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95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形成图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主要由显影单元和成像单元构成,两单元绕同一旋转轴可以进行一定距离范围的相互转动。如图1所示,显影单元主要包括碳粉仓5、搅拌架4、送粉辊3、显影辊2及碳粉厚度调节板6,这五个部件均设置于显影框架7内。成像单元主要包括废粉仓8、感光鼓1、充电辊9和清洁刮片10,四者均设置于清洁框架11内。显影单元中,碳粉仓5提供碳粉的储藏空间和适宜的碳粉输送通道;搅拌架4通过自身的旋转使输往显影辊2的待用碳粉均勻分布;送粉辊3通过旋转把碳粉输送到显影辊 2上;碳粉厚度调节板6对显影辊2提供碳粉厚度调节功能;显影辊2毗邻于感光鼓1,通过极性相反的电荷作用使碳粉吸附于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区域。成像单元中,充电辊9的圆柱表面紧紧地压靠于感光鼓1的圆柱表面,并对感光鼓 1提供充电功能,使感光鼓1光敏区域携带上极性与碳粉吸附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电荷;清洁刮片10与充电辊9的圆柱表面摩擦接触,用以刮除充电辊9上的残余碳粉,从而保证充电辊9的清洁。使用上述清洁刮片的方式清洁充电辊,对清洁刮片外形尺寸要求高,要求其表面平整光滑,无起伏、折弯、凸点等不良情形,一旦清洁刮片出现起伏或凸点,会导致充电辊出现对应的磨损线,降低清洁能力,从而导致打印不良。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78290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辊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与充电辊表面接触的充电清洁辊,该充电清洁辊通过与充电辊表面接触,从动的随充电辊转动,同时利用其表面覆盖的密胺树脂泡沫或者毛微细纤维材料清洁充电辊表面残余的碳粉或杂物。该充电清洁辊配设在包含该充电辊回转中心的假想水平面的下侧,该充电辊回转轴可回转地支撑在充电辊轴承上,充电清洁辊回转轴可回转地支撑在清洁辊轴承上,清洁辊轴承保持在轴承保持部件中,该轴承保持部件与充电辊轴承形成为一体,在轴承保持部件与清洁辊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用以支撑清洁辊轴承, 并使充电清洁辊在与充电辊接触和分离的方向上移动。上述结构中,充电辊轴承和清洁辊轴承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弹性部件对清洁辊轴承的加压,能使充电清洁辊对充电辊表面的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使他们之间的接触不至于过紧或过松,从而提高清洁效率,并提高清洁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弹性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疲劳,导致弹性力下降,导致充电清洁辊对充电辊接触不良,使清洁效果降低;另外,这种结构的零部件多,对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要求高,不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充电辊清洁效果好、清洁可靠性强且清洁结构简单的处理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包括感光鼓,使得所述感光鼓带电的充电辊,以及清洁辊,该清洁辊设置在包含充电辊回转中心的假想平面与感光鼓相对的一侧,并与充电辊表面相接触;还包括对称布置的一对轴承支架,轴承支架一体成型,且包括支撑充电辊回转轴的充电辊轴承和支撑清洁辊回转轴的清洁辊轴承;轴承支架安装在处理盒的清洁框架上。上述处理盒的清洁辊和充电辊安装在一体成型的轴承支架上,该轴承支架安装在处理盒的清洁框架上,零件少,结构简单,装配方面;同时,轴承支架使充电辊和清洁辊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一旦把他们之间的距离调整为最佳,充电辊与清洁辊之间接触的过盈量能长期保持,提高清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该处理盒的清洁框架上设有一对一端开口的滑槽,其开口端朝向感光鼓轴线;轴承支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内;该处理盒还包括弹性部件,安装在轴承支架与清洁框架之间,其恢复力迫使轴承支架朝向感光鼓滑动。这种设计能进一步提高清洁辊的装配效率,这种结构安装的先后顺序是先把弹性部件安装在轴承支架上远离感光鼓的一侧,然后把他们一同安装到滑槽中,由于弹性部件安装在清洁框架和轴承支架之间,其弹性力可以使轴承支架沿滑槽来回移动;接着先后把清洁辊和充电辊安装到清洁辊轴承和充电辊轴承上;最后安装感光鼓,通过使弹性部件产生弹性形变,能使充电辊后退,让出安装感光鼓的位置,使感光鼓顺利安装到指定位置, 然后在弹性部件恢复力的作用下,充电辊被推向感光鼓,并保持充电辊与感光鼓表面的接触。进一步的,该处理盒的充电辊轴承和清洁辊轴承均为U形。进一步的,该处理盒的充电辊轴承和清洁辊轴承的U形开口方向朝向感光鼓。进一步的,该处理盒的充电辊轴承和清洁辊轴承呈大致阶梯型分布,从感光鼓径向看,充电辊轴承位于清洁辊轴承外侧。进一步的,该处理盒的弹性装置连接在充电辊轴承上。上述设计的处理盒,其结构简单,装配更方便。进一步的,该处理盒的清洁辊包括刚性的回转轴芯和包裹在回转轴芯上的海绵层。这种处理盒使用海绵作为清洁辊的清洁层,能保证清洁效率,同时成本低廉。
图1是现有一种处理盒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的清洁框架内部主要部件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的轴承支架、弹性部件在清洁框架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的轴承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的充电辊、清洁辊、轴承支架和弹簧安装在清洁框架中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b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充电辊、清洁辊、轴承支架和弹性部件装配完成的局部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习知处理盒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 仅对与本实用新型密切相关的结构部分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清洁框架70中安装有感光鼓20、充电辊30和清洁辊40。相对于感光鼓20和清洁辊40,充电辊30处于中心位置,清洁辊40安装在充电辊30与感光鼓20相对的一侧。充电辊30和清洁辊40两端的回转轴均安装在轴承支架50上,轴承支架50安装在清洁框架70的滑槽内,且有一弹簧60安装在轴承支架50与清洁框架70之间,弹簧60 恢复力的方向在感光鼓径向指向感光鼓的轴线。充电辊30周面与感光鼓20的周面接触,由于两个周面的接触存在一定过盈量,充电辊30被感光鼓20带动旋转,同时对感光鼓20充电。清洁辊40的周面与充电辊30的周面接触,也存在一定过盈量,清洁辊40被充电辊30 带动旋转,由于旋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线速度差,清洁辊40对充电辊30的外表面产生一定摩擦,从而可以刮除附着在充电辊30外表面上的残余碳粉或其他杂物颗粒,产生清洁充电辊 30的效果。图3和图4显示了轴承支架50和弹簧60在清洁框架70上的安装情况。在清洁框架70两侧对称安装有轴承支架50和弹簧60。从图4可以看出,清洁框架70两侧均设置有卡板71,卡板71可以是清洁框架70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零件固定安装在清洁框架70上。卡板71上设置有滑槽72,用于安装和保持轴承支架50。当感光鼓20安装在清洁框架70上时,滑槽72的开口端朝向感光鼓20轴线。轴承支架50可以沿着滑槽72 滑动,也就是说,轴承支架50沿着滑槽72可以在靠近或远离感光鼓20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轴承支架50在远离感光鼓的一侧受弹簧60约束。轴承支架50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轴承支架50主要由充电辊轴承57和清洁辊轴承58两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一体成型。充电辊轴承57和清洁辊轴承58均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设计有利于清洁辊40和充电辊30的装配;当感光鼓20安装在清洁框架70 上时,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端均朝向感光鼓20轴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当清洁辊40、充电辊30和感光鼓20安装好后,保证充电辊30能在接触和远离感光鼓20的方向上移动,而清洁辊40也能够对充电辊30保持稳定的过盈接触。轴承支架50整体呈阶梯状,当其安装好时,从感光鼓20径向看,充电辊轴承57处于清洁辊轴承58的外侧。轴承支架50还设有六个定位凸块,分别是上凸块51、52和53以及下凸块54、55和56。当轴承支架50安装到滑槽72中时,这些定位凸块卡在滑槽72上下两个槽壁上,使轴承支架50不能在垂直于滑槽 72的方向上移动,而只能在滑槽72内滑动。轴承支架50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59,用于固定或连接弹簧60的一端。充电辊30、清洁辊40和轴承支架50的装配情况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进行装配时,首先把弹簧60 —端安装到轴承支架50的定位凸起59上(如图9所示);然后把轴承支架50和弹簧60 —同安装到滑槽72中,使上凸块51、52、53和下凸块M、55和56分别卡扣在滑槽72的槽壁上,同时,弹簧60的另一端抵扣在滑槽72的底部;接着把清洁辊40 的清洁辊回转轴41安装到清洁辊轴承58上,再把充电辊30的充电辊回转轴31安装在充电辊轴承57上,此时,清洁辊40与充电辊30的外表面之间应接触并产生一定的过盈量; 最后,压缩弹簧60,使轴承支架50稍微后退,最后,把感光鼓的回转轴安装到感光鼓轴承上 (图中未显示),在弹簧60恢复力的作用下,轴承支架50沿滑槽72 前进,使充电辊30与感光鼓20的周面相接触并产生一定过盈量。如图9所示,弹簧60的一端安装在充电辊轴承57的后侧,即远离感光鼓2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60也可以安装在清洁辊轴承58的后侧或者轴承支架50的其他部位,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即该弹簧的恢复力能使轴承支架在靠近感光鼓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并能把充电辊保持在接触感光鼓并与感光鼓存在一定过盈量的位置。另外,弹簧60也可以被其他弹性部件,如薄金属弹性片等代替。由于感光鼓20和充电辊30之间是过盈配合,通过调整弹簧60的恢复力可以调整感光鼓20与充电辊30之间的过盈量,以达到最好的充电效果。同样,由于清洁辊40和充电辊30之间也是过盈配合,他们之间的过盈量可以通过设计清洁辊轴承58和充电辊轴承57之间的距离来调整。由于清洁辊轴承58和充电辊轴承57是一体成型,可以在制造轴承支架时,就设定好他们之间最佳的距离,使清洁辊和充电辊之间的过盈量处于适当值,从而使清洁效果的达到最佳。由于清洁辊轴承和充电辊轴承之间的距离一旦确定,在相当长时间内就不会变化,因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保证清洁辊和充电辊相接触时过盈量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清洁效果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既保证清洁效果又节约成本,清洁辊40的结构最好是由刚性的回转轴芯和包裹在该轴芯上的海绵层组成。该海绵层的材料最好是聚氨酯海绵。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清洁框架上可以不设置凹槽,轴承支架直接固定在清洁框架上,清洁辊轴承和充电辊轴承也可以不是U型,而是环形。在以上情况下,可以把轴承支架、清洁辊和充电辊先组装成组件,然后把该组件一体安装到清洁框架上。另外,U型清洁辊轴承的开口方向也可以不是朝向感光鼓,而是朝向其他方便单独安装或取出清洁辊的方向,这样,安装的顺序可以是先安装充电辊,再安装感光鼓,最后安装清洁辊。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在不拆卸感光鼓和充电辊的前提下,方便地更换清洁棍。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围绕实施例的相关结构变换进行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技术方案,例如,轴承支架的凸块和弹性部件的数量可以变化。此等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处理盒,包括感光鼓;充电辊,使得所述感光鼓带电;清洁辊,设置在包含所述充电辊回转中心的假想平面与所述感光鼓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充电辊表面相接触; 其特征在于对称布置的一对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一体成型,且包括支撑所述充电辊的回转轴的充电辊轴承和支撑所述清洁辊的回转轴的清洁辊轴承; 所述轴承支架安装在所述处理盒的清洁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框架上设有一对一端开口的滑槽,其开口端朝向所述感光鼓轴线; 所述轴承支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轴承支架与所述清洁框架之间,其恢复力迫使所述轴承支架朝向所述感光鼓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辊轴承和所述清洁辊轴承均为U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感光鼓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辊轴承和所述清洁辊轴承呈大致阶梯型分布,从所述感光鼓径向看,所述充电辊轴承位于所述清洁辊轴承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充电辊轴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辊包括刚性的回转轴芯和包裹在所述回转轴芯上的海绵层。
专利摘要处理盒,包括感光鼓,使得所述感光鼓带电的充电辊,以及清洁辊,该清洁辊设置在包含充电辊回转中心的假想平面与感光鼓相对的一侧,并与充电辊表面相接触;还包括对称布置的一对轴承支架,轴承支架一体成型,且包括支撑充电辊回转轴的充电辊轴承和支撑清洁辊回转轴的清洁辊轴承;轴承支架安装在处理盒的清洁框架上。该处理盒的充电辊清洁结构更简单,装配更方便,同时能保证稳定的清洁效果。
文档编号G03G21/00GK202093323SQ2011201910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王其乐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