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以及图像拾取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78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焦镜头以及图像拾取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以及图像拾取器件,尤其涉及用于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 等(下文将这些相机称为数码相机)的具有变焦机构的变焦镜头以及图像拾取器件。
背景技术
使用像CXD (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那 样的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最近迅速普及起来,开始被人们普遍使用。尤其是,随着数码相机这样越来越普遍,用户对可与透镜集成在一起的更低价、更 小型和更高功能数码照相机的需要越来越强烈。面对这样的用户需要的背景,已知了通过 由三个组-负组、正组和正组的配置形成的所谓可伸缩镜头实现厚度减小的光学系统(例 如,参见已
公开日本专利第2005-308953号(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和已
公开日本专利第 2008-233161号(下文称为专利文献2))。尤其是,随着数码相机这样越来越普遍,用户对可与透镜集成在一起的更低价、更 小型和更高功能数码照相机的需要越来越强烈。面对这样的用户需要的背景,已知了作为 由三个组-负组、正组和正组的配置形成的所谓可伸缩镜头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一组和第 二组每一个只包括胶合透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已
公开日本专利第2007-225864号 (下文称为专利文献3))。尤其是,随着数码相机这样越来越普遍,用户对可与透镜集成在一起的更低价、更 小型和更高功能数码照相机的需要越来越强烈。面对这样的用户需要的背景,已知了作为 由三个组-负组、正组和正组的配置或四个组-负组、正组、正组和负组的配置形成的所谓 可伸缩镜头的变焦镜头,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每一个只包括胶合透镜(例如,参见专利文 献1和已
公开日本专利第2006-113404号(下文称为专利文献4))。

发明内容
在描述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光学系统中,第二组只由负单透镜和正单透镜组成 的胶合透镜形成。因此,在可变屈光率高的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和球面像差以及由远 摄端状态下的物距变化引起的像场曲率的变化增大了。在描述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的光学系统中,第二组由正单透镜以及正单透镜和负 单透镜的胶合透镜形成。从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球面像差以及由远摄端状态下的物距变 化引起的像场曲率的变化得到抑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单透镜的高屈光力,第二组 内的透镜的偏心灵敏度增大了,并且制造过程因所需组装精度的增加、对准过程的增加等 而变复杂。另外,由于每个组是可移动的,所以使机械硬件配置变复杂了。在描述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光学系统中,为形成第一组的胶合透镜的负透镜和 正透镜设置玻璃材料和曲率在实现小型化、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方面不能认为是足够有效 的。因此,不能认为充分实现了小型化、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
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那样在其中第一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正单透镜和 负单透镜的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由从物体侧开始依次为正单透镜和负单透镜的胶合透 镜形成,所以在广角端状态下边缘光线的入射角因正单透镜而急剧地变化,此后使边缘光 线入射在负单透镜上。因此,描述在专利文献3中的胶合透镜尤其不利于在广角端状态下校正周围像畸 变像差、像场曲率等那样的像差。而且,当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第一组包括负单透镜时,由于在广角端状态下 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这些色差都是由第一组中的负单透镜引起 的),在广角端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下都会发生性能变差。因此,很难说既实现了小型化又实 现了性能提高。在描述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光学系统中,为形成第一组的胶合透镜的负透镜和 正透镜设置玻璃材料和曲率在实现小型化、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方面不能认为是足够有效 的。因此,不能认为充分实现了小型化、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另外,这个光学系统中的第三组和第四组由玻璃透镜形成,这在成本方面也是不 利的。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4所述的光学系统中,第一组中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表 面具有小的曲率半径,因此提高了制造难度,并且与空气接触的所有表面形成非球面形状, 这在成本方面也是不利的。本发明就是在考虑了上述情况之后作出的。最好是提供通过简单配置就可以实现 较小厚度和较高性能并且制造难度低的变焦镜头以及图像拾取器件。按照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 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 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述变焦 镜头形成为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f21/fw >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 内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 以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 时间。也就是说,由于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 可以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其次,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 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 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三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最后,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 像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 更接近。从而,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 更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第二组包括正第三透镜和通过将正第四透镜与负第五透 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时,即使使正第三透镜的屈光力比现有情况下的屈光力低, 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也可以实现更高性能。因此,可以抑制第二组中的透镜偏心灵敏度,并 且在实现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1)到( 被限定成在实现厚度减小和性能 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 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条件表达式(3)限定在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与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 透镜的焦距之间的比率,从而削弱第二组中的正第三透镜的屈光力。当该比率小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时,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 的屈光力与在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相比太强了,使第二组中的正第三透镜和由正第四透镜 和负第五透镜组成的胶合透镜的偏心灵敏度增大,因此提高组装第二组的精度。这招致了 性能变差或制造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的难度增大。按照本发明第二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包括变焦镜头和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 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 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 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 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 述变焦镜头形成为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 v2d < 30(3)f21/fw >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 内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 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以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 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时间。也就是说,由于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 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 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其次,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 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 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 整个三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最后,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 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像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 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更接近。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 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更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第二组包括正第三透镜和通过将 正第四透镜与负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时,即使使正第三透镜的屈光力比现 有情况下的屈光力低,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也可以实现更高性能。因此,可以抑制第二组中 的透镜偏心灵敏度,并且在实现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这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⑴到(3)被 限定成在实现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条件表达式(3)限定在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与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 透镜的焦距之间的比率,从而削弱第二组中的正第三透镜的屈光力。当该比率小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时,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 的屈光力与在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相比太强了,使第二组中的正第三透镜和由正第四透镜 和负第五透镜组成的胶合透镜的偏心灵敏度增大,因此提高组装第二组的精度。这招致了 性能变差或制造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的难度增大。按照本发明第三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 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 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 镜,而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以及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 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 以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 时间。也就是说,由于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 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 可以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
其次,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 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 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三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第三,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 像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 更接近。从而,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 更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二组可以只由正第三透镜和负 第四透镜的胶合透镜形成。因此,可以抑制第二组中的透镜偏心灵敏度,并且在实现厚度减 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最后,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不仅第一组可以由胶合透镜单独形成,而且 第二组也可以由胶合透镜单独形成,所以可以防止由第二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 能变差。此时,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还消除了第二组中的透镜之间在光轴方向的组 装偏差,因此减小了聚焦位置偏移量。从而,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 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三组型变焦镜 头小型化。这里,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1)到C3)被限定成在实现厚度减小、 小型化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 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条件表达式C3)被限定成防止形成第一组的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 的曲率半径与负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当|G1R1/G2R2|超过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时,第一组中的第二透镜的第二表 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组中的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因此,使作为单个部分的第二透镜以及胶合透镜的制造难度增大,并且使制造成本升高。另外,不能充分 增强第一透镜的负屈光力,这样就不利于小型化。按照本发明第四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包括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 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 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 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 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 成的胶合透镜,而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以及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 列条件表达式⑴到⑶(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 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以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 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时间。也就是说,由于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 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 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其次,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 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 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 整个三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第三,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 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像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 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更接近。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 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更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二组可 以只由正第三透镜和负第四透镜的胶合透镜形成。因此,可以在抑制第二组中的透镜偏心 灵敏度的同时,实现厚度减小、性能提高和制造便利性。
最后,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不仅第一组可以由 胶合透镜单独形成,而且第二组也可以由胶合透镜单独形成,所以可以防止由第二组中的 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此时,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还消除了第二组中的透 镜之间在光轴方向的组装偏差,因此减小了聚焦位置偏移量。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 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 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三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1)到( 被限定成在实现厚度减小、小型 化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 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 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条件表达式C3)被限定成防止形成第一组的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 的曲率半径与负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当|G1R1/G2R2|超过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时,第一组中的第二透镜的第二表 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组中的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因此,使作为 单个部分的第二透镜以及胶合透镜的制造难度增大,并且使制造成本升高。另外,不能充分 增强第一透镜的负屈光力,这样就不利于小型化。按照本发明第五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 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 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 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 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组包括由与摄 像表面相隔固定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与空气接触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为球面 形状,并且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
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 以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 时间。也就是说,由于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 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 可以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其次,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 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 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四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第三,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 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 像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 更接近。从而,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 更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二组可以只由正第三透镜和负 第四透镜的胶合透镜形成。因此,可以抑制第二组中的透镜偏心灵敏度,并且在实现厚度减 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最后,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不仅第一组可以由胶合透镜单独形成,而且 第二组也可以由胶合透镜单独形成,所以可以防止由第二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此时,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还消除了第二组中的透镜之间在光轴方向的组 装偏差,因此减小了聚焦位置偏移量。从而,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 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四组型变焦镜 头小型化。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1)到(3)被限定成在实现厚度减小、小型 化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 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
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条件表达式C3)被限定成防止形成第一组的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 的曲率半径与负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当|G1R1/G2R2|超过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时,第一组中的第二透镜的第二表 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组中的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因此,使作为 单个部分的第二透镜以及胶合透镜的制造难度增大,并且使制造成本升高。另外,不能充分 增强第一透镜的负屈光力,这样就不利于小型化。按照本发明第六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包括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 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 正第二组、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 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 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 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组 包括由与摄像表面相隔固定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与空气接触的至少一个表面 形成为球面形状,并且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 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以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 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时间。也就是说,由于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 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 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
其次,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 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 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 整个四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第三,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 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 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像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 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更接近。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 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更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组型 变焦镜头中,第二组可以只由正第三透镜和负第四透镜的胶合透镜形成。因此,可以抑制第 二组中的透镜偏心灵敏度,并且在实现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最后,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不仅第一组可以由 胶合透镜单独形成,而且第二组也可以由胶合透镜单独形成,所以可以防止由第二组中的 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此时,在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还消除了第二组中的透 镜之间在光轴方向的组装偏差,因此减小了聚焦位置偏移量。从而,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 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硬件配置的 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四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所述图像拾取器件中的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⑴到(3)被限定成 在实现厚度减小、小型化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 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所述四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条件表达式C3)被限定成防止形成第一组的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 的曲率半径与负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当|G1R1/G2R2|超过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时,第一组中的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组中的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变得太小。因此,使作为 单个部分的第二透镜以及胶合透镜的制造难度增大,并且使制造成本升高。另外,不能充分 增强第一透镜的负屈光力,这样就不利于小型化。按照本发明第一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 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 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述变焦 镜头形成为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f21/fw >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 内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因此,按照本发明上述方式的变焦镜头具有简单配置,总体上降低了制造难度,并 且可以实现更小的厚度和更高的性能。按照本发明第二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包括变焦镜头和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 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 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 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 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 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 述变焦镜头形成为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f21/fw >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 内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因此,按照本发明上述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在变焦镜头方面具有简单配置,总体 上降低了制造难度,并且可以实现更小的厚度和更高的性能。按照本发明第三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 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 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 镜,而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以及所述变焦镜头形成为满足下列条 件表达式⑴到⑶(I)Nld > 1. 55
(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从而,按照按照本发明上述方式的变焦镜头,获得了简单结构,并且通过最佳地为 形成第一组的负第一透镜和正第二透镜设置玻璃材料和曲率,降低了制造难度,并且可以 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性能的提高。另外,按照本发明第四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包括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 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 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 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 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 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而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以及所述变焦镜头 形成为使使其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从而,按照按照本发明上述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所述变焦镜头具有简单结构,并 且通过最佳地为形成第一组的负第一透镜和正第二透镜设置玻璃材料和曲率,总体上降低 了制造难度,并且可以实现厚度的减小和性能的提高。按照本发明第五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 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 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 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 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组包括由与摄 像表面相隔固定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与空气接触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为球面 形状,并且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从而,按照按照本发明的上述方式,所述变焦镜头具有简单结构,并且通过最佳地 为形成第一组的负第一透镜和正第二透镜设置玻璃材料和曲率和最佳地设置第一组到第 四组的屈光率,可以在实现小型化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另外,按照本发明第六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包括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 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 一组、正第二组、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 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 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 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所述第 四组包括由与摄像表面相隔固定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与空气接触的至少一个 表面形成为球面形状,并且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v2d < 30(3) |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 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 曲率半径。从而,按照按照本发明上述方式的图像拾取器件,所述变焦镜头具有简单结构,并 且通过最佳地为形成第一组的负第一透镜和正第二透镜设置玻璃材料和曲率和最佳地设 置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屈光率(power ratio),可以在实现小型化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


图1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2A、2B和2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 性剖视图;图3AJB和3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 线图;图4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二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5A、5B和5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二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 性剖视图;图6A、6B和6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二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 线图;图7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三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8A、8B和8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三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 性剖视图;图9A、9B和9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三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 线图;图10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四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11A、1 IB和Il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四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 意性剖视图;图12A、12B和12C是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四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 曲线图;图13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14A、14B和14C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 意性剖视图;图15A、15B和15C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 曲线图;图16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二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17A、17B和17C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二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 意性剖视图;图18A、18B和18C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二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 曲线图;图19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三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20A、20B和20C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三数值例子的透镜组排列的示 意性剖视图;图21A、21B和21C是按照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三数值例子的各种像差的特性 曲线图;图22是示出包括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器件的数码照相机的配置的 示意性方块图;图23是按照第一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4A、24B和24C是第一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5A、25B和25C是示出第一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沈是按照第二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7A、27B和27C是第二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A、28B和28C是示出第二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四是按照第三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0A、30B和30C是第三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1A、31B和31C是示出第三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32是示出包括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器件的数码照相机的配置的 示意性方块图;图33是按照第一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4A、34B和34C是第一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5A、35B和35C是示出第一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36是按照第二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7A、37B和37C是第二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8A、38B和38C是示出第二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39是按照第三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0A、40B和40C是第三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1A、41B和41C是示出第三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42是按照第四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3A、4!3B和43C是第四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4A、44B和44C是示出第四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45是按照第五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6A、46B和46C是第五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7A、47B和47C是示出第五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图48是按照第六数值例子的变焦镜头的配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9A、49B和49C是第六数值例子中的透镜组排列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0A、50B和50C是示出第六数值例子中的各种像差的特性曲线图;以及图51是示出包括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器件的数码照相机的配置的 示意性方块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描述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下文将该最佳方式称为实施例)。顺便将按下列次序加以描述。1.第一实施例(三组型的变焦透镜)2.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数值例子(第一ξ数值例子到第四i(值例子)3.第二实施例(四组型的变焦透镜)4.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数值例子(第一ξ数值例子到第三i(值例子)5.图像拾取器件和数码照相机6.其它实施例7.第三实施例8.与第三实施例相对应的数值例子(第一ξ数值例子到第三i(值例子)9.图像拾取器件和数码照相机10其它实施例11第四实施例12与第四实施例相对应的数值例子(第--数值例子到第六!数值例子)13图像拾取器件和数码照相机23
14.其它实施例<1.第一实施例〉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组型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 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 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 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而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并且该变焦 镜头形成为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I)Nld > 1. 55(2) v2d < 30(3)f21/fw >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 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 内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由于第一组只包括由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成 的单个胶合透镜,所以该三组型变焦镜头具有下列优点。首先,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 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不会发生由第一组中的透镜之间的偏心引起的性能变差。因此,可以 在组装的时候消除对透镜之间的对准的需求,省略了对准的制造过程,从而缩短了制造时 间。也就是说,由于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 不是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与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该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 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和厚度减小。其次,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 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第一组中的透镜间隔误差是零。因此,与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 个透镜形成的情况相比,聚焦位置的偏移量减小了。从而,该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减小用于通过第一到第三组的聚焦位置调整的机械 硬件配置的间隙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整个三组型变焦镜头小型化。最后,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具有只有胶合透镜的单个配置,而不是 多个透镜的配置,所以防止了在像现有情况那样第一组由多个透镜形成的情况下位于成像 表面侧的第二透镜干扰第二组。因此,可以相应地使第二组的位置与第一组的主点位置更 接近。从而,该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削弱通过第二组使第一组的主点位置与成像表面更 接近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第二组包括正第三透镜和通过将正第四透镜与负第五透镜 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时,即使使正第三透镜的屈光力比现有情况下的屈光力低,该 三组型变焦镜头也可以实现更高性能。因此,可以抑制第二组中的透镜偏心灵敏度,并且在 实现厚度减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这里,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的条件表达式(1)到( 被限定成在实现厚度减小和 性能提高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
条件表达式(1)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以及当通过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 力实现小型化时,负第一透镜的曲率减小了,并且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大了,这不利于厚度 减小,并且难以校正球面像差、像场曲率和畸变像差。另外,当负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由于负第一透镜 的曲率减小了,所以在形成胶合透镜时,难以接合正第二透镜,因此使制造难度增大。也就 是说,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条件表达式(1)在实现厚度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条件表达式O)限定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条件表达 式(2)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校正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当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不能校正第一组中的第 一透镜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放大色差和在远摄端状态下的纵向色差,使得 在广角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周围部分和在远摄端状态下摄像元件的中心部分的分辨性能 变差。顺便说一下,当该三组型变焦镜头满足取代条件表达式O)的下列条件表达式(2)'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放大色差和纵向色差的校正效果(消色差效果)。(2) ‘ v2d < 26. 5条件表达式(3)限定在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与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 透镜的焦距之间的比率,从而削弱第二组中的正第三透镜的屈光力。当该比率小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时,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 的屈光力与在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相比太强了,使第二组中的正第三透镜和由正第四透镜 和负第五透镜组成的胶合透镜的偏心灵敏度增大,因此提高组装第二组的精度。这招致了 性能变差或制造该三组型变焦镜头的难度增大。顺便说一下,当该三组型变焦镜头满足取代条件表达式(3)的下列条件表达式(3)‘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组内的偏心灵敏度,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难度。(3) ‘ f21/fw > 1. 5接着,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 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和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 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并且形成为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4)f21/f2 > 1其中,f2是第二组的焦距。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通过使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 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可以抑制尤其在广角端状态下的周围部分的彗 形像差、像散和畸变像差。另外,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通过使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 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可以校正第一组的负屈光力增强时引起 的各种像差。因此可以抑制光学性能变差。此时,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由于第一组的负屈光力增强了,所以即使第一组与 第二组之间的传播距离缩短了,也可以获得相同的可变屈光率。因此,可以相应地缩短总光 程,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而且,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通过使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至 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可以抑制球面像差、像散和其变化伴随着物距变化而来的远 摄端侧的像场曲率变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分辨性能。条件表达式限定整个第二组的焦距与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 的焦距之间的比率。条件表达式(4)削弱第三透镜相对于整个第二组的屈光力的屈光力。当该比率小于条件表达式的下限值时,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 的焦距相对于第二组的焦距缩短了。也就是说,第三透镜的屈光力相对于整个第二组的屈 光力太强了。此时,在该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和第二组中 由正第四透镜和负第五透镜组成的胶合透镜的偏心灵敏度增大了,并且提高组装第二组的 精度,因此招致了性能变差或制造难度增大。顺便说一下,当该三组型变焦镜头满足取代条件表达式的下列条件表达式 (4)‘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组内的偏心灵敏度,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难度。(4) ‘ f21/f2 > 1. 3接着,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 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 的正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具有球面形状,而第二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 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通过使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 面具有非球面形状,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具有球面形状,而第 二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 该三组型变焦镜头可以在抑制广角端状态下的周围部分的彗形像差、像散和畸变像差以及 远摄端状态下的球面像差和彗形像差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另外,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组型变焦镜头中,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 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5)(5)-1 > GIRl/fw > -3. 3其中,GlRl是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条件表达式(5)限定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当GIRl/fw小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值时,需要减小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的 接合面的曲率半径,以便增强第一组的负屈光力。于是,也有必要减小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 二透镜的接合面的曲率半径,这提高了制造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和正第二透镜的难 度。另一方面,当GIRl/fw超过条件表达式( 的上限值时,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物 体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太小,尤其难以校正畸变像差和像场曲率。而且,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组型变焦镜头的特征在于,第一组中的胶合透 镜由复合非球面透镜形成,该复合非球面透镜包括由负玻璃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和由正树 脂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因此,由于该三组型变焦镜头含有使用树脂形成的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所以与 将玻璃透镜相互接合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由树脂形成的第二透镜的周围部分比玻璃透镜薄得多。<2.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数值例子>下面将参照附图和表格描述将具体数值应用于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组型 变焦镜头的具体数值的数值例子。在每个数值例子中,通过下列方程1表达非球形表面χ = cy2/ (1+(1-(1+ κ ) c2y2)1/2) +Ay4+By6+. · · (1)其中,y是相对于光轴的高度,χ是凹陷量,c是曲率,κ是圆锥常数,而A、 B.......是非球面系数。[2-1.第一数值例子]在图1中,标号1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中的整个变焦镜头,该 变焦镜头由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G1、正第二组G2和正第三组G3的三组配置形成。图2A、2B和2C示出了第一数值例子中的变焦镜头1处在广角端状态(WIDE)、中等 焦距状态(MID)和远摄端状态(TELE)下的透镜组排列。第一组Gl是包括由负球面玻璃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Ll和由正非球面玻璃透镜形 成的第二透镜L2的胶合透镜L12。整个第一组Gl具有负屈光力。第二组G2包括由两个表面都是非球形表面的正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L3和通过将 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L4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L5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 镜L45。将孔阑S布置在第二组G2的物体侧。也可以将这个孔阑S布置在第二组G2的成 像表面侧。第三组G3由正单透镜组成的第六透镜L6形成。顺便说一下,将顶截止滤光片CF 和保护成像表面IMG的密封玻璃SG布置在变焦镜头1中的第三组G3与成像表面IMG之间。下表1到5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第一数值例子的规范值。在第一数值例 子中的规范表中,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而ω表示半视角,折射率是与d线(波长为 587. 6nm)相对应的值。顺便说一下,表2中的⑴曲率半径指的是平面。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变焦镜头,包含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 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 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f21/fw>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内最 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 和所述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所述正第三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并且所 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4)(4)f21/f2 > 1其中,f2是第二组的焦距。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 面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所述正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具有球面形 状,以及所述第二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 有非球面形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5)(5)-1> GIRl/fw > -3. 3其中,GlRl是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由复合非球面透镜形成,所述复合非球面透镜包括由 负玻璃透镜形成的所述第一透镜和由正树脂透镜形成的所述第二透镜。
6.一种图像拾取器件,包含 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 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 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 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f21/fw>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内最 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
7.一种变焦镜头,包含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四组包括由与摄像表面相隔固定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七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f21/fw>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内最 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 和所述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所述正第三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并且所 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4)f21/f2 > 1其中,f2是第二组的焦距。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 面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第二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所述正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具有球面形 状,以及所述第二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个表面具 有非球面形状。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5)(5)-1> GIRl/fw > -3. 3其中,GlRl是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中最靠近物体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四组具有负屈光力,并且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6)(6)fl/f4< 0. 9其中,fl是第一组的焦距,而f4是第四组的焦距。
12.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形成所述第三组的第六透镜和形成所述第四组的第七透镜都由树脂组成。
13.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由复合非球面透镜形成,所述复合非球面透镜包括由 负玻璃透镜形成的所述第一透镜和由正树脂透镜形成的所述第二透镜。
14.一种图像拾取器件,包含 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 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 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 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 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四组包括由与摄像表面相隔 固定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七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f21/fw> 1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而f21是第二组内最 靠近物体侧的正第三透镜的焦距。
15.一种变焦镜头,包含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 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 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的 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 半径。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4)和(5)(4)GlRl/fw< -2. 2(5)G2R2/fw> 3其中,fV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一组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 个表面具有球面形状,以及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6)(6)G1R1/G2R2 < 1. 4
18.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由复合非球面透镜形成,所述复合 非球面透镜包括由负玻璃透镜组成的所述第一透镜和由正树脂透镜组成的所述第二透镜。
19.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二组的孔阑到所述第二组中布置成最靠近成像表面 侧的所述第四透镜的透镜表面顶点的距离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7)(7)L/ (fw*ft)1/2 < 0. 25其中,ft是远摄端状态下的焦距,而L是布置在第二组中的孔阑到第二组中布置成最 靠近成像表面侧的所述第四透镜的透镜表面顶点的距离。
20.一种图像拾取器件,包含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所 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 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而所述第三组包括 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以及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的 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 半径。
21.一种变焦镜头,包含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 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 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组包括由与摄像表面相隔固定 距离处的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与空气接触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为球面形状,并且所述 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1)到(3)(1)Nld> 1. 55(2)v2d< 30(3)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的 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 半径。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4)到(7)(4)GlRl/fw> -4(5)G2R2/fw> 2. 3(6)f3/fl< -0· 65(7)f4/fl> 1其中,f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焦距,fl是第一组的焦距,f3是第三组的焦距,而f4是第 四组的焦距。
23.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一组中最靠近物体侧或最靠近成像表面侧的至少一 个表面具有球面形状,以及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8)(8)G1R1/G2R2 < 1. 4。
24.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三组中的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四组中的第六透镜每一 个都由树脂透镜形成。
25.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一组中的胶合透镜由复合非球面透镜形成,所述复合 非球面透镜包括由负玻璃透镜组成的所述第一透镜和由正树脂透镜组成的所述第二透镜。
26.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四组可与接收图像光线的摄像元件集成在一起并兼 作保护件。
27.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在所述变焦镜头中,所述第二组的孔阑到所述第二组中布置成最靠近成像表面 侧的所述第四透镜的透镜表面顶点的距离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9)(9)L/(fw*ft)1/2 < 0. 35其中,ft是远摄端状态下的焦距,而L是布置在第二组中的孔阑到第二组中布置成最 靠近成像表面侧的所述第四透镜的透镜表面顶点的距离。
28. 一种图像拾取器件,包含变焦镜头;以及将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所述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正第三组和负或正第四 组的四个组,所述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 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所述第二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 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所述 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组包括由与摄像表面相隔固定距离处的 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与空气接触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为球面形状,并且所述变焦镜头 满足下列条件表达式⑴到⑶(1)Nld> 1. 55(2)v2d< 30(3)G1R1/G2R2 < 3其中,Nld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v2d是第一组 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Abbe数,GlRl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负第一透镜的 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而G2R2是第一组中形成胶合透镜的正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 半径。
全文摘要
变焦镜头包括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是负第一组、正第二组和正第三组的三个组。第一组包括从物体侧开始通过将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一透镜与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二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负胶合透镜。第二组从物体侧开始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三透镜和通过将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四透镜与由负单透镜形成的第五透镜接合在一起形成的胶合透镜。第三组包括由正单透镜形成的第六透镜。
文档编号G02B3/02GK102053350SQ20101052193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加藤卓也, 大畑笃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