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408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辊。
技术背景通常,诸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打印设备都是采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通过扫描 光到被充电至一预定电势的光敏介质上来形成一静电潜像。显影剂例如碳粉经由显影设备 提供给静电潜像,并显现出显影剂的图像,该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经过图像承载介质和转 印辊的打印纸上。当打印纸经过相互接触转动的定影辊和支撑辊之间的空间时,显影剂图 像经由热量和压力固定再该打印纸上。处理盒是指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式组件,并且其 中整体地布置有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电摄影 感光感光鼓,从而使它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内,为了固定从硒鼓传送过来的打印介质上的碳粉,在硒鼓 的末端设有定影机构,该定影机构由定影辊和压力辊构成,定影辊内设有发热元件对定影 辊加热,而压力辊的作用是与定影辊配合压紧经过两辊辊隙的打印介质,打印介质上的碳 粉在压力和热量的同时作用下被加热熔化,然后冷却固化粘附在打印介质上。目前使用的压力辊是三层结构,基层为铝圆筒体,中间层为硅胶层,而外层为PFA 管,三层结构紧密粘结在一起,影响压力辊使用寿命的参数是其压缩形变率和耐热能力,由 于压力辊要与定影辊压力接触配合,工作时定影辊需要被加热到20(TC左右,这就要求压力 辊的压缩形变率低、低永久形变、耐热能力要强,但目前压力辊的硅胶层都是纯硅胶,其压 缩形变率很大,较高的永久形变率和耐热能力差,导致压力辊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其上述 物理指标都变差,影响打印质量,甚至要更换压力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压缩形变率低、使 用寿命长的压力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压力辊,包括有铝管基层,在铝 管基层的表面上设有内含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硅胶层,在该硅胶层的表面上设有PFA管。在PFA管的表面上喷涂有特氟隆涂料。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5mm 10mm。所述PFA管的厚度为0. Imm 0. 25mm。所述尼龙套的厚度为0. 05mm 0. 25mm。经上述技术改进后,使用更低压缩形变率和永久形变率以及更强耐热能力的改性 硅胶层,可有效提高其上述指标,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打印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力辊的纵向剖视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力辊的横向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根据图进行说明。我们在这里先简单描述一下双面打印机的结构原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也可以是以具有电子照片方式的记录部的打印机为 例。图像形成装置A不限于此,是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复印机、传真装置、或兼具有这些功 能的所谓复合机等。图中,图像形成装置A的装置主体1包括记录纸(用纸)的给纸部2、 硒鼓3和印字后的记录纸的排出部4,将它们按该顺序在高度方向层积。记录纸的给纸部2 包括给纸盒2a、分离给纸辊2b、以及分离衬垫2c。给纸盒2a可以将多张记录纸以堆积状态 收纳,并可以相对于装置主体1抽出插入。分离辊(搓纸轮)2b设置在给纸盒2a的前端部。 分离衬垫2c与分离给纸辊2b在周面弹性接触。给纸部2不限于图例所示的一盒方式,可 以为多盒方式或可选择盒方式。硒鼓3包括处理部和其下游侧的定影器11。在处理部中,在感光鼓5的周围按如 下顺序设置充电辊6、由LED等构成的曝光器7、显影器8、转印辊9、及残留调色剂除去装置 10。这些处理部除曝光器7和转印辊9以外,将包括感光鼓5、充电辊6、及残留调色剂除去 装置10的感光鼓单元50,与包括调色剂容器、搅拌器和显影辊等的显影器单元80作为处理 单元。感光鼓单元50和显影器单元80,一个一个地或在将两者通过某种方法结合的状态, 从其前面侧可以装卸地被安装到装置主体1。并且,也可以将除曝光器7和转印辊9以外的 所有处理部一起作为处理单元。此处,所谓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是图1中纸面的前侧、内 侧称为背面侧。在定影器11的下游侧设置有切换门4a、排出辊对4b、及排出托盘4c。由这些构成 排出部4。在处理部的上游侧附近设置有阻挡辊对12。通过分离给纸辊2b和分离衬垫2c 的作用,一张一张地从给纸盒2a分离输送的记录纸(用纸)由阻挡辊对12阻挡。然后,记 录纸被导入感光鼓5和转印辊9的对合部。感光鼓5沿图1的箭头方向转动,并通过充电 辊6使其表面一样地带电。基于图像信息的光学图像通过曝光器7照射到感光鼓5的表面 上。如此,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被形成为,根据感光鼓5表面的 光导电体特性,使光照射部分的电位变化、其他部位的电位被维持。并且,该静电潜像通过被施加了偏压的显影器8逐次地显影,并作为调色剂图像 到达感光鼓5和转印辊9的对合部。进行该显影时,在通过光照射使电位发生了变化的部 位,由于显影器8和感光鼓5表面之间的电位差,调色剂被感光鼓5吸引,变成黑的部分,其 他部分没有吸引调色剂,而成为白的部分。因此,作为整体形成根据图像信息的黑白的调色 剂图像。阻挡辊对12被进行阻挡控制,并被转动驱动,以使与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图像 同步地将记录纸导入到该对合部。在转印辊9上施加有偏置电压。转印辊9与感光鼓5对合,并一边在箭头方向(与 感光鼓5—起的方向)被转动驱动,一边将记录纸夹住地输送。此时,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纸上。残留在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由残留调色剂除去装置10除去、回 收。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纸被导入定影器11,该定影器11由定影辊111和压力辊112 构成,定影辊111负责加热滚压调色剂,而压力辊112负责与定影辊111配合对经过两辊辊 隙的记录纸保持一定的压力。调色剂图像作为永久图像定影后,记录纸顶起切换门4a并经 由排出辊4b排出到排出托盘4c上。这一连的记录纸的供给输送沿主给送通路P进行。该 主给送通路P,从给纸盒2a依次排出之后大体垂直(铅直)地立起,在排出辊对4b与从给 纸盒2a的依次排出方向呈大致180度方向U形转弯。通过这种设计构成,可以实现装置整 体的紧凑化。图例的图像形成装置A具有两面记录功能。反转给送通路P1,从主给送通路P的 切换门4a的安装位置到阻挡辊对12的上游侧为止,旁通(by. pass)连接。排出辊对4b可 以正反转动。并且,反转给送通路Pl上设置有输送辊13、14。在进行两面记录的情况下,当 如上所述单面记录的记录纸被沿着主给送通路P输送,记录纸的后端到达排出辊对4b时, 排出辊对4b—时停止并将记录纸的后端一时夹住。然后,排出对4b反向转动,所以记录纸 从其后端由输送辊对13、14在反转给送通路Pl被输送。不久,记录纸与主给送通路P合 流,并到达阻挡辊对12。通过阻挡辊对12阻挡记录纸,而再一次被导入感光鼓5和转印辊 9的对合部。此时,向记录纸的背面进行记录。其后,被两面记录了的记录纸与上述同样地 沿着主给送通路P被排出到排出托盘4c上。图例的图像形成装置A还具有记录纸的手动功能。在装置主体1的侧部,设置有 可上下开闭的手动托盘15。手动托盘15不使用时,可如图1的双点划线那样关闭。并可以 通过把手15a开闭。在手动托盘15的前端部,将分离给纸辊15b和分离衬垫15c以相互压 接的状态设置。在压接部的进一步下游侧连接设置有与主给送通路P合流的手动给送通路 P2。使用手动托盘15进行图像记录时,操作把手15a,打开手动托盘15。通过将记录 纸放置在手动托盘15上,并适当地进行开始操作,由此使手动给纸辊15b工作。手动托盘 15上的记录纸,通过分离给纸辊15b和分离衬垫15c的作用,被一张一张地分离抽出。然 后,记录纸被输送到手动给送通路P2,并与主给送通路P合流。之后,记录纸由阻挡辊对12 阻挡,被导入感光鼓5和转印辊9的对合部,并在那里进行记录。在对手动记录纸进行两面 记录时,记录纸通过排出辊对4b的转印,输送到反转给送通路P1,并如上所述地进行其背 面记录。记录结束的记录纸由排出辊对4b排出到排出托盘4c上。上述压力辊111,包括有铝管基层111a,在铝管基层Illa的表面上设有内含碳纤 维或玻璃纤维的硅胶层111b,在该硅胶层Illb的表面上设有PFA管111c。在PFA管Illc的表面上喷涂有特氟隆涂料11 Id。所述硅胶层Illb的厚度为5mm 10mm。所述PFA 管 Illc 的厚度为 0. Imm 0. 25mm。所述特氟隆涂料Illd的厚度为0. 05mm 0. 1mm。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压力辊,包括有铝管基层,其特征在于在铝管基层的表面上设有内含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硅胶层,在该硅胶层的表面上设有PFA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辊,其特征在于在PFA管的表面上喷涂有特氟隆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5mm 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辊,其特征在于所述PFA管的厚度为0.1mm 0. 2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氟隆涂料的厚度为0.05mm 0. lm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力辊,包括有铝管基层,在铝管基层的表面上设有内含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硅胶层,在该硅胶层的表面上设有PFA管,在PFA管的表面上喷涂有特氟隆涂料,硅胶层的厚度为5mm~10mm,PFA管的厚度为0.1mm~0.25mm,尼龙套的厚度为0.05mm~0.25mm,经上述技术改进后,使用更低压缩形变率和永久形变率以及更强耐热能力的改性硅胶层,可有效提高其上述指标,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打印质量。
文档编号G03G15/20GK201689283SQ201020217630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日
发明者刘江 申请人:刘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