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279296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物体侧的面和眼镜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都具有渐进面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以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眼镜镜片除了单焦点眼镜镜片之外还具有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该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具有非球面镜片,该非球面镜片具有保持与观察远方对应的屈光力(度数)的远用部、保持与观察近处对应的屈光力的近用部、设置在这些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以及设置在该渐进部两侧的中间侧方部。将设置于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作为在主子午线上的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加入度连续变化的渐进面。主子午线就是渐进面上的线,表示眼镜佩戴者从正面上方观察位于正面下方的物体时视线通过的位置。在一般的渐进面的主子午线上的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像散相对于佩戴时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的位置的像散取极小值。在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中,一直以来渐进面都是形成在物体侧的面(外侧面)和眼镜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内侧面)中的一方,但为了提高光学性能,具有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都形成渐进面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 3)。在专利文献1中仅公开了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这两个面上形成渐进面,而完全没有公开怎样在两个面的渐进面上设置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渐进结束点等。因此,可认为渐进开始点S和渐进结束点E在将光轴作为Z轴且与Z轴正交的xy坐标平面上, 位于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χ、y坐标一致的位置。在具有棱镜的镜片的情况下,也可认为在设计基准点中将与物体侧的面或者眼球侧的面垂直的直线作为ζ轴且与ζ轴正交的xy坐标平面上,位于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χ、y坐标一致的位置。如图23所示,在专利文献1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中,在xy坐标平面上,物体侧的面中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位于与眼球侧的面中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相同的位置,因此,在设计上,区分远用部F、渐进部P、近用部 N以及中间侧方部CS的区域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为相同的位置,区分远用部F、 渐进部P以及近用部N与中间侧方部CS的边界线Q0、QI在xy坐标上重合。此外,在图23 中,为了便于理解地显示两个面的位置关系,稍稍错开地显示渐进开始点SO与渐进开始点 SI之间、渐进结束点EO与渐进结束点EI之间以及边界线QO与边界线QI之间。另外,如图M所示,可认为在xy坐标平面上无意识地错开设定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S0、SI彼此以及渐进结束点Ε0、ΕΙ彼此。对应于其错开量,远用部F、渐进部P、近用部N以及中间侧方部CS的区域在两个面上错开。专利文献2是将眼球侧的面的远用部中心点和近用部中心点,相对于相对的物体侧的面的远用部中心点和近用部中心点,考虑光线的倾斜设置在靠近契合点的位置的结构。
专利文献3是错开两个面的像散区域并且光学中心的位置也有意错开的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006 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3951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55^4号公报关于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在屈光力眼镜镜片中,来自物体的光线进入物体侧的面,在镜片内向镜片内侧折射之后,从眼球侧的面进入眼球,因此物体侧的面的子午线与眼球侧的面的子午线在目视上不一致。因此,如现有例那样,如果在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的渐进开始点和渐进结束点在xy坐标中相同,则在设计主子午线时产生问题,并且产生明视区域变窄这样的不良情况。S卩,在图23中,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SO、SI彼此与渐进结束点Ε0、ΕΙ彼此在 xy坐标上是相同的位置,因此远用部F、渐进部P、近用部N以及中间侧方部CS的区域的区分在xy坐标上也是相同的。但是,相对于光线与物体侧的面相交的位置,光线与眼球侧的面相交的位置在xy坐标上向镜片内侧错开,因此,如图25的(A)所示,作为佩戴时的性能, 渐进部P和近用部N在χ方向的明视区域变窄。并且,如图25的(B)所示,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在规格上的长度是“14mm”(在图中为阴极显示),但实际的渐进长比仅有物体侧的面为渐进面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长。在图M所示的例子中,在xy坐标上,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S0、SI彼此与渐进结束点Ε0、ΕΙ彼此无意识地错开,因此,对应于该错开,远用部F、渐进部P、近用部N以及中间侧方部CS的区域在眼球侧的面和物体侧的面上错开。当设置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的一方的近用部N、渐进部P与设置在另一方的中间侧方部CS在xy坐标上重复时,如图沈的(A)所示,渐进部P和近用部N的明视区域变窄。并且,如图沈的(B)所示,渐进长在规格上的长度是“ 14mm”,但实际的渐进长比规格上的长度长。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公开了在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上分别设定远用部中心点和近用部中心点的结构,但没有考虑具体的渐进部的结构、眼镜镜片的棱镜、佩戴时的前倾角、弯曲角等的条件。在专利文献3中,在两个面上有意识地错开像散的区域,因此,与图M和图沈所示的情况相同,产生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变窄等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及其设计方法,改善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宽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并且使加入度按照规格变化。本发明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在物体侧的面和眼镜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都具有渐进面,其特征在于,在佩戴眼镜时通过上述佩戴者的眼球旋转中心的光线通过一组点,上述一组点中的第一点是存在于上述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上且位于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的点,上述一组点中的第二点是存在于上述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上的点。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根据从眼球侧的面出射的光线的轨迹来决定一组点,因此, 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上的点和位于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的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上的点在目视上一致,能够使佩戴眼镜时渐进部的光线的轨迹上的像散最小。
这里,在本发明中,可构成为当设远用部的面屈光力为Df,设主子午线上的任意点的面屈光力为Dm,设面的加入度为ADD,并用下式表示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率R时,R= (Dm-Df)/ADD,上述第一点的上述加入度变化率与上述第二点的上述加入度变化率相等。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能够在主子午线上的渐进开始点到渐进结束点的任意一个加入度变化率相同的一组点中,使两个面在目视上一致。因此,能够使一致的点上的像散成为最小限度,扩大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在本发明中,可构成为上述一组点都是渐进开始点。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关于作为在眼镜镜片的设计中的重要要素的渐进开始点, 使两个面在目视上一致。由此,能够改善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大渐进部的明视区域。在本发明中,可构成为上述一组点都是渐进结束点。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关于作为在眼镜镜片的设计中的重要要素的渐进结束点, 使两个面在目视上一致,因此,能够改善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大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在本发明中,可构成为通过互不相同的光路的上述光线至少有二条,通过上述光路中的第一光路的上述光线通过第一的上述一组点,通过上述光路中的第二光路的上述光线通过第二的上述一组点,上述第一的一组点都是渐进开始点,上述第二的一组点都是渐进结束点。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作为在眼镜镜片的设计中的重要要素的渐进开始点和渐进结束点这2点上,使两个面在目视上一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改善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大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此外,通过互不相同的光路的光线也可以是二个以上,光线越多,越能够改善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大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本发明的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光线跟踪法,求出上述第一点和上述第二点,在上述光线跟踪法中,计算入射到上述物体侧的面并从上述眼球侧的面射出之后通过上述眼球旋转中心的光线。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采用标准的佩戴者的眼球旋转中心到眼球侧的面之间的距离(例如25mm)、标准的佩戴时前倾角(例如10度)、标准的弯曲角(例如0度),决定眼球与镜片的相对位置,利用光线跟踪法求出通过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的光线的轨迹,计算与该光线的轨迹相交的点的位置。由此,能够简单地设计改善了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大了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在上述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方法中,优选采用实际测量到的上述眼球旋转中心到上述眼球侧的面之间的距离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针对每个眼镜佩戴者实际测量眼球旋转中心到眼镜侧的面的距离,因此,能够针对每个眼镜佩戴者求出通过更正确的一组点的光线的轨迹。在上述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方法中,优选采用实际测量到的佩戴时前倾角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针对每个眼镜佩戴者实际测量佩戴时前倾角,因此,能够针对每个眼镜佩戴者求出通过更正确的一组点的光线的轨迹。
在上述设计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方法中,优选采用实际测量到的弯曲角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本发明中,针对每个眼镜佩戴者实际测量弯曲角,因此,能够针对每个眼镜佩戴者求出通过更正确的一组点的光线的轨迹。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图,(A)是平面图,(B) 是示出主子午线的概念图。图2的㈧是示出在上述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垂直面上光线入射到眼球的状态的概念图,(B)是示出在上述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水平面上光线入射到眼球的状态的概念图。图3是用于说明求出渐进结束点的坐标的方法的概略图。图4的㈧是上述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⑶是示出主子午线上的度数的曲线图。图5是实施例1的主子午线的xy坐标。图6是实施例2的主子午线的xy坐标。图7是实施例3的主子午线的xy坐标。图8是实施例4的主子午线的xy坐标。图9是比较例1 4的主子午线的xy坐标。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物体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眼球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进行了目视后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物体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眼球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5是表示实施例2的进行了目视后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6是表示实施例3的物体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7是表示实施例3的眼球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8是表示实施例3的进行了目视后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19是表示实施例4的物体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4的眼球侧的面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21是表示实施例4的进行了目视后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像散的图,⑶是示出平均度数的图。图22是示出实施例4与比较例4的像散和y坐标的关系的曲线图。图23是现有例的眼镜镜片的平面图。图M是现有例的眼镜镜片的平面图。图25的㈧是图23所示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⑶是示出主子午线上的度数的曲线图。图沈的(A)是图M所示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B)是示出主子午线上的度数的曲线图。图27的(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x、y、z轴的图,(B)是示出佩戴时前倾角与ζ轴的关系的图,(C)是示出弯曲角与ζ轴的关系的图。符号说明1...远用部,2...近用部,3...渐进部,4...中间侧方部,A (Al,AO)...主子午线, Ε(ΕΙ,ΕΟ)...渐进结束点,MC...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本实施方式和全部的实施例中,如图27的㈧所示,在眼球侧的面的契合点上,将与眼球侧的面垂直的直线作为ζ轴,将与ζ轴正交且在佩戴眼镜时成为水平的直线作为χ轴,将与χ轴和ζ轴正交的直线作为y轴。如图27的(B)所示,将佩戴时前倾角α设为在佩戴眼镜时位于第一眼位的眼的视轴与ζ轴的垂直面内的角度。如图27的 (C)所示,将弯曲角β设为在佩戴眼镜时位于第一眼位的眼的视轴与ζ轴的水平面内的角度。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㈧是其平面图,⑶是示出主子午线的概略图。图2是示出光线通过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入射到眼球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在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垂直面上光线入射到眼球的状态的概念图,(B)是在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水平面上光线入射到眼球的状态的概念图。在图1的(A)中,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具有保持与观察远方对应的屈光力的远用部1、保持与观察近处对应的屈光力的近用部2、设置在这些远用部1与近用部2之间的渐进部3以及设置在该渐进部3的两侧的中间侧方部4。在图1的㈧中,左侧是耳侧,右侧是鼻侧。在远用部1、近用部2以及渐进部3与中间侧方部4的边界部分示出边界线Q。在远用部1、渐进部3以及近用部2上设置主子午线Α。该主子午线A是在佩戴时视线频繁通过的镜片上的位置,在远用部1中大致沿中央部上下设置,在渐进部3中被设置成向鼻侧倾斜,在近用部2中上下延伸设置。在近用部2中,主子午线A由于观看近距离时的内斜视而靠向鼻侧。将主子午线A中设置在渐进部3的上端部的部分设为渐进开始点S,将设置在下端部的部分设为渐进结束点E。将主子午线A的渐进开始点S与渐进结束点E之间设为加入度连续变化的渐进面。在未图示的镜框上保持佩戴时前倾角θ来安装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参照图2 的(A)),在渐进开始点S具有棱镜。在本实施方式中,渐进开始点S和渐进结束点E这2组点是光线通过的轨迹上的点。如图1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子午线A分别设定有主子午线AO和主子午线AI,该主子午线AO设置在物体侧的面(外表面),该主子午线AI设置在眼镜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内表面),这些主子午线Α0、ΑΙ被设置成在与镜片ζ轴正交的平面即xy坐标中错开。并且,渐进开始点S分别设定有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开始点Si,该渐进开始点SO 与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O对应,该渐进开始点SI与设置在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I对应。同样,渐进结束点E分别设定有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开始点SI,该渐进开始点 SO与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O对应,该渐进开始点SI与设置在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I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同样地设计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0,并设计成相对于该主子午线AO使设置在眼球侧的主子午线AI的位置错开。远用部1、近用部2、渐进部3以及中间侧方部4的区域在物体侧的面和眼镜侧的面中也不相同,远用部1、近用部2以及渐进部3与中间侧方部4之间的边界线Q分别设定有物体侧的边界线QO和眼球侧的边界线QI。镜片的渐进开始点S具有佩戴时前倾角和棱镜,因此,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 SI相对于物体侧的渐进开始点SO在χ方向上偏离tl,在y方向上偏离t2。眼球侧的面的渐进结束点EI相对于物体侧的渐进结束点EO在χ方向上偏离dl, 在y方向上偏离d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渐进开始点S到渐进结束点E的y方向尺寸即渐进长在物体侧的主子午线AO与眼球侧的主子午线AI上不同,且主子午线AO与主子午线 AI的内靠量不同。在图2的㈧、⑶中,入射到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的光线从眼球侧的面出射,输入到眼镜佩戴者的眼球。S卩,入射到物体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O的光线LS从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 出射后,入射到眼球M的旋转中心MC。同样,入射到物体侧的面的渐进结束点EO的光线LE 从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出射后,入射到眼球M的旋转中心MC。利用光线跟踪法来计算渐进开始点S0、SI和渐进结束点Ε0、ΕΙ。光线跟踪法是计算入射到眼镜镜片的光追寻哪条路线从眼球侧的面出来会聚到哪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从眼球M的旋转中心MC到眼球侧的面的距离L,求出渐进结束点Ε0、ΕΙ的坐标。利用实际测量来求出从眼球M的旋转中心MC到眼球侧的面的距离L。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标准值Q5mm)用作从眼球M的旋转中心MC到眼球侧的面的距离L。在图3中,利用与以往相同的方法求出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渐进结束点EO的坐标。并且,根据已知的渐进结束点EO的坐标、从眼球M的旋转中心MC到眼球侧的面的距离 L等,利用光线跟踪法求出设置在眼球侧的面的渐进结束点EI。在光线跟踪法中,跟踪从眼球的旋转中心MC发出而通过渐进结束点EI、EO的光线。
当设镜片半径为r,镜片的折射率为nl,空气的折射率为nO,渐进结束点EI中的光线LE的入射角为α ,射出角为α 0,渐进结束点EI中的镜片法线与镜片光轴Z所成的角为β,镜片中透射的光线LE的延长线与光轴Z所成的角为Y,该延长线与光轴Z的交点和光轴Z与镜片的眼球侧的面相交的点之间的距离为N时,以下的关系成立。r · Sin α 1 = (N_r) · Sin γ (1)β + αΟ = Υ + α1(2)r · SinnO = (L_r) Sin β(3)nlSina 1 = nOSina O(4)在根据以上的式子和已知的数据计算出眼球侧的面的渐进结束点EI之后,以同样的顺序求出渐进开始点SI的坐标。另外,对于渐进开始点SI与渐进开始点SI之间的主子午线上的点,也以同样的顺序求出坐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可以按照现有方式来设计设置在镜片的物体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0,设定成使设置在眼球侧的面上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相对于这些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在xy坐标上错开,但也可以与其相反,即,按照现有方式来设计设置在镜片的眼镜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 EI,设定成使设置在物体侧的面上的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相对于这些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在xy坐标上错开。当将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眼球侧的面中的与ζ轴交叉的后面顶点与眼球M的旋转中心MC之间的距离设为半径,将以旋转中心MC为中心通过后面顶点的圆弧设为最终面, 将从该最终面到镜片的最大屈光力截面中的成像点的距离设为Lm(单位mm),将从最终面到镜片的最小屈光力截面中的成像点的距离设为Ls (单位mm),将从后面顶点到近轴成像点的距离设为后焦点FB (单位mm)时,利用下式求出平均度数误差AP (单位屈光度)。AP = 0. 5 {(1000/Lm) + (1000/Ls)} - (1000/FB) (5)另外,利用下式求出像散的大小AS (单位屈光度)。AS= {(1000/Lm)-(1000/Ls) (6)图4的(A)是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图4的(B)是示出主子午线上的度数的曲线图。在图4的(A)中示出目视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该镜片的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O与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AI在目视中一致。即,两个面的渐进开始点SO、SI在目视上一致,渐进结束点Ε0、ΕΙ在目视上一致。渐进开始点S(S0、Si)是远用部1与渐进部3的切换位置,在该位置上如图4的 (B)所示加入远用度数。并且,度数随着从渐进开始点S(SO、Si)到渐进结束点E(E0、EI) 而连续变化,如图4的(B)所示,在渐进结束点E (E0、EI)加入规格中的近用度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渐进开始点S(S0、SI)到渐进结束点E(E0、ΕΙ)的渐进长按照以物体侧的面为基准的规格(在图4的(B)中,渐进长是以物体侧的面为基准的规格的值 “14mm”)。实施例接着,说明与本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实施例1]
假定一般的佩戴状态(前倾角10°以及弯曲角0° )正镜片处方S = +3. 00 ADD = 1. 75 棱镜=3. 00 棱镜屈光度棱镜基底方向=0°中心厚6.6mm物体侧的面远用曲线=6近用曲线=5面加入度=-1.00屈光度渐进开始点SO (X,y) = (0. OOmm, 0. O(Mim)渐进结束点EO (X,y) = (_2. 50mm, -14. 00mm)眼球侧的面远用曲线=3近用曲线=0面加入度=+3. 00屈光度渐进开始点SI (X,y) = (0. Ilmm, -0. 61mm)渐进结束点EI (X,y) = (_2. 06mm, -12. 67mm)此外,将契合点的坐标设为原点(0,0)。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按照现有方式来设计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0,设定成使设置于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相对于这些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在xy坐标上错开。具体地说,用图5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此外,将从眼球M 的旋转中心MC到眼球侧的面的距离L设为标准值25mm。在图5中,用%表示加入度变化率(渐进开始点是0%,渐进结束点是100%)。加入度变化率相同的点在目视上光线一致。在实施例1中考虑了佩戴时前倾角和处方棱镜,因此,位置在渐进开始点(契合点)附近错开。[实施例2]假定前倾角20°以及弯曲角0°的佩戴状态正镜片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物体侧的面的设定与实施例1相同。眼球侧的面的设定除了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的坐标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渐进开始点SI (X,y) = (0. 11mm, -1. 25mm)渐进结束点EI (X,y) = (-2. 05匪,-13. 27匪)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按照现有方式来设计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 SO和渐进结束点E0,设定成使设置于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相对于这些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在xy坐标上错开。具体地说,用图6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与实施例1相同,在实施例2中考虑了佩戴时前倾角和棱镜处方,因此,位置在渐进开始点(契合点)附近错开。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假定的前倾角变大。因此,当增大前
10倾角时,需要使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相对于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向下方侧(y坐标的负侧)错开。在以眼球侧的面为基准时,需要使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相对于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向上方侧(y坐标的正侧)错开。[实施例3]假定一般的佩戴状态(前倾角10°以及弯曲角0° )负镜片处方S = -8. 50 ADD = 2. 75中心厚1. 3mm物体侧的面远用曲线=1近用曲线=2.5面加入度=+1.50屈光度渐进开始点SO (X,y) = (0. OOmm, 0. OOmm)渐进结束点EO (X,y) = (-2. 50讓,-14. 00讓)眼球侧的面远用曲线=9. 5近用曲线=8面加入度=+1.50屈光度渐进开始点SI (X,y) = (0. OOmm, -0. 15mm)渐进结束点EI (X,y) = (-2. ;35匪,-13. 41 匪)在表1和表2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按照现有方式来设计设置在物体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0,设定成使设置于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相对于这些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在xy坐标上错开。具体地说,用图7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加入度变化率相同的点在目视上光线一致。与实施例1相同,在实施例3中考虑了佩戴时前倾角,为了使镜片薄型化而打薄棱镜(棱镜=2. 00棱镜屈光度棱镜基底方向=90° ),因此,位置在渐进开始点(契合点) 附近错开。[实施例4]假定前倾角10°以及弯曲角20°高曲线镜片处方S = +0.00 ADD = 2. 00中心厚2.2mm物体侧的面远用曲线=6近用曲线=5面加入度=+1.00屈光度渐进开始点SO (X,y) = (-0. 48mm, 0. 21 讓)渐进结束点EO (X,y) = (_3. 15mm, -14. 66mm)眼球侧的面远用曲线=6近用曲线=5面加入度=+1.00屈光度渐进开始点SI (X,y) = (0. OOmm, 0. OOmm)渐进结束点EI (X,y) = (_2. 50mm, -14. 00mm)
11
在表4 表6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按照现有方式来设计设置在眼球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设定成使设置于物体侧的面的渐进开始点SO和渐进结束点EO相对于这些渐进开始点SI和渐进结束点EI在xy坐标上错开。具体地说,用图8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加入度变化率相同的点在目视上光线一致。与实施例1相同,在实施例4中考虑了佩戴时前倾角,为了使镜片薄型化而打薄棱镜(棱镜=1. 10棱镜屈光度棱镜基底方向=270° ),因此,位置在渐进开始点(契合点) 附近错开。在增大弯曲角的情况下,需要使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相对于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向鼻侧(X坐标的负侧)错开。在以物体侧的面为基准时,需要使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相对于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向耳侧(X坐标的正侧)错开。[比较例1]比较例1与实施例1对应,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眼球侧的面的设定。S卩,在比较例1中使眼球侧的面的设定与物体侧的面的设定相同。渐进开始点SO、SI (X,y) = (0. 00mm, 0. 00mm)渐进结束点E0、EI (χ,y) = (_2· 50mm, -14. 00mm)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具体地说,用图9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比较例2]比较例2与实施例2对应,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眼球侧的面的设定。S卩,在比较例2中使眼球侧的面的设定与物体侧的面的设定相同。渐进开始点SO、SI (X,y) = (0. 00mm, 0. 00mm)渐进结束点E0、EI (χ,y) = (_2· 50mm, -14. 00mm)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具体地说,用图9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比较例3]比较例3与实施例3对应,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在于眼球侧的面的设定。S卩,在比较例3中使眼球侧的面的设定与物体侧的面的设定相同。渐进开始点SO、SI (X,y) = (0. 00mm, 0. 00mm)渐进结束点E0、EI (χ,y) = (_2· 50mm, -14. 00mm)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具体地说,用图9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比较例4]比较例4与实施例4对应,与实施例4的不同点在于物体侧的面的设定。S卩,在比较例4中使眼球侧的面的设定与物体侧的面的设定相同。渐进开始点SO、SI (X,y) = (0. 00mm, 0. 00mm)渐进结束点E0、EI (χ,y) = (_2· 50mm, -14. 00mm)在表4 表6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具体地说,用图9所示的坐标进行设定。
[参考例1]参考例1假定图M的例子并与实施例1对应,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眼球侧的面的设定。S卩,在参考例1中如下这样进行眼球侧的面的设定。渐进开始点SI (X,y) = (-2. 00mm, -2. OOmm)渐进结束点EI (X,y) = (-4. 50匪,-16. 00匪)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参考例2]参考例2假定图M的例子并与实施例3对应,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在于眼球侧的面的设定。S卩,在参考例2中如下这样进行眼球侧的面的设定。渐进开始点SI (X,y) = (2. 00mm, 2. OOmm)渐进结束点EI (X,y) = (-0. 50匪,-12. 00匪)在表1 表3中记载有以上的设定条件。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该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在物体侧的面和眼镜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都具有渐进面,其特征在于,在佩戴眼镜时通过上述佩戴者的眼球旋转中心的光线通过一组点, 上述一组点中的第一点是存在于上述眼球侧的面的主子午线上且位于渐进开始点与渐进结束点之间的点,上述一组点中的第二点是存在于上述物体侧的面的主子午线上的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当设远用部的面屈光力为Df,设主子午线上的任意点的面屈光力为Dm,设面的加入度为ADD,并用下式表示主子午线上的加入度变化率R时, R= (Dm-Df) /ADD,上述第一点的上述加入度变化率与上述第二点的上述加入度变化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组点都是渐进开始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组点都是渐进结束点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 通过互不相同的光路的上述光线至少有二条,通过上述光路中的第一光路的上述光线通过第一的上述一组点, 通过上述光路中的第二光路的上述光线通过第二的上述一组点, 上述第一的一组点都是渐进开始点, 上述第二的一组点都是渐进结束点。
6.一种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用于设计权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利用光线跟踪法,求出上述第一点和上述第二点,在上述光线跟踪法中,计算入射到上述物体侧的面并从上述眼球侧的面射出之后通过上述眼球旋转中心的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实际测量到的眼球旋转中心到上述眼球侧的面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实际测量到的佩戴时前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实际测量到的弯曲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及其设计方法,改善佩戴眼镜时渐进部在主子午线上的像散,扩宽渐进部和近用部的明视区域,并且使加入度按照规格变化。在物体侧的面和眼镜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都具有渐进面的渐进屈光力眼镜镜片中,位于主子午线A上并规定渐进面的渐进开始点和渐进结束点是与物体侧的面的光线相交的点,并且是与眼球侧的面的光线相交的点,目视时最佳。
文档编号G02C7/02GK102314001SQ20111017278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加贺唯之, 铃木庸平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