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88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与示例性实施例一致的方法和设备涉及一种投影仪,更具体地讲,涉及这样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能够防止由于投影仪的内部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布置在投影仪中的反射镜的热变形。
背景技术
投影仪或投射系统是这样一种显示设备,这种显示设备使用从光源(诸如发光二极管(LED)或灯)发出的光将输入的视频信号投射在屏幕上,由此显示图像。这样的显示 设备可用于提供会议室中的演示或者实现剧院或家庭的家庭影院中的投影仪。现有技术的投影仪在离屏幕一定距离处投射图像,以确保投射距离。在这样的投影仪的情况下,如果人在投射距离之内经过,则投射在屏幕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遮蔽,另夕卜,难以在小房间中显示大屏幕。因此,近年来已经积极开发了超接近投射(super-close projection)投影仪。为了实现接近投射,超接近投射投影仪使用反射镜,以调节屏幕的放大倍率以及在将图像投射在屏幕上之前调节图像的位置。反射镜通常由塑性材料制成,因此如果投影仪的内部温度升高,则会发生热变形。因此,由于热变形而导致反射镜的曲率和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投射在屏幕上的图像变形,并且图像质量劣化。因此,需要一种防止由于投影仪的内部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布置在投影仪中的反射镜的热变形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可克服上述缺点以及上面没有描述的其它缺点。然而,应该理解,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不需要克服上述缺点,并且可以不克服上述任何问题。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包括固定部分,固定部分形成在反射镜的预定位置上并连接到壳体,以防止由投影仪的内部温度升高所导致的反射镜的热变形。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包括投射单元,投射图像;壳体,支撑投射单元;反射镜,包括反射面并反射光,反射面面对投射单元并具有曲率;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中心轴上,位于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均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被构造为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反射镜可以是非球面镜,所述非球面镜具有凹入的折射面,反射面可形成在折射面上。第一固定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上侧中心部分上。第二固定 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下部分上。第三固定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 的右下部分上。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可布置在反射镜的边缘的相应点上,反射 面的曲率在所述相应点改变。壳体可包括第一突起,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第二突起,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壳体还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一突起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第二弹性 构件,布置在第二突起和第三固定部分之间,可根据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一突起之间的连接 状态以及第三固定部分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调节反射镜的连接角度。第一固定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下侧中心部分上。第二固定 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上。第三固定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 的右上部分上,从而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倒三角形。第二固定部分可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的拐角上,第三固定部分可 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右上部分的拐角上。壳体可包括第一突起,连接到第一固定部分;第二突起,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 第三突起,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壳体还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一突起和第一固定部分之间;第二弹性 构件,布置在第二突起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第三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三突起和第三固定部 分之间,可根据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一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二突起之间 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固定部分和第三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调节反射镜的连接角度。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均可包括孔,形成在反射 面的外部区域上;连接构件,穿过所述孔并连接到壳体。反射镜的底表面可被布置为与壳体隔开预定距离。所述投影仪还可包括支撑部分,支撑反射镜,并布置在反射镜的底表面与壳体之 间的空间中;缓冲部分,布置在支撑部分上,与反射镜接触。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降低对反射镜的热变形影响的方法,反 射镜用于将图像反射在屏幕上,所述图像由被壳体支撑的投射单元投射,所述方法包括将 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竖直中心轴上;将第二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第一外部部 分上;将第三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第二外部部分上,使得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 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使用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 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隔开 相同的预定距离,使得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等腰三角形。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将被固定到壳体的反射镜的预定位置中形成固定部 分。因此,可基本防止由于投影仪的内部温度升高所导致的反射镜的热变形,因此可基本防 止由投影仪投射的光束接触的区域发生弯曲或倾斜。示例性实施例的另外方面和优点将在详细的描述中被阐述,从详细的描述中将是 明显的,或者可通过实施示例性的实施例而被了解。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I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投影仪的示意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的方法的视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的方法的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镜和壳体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固定部分的视图;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和图6F是示出根据固定反射镜的各种固定位置的热变形模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示例性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在不同的附图中描绘相同的部件时,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提供描述中限定的内容(诸如详细的构造和部件),以帮助全面理解示例性的实施例。因此,清楚的是,在没有那些具体限定的内容的情况下,可实施示例性的实施例。另夕卜,由于相关领域中已知的功能或部件会在不必要的细节上使得示例性的实施例模糊,因此不详细描述这些已知的功能或部件。图I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投影仪的示意图。参照图1,投影仪100包括投射单元110、反射镜120和壳体130,并且可以是超接近投射投影仪,所述超接近投射投影仪布置在屏幕10的前方,从而能够在相对邻近的范围内将图像投射到屏幕10。投射单元110投射图像。更具体地讲,投射单元110可使用光源(诸如灯或发光二极管(LED))将从外部源发送的图像或预存储在存储单元(未示出)中的图像投射在屏眷10上。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投射单元110根据图像将光投射在面对投射单元110的反射镜120上,反射镜120反射光,由此在屏幕10上显示图像。反射镜120具有反射面并用于反射图像,反射面具有曲率。反射面被布置为面对投射单元110。更具体地讲,反射镜120可以是具有凹入的折射面的非球面镜,反射面可被形成在折射面上。具体地讲,可使用金属层(诸如铝或银)、高反射材料层或电介质多层膜将反射面(未示出)形成在反射镜120的一个表面(该表面被布置为面对投射单元110)上,以反射被投射的图像。由投射单元110投射的图像被反射面反射并在屏幕10上被显示。反射面上的被由投射单元110投射的图像接触的区域可被称为有效面(未示出)。具体地讲,可通过改变反射镜120的反射面的凹入度、反射镜120与投射单元110之间的距离以及投射单元110的倾斜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调节由投射单元110投射在屏幕10上的图像的放大倍率和位置。
反射镜120包括固定到壳体130的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未示出)。更具体地讲,第一固定部分被布置在反射镜120的中心轴上,并位于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以将反射镜120固定到壳体130,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并且被构造为将反射镜120固定到壳体130。这里提到的外部区域可以是从反射面的边缘突出的部分。例如,第一固定部分可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上侧中心部分上,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可被分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下部分和右下部分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可形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可被布置在反射镜120的边缘的相应点,反射面的曲率在所述相应点改变。 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固定部分可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下侧中心部分上,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可被分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和右上部分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倒三角形。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可形成倒等腰三角形或倒等边三角形,第二固定部分可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的拐角上,第三固定部分可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右上部分的拐角上。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可包括形成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的相应孔以及穿过相应孔并连接到壳体130的相应连接构件。每个相应孔和每个相应连接构件可以分别是螺纹孔和螺钉。可通过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将反射镜120固定到壳体130。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壳体130支撑投射单元110和反射镜120。为了实现此目的,壳体13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每个固定部分的突起(未示出),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未示出),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设置在突起与每个固定部分之间以改变反射镜120的角度。更具体地讲,如果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则壳体130可包括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的第一突起(未示出)以及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的第二突起(未示出)。每个突起可具有与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的相应连接构件连接的孔,并且第一固定部分的连接构件可通过形成在壳体130上的孔被连接。壳体130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设置在第一突起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设置在第二突起和第三固定部分之间。因此,可根据第二固定部分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固定部分与第二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来调节反射镜120的连接角度。如果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倒三角形,则壳体130可包括连接到第一固定部分的第一突起(未示出)、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的第二突起(未示出)以及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的第三突起(未示出)。每个突起可具有与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的相应连接构件分别连接的相应孔。壳体130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设置在第一突起和第一固定部分之间;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设置在第二突起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第三弹性构件(未示 出),设置在第三突起和第三固定部分之间。因此,可根据第一固定部分与第一突起之间的 连接状态、第二固定部分与第二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固定部分与第三突起之间的 连接状态来调节反射镜120的连接角度。在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连接状态可表示穿过相应固定部分 的孔以及相应突起(或壳体)的孔的相应连接构件的紧固程度,可基于连接构件的紧固程 度来改变反射镜120的反射角度。例如,如果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则第一固定 部分的连接构件和第三固定部分的连接构件可被调节为比第二固定部分的连接构件更紧 固,从而反射镜120具有向上和向右的反射角度。这种特性可类似地应用于第一固定部分、 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倒三角形的情形。虽然在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投射单元110和反射镜120固定到壳体130,但是 这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可设置单独的内壳体以固定投射单元和反射镜,并且可设置单独 的外壳体以容纳内壳体。在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120的中心轴上,第二固 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被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或倒三角形。如果反射镜120 通过按照如上所述布置的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固定到壳体130,则 可基本防止可能由于投影仪100的内部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反射镜120的热变形。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A、图2B、图3A和图3B详细描述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 分和第三固定部分的位置。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的方法的视 图。更具体地讲,图2A示出了通过使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布置的第一固定部分、第二 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固定到壳体的反射镜,图2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镜 的正视图。参照图2A,第一固定部分210布置在反射镜200的上侧中心部分,第二固定部分 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分别布置在反射镜200的左下部分和右下部分,由此与第一固定部 分210形成三角形。第一固定部分210、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中的每个通过使用形成 在从反射镜200突出的相应部分上的相应孔以及穿过相应孔的相应连接构件,来将反射镜 200固定到壳体300。每个相应孔和穿过相应孔的相应连接构件可以分别是螺纹孔和螺钉。壳体300可包括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220的第一突起310以及连接到第三固定部 分230的第二突起320。更具体地讲,第一突起31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穿过第二固定部分220的相应孔的 相应连接构件的孔,第二突起32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穿过第三固定部分230的相应孔的相 应连接构件的孔。壳体30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穿过第一固定部分210的相应孔的相应连接 构件的孔。与上述示例类似,第一突起310的孔和第二突起320的孔可以是螺纹孔。图2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镜200的正视图。
参照图2B,反射镜200包括反射面240,反射面240反射由投射单元110 (参见图I)投射的图像,由投射单元110投射的图像接触反射面240以形成有效面250,并且被朝向屏幕10 (参见图I)反射。第一固定部分210 (具体地讲,孔)可被布置在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的上侧中心部分上,第二固定部分220可被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210隔开第一预定距离,并且可被布置在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的左下部分上。第三固定部分230可被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210隔开第二预定距离(第二预定距离可等于或可不等于第一预定距离),并且可被布置在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的右下部分上。具体地讲,参照大致在反射面240的中心彼此交叉的水平参考轴260和垂直参考轴270,第一固定部分210可被布置在垂直参考轴270上,在水平参考轴260之上,并且位于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上,第二固定部分220可被布置到垂直参考轴270的左侧,在水平参考轴260之下,并且位于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上。另外,第三固定部分230可被布置到垂直参考轴270的右侧,在水平参考轴260之下,并且位于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上。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一固定部分210之间的距离可与第三固定部分230和第一固定部分210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固定部分210、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可被这样布置,使得第一固定部分210、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关于第一固定部分210形成等腰三角形。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一固定部分210之间的距离、第三固定部分230和第一固定部分21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固定部分220与第三固定部分230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固定部分210、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可被这样布置,使得第一固定部分210、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关于第一固定部分210形成等边三角形。如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分210、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通过形成在反射面240的外部区域上的相应孔将反射镜200固定到壳体300。这种构造起到防止对由投射单元110 (参见图I)投射在屏幕10上的图像产生影响的目的。另外,如图2B所示,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可被布置在反射镜200的边缘的点上,反射镜200的曲率在所述点改变。然而,这不应被理解为限制。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可被布置在反射镜200的任何点上,只要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能够与第一固定部分210形成三角形即可,而不用考虑第二固定部分220和第三固定部分230是否被布置在反射镜200的曲率改变的点上。虽然在上面参照图2A和图2B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分210被直接连接到壳体300,但是这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壳体300可具有将被连接到第一固定部分210的单独突起。另外,虽然在上面参照图2A和图2B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突起310和第二突起320被布置在壳体300的下表面上,但是这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第一突起310和第二突起320可被分别布置在壳体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或者可被布置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的方法的视图。
更具体地讲,图3A示出了通过使用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布置的第一固定部分、 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固定到壳体的反射镜,图3B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的反射镜的正视图。参照图3A,第一固定部分410可布置在反射镜400的下侧中心部分,第二固定部 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可分别布置在反射镜400的左上部分和右上部分,由此与第一 固定部分410形成倒三角形。第一固定部分410、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中的每个可通过使用形 成在从反射镜400突出的相应部分上的相应孔以及穿过相应孔的相应连接构件,来将反射 镜400固定到壳体500。每个相应孔和穿过相应孔的每个相应连接构件可以分别是螺纹孔和螺钉。壳体500包括连接到第一固定部分410的第一突起510、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420 的第二突起520以及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430的第三突起530。更具体地讲,第一突起51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穿过第一固定部分410的相应孔的 相应连接构件的孔,第二突起52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穿过第二固定部分420的相应孔的相 应连接构件的孔。另外,第三突起530可包括将被连接到穿过第三固定部分430的相应孔 的相应连接构件的孔。与上述示例类似,第一突起510、第二突起520和第三突起530中的 每个的相应孔可以是螺纹孔。图3B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镜400的正视图。参照图3B,反射镜400包括反射面440,反射面440反射由投射单元110 (参见图 1)投射的图像,由投射单元110投射的图像接触反射面440以形成有效面450,并且被朝向 屏幕10 (参见图1)反射。第一固定部分410 (具体地讲,孔)可被布置在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的下侧中心 部分上,第二固定部分420可被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410隔开第一预定距离,并且可被布 置在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上。另外,第三固定部分430可被布置为与第一固 定部分410隔开第二预定距离(第二预定距离可等于或可不等于第一预定距离),并且可被 布置在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的右上部分上。具体地讲,参照大致在反射面440的中心彼此交叉的水平参考轴460和垂直参考 轴470,第一固定部分410可被布置在垂直参考轴470上,在水平参考轴460之下,并且位于 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上,第二固定部分420可被布置到垂直参考轴470的左侧,在水平参 考轴460之上,并且位于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上。第三固定部分430可被布置到垂直参 考轴470的右侧,在水平参考轴460之上,并且位于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上。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一固定部分410之间的距离可 与第三固定部分430和第一固定部分410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固定部分410、第二固 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可被这样布置,使得第一固定部分410、第二固定部分420 和第三固定部分430关于第一固定部分410形成倒等腰三角形。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一固定部分410之间的距离、第 三固定部分430和第一固定部分41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固定部分420与第三固定部分 430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固定部分410、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可 被这样布置,使得第一固定部分410、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关于第一固定部分410形成倒等边三角形。如上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0、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通过形成在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上的相应孔将反射镜400固定到壳体500。这种构造起到防止对由投射单元110 (参见图I)投射在屏幕10上的图像产生影响的目的。另外,如图3B所示,第二固定部分420可被形成在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上的左上部分的拐角上,第三固定部分430可被形成在反射面440的外部区域上的右上部分的拐角上。具体地讲,如果从第一固定部分410到反射镜400的左上部分画虚线以及从第一固定部分410到反射镜400的右上部分画虚线,则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的位置可被确定为使得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中的每个的孔的相应中心接触相应的虚线。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即使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没有被分别布置在左上部分和右上部分的相应拐角上,第二固定部分420和第三固定部分430也可被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410形成倒三角形。虽然在上面参照图3A和图3B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突起510、第二突起520和第三突起530分别形成在壳体500的下表面、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但是这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第一突起510、第二突起520和第三突起530可形成在壳体的后表面上。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镜和壳体的截面图。具体地讲,图4示出了沿着中心轴截取的反射镜600和壳体700的截面图,其中,第一固定部分610布置在反射镜600的上侧中心部分上。因此,在图4中省略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如图4所示,反射镜600的后表面可被布置为与壳体700隔开一定距离。具体地讲,反射镜600可通过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连接到壳体700,使得反射镜600被布置为与壳体700隔开预定距离。壳体700可包括支撑部分620和缓冲部分630,支撑部分620位于反射镜600的后表面与壳体700之间的空间中以支撑反射镜600,缓冲部分630布置在支撑部分620上并与反射镜600接触。缓冲部分630可由例如橡胶或海绵或者具有弹性的其它任何材料制成。根据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可通过被布置为形成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的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基本上最小化可能由于投影仪的内部温度升高所导致的热变形。另外,由于支撑部分620通过缓冲部分630支撑反射镜600,因此即使在反射镜600中出现了热变形,也防止支撑部分620用作相对于反射镜600的受力点。虽然在上面参照图4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分610被布置在反射镜600的上侧中心部分上,但是这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如果第一固定部分610被布置在反射镜600的下侧中心部分上,则反射镜600的底表面可被布置为与壳体700隔开预定距离,并且支撑部分620可被设置在反射镜600的底表面和壳体700之间。另外,虽然在上面参照图4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部分620被设置为支撑反射镜600,但是这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反射镜600可通过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被布置为与壳体700隔开一定距离,而不需要单独的支撑部分。在该示例中,反射镜600的底表面和壳体700之间的空间可以是中空的。图5是详细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固定部分的视图。具体地讲,图5示出了与上囬针对图4描还的不例性买施例结合使用的回足部分。如图5所示,固定部分610的连接构件611穿过形成在反射镜600的外部区域613 上的孔以及形成在壳体700上的孔,从而将反射镜600固定到壳体700。另外,可在反射镜600的外部区域613上的形成孔的区域和壳体700之间布置弹 性构件615。弹性构件615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诸如弹簧)形成。虽然图5示出固定部分设置在反射镜600的上侧中心部分上,但是连接到壳体700 的突起的其它固定部分可具有相同构造。具体地讲,连接到壳体700的相应突起的固定部 分中的每个可包括布置在相应突起和相应固定部分之间的相应弹性构件。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和图6F是示出根据反射镜的各种固定位置的热变 形模式的视图。更具体地讲,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和图6F示出了根据由从反射镜反射 之后剩余的光的辐射能吸收的热分布以及投影仪的内部环境条件的热变形模式。这里描述 的热变形可以表示例如反射镜的弯曲度或倾斜度。如果反射镜固定在如上参照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固定位置中,则如图6E和 图6F所示,具体地,与图6A、图6B、图6C和图6D所示的反射镜被固定在各种可选的固定位 置的情况相比,热变形被基本上最小化。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构思。示例 性的实施例可被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设备。另外,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意图是示意性 的,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多种替换、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楚的。
权利要求
1.ー种投影仪,包括 投射単元,投射图像; 壳体,支撑投射単元; 反射镜,包括反射面并反射光,反射面面对投射单元并具有曲率; 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中心轴上,位于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并且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 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 形,并且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中,反射镜是非球面镜,所述非球面镜具有凹入的折射面,反射面形成在折射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上侧中心部分上,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分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下部分和右下部分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中,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分别布置在反射镜的边缘的相应点上,反射面的曲率在所述相应点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中,壳体包括 第一突起,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 第二突起,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中,壳体还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一突起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 第二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二突起和第三固定部分之间, 其中,根据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一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固定部分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调节反射镜的连接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下侧中心部分上, 其中,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分别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和右上部分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倒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中,第二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左上部分的拐角上, 其中,第三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的右上部分的拐角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中,壳体包括 第一突起,连接到第一固定部分; 第二突起,连接到第二固定部分; 第三突起,连接到第三固定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仪,其中,壳体还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一突起和第一固定部分之间; 第二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二突起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 第三弹性构件,布置在第三突起和第三固定部分之间, 其中,根据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一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以及第三固定部分和第三突起之间的连接状态调节反射镜的连接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中,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均包括孔,形成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连接构件,穿过所述孔并连接到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仪,其中,反射镜的底表面被布置为与壳体隔开预定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仪,所述投影仪还包括 支撑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底表面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以支撑反射镜; 缓冲部分,布置在支撑部分上,与反射镜接触。
14.ー种降低对反射镜的热变形影响的方法,反射镜用于将图像反射在屏幕上,所述图像由被壳体支撑的投射単元投射,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竖直中心轴上; 将第二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第一外部部分上; 将第三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第二外部部分上,使得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 使用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布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隔开相同的预定距离,使得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形成等腰三角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包括投射单元,投射图像;壳体,支撑投射单元;反射镜,包括反射面并反射光,反射面面对投射单元并具有曲率;第一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镜的中心轴上,位于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布置在反射面的外部区域上,与第一固定部分形成三角形。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分中的每个被构造为将反射镜固定到壳体。
文档编号G03B21/00GK102955345SQ20121030107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朴宰贤, 卢正镐, 许溱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