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模块、底架和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13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模块、底架和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的是光纤电信设备。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的是光纤模块和用于保持光纤模块的底架(chassis)。
背景技术
在光纤电信系统中,常常或是通过对由单股线缆运载的信号进行光学劈分 (optical splitting)或是通过对多股线缆的单条光纤进行扇出(farming out)的方式将传输线缆的光纤劈分成多股。进一步说,当这样的系统被安装上时,已知的是在安装设施中提供能够支持光纤远期发展和利用的余量空间。通常在这些安装设施中,包括有分路器或扇出器(fanouts)的模块被用来为传输光纤和客户光纤之间提供连接。为了降低初期安装设施的成本和复杂程度而又仍可提供进行远期扩展的方案,能够装配多个模块的模块装配底架可被用于这样的安装设施中。虽然底架可容纳若干模块,但初期安装设施可仅包括装配在底架中的少量或足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模块。这些底架可被构造成一个或多个侧部接近受限,或可被装配在狭窄的位置(cramped locations)中。此外,这些底架中的一些可被预先构造成具有最大的传输线缆容量以容置并链接到远期可能会被安装上的模块。由于我们期望在安装新模块的过程中能够接近底架内的零件进行清洁,因此底架的一些设置或特征将按照期望的那样允许使用者接近并清洁这些预先连接器化的和预先安装的传输线缆的连接器。虽然对加大容量的需求正在快速地增长,这种需求正部分地通过增加光纤传输设备密度的方式而被满足。即便光纤设备允许在比传统的铜缆传输设备相同或更小的覆盖区 (footprint)中进行更高级别的传输,但社会需求的是甚至更高级别的光纤密度。这已经带动了高密度光纤处理设备(fiber handling equipment)的发展。我们期望的是对加大光纤容量和增加密度的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的是一种电信组件,其包括底架和装配在底架内的多个模块。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纤连接器。在每个装配位置处的底架内部之中定位有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通过将模块穿过装配位置处底架的前开口插入,定位了用于插入并与底架适配器相匹配的模块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此处公开的电信组件包括底架,其设有顶壁、底壁、前开口、后开口、和在所述前后开口之间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横向侧壁,所述顶壁和底壁限定了槽。在相邻上导向部(guides)之间限定上键槽的上装配导向部和在相邻下导向部之间限定下键槽的下装配导向部被装配在顶壁和底壁上。上下导向部限定了用于将上下导向部装配到底架上的卡合结构,该卡合结构被插入限定于顶壁和底壁上的槽中。上、下装配导向部的至少其中之一限定了用于可滑动地穿过后开口接收光纤适配器的适配器座(mounts)。 光纤模块可滑动地穿过前开口被接收在底架内,每个模块被可滑动地插入底架的上下键槽中,每个模块可穿过前开口从底架上去除。与模块分离开的光纤适配器可被可滑动地接收在底架内穿过后开口进入适配器座之一中,光纤适配器可穿过后开口去除。模块可包括在模块被插入底架中时从适于被插入适配器中的模块上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本公开进一步涉及的是一种将电信模块装配在底架内的方法。


结合于说明书中并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画出了本公开的几个方面并与详细说明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对附图简介如下图1是设有安装在底架内的多个光纤分路器模块的电信组件的后透视图,其中适配器中的一个被拆解到电信组件外示出;图2是图1电信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图1电信组件的前视图;图4是图1电信组件的后视图;图5是图1电信组件的右侧视图;图6是图1电信组件的左侧视图;图7是底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透视图,其被构造成容装了如图1中所示的多个光纤分路器模块,所示的底架设有装配于其中的多个适配器;图8是图7底架的俯视图;图9是图7底架的前视图;图10是图7底架的后视图;图11是图7底架的右侧视图;图12是图7底架的左侧视图;图13是底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前部透视图,其被构造成容装了如图1中所示的多个光纤分路器模块,所示的底架设有装配于其中的适配器之一;图14是图13底架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底架的前视图;图16是图13底架的后视图;图17是图13底架的右侧视图;图18是图13底架的左侧视图;图19是其中一个图1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前透视图;图20是图19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后透视图;图21是图19光纤分路器模块的俯视图;图22是图19光纤分路器模块的仰视7
图23是图19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右侧视图,示出了无盖地露出光纤分路器模块内部特征,包括在光纤分路器模块内的光纤线缆布线情况;图M是沿着图23的截面线M-M所取得的剖视图;图25图19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分解视图;图沈画出了图19-25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前透视图,光纤分路器模块被构造为有两个前端信号输入位置的前端输入模块,所述模块被构造成从模块右侧延伸到左侧的堆叠的布置形式;图27是图36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后透视图;图观是图沈光纤分路器模块的俯视图;图四是图沈光纤分路器模块的仰视图;图30是图沈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右侧视图,示出了无盖地露出光纤分路器模块内部特征,包括在光纤分路器模块内的光纤线缆布线情况;图31是图沈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分解视图;图32是图19-31光纤分路器模块主壳体部分的前透视图,其中主壳体部分是单独示出的,不带装配在其中的内部零件;图33是图32主壳体部分的后透视图;图34是图32主壳体部分的右侧视图;图35是图32主壳体部分的左侧视图;图36是图32主壳体部分的后视图;图37是图32主壳体部分的俯视图;图38是图19-31光纤分路器模块盖的前透视图;图39是图38盖的后透视图;图40是图38盖的右侧视图;图41是图38盖的左侧视图;图42是图38盖的俯视图;图43是图38盖的前视图;图44是图19-31光纤分路器模块的线缆出口结构的前透视图;图45是图44线缆出口结构的后透视图;图46是图44线缆出口结构的右侧视图;图47是图44线缆出口结构的前视图
图48是图44线缆出口结构的后视图;图49是图44线缆出口结构的俯视图;图50是沿着图48的截面线50-50所取得的剖视图;图51是光纤保持器的前透视图,其被构造成与如图25中所示的光纤分路器模块主壳体部分相耦联;图52是图51光纤保持器的后透视图;图53是图51光纤保持器的右侧视图;图M是图51光纤保持器的左侧视图;图55是图51光纤保持器的俯视8
图56是图55光纤保持器的后视图;图57是图1中其中一个适配器的分解视图;图58是图57适配器主体的后透视图,所示出的适配器主体未带有其所装配的适配器内部零件或盖板;图59是图58适配器主体的右侧视图;图60是图58适配器主体的左侧视图;图61是图58适配器主体的俯视图;图62是图58适配器主体的仰视图;图63是图58适配器主体的前视图;图64是图58适配器主体的后视图;图65是上装配导向部的前透视图,其被构造成被装配于图1-18中所示的底架内, 所述上装配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光纤分路器模块和适配器进入底架中;图66是图65上装配导向部的右侧视图;图67是图65上装配导向部的左侧视图;图68是图65上装配导向部的俯视图;图69是图65上装配导向部的仰视图;图70是图65上装配导向部的前视图;图71是图65上装配导向部的后视图;图72画出了从图65-71的上装配导向部上拆解出来的图57的适配器,所示出的上装配导向部带有装配于其上的柔性罩,所述罩被构造成提供保护免于不小心暴露于光;图73是带有适配器和装配于其上的罩的上装配导向部的前透视图;图74是带有适配器和装配于其上的罩的上装配导向部的后透视图;图75是下装配导向部的俯视透视图,其被构造成被装配于图1-18中所示的底架内并被构造成与图65-71的上装配导向部共同引导光纤分路器模块进入底架中;图76是图75下装配导向部的俯视透视图;图77是图75下装配导向部的俯视图;图78是图75下装配导向部的仰视图;图79是图75下装配导向部的右侧视图;图80是图75下装配导向部的左侧视图;图81是图75下装配导向部的后视图;图82是图72-74中所示的柔性罩的前透视图,所述罩被构造成提供保护免于不小心暴露于光;图83是图82柔性罩的后透视图;图84是图82柔性罩的右侧视图;图85是图82柔性罩的前视图;图86是图82柔性罩的后视图;图87是图82柔性罩的俯视图;图88是图82柔性罩的仰视图;图89画出了部分插入图1底架内的光纤分路器模块,所述底架包括装配于其上的适配器,所示出的光纤分路器模块所处的位置在分路器模块的连接器已经接触位于底架内的罩之前;图90画出了图89的光纤分路器模块,其所处的位置在底架内,此时光纤分路器模块连接器初始接触到位于底架内的罩;图91画出了图89的光纤分路器模块,其处于完全插入底架内的位置;图92是图91所示的完全插入底架中的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左侧视图;图93是图91所示的完全插入底架中的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前视图;图94是图91所示的完全插入底架中的光纤分路器模块的后视图;图95是图90光纤分路器模块在底架内的剖视侧视图,该图是贯穿光纤分路器模块的中心取得;以及图96是图91光纤分路器模块在底架内的剖视侧视图,该图是贯穿光纤分路器模块的中心取得。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要详细地参见本公开在附图中画出的示例性内容。在任何可能的位置,相同的附图标记将会在附图自始至终地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图1-6画出了电信组件10,其包括电信底架12和适于被装配在底架12内的多个光纤分路器模块14。光纤分路器模块14被构造成可滑动地被插入到底架12内并与装配于底架12内的适配器16光耦联。装配于底架12内的每个适配器16在端接至进入光纤线缆的连接器18和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之间形成连接位置,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讨论。图1-6中,所示出的装配于电信组件10底架12内的分路器模块14设有离开每个模块14的连接器化的线缆(cormectorized cable) 274。图1中,其中一个适配器16是被拆解到电信组件10的底架12外示出的。适配器16在图1中被示出,其设有连接器18和耦联于其上的夹持延伸部对。夹持延伸部M被构造成增加连接器18外壳体19的长度以便于在诸如本公开的电信组件10这样的密集环境中接近单独的连接器18。夹持延伸部M 进一步的细节在美国专利号No. 7,418,181中介绍,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仍参见图1-6,电信组件10的底架12包括在一对相对的横向侧壁(即右侧壁30 和左侧壁3 之间延伸的顶壁沈和底壁28。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底壁28和侧壁30,32可由单片弯折的金属板形成,而顶壁沈可以是附连在横向侧壁30,32上封闭起底架12四边的独立片。应当注意的是底架12可通过许多种不同的方式形成,而画出的实施方式不应被用于限制本公开的发明内容。底架12包括位于前端36的开口 34和位于其后端40的开口 38。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光纤分路器模块14通过前开口 34插入到底架12中,适配器16被插入通过并相邻于底架12的后开口 38装配。侧壁30,32每个都包括在模块14已被装配于底架12内时露出模块14的开口 42。底架12的侧壁30,32还限定了位于底架12后端40的嵌入部分44 (inset portion),以便接近适配器16。正如下面在此将更详细地介绍的那样,底架12的顶壁和底壁沈,观包括分别用于接收上、下装配导向部48,50的一部分的槽46。上、下装配导向部48,50被构造成可去除地装配在底架12上并引导光纤分路器模块14和适配器16进入底架12中。图1-6中,示出的是底架12设有十二个装配于其中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应当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架可将尺寸设为保持更多或更少数目的分路器模块14,因此其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在图7-12中,示出的是底架112被构造成保持二十四个分路器模块14和适配器16。在图7-12中示出的底架112包括与图1_6中所示的底架12的特征相类似的特征。图13-18中,示出的是底架212被构造成容纳四十个分路器模块14和适配器16。 图13-18中所示的底架212被构造为机架座(rack-mount)结构,并被设计成配合在标准的 19英寸电信机架中,占据了机架内的机架空间的一个标准单元(RU)。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底架212可包括约2到3英寸之间的高度。更优选地,底架212可包括约为2. 3英寸或约为2. 322英寸的高度。如所示,图13-18的底架212包括装配法兰214,其设有位于左右两侧的紧固件孔216,相邻于底架212的前端236用于将底架212装配到电信机架上。如所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装配法兰214可被形成为限定了底架212顶壁226的顶板延伸部。应当注意的是除了诸如装配法兰214的某些差异之外,在图13-18中所示的底架 212包括与图1-6和图7-12中所示的底架12,112的特征相似的特征。而且,图1_6和图 7-12中所示底架12,112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图13-18底架212上所找到的特征,比如机架座的特征。参见回图1-6,底架12包括用于可滑动地接收分路器模块14和适配器16的多个装配位置52。每个装配位置52包括可去除地耦联到顶壁沈上的上装配导向部48和可去除地耦联到底架12底壁观上的下装配导向部50。上、下装配导向部48,50共同引导分路器模块14进入底架12中。如图1-7中所示,相邻放置的上导向部48和相邻放置的下导向部50分别限定出用于引导分路器模块14进入底架12中的上下导向槽M,56。上装配导向部48还包括引导适配器16从底架12后端40进入底架12中的适配器座58。上下槽M,56被构造成接收分路器模块的装配法兰以使模块14与底架12内的其他零件对齐(例如适配器16)从而与预连接器化和/或预装的传输线缆相匹配。上装配导向部48和下装配导向部50的详细内容将在下面进一步探讨。正如将被探讨到的那样,限定了下槽56的下装配导向部50包括与底架12后端40相邻的挡块60,其用于一旦模块14 的连接器20被耦联到适配器16上时防止分路器模块14在底架12内发生进一步前移(看图1,75,77,和79)。相似地,限定了上槽M的上装配导向部48也包括防止分路器模块14 在底架12内发生进一步前移(看图65,66,和69)的挡块62。分路器模块14的上法兰64 包括比下法兰66更短的长度。相似地,由上装配导向部48限定的槽M包括比由下装配导向部50限定的槽56更短的长度。通过这种方式,槽M,56和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装配法兰64,66提供了键固系统(keying system)以确保模块14按正确的取向被插入底架12中。图19-25画出了光纤分路器模块14中的一个,它们具有依照本公开的发明内容的实施例。图19-25中所示的分路器模块被构造为后端输入模块,其具有位于与模块14后部 70相邻的信号输入位置68,用于将光纤信号输入到模块14中。正如将要更详细介绍到的那样,模块可被构造为前端输入模块,其具有与模块前部72相邻的信号输入位置。例如,图 26-31画出了被构造为前端输入模块的模块。应当注意的是分路器模块14,无论其是被构造为后端输入模块还是前端输入模
11块,一般地都是利用相同的模块零件,比如主壳体部分74(在图33-37中示出细节)、盖 76 (在图38-43中示出细节)、线缆出口结构78 (在图44-50中示出细节)、以及光纤保持器 80(在图51-56中示出细节)。现在参见图19-25,光纤分路器模块14包括分路器模块壳体82。分路器模块壳体 82包括主壳体部分74 (图33-37中单独示出)和可去除的盖76 (图38-43中单独示出)。主壳体部分74包括第一横向侧壁84 (即左侧壁),其在顶壁86、底壁88、后壁90、 和前壁92之间延伸。可去除的盖76限定了分路器模块壳体82的第二横向壁94(即右侧壁)并闭合了模块主壳体74开放的一侧96。盖76被紧固件通过限定在主壳体部分74上的紧固件座98装配到主壳体部分74 上(看图25)。正如前面注意到的那样,主壳体部分74限定了延伸超过第一横向侧壁84的顶部装配法兰64和底部装配法兰66。顶部和底部装配法兰64,66被构造成分别在顶部和底部槽M,56内滑动,所述槽被限定在底架装配位置52中用于引导分路器模块14进入底架12中。由于顶部和底部装配法兰64,66包括不同的长度,它们可在底架12的装配位置 52内提供设有槽M,56的键固系统。模块14的高度HM被限定在顶壁86和底壁88之间。模块14的高度HM优选地被构造成用于将模块14装配在底架内占据标准电信机架内的机架空间的一个标准单元(RU)。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模块14可包括约为2至3英寸之间的高度HM。更优选地,模块14可包括约为2. 166英寸的高度HM。主壳体部分74的后壁90包括弯曲部分100,其被构造成为主壳体74内部102中的线缆提供弯折半径保护(bend radius protection)。主壳体74的后壁90还包括嵌入部分104。如所示的那样,定位于嵌入部分104处的光纤连接器20从后壁90向后方突出用于与装配成与底架12后部40相邻的光纤适配器16相配合。每个模块14包括从模块主壳体74前壁92上延伸出的线缆出口结构78。线缆出口结构78在图44-50中详细示出。线缆出口结构78限定了前端106,后端108和在其间延伸的开口 110。线缆出口结构78限定了顶壁112,底壁114,右侧壁116和左侧壁118。与线缆出口结构78后端108相邻的隔板120将开口 110在后端108处划分成两个独立的通道122。槽124从右侧壁116穿过隔板120延伸到左侧壁118。隔板120可包括用于引导线缆向下和/或向上同时又提供了弯折半径保护的弯曲表面。应当注意的是画出的线缆出口结构78是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也可被用到。例如,线缆出口结构78可被提供成从顶壁86 —直延伸到底壁88从而使得它也能接近到限定在主壳体部分前壁处的凹进M0。在这样的构造中,当模块被用作前端信号输入模块时线缆出口结构78为进入到模块中的线缆提供保护,这将在下面做更详细的探讨。当被提供成这样时,会用到多于一块的隔板120并且开口 110也会被划分成多于两条的通道122,其中一条通道被用于输入线缆。如图25中所示,槽IM被构造成接收模块主壳体部分74的突出物126,从而将线缆出口结构78引导到主壳体部分74上。如图25中所示,主壳体74的突出物1 将主壳体74前壁92的一部分划分成两个孔穴130。线缆出口结构78被可滑动地装配在模块14 的主壳体74上并被模块14的盖76抓持(captured)。线缆出口结构78限定了突出的后唇部132,其被可滑动地插入到限定在主壳体74前孔穴130周围的凹进134中。盖76还包括键缝136,其接收主壳体74突出物126的一部分从而将线缆出口结构78抓持在主壳体部分74。线缆出口结构78允许模块14内的电信线缆被指向模块14外面。如图21,22,和 24中所示,线缆出口结构78优选地将尺寸设为薄到足以配合在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轮廓内以维持电信组件10的密度。现在参见图33-37,分路器模块14的主壳体74被单独地画出。主壳体74包括一体形成的柔性闩锁140(即悬臂梁),其适于啮合底架12的一部分从而将模块14保持在底架12内。柔性闩锁140还会偏转以便模块14从底架12中退出。模块的闩锁140包括拉动手柄142,其设有顶部和底部部分144,146用于将模块14拉出底架12、夹持特征48,其用于压下到闩锁140上、和闩锁凸片150,其被构造成提供与底架12的卡合互锁。闩锁凸片150 包括斜面152,其在模块14被插入到底架12中时促使闩锁140向下弹性偏转。闩锁凸片 150还包括方形面154,其被构造成起到挡块的作用,用于使模块14保持卡合在底架12内, 这将在下面做更详细的解释。正如在下面会注意到的那样,闩锁凸片150的方形面IM与夹持特征148之间的空间156为模块14在底架12内提供了一定量的水平浮接(horizontal float)ο将模块14从底架12上去除是通过向下按压夹持特征148将凸片150的方形面巧4 从与上装配导向部48的前端157相邻的槽155上卸下(clear)(这将在此后进行解释)并且通过在手柄142的顶部和底部部分144,146上拉动使模块14滑动离开底架12的方式实现的。参见回图25的分解视图,画出了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内部零件。在主壳体74的内部102中,分路器模块14包括第一半径限制器160(例如线轴),其与主壳体74后壁90 的弯曲部分100相邻。分路器模块14包括与半径限制器160相邻的壁162。壁162被构造成保持光纤线缆盘绕在半径限制器160的周围,使之独立于内部102的其余部分。壁162 的底部部分163在将光纤分路器164放置在主壳体部分74内部102时也起到导向部的作用。光纤保持器80可被放置在主壳体部分74上以保持线缆卷绕在第一半径限制器 160的周围。光纤保持器80在图51-56中详细示出。光纤保持器80—般是平坦的并包括一般为圆形的形状以匹配主壳体74后壁90弯曲部分100的轮廓。光纤保持器80包括定位于周长周围的多个凸片168。将保持器80定位在主壳体74上时,凸片168被放置在形成于后壁90弯曲部分100周围的槽170内。光纤保持器80还包括三个开口 172,其容置了第一半径限制器160穿过开口 172突出的那部分174。当光纤保持器80被放置在主壳体部分 74上时,它与主壳体74部分齐平并被盖76保持抵靠在该处。光纤保持器80包括柱塞176 形式的卡合结构,其径向屈曲以卡合在限定于主壳体74上的紧固开178中。如图51和55 中所示,光纤保持器80还包括向下突出的部分180,用于在保持器80被放置在第一半径限制器160上时保持线缆向下。参见回图25,如上面所探讨到的那样,模块14的连接器20在后壁90的嵌入部分 104处从后壁90上伸出。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被可滑动地插入到限定于主壳体74 后壁90处的连接器孔穴182中。孔穴182限定了在主壳体部分74左右侧壁上的相对槽 184。连接器20的外壳体19包括横向法兰21,其被接收于相对槽184内。一旦被可移动地插入,连接器20就被盖76抓持在壳体82内。正如上面所注意的那样,相邻于主壳体74在内部102中的底壁88放置了诸如光纤分路器或扇出器的光学零件164。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本公开的模块14被画出和介绍为分路器模块,但是在模块14中也可设有其他类型的电信设备,比如组合器、衰减器、均衡器、 多路复用器/多路输出选择器等。光学零件164被夹具结构186(即托架)保持在主壳体74的内部102中。夹具结构186包括底部支撑部分188和屈曲出去以接收光学零件164的上偏置部分190。底部支撑部分188限定了向上延伸的凸片192,而上偏置部分190限定了向下延伸的凸片194,它们被构造成一旦零件164已被放置在其中的话就将光学零件164抓持在夹具186内。应当注意的是不同的光学零件可能具有不同的厚度并且可能需要用到尺寸不同的夹具将光学零件保持到位。夹具结构186的底部支撑部分188被定位成在主壳体74的底壁88和支撑部分188之间留出空间用于容置被布线在模块14内的光纤线缆(看图23)。应当注意的是即便夹具结构186被画为托架,其他类型的夹具结构也可被用来将光学零件稳固在主壳体74内。例如,夹具结构186的底部部分188和上部分190可包括柔性部分,其具有经摩擦作用保持住光学零件的橡胶化表面。仍参见图25,分路器模块主壳体74还包括一体形成的压紧保持器198(crimp holders)(例如槽),其以堆叠的布置形式一般地从模块主壳体74的顶壁86延伸到底壁 88 (在图33和34中最佳示出)。被压紧在由光学零件164劈分开的线缆端部上的压紧元件200被可滑动地接收到如图23和25中所示的压紧保持器198中。每个压紧元件200限定了方形法兰202,在所述方形法兰之间限定的是凹进部分204。压紧保持器198包括与压紧元件200互补的结构,从而一旦压紧元件200被可滑动地插入到压紧保持器198中,则压紧元件200就会被阻止不能在纵向方向发生移动。一旦被可滑动地插入,压紧元件200被盖76保持就位,所述盖被装配在分路器模块主壳体74上。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有十一个压紧保持槽198,每一个都能够容置多达三个压紧元件200,总输出容量为三十三条线缆。因此,在模块14中可能包括一个1:32的光纤分路器。其他的数目也是有可能的。在压紧元件200和压紧容纳槽198之间其他的互补形状也有可能提供可滑动的配合并且一旦压紧元件200被插入到其中就会阻止其发生轴向移动。最顶部和最底部的压紧保持器201,203限定了分别与主壳体74的顶壁86和底壁88相邻的壁205,207。壁205,207被定位成在模块 14内线缆布线期间留出用于引导光纤线缆的空间。图38-43单独画出了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盖76。盖76被构造成被紧固到模块主壳体部分74上用于将内部零件保持在模块主壳体74内。盖76限定了与其前端210相邻的凸片208。凸片208被可滑动地插入到限定在主壳体部分74前壁92处的凹进MO内 (看图25,33,38,和39),以便相对于主壳体部分74为盖76正确取向。正如将在下面进行介绍的那样,主壳体部分74的凹进240还可被用作信号输入位置,这可以按照需求将模块 14当作前端输入模块来使用。模块14的前端输入构造在图沈-31中画出。这样,端接的光纤线缆可被容置并接收在凹进MO内。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条线缆可通过堆叠的布置形式被接收在凹进240中。在模块14被用作后端输入模块时通常用来闭合凹进240的盖 76的凸片208可被剪切或裁切为适当长度用于容置在模块14被用作前端输入模块时进入模块14的端接线缆。如图38,39,和42中所示,凸片208可包括设有两级的阶梯式构造。阶梯线 242 (step line)指示了凸片208可被断开或切断的位置,从而为一条输入线缆提供足够的间隔。如果需要容置一条输入线缆的话,凸片208在阶梯线242处被切断。如果需要容置两条输入电缆的话,凸片208就必须在其基部被切断以创造出足够的间隔(看图沈,27,和 31)。应当注意的是凸片208和凹进240可被布置并构造成容置任意数目的输入线缆。凸片 208的阶梯式构造满足了为容置单条输入线缆识别切断位置的目标并且如果仅用到一条输入线缆的话,还有可能继续使用凸片208的剩余部分盖住凹进M0。当模块14被用作前端输入模块时,模块14后壁90处通常被用来接收光纤连接器 20的孔穴182可被插入件244盖住(看图31)。应当注意的是盖可设有用于盖住模块其他部分的其他凸片。例如,盖76可设有凸片,其被构造成盖住由线缆出口结构78限定的出口
通道之---如果该通道之一未用做线缆出口的话。例如,如果用1x16、1x4或1x8分路器
代替1x32分路器的话,线缆出口结构78中的通道之一可能不会被用到,而从模块内部到那里的接近通路可被盖的凸片盖住。如果通道需要被用作线缆出口的话,这样的凸片可被切掉。如图31和38-43所示,盖76也包括限定在周长周围的突出部分246和限定在突出部分246之间的槽M8,它们与位于主壳体74周长周围的对应结构互配,从而将盖76正确地放置在主壳体74上。如图31和38-41所示,盖76限定了开口 250,用于接收主壳体74第二横向侧壁的部分252。盖76也限定了横向延伸的部分254,其被放置在主壳体74顶壁86的嵌入部分 256 内。如图39中所示,盖76限定了凹进258,用于容置夹具结构186位于主壳体74上的那部分。盖76还包括突出的细长部分沈0,用于接抵光学零件164以便在盖76被装配到主壳体74上时将光学零件164保持抵靠在主壳体74的左侧壁84上。从盖76突出的柱塞 262被插入到被限定成与主壳体74的连接器孔穴182相邻的开口沈4中实现对齐。如图31和38-41所示,盖76也限定了槽沈6,用于接收主壳体74结构中限定了压紧保持器198的那部分。图23显示了不带盖76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露出了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内部特征,包括在光纤分路器模块14内的光纤线缆的样本布线情况。如图23中所示,第一线缆270从连接器20朝着模块14的前端延伸,穿过了被限定成与模块主壳体74顶壁86相邻的空间。在通过了压紧保持器198周围之后,线缆270 朝着底壁88延伸并指向装配在模块壳体82内的光学零件164。线缆270经过夹具186下方穿过被限定在主壳体74底壁88和夹具186之间的空间朝着第一半径限制器160穿行。 在绕过半径限制器160后,线缆270被指向模块14的前方。线缆再次穿过与主壳体74顶壁86相邻的空间。在绕过压紧保持器198之后,线缆270朝着底壁88延伸并被指向到光学零件164中。光学零件164如前面所探讨过的那样可以是分路器或扇出器或另外类型的光学零件。在示出和介绍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零件164是光纤分路器,其将单股信号劈分成多个次级信号。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缆可以是多股光纤线缆,其设有多股光纤,并且光学零件可以是将单独的股分成多条第二线缆中每一条的扇出器。如果用到了分路器的话,那么该分路器可以是1x32分路器。其他的分路器构造, 比如1x16或等可被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一旦第一线缆270被劈分开,第二线缆272从光学零件164延伸并且在被指向压紧保持器198之前一直环绕在第一半径限制器160周围。被压紧在压紧物200另一端上的线缆274从压紧保持器198穿过模块出口结构78离开模块14。外部线缆可延伸到底架12内适配器16的后端,并被连接器18端接,一旦模块被插入到底架12内,所述连接器就通过适配器16被光学连接到模块14的连接器20上。应当注意的是光纤线缆在模块14内如图23中所示的布线仅是一个实施例,并且在模块14内对线缆的其他布线方式都是有可能的。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此处所画的连接器和适配器都是SC型的,但是电信连接器和适配器的其他类型、格式、样式、和尺寸也可被用到。图19-31中所示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实施方式被构造成使得它可以容置弯折半径减小的光纤。弯折半径减小的光纤可具有约为15mm的弯折半径,但弯折半径未减小的光纤可具有约为30mm的弯折半径。如上面所探讨过的那样,模块14可被构造为前端输入模块,其具有与模块14前部相邻的信号输入位置/连接部276。参见图沈-31,模块14被示出成构造为前端输入模块, 其可具有按堆叠布置形式从模块14的右侧壁94延伸到左侧壁84的两个前端信号输入位置276。如前面所介绍过的那样,用来盖住模块14主壳体74的盖76限定了与其前端210 相邻的单个凸片208。凸片208通常被可滑动地插入到限定于主壳体部分74前壁92处的凹进MO内以便相对于主壳体部分74为盖76正确地取向。但是,当模块14想要被用作前端输入模块时,端接光纤线缆可由凹进240容置并被接收在凹进240中。在模块14被用作后端输入模块时通常被用来盖住凹进MO的凸片208,其可被剪切或裁切为适当长度用于容置进入模块的端接线缆。如上面所探讨过的那样,限定在盖76上的凸片208可包括设有两级的阶梯式构造。阶梯线242指示了凸片208可被断开或切断的位置,从而为一条输入线缆提供足够空间。如果一条输入线缆需要被容置的话,凸片208在阶梯线242处被切断 (看图38,39,和42)。如果两条输入电缆需要被容置的话,凸片208就必须在其基部被切断以创造出足够的间隔。所用到的前端输入连接部276的数目可基于的是设置在模块壳体 82内的分路器(1x32等)或其他光学元件的类型。应当注意的是盖76的凸片208和模块主壳体74的凹进240可被布置并构造成容置任何数目的输入线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盖的凸片和模块主壳体的凹进也可被颠倒过来使得凸片被设置在壳体上而凹进被设置在盖上。图31中画出的是用于将信号输入到模块14中的示例性前端输入连接部276的分解视图。如所示,每个输入连接部276包括与压紧元件280相匹配的护套278 (boot)。压紧元件280限定了外周凹口 282 (即凹进的部分)。外周凹口 282被可滑动地插入到由模块主壳体74的前壁92限定的凹进240中。输入连接部276的压紧元件280在盖76被装配到模块主壳体74上时被盖76抓持。如前面所探讨过的那样,当模块14被用作前端输入模块时,通常被用来接收输入所述输入信号的光纤连接器20的孔穴182可被插入件244盖住(看图31)。图30显示了不带盖76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露出了当该模块被构造为前端输入模块时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内部特征。图30还画出了在光纤分路器模块14内的光纤线缆的样本布线情况。如图30中所示,第一线缆270从前端输入连接部276朝着模块14的后端延伸,穿过夹具186下方通过被限定在主壳体74底壁88和夹具186之间的空间朝着第一半径限制器160穿行。在绕过半径限制器160后,线缆270被指向模块14的前方。线缆270穿过与主壳体74顶壁86相邻的空间。在绕过压紧保持器198之后,线缆270朝着底壁88延伸并被指向到光学零件164中。一旦第一线缆270被劈分开,第二线缆272从光学零件164延伸并在趋向压紧保持器198之前一直环绕在第一半径限制器160的周围。被压紧在压紧物 200其它端上的线缆274从压紧保持器198穿过模块出口结构78离开模块14。相关的光纤分路器模块在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号Nos. 7,376,322 ;7, 400, 813 ; 7,376,323 ;和7,346,254中被介绍到,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图57-64画出了具有依照本公开发明内容的实施例的适配器16之一。适配器16 在端接至进入光纤线缆的连接器18和装配在底架12内的分路器模块14连接器20之间形成了连接位置(例如,当分路器模块被构造为后端输入模块时)。参见图57-64每个适配器16包括主体四0,其设有前端四2、后端四4、和在其间延伸的纵向开口四6。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穿过前端292被插入到适配器16的开口 296中,端接至进入光纤线缆的连接器18穿过后端294被插入到适配器16的开口 296中从而与之形成连接。如图57中的适配器16分解视图中所示的那样,适配器的内部元件穿过侧开口 298被插入到适配器主体四0的内部300中。每个适配器16的元件包括套箍对齐套筒302和一对内壳体的半部304。这些元件通过与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号No. 5,317,663 中所示的相似方式被放置到主体290的内部300中,所述公开通过引用结合于此。面板305 闭合了侧开口 298并稳固了每个适配器16内的内部元件。此处所示的适配器16是用于SC 型连接器的,但是其他类型、样式和格式的适配器也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被用到并且与这些备选适配器相匹配的连接器也是这样。仍参见图57-64,适配器16的主体290包括顶壁306和底壁308。适配器主体四0 的顶壁306包括顶部纵向导向部310,而适配器主体四0的底壁308包括底部纵向导向部 312。顶部和底部纵向导向部310,312被构造成分别在顶部和底部导向槽314,316内滑动, 所述导向槽被限定在底架12上装配导向部48的适配器座58内。如图72-74中所示,顶部纵向导向部310限定了卡扣(catch) 318,其被构造成配合在位于上装配导向部48的适配器座58顶壁322上的槽320内。卡扣318包括斜前面3 和方形后面326。卡扣318为适配器座58内的适配器16提供了卡合互锁。正如在下面将会进一步详细介绍到的那样,上装配导向部48的适配器座58限定了向上屈曲接收卡扣318的柔性悬臂梁328。适配器主体 290还限定了在顶部纵向导向部310后端处的手柄330。手柄330被用于可滑动地拉/推适配器16出/进适配器座58。请参见图72-74对适配器16插入到适配器座58的过程有详解。图65-71画出了被构造成被装配到底架12中并引导光纤分路器模块14进入底架 12中的上装配导向部48。正如前面探讨过的那样,上装配导向部48与下装配导向部50共同引导光纤分路器模块14进入底架12中。正如上面探讨过的那样,每个上装配导向部48 还包括与其后端相邻的适配器座58,用于从后端引导适配器16进入底架12中。参见图65-71,上装配导向部48限定了被构造成从底架12前端36延伸到后端40 的细长体332。上装配导向部48包括设有斜凸片部分336的柔性卡合结构334,用于将上装配导向部48卡合在限定于底架12顶壁沈上的槽46中。如图1和2中所示,例如,斜凸片336在穿过槽46之后将上装配导向部48锁定到底架12的顶壁沈上。如图1和2中所示,当两个相邻放置的上装配导向部48被锁定在顶壁沈上时,一个装配导向部48的右侧组卡合结构334被定位于相邻导向部48左侧组的卡合结构334旁边。上装配导向部48的细长体332还包括细长键338,其被构造成配合在限定于底架 12顶壁沈中的细长槽340内。如前面所探讨过的那样,上装配导向部48限定了主体332后部处的适配器座58。 适配器座58限定了用于可滑动地接收适配器16的开口 342。适配器座58包括顶部和底部导向槽314,316,用于可滑动地接收如上所述的适配器主体四0的顶部和底部纵向导向部 310,312。还如上所述地,与上装配导向部48主体332后部相邻的是适配器座58的悬臂梁 328。悬臂梁3 被构造成向上屈曲以便接收适配器16的卡扣318进而将适配器16锁定到适配器座58中。适配器座58限定了槽320,其被构造成接收适配器16的卡扣318。悬臂梁3 包括朝上拉动臂328以将适配器16从适配器座58释放出来的手柄350。仍参见图65-71,上装配导向部48限定了从其前端延伸的纵向中断 352 (longitudinal cutout)。如上所述,当两个上装配导向部48被放置成彼此相邻时,中断352形成了用于在模块14被插入到底架12中时可滑动地接收光纤分路器模块14上法兰64的纵向槽M。槽M还可包括挡块62,其阻止了分路器模块14在底架12内的进一步前进(看图65,66和69)。与上装配导向部48前端157相邻的是槽155。槽155用于接收分路器模块14主壳体74柔性闩锁140的闩锁凸片150。如前所述,闩锁凸片150包括斜面152,当模块14 被插入到底架12中时所述斜面促使柔性闩锁140弹性地向下偏转。闩锁凸片150还包括方形面154,其被构造成起到槽155内挡块的作用,用于将模块14保持在卡合于底架12内的状态。如图96中的剖视图所示,一旦模块14被插入到底架12内的话,闩锁凸片150和槽155就会为分路器模块14提供进行一定水平浮接的间隔。将模块14从底架12上去除是通过向下按压闩锁140将凸片150的方形面巧4从与上装配导向部48的前端157相邻的槽155中卸下并使模块14滑动离开底架12的方式实现的。参见图72-74,上装配导向部48还包括狭缝356和接收柔性罩360的罩座358。 柔性罩360在图82-88中详细地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罩360是由薄的柔性材料制成。 罩360通过将其从装配导向部48上侧部359穿过狭缝356朝向下侧部361穿行的方式被放置在上装配导向部48上。罩360的上部分362被放置在罩座358的周围,用于将罩360 稳固到上装配导向部48上。罩360还包括斜凸片364,其接抵装配导向部48的下侧部361, 以便一旦罩360被滑动穿过狭缝356时就将罩360锁定到装配导向部48上。罩360适于提供保护免于不小心暴露于光。如图72-74所示,罩360被定位于适配器16前。在分路器模块14被放置在相关联装配位置52中之前,如果连接到底架12内的适配器18上的连接器化线缆被照亮并传送光信号的话,那么罩360将会阻止这些信号被意外露出,这种意外可能会损伤眼睛或其他感觉器官,或附近的通讯设备。如图89-91,95,和96中所示,将分路器模块14插入底架12中的过程将罩360推到不碍事的位置。罩360随着模块14被插入通过前开口 34而被模块14偏转,从而使得模块14的连接器20可被耦联到位于底架12后端40处的适配器16上。如上所述,罩360优选地由有弹力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其在模块14从装配位置52退出时将会返回到原位。图75-81画出了被构造成装配于底架12内的下装配导向部50之一。下装配导向部50被构造成与上装配导向部48共同引导分路器模块14进入底架12中。参见图75-81,下装配导向部50包括细长体380,其被构造成从底架12的前端36 延伸到后端40。和在上装配导向部48中一样,下装配导向部50包括柔性卡合结构334,其设有斜凸片部分336,用于将下装配导向部50卡合在限定于底架12底壁观上的槽46中。 斜凸片336在穿过槽46之后将下装配导向部50锁定到底架12的底壁观上。当两个相邻放置的下装配导向部50被锁定到底壁观上时,一个装配导向部50的右侧组卡合结构334被定位于相邻的下装配导向部50左侧组的卡合结构334旁边。仍参见图75-81,下装配导向部50限定了从其前端延伸到后端的纵向中断382。如上所述,当两个下装配导向部50被彼此相邻地放置时,中断382形成了用于在模块14被插入到底架12中时可滑动地接收光纤分路器模块14下法兰66的纵向槽56。槽56包括与底架12后端40相邻的挡块60,其在一旦模块14的连接器20被耦联到适配器16上时会阻止分路器模块14在底架12内的进一步前进(看图1,75,77和79)。分路器模块14插入电信组件10的底架12中的过程在图89_96中画出。应当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对分路器模块14和上、下装配导向部48,50之间相互作用的解释和理解, 上、下装配导向部48,50和分路器模块14在图89-96中是在底架12外面被示出的。图89画出了部分插入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其中所示出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处于在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与位于底架12内的柔性罩360接触之前的位置中。图90 画出了光纤分路器模块14,处于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初始与位于底架12内的柔性罩360接触的位置。图91-94画出了光纤分路器模块14,处于完全插入底架12内的位置。图95是底架12内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剖视侧视图,其中分路器模块14在底架 12内处于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初始与位于底架12内的柔性罩360接触的位置。 图96是底架12内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剖视侧视图,其是贯穿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中心取得,其中分路器模块14处于完全插入底架12内的位置。参见回图89,将光纤模块14插入到底架12前开口 34中的过程起始了模块14与底架12和与适配器16的匹配过程。随着模块14被插入,顶部法兰64啮合顶部槽M,而底部法兰66啮合底架12的底部槽56。模块14进一步的插入促使光纤分路器模块14的连接器20初始与底架12的罩360接触从而将罩360移动到不挡路的位置(剖视侧视图在图 95中示出)。在图91-94中,示出的光纤分路器模块14处于完全插入底架12内的位置,已经将罩360移动到不挡路的位置(剖视侧视图在图96中示出)。罩360被构造成在连接器20与罩360接触将之移动到不挡路的位置时使得罩360 不啮合分路器模块14连接器20的套箍400。相反地,连接器20的外连接器壳体19将罩 360推动到不挡路的位置。由于罩360已经完全被偏转了,模块14的进一步插入带动模块14的连接器20与适配器16接触并且连接器20被接收在适配器16的前端四2内。柔性闩锁140随着模块 14被插入而被向下偏转然后向上屈曲回来从而使得分路器模块主壳体74的闩锁凸片150 被抓持在上装配导向部48的槽155内,用于使模块14保持卡合于底架12内。模块14现在所处的位置能通过模块内部中的第一线缆270、光学零件164和第二线缆272处理和传送信号。将模块14从底架12上去除是通过向下按压闩锁140将闩锁凸片150的方形面 154从与上装配导向部48的前端相邻的槽155上卸下并使模块14滑动离开底架12的方式实现的。上面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数据提供了对本公开发明内容的制造和使用的完整介绍。由于本公开的许多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公开发明内容的精神和范围下做出,因此发明内容存在于此后所附上的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电信组件,包括底架,其包括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前开口、后开口、和在所述前、后开口之间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横向侧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了多个槽;装配在底架的第一壁上的多个第一装配导向部和装配在底架的第二壁上的多个第二装配导向部,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限定了位于相邻第一装配导向部之间的细长的第一键槽,所述第二装配导向部限定了位于相邻第二装配导向部之间的细长的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与所述第二键槽平行且对齐,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分别限定了被插入到限定于第一和第二壁上的槽中的卡合结构,用于通过卡合互锁将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装配到底架上,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和所述第二装配导向部中的至少一个限定了多个适配器座, 用于穿过后开口可滑动地接收光纤适配器;模块,被构造成穿过前开口可滑动地接收在底架内,所述模块可滑动地插入到由底架的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限定的细长的第一和第二键槽中,所述模块可穿过前开口从底架上去除;以及与所述模块分离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适配器可滑动地接收在底架内穿过后开口进入其中一个适配器座中,所述光纤适配器可穿过后开口从底架上去除;所述模块包括从模块上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器,当模块插入到底架中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适于插入到光纤适配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信组件,其中,每个适配器座限定了引导轨道,适配器的主体限定了用于可滑动地插入到所述引导轨道中的纵向导向部,所述适配器的主体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配合在位于适配器座上的槽内的卡扣,用于将所述适配器卡合到所述适配器座中。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包括可去除地装配的柔性罩,用于为适配器前端挡光,所述罩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罩被构造成当所述模块被可滑动地插入到所述底架内时被所述模块从所述操作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操作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中每一个都包括与底架前开口相邻的闩锁槽,所述闩锁槽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模块的一部分柔性闩锁用于形成与所述模块的卡合互锁,用于将所述模块保持在所述底架内。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底架被构造成容置十二个模块和十二个适配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底架被构造成当被装配在标准19英寸电信机架内时容置并排构造的四十个模块和四十个适配器。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模块包括在模块内的光纤分路器,所述光纤分路器被构造成将穿过连接器进入所述模块中的单个信号劈分为穿过模块出口的多个相同的引出信号。
8.电信组件,包括底架,其包括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前开口、后开口、和在所述前后开口之间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横向侧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了多个槽;装配在底架第一壁上的多个第一装配导向部和装配在底架第二壁上的多个第二装配导向部,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限定了位于相邻第一装配导向部之间的细长的第一键槽,所述第二装配导向部限定了位于相邻第二装配导向部之间的细长的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与所述第二键槽平行且对齐,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分别限定了被插入到限定于第一和第二壁上的槽中的卡合结构,用于通过卡合互锁将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装配到底架上;以及模块,被构造成穿过前开口可滑动地接收在底架内,所述模块可滑动地插入到由底架的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限定的细长的第一和第二键槽中,所述模块可穿过前开口从底架上去除,所述模块包括在模块内的至少一个光学零件,其中,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中的每个包括与底架的前开口相邻的闩锁槽,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的闩锁槽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模块的柔性闩锁的一部分,用于形成将所述模块保持在所述底架内的卡合互锁。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光学零件是光纤分路器,其被构造成将进入所述模块的单个信号劈分为多个相同的引出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底架被构造成容置并排构造的十二个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信组件,其中,所述底架被构造成当被装配在标准19英寸电信机架内时容置并排构造的四十个模块。
12.电信底架,包括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前开口、后开口、和在所述前后开口之间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横向侧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了 多个槽、限定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底架高度,所述底架高度占据了标准电信机架内的机架空间的一个标准单元(RU);装配在所述第一壁上的多个第一装配导向部和装配在所述第二壁上的多个第二装配导向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分别限定了用于通过卡合互锁装配第一和第二装配导向部的卡合结构,该卡合结构被插入到限定于第一和第二壁上的槽中,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限定了位于相邻第一装配导向部之间的细长的第一键槽,所述第二装配导向部限定了位于相邻第二装配导向部之间的细长的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与所述第二键槽平行且对齐,所述第一和第二键槽被构造成分别接收光纤模块的第一和第二相反的法兰,用于可滑动地引导所述模块进入到所述底架中,所述第一装配导向部和所述第二装配导向部的至少其中之一限定了用于穿过后开口可滑动地接收光纤适配器的多个适配器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信底架,其中,所述底架被构造成当被装配在标准19英寸电信机架内时容置四十个光纤模块和光纤适配器。
14.电信模块,包括壳体,包括主壳体部分和可去除的盖,主壳体部分和可去除的盖共同限定出内部,所述主壳体部分限定了第一侧壁、前壁、后壁、第一壁、和相对的第二壁,当盖被装配于所述主壳体部分上以闭合所述内部时,所述盖限定了壳体的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限定了电信模块高度,所述高度在2至3英寸之间并被构造成配合在标准电信机架内的机架空间的一个标准单元(RU)内;所述主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限定在前壁上的信号输出位置;位于所述内部内的光学零件,所述光学零件被构造成接收来自于壳体的信号输入位置的光纤输入信号,并输出朝着限定于主壳体的前壁上的信号输出位置行进的光纤输出信号,其中,电信模块被构造成使得信号输入位置可被选择成在主壳体的前壁或者后壁上;所述盖限定了从所述第二侧壁朝所述主壳体部分延伸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盖被装配到所述主壳体部分上时被接收在限定于主壳体部分的前壁上的凹进内;其中,如果希望所述信号输入位置位于所述前壁上,则所述突起是选择性可断开的,以露出限定于所述主壳体部分前壁上的凹进,所述凹进限定了其中一个光学信号输入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模块,其中,所述突起包括由虚线分离开的两个可断开部分,所述可断开的部分包括基部和梢部,其中,如果希望一条载有光纤输入信号的输入线缆进入所述主壳体的话,那么梢部适于被选择性地断开,如果希望两条载有光纤输入信号的输入线缆进入所述主壳体的话,那么所述突起被选择性地在基部处断开将整个突起去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模块,其中,当信号输入位置被选择在所述壳体后壁上时, 所述信号输入位置是由从所述主壳体的后壁朝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的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限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模块,其中,所述光学零件是光纤分路器,其将所述光纤输入信号劈分为多个光纤输出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模块,其中,所述主壳体包括从所述主壳体的前壁上延伸的柔性悬臂梁,用于为一件电信设备提供卡合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模块,其中,所述主壳体部分包括从所述壳体上向外伸出的线缆出口,所述线缆出口限定了所述信号输出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信模块,其中,所述主壳体部分包括线轴形式的线缆管理结构,用于引导载有光纤输出信号的线缆朝向所述信号输出位置。
21.光纤适配器,包括主体,其设有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前端、后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延伸的纵向开口,所述主体被构造成穿过所述前端将第一光纤连接器接收到所述纵向开口中并穿过所述后端将第二光纤连接器接收到所述纵向开口中,所述主体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并与所述纵向开口连通的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被构造成接收套箍对齐套筒和内壳体的半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对齐;以及面板,其闭合了所述侧开口用于将所述套箍对齐套筒和所述内壳体的半部保持在所述主体内,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限定于所述第一壁上的第一纵向导向部和限定于所述第二壁上的第二纵向导向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部用于可滑动地引导所述适配器进入到一件电信设备中;所述第一纵向导向部包括设有斜面部和方形部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提供与该件电信设备的卡合互锁;手柄,突出超过所述主壳体的后端,所述手柄被构造成用于可滑动地相对于电信设备拉/推所述适配器。
22.电信模块,包括壳体,包括主壳体部分和可去除的盖,主壳体部分和可去除的盖共同限定出内部,所述主壳体部分限定了第一侧壁、前壁、后壁、第一壁、和相对的第二壁,当所述盖被装配于所述主壳体部分上以闭合所述内部时所述盖限定了壳体的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限定了电信模块高度,所述高度在2至3英寸之间,并被构造成配合在标准电信机架内的机架空间的一个标准单元(RU)内;所述主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限定在前壁上的信号输出位置;位于所述内部内的光学零件,所述光学零件被构造成接收来自壳体的信号输入位置的光纤输入信号,并输出朝着限定于主壳体的前壁上的信号输出位置行进的光纤输出信号, 其中,电信模块被构造成使得信号输入位置可被选择成在主壳体的前壁或者后壁上; 位于所述内部内的夹具结构,用于将所述光学零件可去除地装配到所述主壳体上; 所述盖限定了从所述第二侧壁朝所述主壳体部分延伸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盖被装配到所述主壳体部分上时被接收在限定于主壳体部分的前壁上的凹进内;其中,所述突起是选择性可断开的,以露出限定于所述主壳体部分的前壁上的凹进。
全文摘要
电信组件(10)包括底架(12),其设有顶壁、底壁、前开口(34)、后开口(38)、和在所述前后开口之间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横向侧壁(30,32),顶壁和底壁限定了槽(46)。在相邻上导向部之间限定了上键槽的上装配导向部(48)和在相邻下导向部之间限定了下键槽的下装配导向部(50)被装配在顶壁和底壁上。上下导向部限定了用于将上下导向部装配到底架上的卡合结构,该结构被插入限定于顶壁和底壁上的槽中。上、下装配导向部的至少其中之一限定了用于可滑动地穿过后开口接收光纤适配器的适配器座。光纤模块(14)可滑动地穿过前开口被接收在底架内,每个模块被可滑动地插入底架的上下键槽中,每个模块可穿过前开口从底架上去除。与模块分离开的光纤适配器(16)可被可滑动地接收在底架内穿过后开口进入适配器座之一中,光纤适配器可穿过后开口去除。模块可包括在模块被插入底架中时从适于被插入适配器中的模块上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器(18)。
文档编号G02B6/38GK102282495SQ201080004765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5日
发明者P·涅, S·C·齐梅尔 申请人:Adc电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