示面板 61。在图9的(a)所示的示例中,两个基板51、52被接合成使得设置于一个基板51的分隔 壁M的顶端部经由粘合剂62被连接到另一个基板52,在图9的(b)所示的示例中,设置于 基板51的分隔壁M-I的顶端和设置于基板52的分隔壁M-2的顶端经由粘合剂62彼此 连接。因此,利用在两个基板51、52之间形成单元57的全部分隔壁M进行连接,因此,使 连接部密集,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柔性。注意,53W表示白色显示介质,53B表示黑色显示介 质。图10是用于说明传统的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的图。在该 示例中,分隔壁M被形成为使得与对应的分隔壁的交点对应的部分阳的高度比其它部分 的高度高,通过接合构成面板的基板51、52,在各分隔壁Μ(54-1,Μ-2)的一部分中形成间 隙63。然而,仅在用于在基板51、52之间形成单元57的分隔壁M_l、54_2的四个角部55 的顶端部进行基板51、52之间的接合连接。因此,不能维持基板之间的均一间隙,不能维持 足够的连接强度;并且由于连接部密集,所以不能维持足够的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如下电子纸其能够获得面板结构体的 柔性、维持基板之间的均一间隙以及获得足够的连接强度。根据本发明,电子纸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柔性基板,其中至少一个基板是透明 的;分隔壁,其用于将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单元;和显示介质,其由粒子群构成并且被密封在所述多个单元中,由此通过电驱动所述显示介质来显示如图像等信 息,其中,所述分隔壁由基板间隙维持构件和分隔构件形成,所述基板间隙维持构件被连续 地布置在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用于确保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分隔构件 以预定间隔不连续地布置在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本发明的电子纸的优选示例包括在所述分隔构件和相对的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中 的一个柔性基板之间形成所述预定间隔;在所述分隔构件的中途形成所述预定间隔;所述 预定间隔小于或等于构成所述显示介质的所述粒子群的平均粒径;所述分隔壁以四边形单 元被配置成格子状的方式配置;以及在所述分隔壁的配置结构中,在用于确保所述两个柔 性基板之间的间隙的所述基板间隙维持构件的内侧,由所述分隔构件形成的所述单元的最 小形成单位为2X4以上或3X3以上。根据本发明,通过由基板间隙维持构件和分隔构件形成来形成分隔壁,所述基板 间隙维持构件被连续地布置在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用于确保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 间隙,所述分隔构件以预定间隔不连续地布置在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可以获得具有如 下的柔性面板结构体的电子纸该柔性面板结构体能够使构成面板的基板材料的柔性最 大。此外,通过将功能分成由用于确保基板之间的间隙的基板间隙维持构件形成的分隔壁 部和由用于将基板之间的其它空间分隔成单元的分隔构件形成的分隔壁部,可以获得具有 如下的柔性面板结构体的电子纸该面板结构体能够将面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维持为恒定 并且能够获得足够的连接强度。


图1的(a)至图1的(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示例的图;图2的(a)至图2的(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另一示例的 图;图3的(a)至图3的(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又一示例的 图;图4的(a)至图4的(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又一示例的 图;图5的(a)至图5的(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又一示例的 图;图6的(a)至图6的(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制造方 法的示例的图;图7的(a)至图7的(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面板结构体的制造方 法的另一示例的图;图8的(a)至图8的(c)是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中使用的分隔构件的 另一示例的图;图9的(a)至图9的(b)是用于说明传统的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显示面板(电 子纸)的示例的图;和图10是用于说明传统的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显示面板(电子纸)的另一示例 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将说明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一个示例的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显示 面板的基本构造。在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面板中,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该显示介质被 密封在两个相对的基板之间并且由含有带电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由电场力、库仑力等沿着 电场方向吸引显示介质,并且通过电场方向的变化所引起的显示介质的移动来进行诸如图 像等的信息显示。因此,需要将信息显示面板设计成使得显示介质可以均一地移动并且能 够在显示的反复重写或显示信息的连续显示期间维持稳定性。这里,施加到构成显示介 质的粒子的力可以是由于粒子之间的库仑力引起的吸引力、相对于电极或基板的电像力 (electric image force)、分子间力、液体结合力和重力等。下面,将参照图1的(a) (c)至图5的(a) (c)说明带电粒子移动型的信息 显示面板(电子纸)的示例。应该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连续地布置在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基板间隙维持构 件与被形成为对应于多个单元且具有与预定间隙对应的高度以维持预定间隙的基板间隙 维持构件对应。以预定间隔不连续地布置在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分隔构件与形成在除了基 板间隙维持构件之外的部分且仅与用于形成单元的两个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相连由此在基 板之间形成间隙的分隔构件对应。在图1的(a)至图1的(c)所示的示例中,由粒子群构成的两种以上类型的显示 介质(在该示例中,示出了白色显示介质3W和黑色显示介质:3B,其中,白色显示介质3W由 含有白色带电粒子3Wa的粒子群构成,黑色显示介质:3B由含有黑色带电粒子3Ba的粒子群 构成)被置于在基板之间被分隔壁隔成格子状的各单元7中,并且根据电场与基板1、2垂 直地移动,其中,包含在所述粒子群中的粒子具有至少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并且各种类型 的显示介质的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不同,通过在一对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所述电 场,所述一对像素电极被形成为使得设置于基板1的电极5(线状电极)和设置于基板2的 电极6(线状电极)彼此面对并且垂直地相交。然后,如图1的(a)所示,进行白点显示,使 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白色显示介质3W,或者,如图1的(b)所示,进行黑点显示,使得 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黑色显示介质3B。注意,在图1的(a)和图1的(b)中,省略了存 在于前侧的分隔壁。一对相对的像素电极可以由个体电极(individual electrode)形成, 或者由共用电极和具有TFT的像素电极形成,而不是由上述线状电极形成。如图1的(a)和图1的(b)所示,用于形成单元的两个分隔壁(分隔构件)被设置 在布置为基板间隙维持构件的分隔壁之间,该示例的特征在于,由如下构件形成分隔壁4 (1)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其被形成为与多个单元7(在本示例中,如图1的(c)的面板的 俯视图所示,3X3 = 9个单元7)对应且具有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高度,以维持信 息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和(2)分隔壁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4-2,其被形 成于除了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的部分并且在基板1、2之间具有间隙8,以在信息显示 面板中形成单元7。此外,该示例具有如下的面板结构体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以具有的 高度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基板1上;具有间隙8且用于将基板之间的 其它空间分隔成单元7的分隔构件4-2被形成为具有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 4-1的长度;以及,粘合剂9仅被设置在基板2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顶端之间以与另一个基板2接合。在图2的(a)至图2的(c)所示的示例中,由粒子群构成的至少两种以上类型的 显示介质(在该示例中,示出了白色显示介质3W和黑色显示介质:3B,其中,白色显示介质 3W由含有白色带电粒子3Wa的粒子群构成,黑色显示介质:3B由含有黑色带电粒子3Ba的粒 子群构成)被置于在基板之间被分隔壁隔成格子状的各单元7中,并且根据电场与基板1、 2垂直地移动,其中,包含在所述粒子群中的粒子具有至少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并且各种类 型的显示介质的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不同,通过在一对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所述 电场,所述一对像素电极被形成为使得设置于基板1的电极5(线状电极)和设置于基板2 的电极6(线状电极)彼此面对并且垂直地相交。然后,如图2的(a)所示,进行白点显示, 使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白色显示介质3W,或者,如图2的(b)所示,进行黑点显示,使 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黑色显示介质3B。注意,在图2的(a)和图2的(b)中,省略了 存在于前侧的分隔壁。一对相对的像素电极可以由个体电极形成,或者由共用电极和具有 TFT的像素电极形成,而不是由上述线状电极形成。如图2的(a)和图2的(b)所示,用于形成单元的两个分隔壁(分隔构件)被设置 在布置为基板间隙维持构件的分隔壁之间,该示例的特征在于,由如下构件形成分隔壁4 (1)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其被形成为与多个单元7(在本示例中,如图2的(c)的面板的 俯视图所示,3X3 = 9个单元7)对应且具有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高度,以维持信 息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和(2)分隔壁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4-2,其被形 成于除了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的部分并且在基板1、2之间具有间隙8,以在信息显示 面板中形成单元7。该示例是间隙8位于基板之间的中央附近的示例。此外,该示例具有如 下的面板结构体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以具有的高度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方式 形成在基板1上;具有间隙8且用于将基板之间的其它空间分隔成单元7的分隔构件4-2 被形成在分隔构件4-2-1和4-2-2分别面对基板2和基板1并且彼此重叠的位置,使得分 隔构件4-2-1和4-2-2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长度;以及,粘合剂9 仅被设置在基板2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顶端之间以与另一个基板2接合。在图3的(a)至图3的(c)所示的示例中,由粒子群构成的一种类型的显示介质 (在该示例中,示出了白色显示介质3W,其中,白色显示介质3W由含有白色带电粒子3Wa的 粒子群构成)根据电场与基板1、2基本上平行地移动,其中,包含在所述粒子群中的粒子具 有至少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通过在设置于基板1的电极5、6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所述电 场。然后,进行白点显示,使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白色显示介质3W,或者进行黑点显 示,使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设置于基板1的透明电极6下方的彩色板10的颜色(在 该示例中是黑色)。应该注意,在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的示例中,通过在基板1和 2之间配置格子状的分隔壁4(4-1、4-2)来形成单元。在图3的(a)和图3的(b)中,省略 了存在于前侧的分隔壁。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用于形成单元的两个分隔壁(分隔构件)被设置 在布置为基板间隙维持构件的分隔壁之间,该示例的特征在于,由如下构件形成分隔壁4 (1)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其被形成为与多个单元7(在本示例中,如图3的(c)的面板的 俯视图所示,3X3 = 9个单元7)对应且具有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高度,以维持信 息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和(2)分隔壁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4-2,其被形成于除了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的部分并且相对于基板2具有间隙8,以在信息显示面 板中形成单元7。此外,该示例具有如下的面板结构体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以具有的高 度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基板1上;具有间隙8且用作将基板之间的其 它空间分隔成单元7用的分隔壁部的分隔构件4-2以具有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基板间隙维持 构件4-1的长度的方式形成在基板1上;以及,粘合剂9仅被设置在基板2与基板间隙维持 构件4-1的顶端之间以与另一个基板2接合。在图4的(a)至图4的(c)所示的示例中,由粒子群构成的两种以上类型的显示 介质(在该示例中,示出了白色显示介质3W和黑色显示介质:3B,其中,白色显示介质3W由 含有白色带电粒子3Wa的粒子群构成,黑色显示介质:3B由含有黑色带电粒子3Ba的粒子群 构成)被置于在基板之间被分隔壁隔成格子状的各单元7中,并且根据电场与基板1、2垂 直地移动,其中,包含在所述粒子群中的粒子具有至少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并且各种类型 的显示介质的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不同,通过在一对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所述电 场,所述一对像素电极被形成为使得设置于基板1的电极5(线状电极)和设置于基板2的 电极6(线状电极)彼此面对并且垂直地相交。然后,如图4的(a)所示,进行白点显示,使 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白色显示介质3W,或者,如图4的(b)所示,进行黑点显示,使得 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辨认黑色显示介质3B。注意,在图4的(a)和图4的(b)中,省略了 存在于前侧的分隔壁。一对相对的像素电极可以由个体电极形成,或者由共用电极和具有 TFT的像素电极形成,而不是由上述线状电极形成。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用于形成单元的1X3个分隔壁(分隔构件)被 设置在布置为基板间隙维持构件的分隔壁之间,该示例的特征在于,由如下构件形成分隔 壁4 (1)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其被形成为与多个单元7 (在本示例中,如图4的(c)的面 板的俯视图所示,2X4 = 8个单元7)对应且具有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高度,以维 持信息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和(2)分隔壁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4-2,其 被形成于除了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的部分并且在基板1、2之间具有间隙8,以在信息 显示面板中形成单元7。该示例是间隙8被定位成在两个基板之间靠近基板1的示例。此 外,该示例具有如下的面板结构体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以具有的高度与基板之间的期 望间隙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基板2上;具有间隙8且用于将基板之间的其它空间分隔成单元 7的分隔构件4-2被形成在分隔构件4-2-1和4-2-2分别面对基板2和基板1并且彼此重 叠的位置,使得分隔构件4-2-1和4-2-2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长 度;以及,粘合剂9仅被设置在基板1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顶端之间以与另一个基板 1接合。相对的分隔构件4-2-1和4-2-2之间的间隙8优选位于基板之间的中央附近。然 而,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间隙8可以被布置在背面侧基板1的附近,或者,相反 地,间隙8可以被布置在显示面侧基板2的附近。此外,优选在背面侧基板1上进行基板与 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间的粘接,以避免粘合剂9妨碍可见性。在图5的(a)至图5的(d)所示的示例中,首先,如图5的(a)和图5的(c)所示, 由粒子群构成的至少两种类型的显示介质(在该示例中,示出了白色显示介质3W和黑色显 示介质3B,其中,白色显示介质3W由含有白色带电粒子3Wa的粒子群构成,黑色显示介质 3B由含有黑色带电粒子3Ba的粒子群构成)被置于在基板之间被分隔壁隔成格子状的各单元7中,并且根据电场与基板1、2垂直地移动,其中,包含在所述粒子群中的粒子具有光学 反射率和带电性并且各种类型的显示介质的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不同,通过在设置于基板 1的外侧的外部电场形成部件11和设置于基板2的外侧的外部电场形成部件12之间施加 电压而产生所述电场。然后,如图5的(b)所示,进行白点显示,使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 辨认白色显示介质3W,或者,如图5的(d)所示,进行黑点显示,使得观察者能够从视觉上 辨认黑色显示介质3B。注意,在图5的(a)至图5的(d)中,省略了存在于前侧的分隔壁。 导电膜13被设置于基板1的内侧,透明的导电膜14被设置于基板2的内侧。被设置于基 板1的内侧的导电膜13可以是透明的或者是不透明的。作为可选方案,可以不设置该导电 膜。如图5的(a)和图5的(b)所示,用于形成单元的两个分隔壁(分隔构件)被设置 在布置为基板间隙维持构件的分隔壁之间,该示例的特征在于,由如下构件形成分隔壁4 (1)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其被形成为与多个单元7(在本示例中,如图5的(e)的面板的 俯视图所示,3X3 = 9个单元7)对应且具有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高度,以维持信 息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和(2)分隔壁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4-2,其被形 成于除了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的部分并且相对于基板2具有间隙8,以在信息显示面 板中形成单元7。此外,该示例具有如下的面板结构体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以具有的高 度与基板之间的期望间隙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基板1上;具有间隙8且用作将基板之间的其 它空间分隔成单元7用的分隔壁部的分隔构件4-2以具有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基板间隙维持 构件4-1的长度的方式形成在基板1上;以及,粘合剂9仅被设置在基板2与基板间隙维持 构件4-1的顶端之间以与另一个基板2接合。在上述示例中,除了使用维持基板之间的间隙用的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 通过在用于将基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单元7的分隔构件4-2-1和4-2-2之间形成间隙8、或 者在分隔构件4-2与基板1或2之间形成间隙8来获得两个基板1和2之间的非连接部, 并且该非连接部的最小单位的单元的格子状配置优选被设定为2X4以上或3X3以上,使 得面板结构体能够容易地获得柔性。在由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在相对的基板1和2之间沿垂直方向反向移动的类 型的信息显示面板中,除了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之外,优选由用于将基板之间的空间分 隔成单元7的分隔壁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4-2形成的两个基板之间的非连接部 (间隙8)被形成在分隔构件4-2-1和4-2-2之间,特别地,如图2的(a)至图2的(c)所 示,被形成在两个基板之间的中央附近。这是因为,在间隙8存在于分隔构件4-2与基板1 或2之间的靠近粒子的反向移动的开始点的部分的情况下,在粒子移动时,粒子通过间隙8 移动到相邻的单元7中,在整个屏幕中,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群的配置分布发生变化,这容 易导致显示图像的品质的降低。优选上述分隔构件4-2的间隙8小于或等于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这使得可以充分地防止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移动到相邻的单元7中,同时,可以通过在两 个基板之间形成非连接部(设置间隙8,尽管小)来维持信息显示面板(面板结构体)的柔 性。虽然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和用于将基板之间的其它空间分隔成单元7的分隔壁 部(用于形成单元的分隔构件)被配置成格子状,但是,单元7的截面形状可以是诸如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圆形,椭圆形,跑道形等,并且可以组合多种形状。考虑到开口 面积率可以较大,四边形是优选的,考虑到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可以容易地移动,具有曲线 的形状是优选的。从上述考虑出发,优选使用倒角的四边形。图6的(a)至图6的(c)以及图7的(a)至图7的(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 信息显示面板(电子纸)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6的(a)至图6的(c)以及图 7的(a)至图7的(c)所示的示例中,显示面侧基板2是透明的柔性基板,且,只要背面侧基 板1具有柔性即可,背面侧基板1不必是透明的。此外,显示面侧基板和背面侧基板可以具 有与图6的(a)至图6的(c)以及图7的(a)至图7的(c)所示的构造相反的构造。在图6的(a)至图6的(c)所示的示例中,如图6的(a)所示地制备显示面侧基 板2和背面侧基板1,使得用于形成具有间隙8的分隔构件4-2的分隔构件4-2-1和分隔构 件4-2-2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被设置于柔性的显示面侧基板2和柔性的背面侧基板1,并且 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被设置于背面侧基板1。然后,如图6的(b)所示,黑色显示介质:3B 和白色显示介质3W被顺次布置到背面侧基板1的单元的对应部分。最后,如图6的(c)所 示,将粘合剂9设置在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顶端部,并且利用粘合剂9使两个基板1、2 接合,从而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在该示例中,黑色显示介质3B由含有带正电的 黑色粒子:3B a的粒子群(平均粒径8. 8 μ m)构成;白色显示介质3W由含有带负电的白色 粒子3Wa的粒子群(平均粒径9.0μπι)构成;在分隔构件4-2中,在基板之间的空间的中 央附近设置5μπι的间隙8。在图7的(a)至图7的(c)所示的示例中,如图7的(a)所示地制备柔性的显示 面侧基板2和柔性的背面侧基板1,该背面侧基板1具有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和分隔构件 4-2,该分隔构件4-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高度。然后,如图7的(b) 所示,黑色显示介质3B和白色显示介质3W被顺次布置到背面侧基板1的单元的对应部分。 最后,如图7的(c)所示,将粘合剂9设置在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的顶端部,并且利用粘 合剂9使两个基板1、2接合,从而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在该示例中,黑色显示介 质3B由含有带正电的黑色粒子!BBa的粒子群(平均粒径8. 8 μ m)构成;白色显示介质3W 由含有带负电的白色粒子3Wa的粒子群(平均粒径9.0 μ m)构成;在分隔构件4_2与显示 面侧基板2之间设置7 μ m的间隙8。下面,将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各构成部件的材料等。作为形成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和分隔构件4-2的材料,优选使用干膜抗蚀剂。 例如,可以使用 ALPHO NIT2 (Nichigo-Morton Co.,Ltd.的产品)或者 PDF 300 (Nippon SteelChemical Group 的产品)。在具有与分隔壁的期望高度对应的厚度的干膜抗蚀剂被层叠到各基板而构成基 板间隙维持构件4-1和分隔构件4-2的之后,通过光刻方法去除不需要的部分,由此可以形 成分隔壁部。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干膜抗蚀剂或者通过使用不同的干膜抗蚀剂来形成基板 间隙维持构件4-1和分隔构件4-2。颜料可以被混合到干膜抗蚀剂中以使分隔壁具有期望的颜色。可以通过使用混合 有相同颜色的颜料的干膜抗蚀剂或者通过使用混合有不同颜色的颜料的干膜抗蚀剂来形 成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和分隔构件4-2,使得各构件具有不同的颜色。根据需要设置到基板的电极或导电膜的形成材料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氧9化铟、掺锌氧化铟(IZO)、掺铝氧化锌(AZO)、氧化锡锑(ΑΤΟ)、导电性氧化锡和导电性氧化 锌等透明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诸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聚合物;诸如 金、银、铜、铝、镍、铬等金属;以及将这些金属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在这些材料中,显示面 侧基板必须使用光透过性优异的透明材料,但是设置于背面侧基板的电极可以是透明的或 者不透明的。可以通过使用溅射法、真空蒸发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涂布法等将作为示例 的上述材料成型为薄膜的方法、通过层叠金属箔(例如,压延铜箔)的方法、或者通过混合 导电剂与溶剂或合成树脂粘结剂然后涂布该混合物的方法来形成电极和导电膜。可以优选 使用能够形成图案并且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注意,显示面侧的电极和导电膜的厚度仅需要 确保导电性以及具有充足的光透过性,其厚度优选是0. 01-10 μ m,更优选是0. 05-5 μ m。此 外,背面侧的电极和导电膜的厚度仅需要确保导电性,其厚度优选是0.01-10 μ m,更优选是 0.05-5 μm0与金属材料相比,优选作为显示面侧电极的诸如I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基材料的 柔性较小,因此,透明金属氧化物基材料优选与金属细线一起使用,以防止透明电极材料中 的材料断线。金属细线的宽度优选是1-10 μ m,以避免金属线妨碍显示的可见性。对于背面 侧电极,不必考虑光透过性,因此,优选使用电阻低和柔性优异的上述金属材料。此外,考虑 到电阻、生产性和成本,背面侧电极的厚度被设计成0.01-10 μ m。应该注意,在上述示例中,间隙8被制造成使得分隔构件4-2-1的顶端部和分隔构 件4-2-2的顶端部在不错位的情况下彼此面对。然而,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分隔构 件可以被不同地成型。图8的(a)至图8的(c)是用于说明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分 隔构件的其它示例的图。如图8的(a)所示,分隔构件4-2-1和分隔构件4-2-2可以被配 置成在稍微错位的情况下彼此面对;如图8的(b)所示,分隔构件4-2-1的宽度和分隔构件 4-2-2的宽度可以被形成为彼此不同地形成间隙8;或者如图8的(c)所示,可以由尺寸从 对应的基板1、2侧逐渐减小的三角形截面的构件来形成分隔构件4-2-1和分隔构件4-2-2, 并且在分隔构件4-2-1的顶端部与分隔构件4-2-2的顶端部之间形成间隙8。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优选被用作与诸如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电子日记本或 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信息装置、移动电话和手持终端(handy terminal)等移动装 置连接用的电子纸;用作电子书、电子报纸等的电子纸;用作诸如广告牌、海报和黑板(白 板)等信息板的电子纸;诸如积分卡、IC卡、电子广告、信息板、电子POP(展示点,购买广告 点)、电子价格标签、电子架板标签(electric shelf-tag)和电子乐谱等RFID型电子纸; 通过与诸如POS终端和汽车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装置的输出端子或外部重写部件连接而 重写显示的电子纸;以及通过使用外部重写部件而重写显示的可重写电子纸。除了含有上述带电粒子的粒子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显示介质可以使用 诸如含有导电性粒子的粒子群和含有半导体性粒子的粒子群等各种类型的粒子群。作为根 据本发明的电子纸的驱动方法,可以施加诸如面板自身不使用开关元件的简单矩阵驱动方 法或静态驱动方法、使用以薄膜晶体管(TFT)为代表的三端子开关元件或者以薄膜二极管 (TFD)为代表的二端子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方法以及使用外部电场形成部件的驱动方 法等各种类型的驱动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纸,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柔性基板,其中至少一个基板是透明的; 分隔壁,其用于将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单元;和 显示介质,其由粒子群构成并且被密封在所述多个单元中,由此通过电驱动所述显示 介质来显示信息,其中,所述分隔壁由基板间隙维持构件和分隔构件形成,所述基板间隙维持构件被连续地布 置在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用于确保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分隔构件以预 定间隔不连续地布置在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构件和相对的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中的一个柔性基板之间形成所述预定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纸,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构件的中途形成所述预定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隔小于或等于构成所述显示介质的所述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纸,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以四边形单元被配置成格子状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的配置结构中,在用于确保所述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间隙的所述基板间 隙维持构件的内侧,由所述分隔构件形成的所述单元的最小形成单位为2X4以上或3X3 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纸,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柔性基板(1,2),其中至少一个基板是透明的;分隔壁(4),其用于将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单元;和显示介质,其由粒子群构成并且被密封在多个单元中,由此通过电驱动显示介质来显示信息,其中,分隔壁由基板间隙维持构件(4-1)和分隔构件(4-2)形成,该基板间隙维持构件被连续地布置在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用于确保两个柔性基板之间的间隙,该分隔构件以预定间隔不连续地布置在两个柔性基板之间。利用该构造,能够获得具有柔性的面板结构体,并且能够提供在基板之间具有均一间隙并且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的电子纸。
文档编号G02F1/167GK102047176SQ2009801197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8日
发明者山崎博贵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