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57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光学仪器部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安装于光学仪器内的镜筒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行动电话、PDA、数字相机、摄影机等手持式装置配备取像模块的趋势已日益普遍,伴随着产品对手持式装置功能的要求,性能更好及体积更小的市场需求下,光学取像模块已面临到更高画质与小型化的双重要求。除了提升光学取像画素及取像的清晰度外,手持式装置的防震设计也日趋重要。
现有设计为了增加光学仪器的镜筒装置的防震效果,避免群筒因受瞬间力量产生相对固定筒的抖动和异音,一般于群筒及固定筒之间增加独立的缓冲部件,此种外加式的缓冲部件不仅造成制作上成本的增加及制程的不便外,仍有无法确保返修后及初始的缓冲部件两者性能相同的问题,另外,外加式的缓冲部件会造成组装作业上难度的提升及工时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手持式装备需要增加独立的缓冲部件、成本增加、制程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镜头防抖动装置,不仅能克服群筒瞬间受力所产生的抖动和异音外,亦可克服上述外加式缓冲部件成本增加、制程不便、返修性不佳、作业难度提升及工时增加的问题。依据本技术形式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镜头防抖动装置,其包含固定筒及群筒。群筒同轴套设于固定筒内,且群筒可相对固定筒作动,群筒包含至少一缓冲部,由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缓冲部抵顶于固定筒的内壁,且缓冲部内形成透空区,用以提供缓冲部欲产生形变的空间。在本技术形式其它实施方式中,透空区的两侧封闭,且缓冲部抵顶于固定筒的内壁处,随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其中,缓冲部更包含支撑区及抵顶区。支撑区由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抵顶区连接支撑区形成前述的透空区,且抵顶区的厚度小于支撑区的厚度。另外,缓冲部亦可渐缩形成凸字形缓冲部。值得一提的是,凸字形缓冲部抵顶于固定筒的内壁处,随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此外,在本技术形式其它实施方式中,透空区亦可呈现一侧封闭,另一侧开放的形式,且缓冲部抵顶于固定筒的内壁处,随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其中,缓冲部更包含支撑区及抵顶区。支撑区由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抵顶区连接支撑区形成前述的透空区,且抵顶区的厚度小于支撑区的厚度。另外,缓冲部抵顶于固定筒的内壁处,随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因此,上述诸实施方式藉由群筒上一体成型的缓冲部来达成吸震的效果,同时也解决了现有外加式缓冲部件成本增加、制程不便、返修性不佳、作业难度提升及工时增加的问题。


图I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A绘示图I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后视图。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3绘示图I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分解图。图4A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后视图。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立体图。如图I所示,镜头防抖动装置100包含固定筒110及群筒120。本实施方式经过特殊设计的群筒120,不仅能解决群筒120瞬间受力所产生的抖动和异音,关于现有外加式缓冲部件成本增加、制程不便、返修性不佳、作业难度提升及工时增加的问题亦可获得改善。图2A、2B绘示图I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后视图、以及局部放大图。图3绘示图I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分解图。如图2及图3所示,群筒120同轴套设于固定筒110内,群筒120可相对固定筒110作动,群筒120包含至少一缓冲部121,由群筒120—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缓冲部121抵顶于固定筒110的内壁。其中,缓冲部121为群筒120 —体成型形成,一方面可增加缓冲部12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有降低成本及提升加工便利性的考虑。值得一提的是,缓冲部121可平行于群筒120的外缘C设置,亦可如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121与群筒120的外缘C夹一角度α的方式设置。然而,缓冲部121与群筒120之间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只要缓冲部121能充分的抵顶固定筒110并达成吸震的效果,何种设置方式并无限制。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121内形成透空区122,用以提供缓冲部121产生形变的空间,换言之,当缓冲部121因瞬间外力受力时,本身可利用透空区122进行弹性变形以抵抗瞬间所受的外力。透空区122的两侧封闭,缓冲部121抵顶于固定筒110内壁处随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其中,缓冲部121弧弯状的顶点处为固定筒施力给群筒的施力点Α,缓冲部121抵顶于固定筒110内壁处设计为弧弯状,是为了让固定筒110由统一及固定的施力点A施力给群筒120,如此不仅让缓冲部121的两侧受力较为均匀,更有助于增加缓冲部121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121的两侧随弧弯而渐缩形成凸字形缓冲部。然而,虽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121渐缩形成凸字形,使缓冲部121中央突出抵顶于固定筒110内壁,但此设计仅为让固定筒110由统一及固定的施力点A施力给群筒120。因此,缓冲部121并非仅能为凸字形,缓冲部121亦可为单纯的弧弯状,同样具有提供施力点的功效。至于缓冲部121要为何种形状,可视制造过程、抵顶力需求及加工成本的需求进行调整。此外,缓冲部121更包含支撑区123及抵顶区124。支撑区123由群筒120—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抵顶区124连接支撑区123形成前述的透空区122。支撑区123 —方面连接抵顶区124,另一方面在抵顶区124因外力发生弹性变形时,提供支撑力予抵顶区124。
为了上述支撑区123及抵顶区124各自的功能,本实施方式中设计抵顶区124的厚度小于支撑区123的厚度,支撑区123的厚度较厚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予抵顶区124,而抵顶区124的厚度较薄是为了降低产生弹性变形的难度。图4A、4B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防抖动装置的后视图、以及局部放大图。如图4A、4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防抖动装置200与前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防抖动装置100大略相同,但不同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透空区210呈现一侧封闭,另一侧开放的形式,如此可有效增加缓冲部220弹性变形的程度及吸震的功效。本实施方式其余部分皆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予赘述。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发明的镜头防抖动装置藉由群筒上一体成型的缓冲部来达成吸震并防止异音的效果,同时也解决了现有外加式缓冲部件成本增加、制程不便、返修性不佳、作业难度提升及工时增加的问题。此外,缓冲部的形式可有很多种,因应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缓冲部可随的调整其形式。
·
虽然本发明已以诸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固定筒;以及 群筒,同轴套设于该固定筒内,且该群筒可相对该固定筒作动,该群筒包含 至少一缓冲部,由该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该缓冲部抵顶于该固定筒的内壁,且该缓冲部内形成透空区,用以提供该缓冲部欲产生形变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空区两侧封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抵顶于该固定筒的内壁处,随该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更包含 支撑区,由该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以及 抵顶区,连接该支撑区形成该透空区,且该抵顶区的厚度小于该支撑区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渐缩形成凸字形缓冲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字形缓冲部抵顶于该固定筒的内壁处,随该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空区一侧封闭,另一侧开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抵顶于该固定筒的内壁处,随该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更包含 支撑区,由该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以及 抵顶区,连接该支撑区形成该透空区,且该抵顶区的厚度小于该支撑区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防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抵顶于该固定筒的内壁处,随该固定筒内壁轮廓弯曲并呈弧弯状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防抖动装置,其包含固定筒及群筒。群筒同轴套设于固定筒内,且群筒可相对固定筒作动,群筒包含至少一缓冲部,由群筒一体成型径向突出形成,缓冲部抵顶于固定筒的内壁,且缓冲部内形成透空区,用以提供缓冲部形变的空间。
文档编号G02B27/64GK102854698SQ2011103717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黄品霏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