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12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显示图像的监视器和自由装配该监视器的多个装置的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エ业用内窥镜装置例如通过插人工业设备、喷气式发动机内部,用于检查是否存在故障或不良情况等。该エ业用内窥镜在エ厂、维修厂等中被搬运并使用。现有的エ业用内窥镜在检查时与作为显示装置的监视器连接,以便能够当场进行确认。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330784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搬运的内窥镜的显示装置。该现有的内窥镜的显示装置是使用线缆与エ业用内窥镜连接的分体装置。但是,关于エ业用内窥镜装置,在ー个检查场所,根据目标作业适当选择不同功能的装置进行区分使用,从而用于各种检查。这样,以往在ー个检查场所选择使用功能不同的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准备适合于所选择的每个装置的监视器,在检查作业时需要搬运多个监视器,存在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以往需要经由线缆连接要使用的装置和监视器,有时线缆会妨碍检查作业, 存在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在检查作业吋,用户期望在易于观察的附近位置放置监视器进行使用,但是,存在无法取得在易于观察的位置设置监视器的空间的作业场,成为作业效率低下的要因。这样,在ー个检查场所,根据目标作业选择各种功能不同的エ业用内窥镜装置进行使用吋,在现有的监视器和内窥镜装置中,期望进ー步提高作业效率。因此,期望如下的内窥镜系统在ー个检查场所,根据目标作业选择各种功能不同的エ业用内窥镜装置进行使用时,提高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具有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连接器;功能不同的多个装置, 它们分別设有载置部,该载置部能够从共同的方向装卸自如地设置所述显示装置;以及第 2连接器,其共同地配设在各个所述载置部上,在将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上的状态下,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1连接器成对地电连接。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监视器架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或监视器架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连接器部的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或监视器架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或监视器架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软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第1硬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第2硬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第3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4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15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14的子处理,是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1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IXD的显示画面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全画面显示模式时的IXD的显示画面的平面图。图18涉及第2实施方式,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软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20是第2实施方式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的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21是第2实施方式的在监视器架上载置的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22涉及第3实施方式,是示出具有装卸自如的电池的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显示装置和电池架的结构的图。图2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有AC适配器的电池内置型的软性内窥镜装置、 硬性内窥镜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M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具有装卸自如的一次电池且连接有AC适配器的电池内置型的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内置型的软性内窥镜装置和硬性内窥镜装置、连接有AC适配器的监视器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沈是与图M对应地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接着图沈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观是示出接着图27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四是示出接着图观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0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1是示出接着图30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2是示出接着图31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3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4是示出接着图31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5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6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7是与图25对应地示出在监视器架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8是与图25对应地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软性内窥镜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41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软性内窥镜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 说明了エ业用的内窥镜系统,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医疗用的内窥镜系统。图1 图8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监视器架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或监视器架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具有连接器部的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或监视器架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或监视器架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示出变形例,是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软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0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第1硬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1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第2硬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2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第3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3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4是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 15示出图14的子处理,是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16是示出IXD的显示画面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全画面显示模式时的LCD的显示画面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具有作为第1装置的软性内窥镜装置(以下称为软性镜)2,其具有软性插入部10;作为第2装置的硬性内窥镜装置(以下称为硬性镜)3,其具有硬性插入部21 ;作为第3装置的监视器电源装置的监视器架4,其是充电装置;以及能够共同载置在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上的具有监视器画面即 IXD的作为监视器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5。软性镜2主要构成为具有上述插入部10 ;防折部14,其配置在该插入部10的基端;监视器载置部15,其载置显示装置5,该防折部14和插入部10向监视器载置部15的前方延伸设置;弯曲操作部16,其与监视器载置部15连接设置,具有弯曲操作杆17 ;以及把持部18,其从弯曲操作部16的基端延伸设置。另外,监视器载置部15、弯曲操作部16和把持部18构成软性镜2中的操作部。插入部10主要由内置有未图示的(XD、CM0S等摄像装置即成像単元和LED照明等照明构件的前端部11、通过弯曲操作杆17进行弯曲指示操作的弯曲部12、以及具有规定挠性的挠性管部13构成。另外,插入部10经由在挠性管部13的基端配置的防折部14而连接设置在监视器载置部15的前面。监视器载置部15具有为了在上部载置显示装置5而形成为平面的监视器载置面15a、以及以具有与该监视器载置面1 正交的面的方式形成为阶梯部的监视器抵接部 15b。在该监视器载置面1 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固定显示装置5的2个卡合凹部 55。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在弯曲操作部16中内置有电动弯曲机构,该电动弯曲机构以电动方式对贯穿插入在插入部10内和监视器载置部15中的多个弯曲操作线进行牵引松弛,从而使弯曲部12弯曲。另外,电动弯曲机构根据对弯曲部12的弯曲方向进行操作的弯曲操作杆17的倾倒,对多个弯曲操作线进行牵引松弛。并且,把持部18构成由用户把持的手柄部。硬性镜3在硬质插入部21的前端部分内置有未图示的(XD、CM0S等摄像装置即成像単元和LED照明等照明构件。该插入部21经由防折部22而连接设置在监视器载置部23 的前面。监视器载置部23也具有为了在上部载置显示装置5而形成为平面的监视器载置面23a。而且,在该监视器载置面23a上,也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固定显示装置5的2个卡合凹部55。并且,监视器载置部23具有凸部对,该凸部M具有与监视器载置面23a正交的面。另外,在监视器载置部23的下面设有设置用的折叠式的支架25。监视器架4具有在下面设有设置用的折叠式的支架33的监视器载置部31,在该监视器载置部31上能够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接未图示的AC适配器。该监视器载置部31也具有为了在上部载置显示装置5而形成为平面的监视器载置面31a。而且,在该监视器载置面31a上,也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固定显示装置5的2个卡合凹部55。并且,监视器载置部31也具有凸部32,该凸部32具有与监视器载置面23a正交的面。显示装置5具有壳体部41,在该壳体部41的上面配设有监视器画面即IXD 42和各种操作开关43、44。并且,壳体部41具有在与IXD 42的显示方向的下方平行的侧面设置的连接器部51、以及在与IXD 42的显示方向的左方平行的侧面设置的凸部41a。该显示装置5构成为,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的各装置共同地自如载置。 換言之,如图2 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的各装置能够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载置共同的显示装置5。另外,显示装置5使设于背面的卡合凸部56 (參照图幻从前方向后方滑动,以卡入在形成于软性镜2、硬性镜3或监视器架4的各装置各自的监视器载置面lfe、23a、31a上的卡合凹部阳中,由此,载置在用户期望的装置的监视器载置面15a、23a、31a上。S卩,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5在配设有IXD 42的面的相反侧即背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2个卡合凸部56。这里,该卡合凸部56呈突出侧的宽度较宽的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状。 而且,卡合凹部55呈与卡合凸部56大致相同形状的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状(參照图6)。这样,显示装置5通过使2个卡合凸部56与软性镜2、硬性镜3或监视器架4的2 个卡合凹部阳卡合,规定IXD 42的上下左右方向而被固定在所载置的监视器载置面15a、 23a、31a上,防止从软性镜2、硬性镜3或监视器架4脱落。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显示装置5上设置爪等勾挂部,在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上设置供勾挂部勾挂的被勾挂部,以规定LCD 42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方式进行固定。还可以构成为,在显示装置5上设置螺纹槽,并且,在软性镜2、硬性镜3或监视器架4 上设置对载置了显示装置5的状态进行固定的固定螺钉机构,成为与所谓的对照相机进行螺丝固定的三脚架相同的结构。并且,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5的壳体部41具有比软性镜2的监视器载置部15的宽度尺寸d2大的宽度尺寸dl,该宽度尺寸dl比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的各监视器载置部 23、31的宽度尺寸d3、d4大。即,即使根据画面纵横比4 3、16 9等的各种IXD 42的大小对显示装置5的壳体部41的宽度尺寸dl进行各种变更,也能够在各监视器载置面15a、 23a、31a上载置固定显示装置5。以从前方向后方滑动到与监视器抵接部1 或凸部M、32的前面抵接的方式,在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的监视器载置面15a、23a、31a上装配显示装置5吋,在后方侧的侧面设置的连接器部51与分别设置在监视器抵接部1 和凸部M、32的前面的连接器部52电连接。S卩,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在监视器抵接部15b和凸部24、32 的前面分別配设与显示装置5的连接器部51构成对的共同的连接器部52。并且,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5以其中心轴(与IXD 42的显示画面平行的轴)A与监视器载置部15、23、31的长轴(与监视器载置面15a、23a、31a平行的轴)B平行的方式, 载置在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的监视器载置部15、23、31上。
另外,如图8所示,仅软性镜2可以构成为,显示装置5以其中心轴(与IXD 42的显示画面平行的轴)A与监视器载置部15的长轴(与监视器载置面1 平行的轴)B具有规定角度θ的方式,载置在监视器载置部15上。即,监视器载置面1 形成为相对于监视器载置部15的长轴B具有规定角度θ的斜面。由于该软性镜2在弯曲部12的弯曲操作等的使用时由用户把持,所以构成为用户正对着显示装置5的IXD42(视线C方向与IXD 42 的显示画面大致垂直的状态)。接着,下面根据图9 图11对在内窥镜系统1的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 上载置显示装置5的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和电连接进行说明。首先,对软性镜2和显示装置5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软性镜2在插入部10的前端部11中配设有例如640X480大小(VGA) 的显示分辨率的成像単元6和LED照明7。并且,在软性镜2中内置有CXU (照相机控制单元)61、LED驱动电路62、角度驱动电路63、个体识别电阻64。成像単元6与CXU 61电连接。CXU 61是如下的単元用于对成像単元6供给电源和驱动信号,对成像単元6的输出信号实施各种视频处理(例如AD转换、CDS、PGA、RGB 插值处理、伽马校正、轮廓校正、降噪等)并输出。并且,LED 7与LED驱动电路62电连接。 LED驱动电路62是用于对LED供给驱动电源并调整LED光量的电路。另外,角度驱动电路 63是用于对插入部10的弯曲部12进行弯曲操作的电路。在显示装置5中,除了上述IXD 42 {显示分辨率(VGA)}以外,还内置有装卸自如的电池40、视频编码器45、JPEG编解码器46、MPEG4编解码器47、作为控制部的CPU 48、第 1存储器49a、第2存储器49b。视频编码器45在IXD 42中显示从软性镜2的CXU 61输入的由成像単元6摄像的实时视频。并且,视频编码器45与JPEG编解码器46和MPEG4编解码器47连接。而且,视频编码器45在LCD 42中显示存储(记录)在与JPEG编解码器46连接的第1存储器49a 或与MPEG4编解码器47连接的第2存储器49b中的图像数据,作为动态图像或静态图像。 这些实时视频、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显示选择由CPU 48控制。JPEG编解码器46由CPU 48控制,以JPEG方式对从软性镜2的CCU 61经由连接器部51、52输入的由成像単元6摄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记录)在第1存储器 49a中,或者读出存储在第1存储器49a中的JPEG形式的图像数据。 并且,MPEG4编解码器47由CPU 48控制,以MPEG4方式对从软性镜2的CCU61经由连接器部51、52输入的由成像単元6摄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记录)在第2存储器49b中,或者读出存储(记录)在第2存储器49b中的MPEG4形式的图像数据。CPU 48通过经由连接器部51、52检测到的个体识别电阻64,识别所连接的装置 (这里为软性镜2、,对在软性镜2中内置的CXU 61、LED驱动电路62和角度驱动电路63进行驱动控制。接着,对载置了显示装置5的状态的硬性镜3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硬性镜3与软性镜2同样,在插入部21的前端部分配设有例如 640X480大小(VGA)的显示分辨率的成像单元6a和LED照明7a。并且,在硬性镜3中也内置有CCU (照相机控制单元)61a、LED驱动电路62a、个体识别电阻64。另外,由于硬性镜 3未设置弯曲部,所以不具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角度驱动电路63。
这里,成像单元6a与CXU 61a电连接。而且,LED 7a与LED驱动电路6 电连接。 另外,这里的个体识别电阻64用于识别硬性镜3的个体,当然与上述软性镜2同样,可以是 RFID 等。这些CXU 61a、LED驱动电路6 和个体识别电阻64经由电连接的成对的连接器部51、52,与显示装置5的CPU 48和视频编码器45电连接。另外,这里,显示装置5的视频编码器45在IXD 42中显示从硬性镜3的CXU 61a 输入的由成像単元6a摄像的实时视频。并且,视频编码器45在IXD 42中显示从JPEG编解码器46或MPEG4编解码器47输出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这里,JPEG编解码器46以 JPEG方式对从硬性镜3的CXU 61a经由连接器部51、52输入的由成像単元6a摄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记录)在第1存储器49a中,或者读出存储在第1存储器49a中的 JPEG形式的图像数据。并且,MPEG4编解码器47以MPEG4方式对从硬性镜3的CXU 61a经由连接器部51、52输入的由成像単元6a摄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记录)在第2 存储器49b中,或者读出存储(记录)在第2存储器49b中的MPEG4形式的图像数据。而且,CPU 48通过经由连接器部51、52检测到的个体识别电阻64,识别所连接的装置(这里为硬性镜幻,对在硬性镜3中内置的CXU 61a和LED驱动电路6 进行驱动控制。另外,显示装置5除了能够载置在具有上述内部结构的硬性镜3上以外,还能够载置在硬性镜3a或硬性镜北上,如图11所示,该硬性镜3a不具有LED照明7a,且未设置对该LED照明7a进行驱动的LED驱动电路62a,进而,如图12所示,该硬性镜北具有例如 320X240大小(QVGA)的显示分辨率的成像単元6a。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图10所示的硬性镜3作为第1硬性镜3,将图11所示的硬性镜3a作为第2硬性镜3a,将图12所示的硬性镜北作为第3硬性镜北,来区別记载。接着,对载置了显示装置5的状态的监视器架4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在监视器架4中也内置有个体识别电阻64。这里的个体识别电阻 64用于识别监视器架4的个体,当然与上述软性镜2和硬性镜3同样,可以是RFID等。而且,在监视器架4中,内置有经由连接器部51、52与显示装置5内的电池40电连接并对该电池40进行充电的电池充电电路65。另外,如上所述,在该监视器架4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装卸自如的AC适配器。AC适配器供给充电电路驱动用的电力。另外,在实施例中,针对系统的电力供给源即电池搭载在显示装置5中,但是,也可以采用搭载在软性镜2、 硬性镜3 (3a、3b)、监视器架4中的形式。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将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 3(3a、3b)上,显示装置5的CPU 48对经由连接器部51、52电连接的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 64进行识別。此时,显示装置5的CPU 48根据软性镜2或硬性镜3 (3a、!3b),执行基于图14 和图15所示的流程图的控制例。具体而言,首先,当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 (3a,3b)中的任意一方上吋,如图14所示,CPU 48识别经由连接器部51、52连接的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Si)。接着,CPU 48根据所识别的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判定是否与软性镜2连接 (S2)。此时,当CPU 48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是软性镜2吋,针对软性镜2的CXU 61、LED驱动电路62和角度驱动电路63实施电源供给控制,在IXD42中全画面显示成像输出(S3),结束处理。并且,CPU 48在步骤S2的处理中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不是软性镜2 后,接着,判定是否与第1硬性镜3连接(S4)。此时,当CPU 48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是第1硬性镜3吋,针对第1硬性镜3的CXU 61a和LED驱动电路6 实施电源供给控制,切断针对与软性镜2对应的角度驱动电路63的电源供给,在LCD 42中全画面显示成像输出(S5),结束处理。并且,CPU 48在步骤S4的处理中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不是第1硬性镜3后,接着,判定是否与第2硬性镜3a连接(S6)。此时,当CPU 48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 64的电阻值是第2硬性镜3a吋,针对第2硬性镜3a的CXU 61a和LED驱动电路6 实施电源供给控制,切断针对与软性镜2对应的角度驱动电路63的电源供给,在LCD 42中全画面显示成像输出(S7),结束处理。然后,CPU48在步骤S6的处理中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不是第2硬性镜 3a后,接着,判定是否与第3硬性镜北连接(S8)。这里,当CPU 48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 的电阻值是第3硬性镜北吋,针对第3硬性镜北的CCU 61a实施电源供给控制,切断针对 LED驱动电路6 和与软性镜2对应的角度驱动电路63的电源供给。进而,CPU 48对IXD 42的成像输出实施规定处理并在IXD 42中进行显示(S9),结束处理。另外,CPU 48在步骤S8的处理中判定为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不是第3硬性镜3a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通过显示装置5的CPU 48,根据载置并连接有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 (3a、3b),控制针对软性镜2或硬性镜3 (3a、3b)的内部结构的电源供给。由此,内窥镜系统1仅对连接有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3a、 3b)中的必要的电气结构进行电源供给,所以消耗电カ效率优良,能够成为省电的结构。并且,CPU 48在步骤S9的处理中,如图15所示,针对具有VGA的显示区域的IXD 42的显示区域,在第3硬性镜北所具有的QVGA的显示分辨率的成像単元6a中,判断为像素数低(Sll)。然后,CPU 48判定当前的模式是否是全画面显示模式(S12)。另外,显示装置5构成为,通过对多个操作开关43、44(參照图1 图4)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能够将在IXD 42中显示的显示区域的模式变更为全画面显示模式。当CPU 48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判定为不是全画面显示模式吋,如图16所示,以与成像単元6a的显示分辨率(QVGA)相同的大小在IXD 42中显示成像単元6a的输出,遮挡有效像素区域42a以外的区域(SU)。然后,CPU 48再次返回步骤S12的处理。并且,当CPU 48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判定为是全画面显示模式吋,如图17所示, 根据IXD 42的显示画面,放大比例地显示成像単元6a的有效像素区域42a(S14)。然后, CPU 48再次返回步骤S12的处理。这样,显示装置5如果被设定为全画面显示模式,则能够在VGA的显示分辨率的 IXD 42的显示画面中,(放大比例地)自动显示例如仅具有QVGA的显示分辨率的有效像素的摄影图像,作为全画面。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具有功能不同的多个装置、即这里的软性镜2、硬性镜3(3a、3b)或监视器架4,具有能够从共同的(相同的)方向载置在这些各装置上的共同的显示装置5。即,用户能够从显示装置5正对着的共同的方向将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硬性镜3(3a、3b)或监视器架4上。由此,通过使用具有弯曲部的软性镜2这样的高功能内窥镜、各硬性镜3、3a、!3b 这样的低功能内窥镜以及具有充电功能的监视器架4,用户能够进行适于检查目的的作业, 即,能够根据在软性插入部中具有弯曲部的装置容易检查的场所、具有硬质插入部的装置容易检查的场所,区分使用装置。进而,用户能够在作业现场,在监视器架4上载置显示装置5,一边确认所拍摄的视频,一边对显示装置5进行充电。并且,由于用户能够在检查作业中在软性镜2、硬性镜3(3a、3b)或监视器架4上载置了显示装置5的状态下进行检查,所以能够进行各装置的各种操作,而不用将视线离开显示装置5。以上的結果,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能够提高作业现场的检查效率。(第2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进行说明。另外,下面,针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这些结构要素的具体说明。并且,图18 图21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8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软性内窥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19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20是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的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图21是在监视器架上载置的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软性镜2在内部配设有JPEG编解码器66,其从CCU 61转送成像単元6a摄像的图像数据;第3存储器68a,其存储(记录)通过该JPEG编解码器66以JPEG方式压缩后的图像数据;MPEG4编解码器67,其从(XU61转送成像単元6a摄像的图像数据;以及第4存储器68b,其存储(记录)通过该MPEG4编解码器67以MPEG4 方式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另外,这些JPEG编解码器66、第3存储器68a、MPEG4编解码器67 和第4存储器68b也可以设置在硬性镜3 (3a、3b)的内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监视器架4上配设有第5存储器69,该第5存储器69存储 (记录)以JPEG方式或MPEG4方式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该第5存储器69经由连接器部51、 52,且经由显示装置5的CPU 48与JPEG编解码器46和MPEG4编解码器47电连接。在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中,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或监视器架4上,显示装置5的CPU 48对经由连接器部51、52电连接的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64 进行识别,显示装置5的CPU 48根据软性镜2或监视器架4,执行基于图20和图21所示的流程图的控制例。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在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上的状态下,在图14所示的流程图的控制例的基础上,如图20所示,在步骤S3的处理后,显示装置5的CPU 48判定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选择是否是手动模式(S2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通过对显示装置5的多个操作开关43、44(參照图1 图4)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能够选择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选择是手动模式还是自动模式。在步骤S21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的选择不是手动模式吋,将存储(记录)在软性镜2的第3存储器68a或第4存储器68b中的图像数据转送到显示装置5的第1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 (S22)。此时,CPU 48判定第1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存在存储器余量(> 0/零) 还是不存在存储器余量(=0/零)(S2!3)。在不存在存储器余量(=0/零)的情况下,CPU 48停止图像数据的转送(SM),结束处理。另ー方面,在存在存储器余量(> 0/零)的情况下,CPU 48返回骤S22,继续进行处理。并且,在步骤S21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的选择是手动模式吋,判定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是否选择软性镜2 (S25)。在该步骤S25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的选择是软性镜2吋,在软性镜2的第3存储器68a或第4存储器68b中存储(记录)成像単元 6a摄像的图像数据(S沈)。在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的选择不是软性镜2的情况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第1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中存储(记录)成像単元6a 摄像的图像数据(S27),结束处理。另ー方面,在步骤S25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记录目的地的选择不是软性镜2吋,仅在显示装置5的第1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中存储(记录)成像単元6a摄像的图像数据(S27),结束处理。并且,如图19所示,在显示装置5载置在监视器架4上的状态下,在图14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l的处理后,显示装置5的CPU 48根据所识别的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判定是否与监视器架4连接(S31)。另外,当CPU 48判断为未与监视器架4连接时,转移到图14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2的处理。当CPU 48判断为与监视器架4连接吋,将存储(记录)在显示装置5的第1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中的图像数据转送到监视器架4的第5存储器69 (S32)。此时,CPU 48判定第5存储器69存在存储器余量(> 0)还是不存在存储器余量 (=0) (S33)。在不存在存储器余量(=0)的情况下,CPU 48停止图像数据的转送(S24), 结束处理。另ー方面,在存在存储器余量(>0)的情况下,CPU 48返回骤S32,继续进行处理。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在软性镜2中设置第3和第4存储器68a、68b,并且在监视器架4中设置第5存储器69,除了显示装置5以外,也能够存储(记忆)图像数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在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在检查时,将显示装置5内的第1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的过去拍摄的图像数据转送到软性镜2内的第3和第4存储器68a、68b或监视器架4内的第5存储器69,能够确保第1 存储器49a或第2存储器49b的存储器余量。另外,具有如下等优点通过显示装置5的CPU 48读入在软性镜2内的第3和第 4存储器68^6 或监视器架4内的第5存储器69中存储(记忆)的图像数据,将其显示在LCD 42中,由此,能够对过去检查的同一被检对象物的图像和现状的图像进行对比。(第3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进行说明。另外,下面,针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这些结构要素的具体说明。
并且,图22 图38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22是示出具有装卸自如的电池的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显示装置和电池架的结构的图,图23是示出连接有AC适配器的电池内置型的软性内窥镜装置、硬性内窥镜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 24是示出具有装卸自如的一次电池且连接有AC适配器的电池内置型的软性内窥镜装置、 硬性内窥镜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5是示出电池内置型的软性内窥镜装置和硬性内窥镜装置、连接有AC适配器的监视器架、显示装置5的结构的图,图沈是与图M对应地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27是示出接着图沈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观是示出接着图27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四是示出接着图观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0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1是示出接着图30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2是示出接着图31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3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4是示出接着图31的处理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5 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6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7是与图25对应地示出在监视器架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图38是与图25对应地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或硬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了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控制部实施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除了显示装置5以外还在软性镜2、硬性镜3或监视器架4上设置电源供给用电池的各种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2所示,构成为软性镜2和硬性镜3具有装卸自如的电池71,监视器架 4也具有装卸自如电池72。这些电池71、72构成为能够通过共同的电池充电器70进行充电。另外,该电池充电器70与装卸自如的供电用的AC适配器70a连接。这样,通过在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上设置电源供给用电池71、72,在显示装置5的电池40 (參照图9等)的基础上,能够增加系统整体的蓄电容量,所以能够长时间进行使用(检查)。并且,如图23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软性镜2和硬性镜3具有内置型电池7la,监视器架4也具有内置型电池72a。而且,供电用的AC适配器73与软性镜2和硬性镜3连接自如,供电用的AC适配器74也与监视器架4连接自如。另外,通过来自与电源连接的AC适配器73、74的电源供给,在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中内置有电池充电功能(未图示)°即使采用这种结构,也与上述同样,除了能够长时间进行系统整体的使用(检查) 以外,不仅不需要上述电池充电器70,而且在进行检查的场所取下商用电源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AC适配器73、74对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进行电源供给驱动。进而,如图M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均具有图22 所示的装卸自如的电池71、72、图23所示的内置型电池71a、72a以及装卸自如的AC适配器73、74。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即使装卸自如的电池71、72产生电池耗尽,也能够ー边对电池71、72进行充电,一边通过内置型电池7la、7 对软性镜2、硬性镜3和监视器架4进行驱动,所以不需要中断检查,能够持续进行检查。并且,如图2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软性镜2和硬性镜3具有内置型电池71a,从显示装置5的电池40对内置型电池71a进行充电。S卩,显示装置5载置在监视器架4上时对电池40进行充电。作为这种结构,例如在爆炸性氛围气下使用软性镜2或硬性镜3的情况下,软性镜 2或硬性镜3不优选采用电接点露出到外部的结构。即,例如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中,不优选采用连接AC适配器的插头露出的结构。并且,在使用AC适配器的情况下,产生软性镜 2或硬性镜3必须为防爆构造这样的制约,所以如图25所示,最好采用在检查时避免基于 AC适配器进行供电的结构。因此,当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吋,从显示装置5内的充分蓄积了电荷的电池40对软性镜2或硬性镜3内的电池71a进行充电。这里,关于图M所示的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载置显示装置5吋,根据图沈 图四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显示装置5的CPU 48实施的对装卸自如的电池71和内置型电池71a进行充电的控制例,将在下面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内置型电池71a为第1电池71a,设装卸自如的电池71 为第2电池71。另外,这里,软性镜2或硬性镜3处于将AC适配器73、74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状态。首先,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载置显示装置5后,显示装置5的CPU 48对经由连接器部51、52连接的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进行识别(S41)。然后,CPU 48判断是否在所连接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搭载了第1电池71a(S42)。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没有搭载第1电池71a的情况下,CPU 48对第2电池71 进行充电控制(S4!3)。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 (S44)。另外,CPU 48进行返回步骤S43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 以上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2电池71的充电控制(S45),结束全部处理。并且,在步骤S42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搭载了第1 电池71a吋,如图27所示,判定是否选择(设定)为第2电池充电优先模式(S46)。另外, 通过用户对多个操作开关43、44(參照图1 图4)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能够设定该第 2电池充电优先模式。
在步骤S42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是第2电池充电优先模式吋,对第2电池 71进行充电控制(S47)。然后,CPU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 (S48)。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47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并且,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2电池71 的充电控制(S49),接着,对第1电池71a进行充电控制(S50)。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51)。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50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1电池71a 的充电控制(S52),结束全部处理。并且,在步骤S46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未选择 (设定)为第2电池充电优先模式时,如图观所示,判定是否操作为第1电池充电优先模式 (S46)。另外,通过用户对多个操作开关43、44(參照图1 图4)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 能够设定该第1电池充电优先模式。在步骤S53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是第1电池充电优先模式吋,对第1电池 71a进行充电控制(S54)。然后,CPU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50。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54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并且,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1电池71a 的充电控制(S56),接着,对第2电池71进行充电控制(S57)。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 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58)。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57的处理, 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2电池71的充电控制(S5》,结束全部处理。并且,在步骤S53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选择(设定)了电池余量优先模式吋,如图四所示,判定第1电池71a余量是否比第2电池71余量少(S60)。通过用户对多个操作开关43、44(參照图1 图4)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也能够设定该电池余量优先模式。在步骤S60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电池71余量少时,对第1电池71a进行充电控制(S61)。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62)。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61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 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并且,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1电池71a 的充电控制(S63),接着,对第2电池71进行充电控制(S64)。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 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65)。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64的处理, 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2电池71的充电控制(S66),结束处理。并且,在步骤S60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电池71余量多、即第2电池71余量比第1电池71a余量少时,对第2电池71进行充电控制(S67)。 然后,CPU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68)。另タト,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67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
15
并且,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2电池71 的充电控制(S69),接着,对第1电池71a进行充电控制(S70)。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A以上(S71)。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50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吋,CPU 48停止第1电池71a的充电控制(S7》,结束全部处理。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这种CPU 48的控制例,各电池71、71a的充电控制能够通过用户选择(设定)第1电池充电优先模式、第2电池充电优先模式和电池余量优先模式的3个模式。另外,软性镜2或硬性镜3在处于AC适配器73、74未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状态时, 在图M所示的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载置显示装置5吋,根据图30 图36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执行显示装置5的CPU 48实施的对装卸自如的电池71和内置型电池71a进行充电的控制例。首先,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载置显示装置5后,显示装置5的CPU 48对经由连接器部51、52连接的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进行识别(S81)。然后,CPU 48判断是否在所连接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搭载了第1电池71a(S82)。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未搭载第1电池71a的情况下,CPU 48通过第2电池71 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进行供电控制(S8!3)。然后, 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84)。另タト,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83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IXD 42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2电池71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S85)。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86)。另夕卜, 该充电余量的阈值C是比充电余量的阈值B少(小)的值(B>C)。并且,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85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87),结束全部处理。并且,在步骤S42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搭载了第1 电池71a吋,如图31所示,通过第1电池71a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进行供电控制(S88)。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D以下(S89)。另外,该充电余量的阈值D是比充电余量的阈值B少(小)的值, 且是比上述充电容量的阈值C多(大)的值。S卩,阈值B、C、D的关系为B>D>C。另外, 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88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D以下为止。并且,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D以下吋,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 余量是否比第2电池71余量少(S90)。在步骤S90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电池71余量少吋,通过基于第1电池71a的驱动电源仅对显示装置5进行供电控制(S91)。然后,CPU 48 通过基于第2电池71的驱动电源对载置有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进行供电控制(S92)。
接着,如图32所示,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 (S93)。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92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IXD 42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2电池71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S94)。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95)。另夕卜, CPU 48进行返回步骤S95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96),结束全部处理。另外,CPU 48也可以在步骤S92的处理后,执行图33所示的控制例。具体而言,如图33所示,CPU48在步骤S92的处理后,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97)。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91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 LCD 42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1电池71a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 (S98)。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99)。另夕卜, CPU 48进行返回步骤S98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 余量是否比第2电池71余量少(SlOO)。当CPU 48判定为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电池71 余量少时,停止基于第1电池71a的显示装置5的供电控制,切換为通过基于第2电池71 的驱动电源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的全部装置进行供电控制(SlOl)。但是,此时,CPU 48进行停止软性镜2或硬性镜3的一部分功能的控制。接着,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102)。另夕卜, 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lOl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IXD 42中OSD(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2电池71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S103)。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104)。另夕卜, 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03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05),结束全部处理。另外,在步骤SlOO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电池71 余量多(大)、即第2电池71余量比第1电池71a余量少(小)吋,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 (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06),结束全部处理。并且,返回图31,在步骤S90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 电池71余量多(大)、即第2电池71余量比第1电池71a余量少(小)吋,如图34所示, 通过基于第2电池71的驱动电源仅对显示装置5进行供电控制(S107)。然后,CPU 48通过基于第1电池71a的驱动电源对载置有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进行供电控制 (S108)。接着,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109)。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07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 LCD 42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1电池71a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 (SllO)。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ill)。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llO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12),结束全部处理。另タト,CPU 48也可以在步骤S108的处理后,执行图35所示的控制例。具体而言,如图35所示,CPU48在步骤S108的处理后,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113)。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08的处理,直到第2 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IXD 42中OSD(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2电池71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Si 14)。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115)。另夕卜, CPU 48进行返回步骤S114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判定第2电池71余量是否比第1电池71a余量少(S116)。当CPU 48判定为第2电池71余量比第1电池71a 余量少时,停止基于第2电池71的显示装置5的供电控制,切換为通过基于第1电池71a 的驱动电源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的全部装置进行供电控制(S117)。但是,此时,CPU 48进行停止软性镜2或硬性镜3的一部分功能的控制。接着,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118)。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17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 LCD 42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1电池71a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 (S119)。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120)。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19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21),结束全部处理。另外,在步骤S116的处理中,当CPU 48判定为第2电池71余量比第1电池71a 余量多(大)、即第1电池71a余量比第2电池71余量少(小)吋,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CN 102549473 A
(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22),结束全部处理。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能够高效地控制各电池71、7Ia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的电源供给。并且,当各电池71、71a的余量低下吋,在显示装置5的IXD 42中显示警告,对用户进行告知。进而,伴随各电池71、71a余量的低下,能够使系统安全地停止。另外,也可以将软性镜2和硬性镜3的第2电池作为预备用电池。这样,在第2电池是预备用电池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图36所示的控制例。具体而言,如图36所示,首先,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载置显示装置5后,显示装置5的CPU 48对经由连接器部51、52连接的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64的电阻值进行识别(S131)。然后,CPU 48判断是否在所连接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搭载了第1电池 71a(S132)。在该步骤S123的处理中,当CPU 48判断为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搭载第1电池71a吋,通过第1电池71a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 进行供电控制(S13!3)。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
(5134)。另外,CPU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33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 LCD 42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1电池71a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
(5135)。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136)。另夕卜,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35的处理,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1电池71a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切換为第2电池 71,通过该第2电池71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进行供电控制(S137)。接着,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S138)。另夕卜, 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37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IXD 42 中OSD (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2电池71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S139)。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140)。另夕卜, CPU 48进行返回步骤S139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 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41),结束处理。并且,在步骤S132的处理中,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未搭载第1电池71a的情况下,CPU 48通过第2电池71对显示装置5和载置有该显示装置5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 进行供电控制(S142)。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B以下 (S143)。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42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B以下吋,CPU 48在显示装置5的IXD42中OSD(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显示第2电池71存在少量余量的警告(S144)。然后,CPU 48判定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是否为规定阈值C以下(S145)。并且, CPU 48进行返回步骤S144的处理,直到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为止。然后,当第2电池71的充电余量为规定阈值C以下吋,CPU 48对电カ供给停止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使系统安全地停止(S146),结束处理。通过这种CPU 48的控制例,在第1电池71a的余量低下吋,能够进行基于作为预备用电池的第2电池71的电源供给。接着,下面根据图37和图38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说明图25所示的在设有内置型第1电池71a的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载置设有电池40的显示装置5吋、以及在监视器架4上载置设有电池40的显示装置5时,显示装置5的CPU 48实施的控制例。首先,当显示装置5如图25所示那样载置在监视器架4上吋,开始显示装置5内的电池40的充电。另外,监视器架4连接有AC适配器74,处于该AC适配器74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37所示,CPU 48对电池40进行充电(S151)。然后,CPU 48判定电池40的充电容量是否为阈值A以上(S152)。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51的处理,直到电池40的充电容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在该步骤S152的处理中,在电池40 的充电容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的情况下,CPU 48停止对电池40进行充电(S153),结束全部处理。然后,当显示装置5从监视器架4取下而载置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吋,如图 38所示,CPU 48从电池40对第1电池71a进行充电(S161)。然后,CPU 48判定第1电池 71a的充电容量是否为阈值A以上(S162)。另外,CPU 48反复进行返回步骤S161的处理, 直到第1电池71a的充电容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为止。在该步骤S162的处理中,在第1电池71a的充电容量为规定阈值A以上的情况下,CPU 48停止从电池40对第1电池71a进行充电(S163),结束全部处理。这样,关于充电作业,可以通过经由AC适配器74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监视器架4对显示装置5的电池40进行充电,在对电池40进行充电后,将显示装置5载置在软性镜2或硬性镜3上,从电池40对第1电池71a进行充电。(第4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进行说明。另外,这里,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相同的结构要素,下面使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这些结构要素的具体说明。并且,图39 图41涉及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图39是示出在软性内窥镜装置上载置显示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0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软性内窥镜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41示出变形例,是示出经由连接器部连接的软性内窥镜装置和监视器架的内部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中的软性内窥镜装置(以下,这里也简称为软性镜)2a 在如图22 图25所示具有电池71、71a的结构中,构成用于内置电池71、71a的电池内置部的大致矩形箱形状的把持部19设于插入部10与弯曲操作部1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软性镜加中,通过防折部14从把持部19的端面连接设置插入部2的挠性管部13,该挠性管部13向作为用户的内窥镜操作者侧延伸设置。即,在如下形态下使用软性镜加在以用户正对着显示装置5的IXD 42的方式对把持部19进行把持的状态下,插入部10向近前侧延伸。并且,插入部10构成为,在构成与挠性管部13之间的连接部的防折部14的部位, 相对于把持部19,以规定位置为基准在大致士90°、即180°的范围内转动自如。即,挠性管部13构成为,相对于把持部19,绕长边在180°的范围内转动自如。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软性镜加构成为,包含挠性管部13的插入部10整体相对于把持部19以大致士90°转动自如,由此,用户容易利用IXD 42进行观察。并且,在向用户容易观察显示装置5的IXD 42的位置等变更了把持状态的情况下,插入部10的挠性管部 13不会扭转,所以能够成为操作性进ー步提高的结构。进而,软性镜加在用户使用时使挠性管部13从把持部19向近前侧延伸,由此,能够在弯曲操作部16附近设定装置整体的重心位置,所以成为用户对把持部19进行把持而能够平衡性优良地使用的结构,在长时间的内窥镜操作中,能够减轻用户在使用时的疲劳。首先,如图4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软性镜加配设有与CCU 61连接、且以规定方式对所输入的信号进行编码的视频解码器81。并且,在载置并连接在该软性镜加上的显示装置5中,在视频编码器45与CPU 48之间插装有作为数据转换部的转换器(Scaler)82。该转换器82与JPEG编解码器46和MPEG编解码器47电连接。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中配设有与CPU 48和转换器82连接的HDMI传送器83、作为该HDMI传送器83的末端的HDMI端子84、以及与视频编码器45连接的S端子85。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5的CPU 61通过在软性镜加中内置的个体识别电阻 64对成像単元6的像素数进行识別。另外,代替个体识别电阻64,软性镜加也可以具有 EEPR0M,利用I2C通信将成像単元6的像素数信息传送到显示装置5的CPU 61。从软性镜加的视频解码器81输出的视频(图像)数据被输入到显示装置5的转换器82。然后,CPU 48在识别为成像単元6与IXD 42的像素数不同的情况下,指示转换器 82执行转换处理,以使得从视频解码器81输出的视频数据成为适于LCD 42的图像大小,转换器82进行处理,以便对视频编码器45输出最佳图像大小的视频数据。同样,在从JPEG编解码器46或MPEG4编解码器47输出的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记录数据中,CPU 48在识别为成像単元6与IXD 42的像素数不同的情况下,指示转换器82 执行转换处理,以便能够在LCD 42中以最佳图像大小进行显示,转换器82根据该指示对视频数据进行转换,输出到视频编码器45。S卩,CPU48指示转换器82按照显示装置5上搭载的IXD 42的图像大小切出视频数据,并进行放大、补充等处理,通过转换器82转换处理为最佳图像大小。然后,对视频编码器45输出进行该处理后的视频数据。然后,视频编码器45对LCD 42输出视频数据,在 IXD 42中显示图像。另外,作为成像単元6的尺寸,当然可以利用QVGA、CIF、VGA、WVGA、 XGA, HDTV等各种尺寸。并且,HDMI端子84或S端子85与外部监视器连接,在显示内窥镜图像的情况下成为外部视频输出端子。这样,显示装置5在经由HDMI端子84或S端子85与外部监视器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从CPU 48发送到转换器82的指令,设定为与所连接的外部监视器对应的图像大小。即,根据CPU 48的指令的选择,按照所连接的外部监视器的规格,选择从视频编码器45输出的视频。另外,从视频解码器输出且在软性镜加与显示装置5之间授受的视频数据可以适于并行数字数据、串行数字数据、LVD差动串行数据、USB等各种数据。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能够对软性镜加的成像単元6的各种图像大小和显示装置5 的LCD 42的各种图像大小进行任意組合。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进行与检查现场对应的LCD 42的图像大小、分辨率的选择等,能够在任意装置的組合中得到最佳图像,所以可连接的装置没有制约。即,显示装置5和装置主体(这里为软性镜加等)不是必须一对ー连接,所以假设ー种装置主体中止制造销售,也能够在另ー种装置上安装显示装置5 进行使用。因此,制造业者和用户能够利用便利性提高且廉价的内窥镜系统1。(变形例)如图41所示,转换器82也可以配设在软性镜加中。在这种结构中,设有如下功能在执行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记录的情况下,能够选择是记录通过转换器82进行处理后的视频(图像)数据,还是记录未处理状态的视频数据。另外,除了显示装置5的第1存储器49a和第2存储器49b以外,记录该视频数据的存储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记录在图18所示的软性镜加的第3存储器68a和第4存储器68b中。除此之外与图40所示并说明的结构相同,执行基于CPU 48等的同样的处理。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了软性镜加的结构,但是,以上说明的各种结构当然能够应用于硬性镜3。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软性镜2、加和硬性镜3构成为在前端部分配置LED照明 7,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内部配置LED光源,在插入部10、21内设置用于传送来自LED光源的照明光的光导。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能够适当选择功能不同的内窥镜2、3,能够在各内窥镜2、3上共同地载置显示装置5,用于各种检查,从而提高作业效卓。
权利要求
1.ー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该内窥镜系统具有 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连接器;功能不同的多个装置,它们分別设有载置部,该载置部能够从共同的方向装卸自如地设置所述显示装置;以及第2连接器,其共同地配设在各个所述载置部上,在将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上的状态下,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1连接器成对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卡定部,在各个所述载置部上配设有与所述卡定部共同地卡合的被卡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多个装置主体中的1个是具有弯曲部的内窥镜装置,以具有如下角度的方式将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内窥镜装置的所述载置部上所述显示装置的监视器画面和所述内窥镜装置的所述载置部上的监视器载置面所成的角与在其他所述装置的所述载置部上载置所述显示装置时的所述监视器画面和所述其他装置的所述载置部上的监视器载置面所成的角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在所述显示装置中,通过所述卡定部与所述被卡定部的卡合,规定监视器画面相对于所述多个装置的上下左右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 所述显示装置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载置部的宽度尺寸大。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窥镜系统具有第1电池,其配设在所述显示装置中; 第2电池,其配设在所述多个装置的各个中;以及控制部,其配设在所述显示装置中,当所述第1电池的蓄电容量低下时,对来自所述第 2电池的供电进行切換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窥镜系统具有第1存储器,其配设在所述显示装置中,存储图像数据;以及第2存储器,其配设在所述多个装置的各个中,存储所述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多个装置各自具有个体识别部件,该个体识别部件在将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上吋,供所述显示装置识别个体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内窥镜系统具有数据转换部,该数据转换部配设在所述显示装置中,将图像数据转换为适于搭载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监视器画面的图像大小而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内窥镜系统具有数据转换部,该数据转换部配设在所述多个装置中,将图像数据转换为适于搭载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监视器画面的图像大小而输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1)具有显示装置(5),其具有第1连接器(51);功能不同的多个装置(2、3、4),它们分别设有载置部(15、23、31),该载置部(15、23、31)能够从共同的方向装卸自如地设置该显示装置(5);以及第2连接器(52),其共同地配设在这些载置部(15、23、31)的各个上,在将显示装置(5)设置在载置部(15、23、31)上的状态下,与显示装置(5)的第1连接器(51)成对地电连接。
文档编号G02B23/24GK102549473SQ20098016169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崎山胜则, 江幡定生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