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5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背景技术
目前,可实现任意方向弯曲的内窥镜主要有两种,电动式内窥镜及旋钮式内窥镜。电动式内窥镜的转动机构采用了微型马达,通过控制系统对微型马达的控制能够 实现任意方向的精确转动,但微型马达的设置,将会大大地增加产品的成本,而且微型马达 的使用需要消耗电量,增加了电源的负担。旋钮式内窥镜采用机械式转动结构,转动方向为两方向或四方向,转动的角度十 分有限,因而,可视的范围不大,容易造成漏检的情况。

发明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既节省能源又能任意角度旋转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一种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包括旋转机构、支撑机构、多个延伸机构及弯曲机构,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底面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圆弧状的正面,所述旋转机构的底面的一部分 向与所述正面相反的方向突出形成圆弧状的支撑件,所述延伸机构呈细长的丝状,所述弯 曲机构由多个圆环构成,所述圆环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圆环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延 伸机构对应的限定圈,所述支撑机构作为所述支撑件的支点,每个延伸机构一端与所述旋 转机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圆环的对应的限定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呈辐射状设置于所述 支撑件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的数目为四个,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十字形 分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机构的数目为四个。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开设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连接珠,所述连 接珠与所述延伸机构的一端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杆及固定机构,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 述固定机构为中空柱状,所述固定机构的内壁设有卡合所述导杆两端的导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由同心的圆柱及圆盘组合而成,所述圆盘的 半径大于所述圆柱的半径,圆柱的端面用于支撑所述支撑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具有弹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圆盘开设穿孔,所述穿孔的轴线与所述圆盘的轴线平 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到其中一个圆环的外壁,另一端连 接到另一个相邻的圆环的外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由两个圆片交错而成,两个圆片在交错处通过固定件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定圈的轴线与所述圆环的轴线平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机构为钢绞丝。上述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通过延伸机构带动弯曲机构,当不同的力度拉拽延伸机 构时,弯曲机构的弯曲程度不同,力度越大,弯曲的程度越大;力度越小,弯曲的程度越小。 通过力度的大小与延伸机构配合实现弯曲机构的360度的弯曲。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通过 纯机械的方式实现360度旋转,无需使用电源,能有效减轻对电源的负担。

图1为一实施例的弯曲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弯曲机构工作示意图;图3为旋转机构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旋转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旋转机构与支撑机构连接的示意图;图6为旋转机构、支撑机构及延伸机构连接的示意图;图7为弯曲机构与内窥镜连接的示意图;图8为一实施例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外形图;图9为工作状态中,旋转机构旋转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包括多个延伸机构100、弯 曲机构200、旋转机构300、连接机构400、导杆500及固定机构600。延伸机构100呈细长的丝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机构100为钢绞丝。延伸 机构100的数目为多个,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机构100的数目为四个。弯曲机构200由多个圆环210构成,圆环210之间通过连接件220连接,圆环210 的内壁上设置与延伸机构100对应的限定圈230,限定圈230的轴线与圆环210的轴线平 行,保证延伸机构100能沿着限定圈230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每个延伸机构100依次穿 过各个圆环210的对应的限定圈230。连接件220由两个圆片交错而成,两个圆片在交错 处通过固定件连接。连接件220的一端连接到其中一个圆环210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另 一个相邻的圆环210的外壁。连接件220的设置能够方便弯曲机构200的弯曲。弯曲机构 200的一端用于连接内窥镜800等需要被弯曲的设备。旋转机构300包括圆形的底面340及与底面340相对的圆弧状的正面330,旋转机 构300的底面340的中心部分向与正面330相反的方向突出形成圆弧状的支撑件310,在优 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正面330的顶端设置用于把握的握持机构320。连接机构400呈圆柱状,数目为多个,以连接机构400的轴线垂直于旋转机构300 的轴线方式呈辐射状设置于支撑件310上。支撑件310转动时,带动连接机构400转动。在 旋转机构300的圆弧状的正面330的配合下,便于确定拉拽的延伸机构100及拉拽延伸机 构100的力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400的数目为四个,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十字形分布。连接机构400远离支撑件310的一端开设与延伸机构100连接的连接孔410。 连接孔410内放有连接珠,连接珠一端与延伸机构100连接。连接珠能够在连接孔410内 滚动,缓冲了在受力过程中连接处的力度,避免了延伸机构100直接焊接固定,在受力的过 程中,连接处受力断开。导杆500呈柱状,以导杆500的轴线垂直于旋转机构300的轴线方式设置于支撑 件310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杆500的数目为两个,且成180度分布。固定机构600的呈中空柱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600的的中空处呈圆 形,且圆形的固定机构600的轴线与旋转机构300的轴线平行。固定机构600的内壁设有 180度分布的导轨610,导轨610的轴线与固定机构600的轴线平行。导杆500与固定机构 600的配合能够防止旋转机构300在垂直于旋转机构300的轴线方向上转动,从而起到防止 延伸机构100互相纠缠的作用。支撑机构700由同心的圆柱及圆盘组合而成。圆盘的半径大于圆柱的半径。圆柱 的一个端面用于支撑支撑件310,端面为凹球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柱具有弹性,或圆 柱内有同轴弹簧,在延伸机构100工作时,能有效缓解延伸机构100的张力。圆盘上开设穿 孔710,穿孔710的轴线与圆盘的轴线平行。延伸机构100的一端穿过穿孔610。穿孔610 的设置同样可以防止延伸机构100之间互相纠缠。如图8所示,外壳900包裹旋转机构300、连接机构400、导杆500、固定机构600及 支撑机构70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900还包括耐磨管920,耐磨管920包裹延伸机 构100,防止延伸机构100在工作期间被磨损或扯断。外壳900还设有圆形的控制孔910, 控制孔910的圆形的直径小于旋转机构300圆形的底面340的直径。组装时,旋转机构300的握持机构320通过外壳900的控制孔910伸出到外壳900 外,旋转机构300的支撑件310与支撑机构700的圆柱的一个端面连接,延伸机构100的一 端穿过圆盘的穿孔710与连接机构400的连接孔410内的连接珠相连。延伸机构100的另 一端依次穿过弯曲机构200中的各个圆环210上的限定圈230。弯曲机构200与内窥镜800 相连。外壳900包裹旋转机构300、连接机构400、导杆500、固定机构600及支撑机构7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900还包括耐磨管920,耐磨管920包裹延伸机构100。工作时,将耐磨管920、弯曲机构200及内窥镜800深入待检测的部位,控制握持 机构120在控制孔910的限制下以支撑机构700为支点带动旋转机构100转动,旋转机构 100带动连接机构400运动,连接机构400牵扯延伸机构100运动。由于固定机构600的导 轨610的限制作用,旋转机构300不能在垂直于旋转机构300的轴线方向上转动,只能沿导 轨610翻动。由于控制孔910及支撑机构700的配合,能够准确地以不同的力度控制不同 的延伸机构100。以十字形的连接机构400为例,如图9所示,控制握持机构120向A-B方向翻动, 由于延伸机构100依次穿过各个圆环210的对应的限定圈230,延伸机构100受力使延伸机 构100通过限定圈230滑动,根据力矩的合成原理,最终A方向上的圆环210之间的距离减 少最快,而B方向上的圆环210之间的距离最慢。弯曲机构200自然向A方向弯曲。同理, 控制握持机构120向另一个方向翻动时,弯曲机构200向另一个方向弯曲。当握持机构120 在A-B方向翻动的角度越大时,A方向上的力度越大。当不同的力度拉拽延伸机构100时, 弯曲机构200的弯曲程度不同,力度越大,弯曲的程度越大;力度越小,弯曲的程度越小。通过力度的大小与延伸机构100配合实现弯曲机构200的360度的弯曲。上述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通过延伸机构带动弯曲机构,当不同的力度拉拽延伸机 构时,弯曲机构的弯曲程度不同,力度越大,弯曲的程度越大;力度越小,弯曲的程度越小。 通过力度的大小与延伸机构配合实现弯曲机构的360度的弯曲。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通过 纯机械的方式实现360度旋转,无需使用电源,能有效减轻对电源的负担。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支撑机构、多个延伸机构及 弯曲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底面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圆弧状的正面,所述旋转机构的底 面的一部分向与所述正面相反的方向突出形成圆弧状的支撑件,所述延伸机构呈细长的丝 状,所述弯曲机构由多个圆环构成,所述圆环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圆环的内壁上设置 与所述延伸机构对应的限定圈,所述支撑机构作为所述支撑件的支点,每个延伸机构一端 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圆环的对应的限定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机构,所述 连接机构呈辐射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目为四 个,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十字形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机构的数目为四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开设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内设连接珠,所述连接珠与所述延伸机构的一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杆及固定机构,所 述导杆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固定机构为中空柱状,所述固定机构的内壁设有卡合所 述导杆两端的导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由同心的圆 柱及圆盘组合而成,所述圆盘的半径大于所述圆柱的半径,圆柱的端面用于支撑所述支撑 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具有弹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开设穿孔,所述穿 孔的轴线与所述圆盘的轴线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到 其中一个圆环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另一个相邻的圆环的外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两个圆片 交错而成,两个圆片在交错处通过固定件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圈的轴线与所述 圆环的轴线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机构为钢绞丝。
全文摘要
一种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包括旋转机构、支撑机构、多个延伸机构及弯曲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底面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圆弧状的正面,所述旋转机构的底面的一部分向与所述正面相反的方向突出形成圆弧状的支撑件,所述延伸机构呈细长的丝状,所述弯曲机构由多个圆环构成,所述圆环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圆环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延伸机构对应的限定圈,所述支撑机构作为所述支撑件的支点,每个延伸机构一端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圆环的对应的限定圈。通过力度的大小与延伸机构配合实现弯曲机构的360度的弯曲。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通过纯机械的方式实现360度旋转,无需使用电源,能有效减轻对电源的负担。
文档编号G02B23/24GK102062939SQ20111002475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
发明者刘国兵, 刘文灿, 李涛, 郑翔, 陆丕清, 黎文富 申请人: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