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增距镜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95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自动增距镜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距镜治具,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增距镜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镜头、手机模组等产品需求量及品质、效率越来越多及严格化。目前,主要是用实际调焦距离(近焦调焦距离为10CM,调焦距离为1.2M,远焦距离为 3M),针对此现象对场地面积要求较高,(注3MX3M = 9平方米1 一台机台),无法做到效率提升及品质稳定性,且机台使用面积成本增加。为了满足产品量产化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机种做不同评估人员的增加,这样一来,必然造成时间,机台使用面积成本费用的增加以及产品的不一致性。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增距镜治具,该半自动增距镜治具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节省时间和成本。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增距镜治具, 包括底板、待测试产品的定位治具、用于近焦测试的第一光源组、用于污点测试的第二光源组和用于远焦及调焦测试的增距镜组,所述定位治具固设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二、三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气缸,所述第一、二、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运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做左右往返运动,且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恰可运动到所述定位治具的正上方。使用时,先把待测试产品即镜头模组定位于定位治具上,然后把镜头模组上嵌入调焦,调用调焦画面,然后启动第三气缸带动增距镜组到产品上方,进行手动调焦,调焦完成后,进行近焦测试,然后查看其测试结果,然后可依次进行远焦测试或污点测试,完成所有测试后可循环操作即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 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运动的结构为所述第一、二、三支架分别由两竖直导杆和一水平杆组成,所述两竖直导杆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两竖直导杆的顶端,在所述两竖直导杆间活动设有一高度调节支架,该高度调节支架恰可相对所述导杆做上下往返运动,另设有一竖直螺旋杆,该竖直螺旋杆穿套于所述水平杆后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固连,所述气缸固设于该高度调节支架上,所述竖直螺旋杆和所述水平杆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螺纹。使用时,可旋转竖直螺旋杆,由于竖直螺旋杆和支架的水平杆之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因此,旋转螺旋杆即可带动气缸上下往返运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 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做左右往返运动的结构为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推杆,该第一、二、三推杆的一端分别于第一、二、三气缸的活塞固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固连。这样,由气缸活塞的往返运动转化为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的水平(即左右)往返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半自动增距镜治可显著提升效率、縮小机台使用面 积及提高产品品质稳定性,另外,机台从原有的9平方使用面积縮小0. 36平方米,大幅提升 了机台嫁动率及产品的量产性,成本费用下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底板2——定位治具3——第一光源组 4——第二光源组5——增距镜组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第三气缸12——第一推杆13——第二推杆14——第三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ー种半自动增距镜治具,包括底板1、待测试产品的定位治具2、用于近焦测试的 第一光源组3、用于污点测试的第二光源组4和用于远焦及调焦测试的增距镜组5,所述定 位治具固设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8,所述 第一、ニ、三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ニ、三气缸9、10、11,所述第一、ニ、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 所述第一、ニ、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运动,所述第一、ニ、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 述第一、ニ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做左右往返运动,且所述第一、ニ光源组和增距镜 组恰可运动到所述定位治具的正上方。使用吋,先把待测试产品即镜头模组定位于定位治 具上,然后把镜头模组上嵌入调焦,调用调焦画面,然后启动第三气缸带动增距镜组到产品 上方,进行手动调焦,调焦完成后,进行近焦测试,然后查看其测试结果,然后可依次进行远 焦测试或污点测试,完成所有测试后可循环操作即可。上述第一、ニ、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ニ、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 运动的结构为所述第一、ニ、三支架分別由两竖直导杆和一水平杆组成,所述两竖直导杆 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分別固设于所述两竖直导杆的顶端,在所述两竖直 导杆间活动设有一高度调节支架,该高度调节支架恰可相对所述导杆做上下往返运动,另 设有ー竖直螺旋杆,该竖直螺旋杆穿套于所述水平杆后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固连,所述气 缸固设于该高度调节支架上,所述竖直螺旋杆和所述水平杆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螺 纹。使用吋,可旋转竖直螺旋杆,由于竖直螺旋杆和支架的水平杆之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因此,旋转螺旋杆即可带动气缸上下往返运动。上述第一、ニ、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ニ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 做左右往返运动的结构为分别设有第一、ニ、三推杆12、13、14,该第一、ニ、三推杆的一端 分别于第一、ニ、三气缸的活塞固连,另一端分別与所述第一、ニ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固连。这样,由气缸活塞的往返运动转化为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的水平(即左右)往返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半自动增距镜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1)、待测试产品的定位治具O)、 用于近焦测试的第一光源组(3)、用于污点测试的第二光源组(4)和用于远焦及调焦测试的增距镜组(5),所述定位治具固设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8),所述第一、二、三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气缸(9、10、11), 所述第一、二、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运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做左右往返运动,且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恰可运动到所述定位治具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增距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运动的结构为所述第一、二、三支架分别由两竖直导杆和一水平杆组成,所述两竖直导杆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两竖直导杆的顶端,在所述两竖直导杆间活动设有一高度调节支架,该高度调节支架恰可相对所述导杆做上下往返运动,另设有一竖直螺旋杆,该竖直螺旋杆穿套于所述水平杆后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固连,所述气缸固设于该高度调节支架上,所述竖直螺旋杆和所述水平杆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动增距镜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做左右往返运动的结构为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推杆(12、13、14),该第一、二、三推杆的一端分别于第一、二、三气缸的活塞固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固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自动增距镜治具,包括底板、待测试产品的定位治具、用于近焦测试的第一光源组、用于污点测试的第二光源组和用于远焦及调焦测试的增距镜组,所述定位治具固设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二、三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气缸,所述第一、二、三支架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往返运动,所述第一、二、三气缸又恰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在水平面内做左右往返运动,且所述第一、二光源组和增距镜组恰可运动到所述定位治具的正上方。该半自动增距镜治具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节省时间和成本。
文档编号G03B43/00GK202183011SQ20112027259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王满龙 申请人: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