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52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所 谓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携带信息终端(PDA)、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件I (特开2011-699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有 在内周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沿着透镜支撑体的外周设置的环状的主环口 ;固定在主环 口的内周侧且沿着主环口的周方向空出一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磁石;分别被固定在多个磁石 的内周侧上环状线圈;被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面上,对向于环状线圈内周侧上的圆筒 状辅助环口 ;向环状线圈的进行通电、对供电加以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在对透镜的光轴倾 斜加以补正时,对流向对应环状线圈的电流的电流值使之不同。根据此专利文件I的技术, 由固定在磁石内周侧的多个环状线圈和对向于环状线圈的辅助环口形成了磁场回路。通过 控制部对流向各环状线圈的电流进行个别控制,对透镜支撑体的光轴倾斜补正就能简单进 行了。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件I的技术中,为形成产生出电磁力的领域,设置有辅助环口,其 与固定在多个磁石内周侧上的多个环状线圈相互对向。为此,驱动透镜支撑体的此领域整 个周长被磁石内周的整个周面所限制,故透镜驱动装置的驱动效率较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的驱动效率高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 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在内周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设置于透镜支撑体外周、 能支撑透镜支撑体作前后性自由移动的框体;固定于框体上,配置在透镜支撑体外周面的 周方向且与透镜支撑体外周面之间空出一定间隔进行配置的磁石;以及与磁石相对向配置 的线圈体。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透镜支撑体具有从磁石外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 凸缘;线圈体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的边缘上,与磁石的外周面对向配置。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框体具有环状的环口,侧面具有与光轴相平行的外周 侧壁;环口的外周侧壁和磁石之间设置有间隙,线圈体就被配置在该间隙中。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线圈体是由卷绕在磁石外周面周方向的第I线圈和 沿框体周方向呈环状的、在磁石的外周面的周方向空出90度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线圈所构 成。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石外周面轮廓整体呈平面四角形状,所述线圈 体内周面轮廓整体呈平面四角形状。
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石为多个,所述磁石在透镜支撑体周方向上相 互空出一定间隔配置,第2线圈具有从各磁石外周面向周方向突出的端部。
一种自动对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对线圈体的通电加以控制的控制部。
一种带相机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所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由于在该磁石外周面侧上配置有线圈体,从该磁石内周的周长开始沿着较长外周,能形成为驱动透镜支撑体而产生电磁力的领域。据此,与在磁石内周面侧配置线圈体相 t匕,能更广泛利用到磁石的磁力,能提高装置的驱动效率。
在设置环状的环口后,根据环口外周侧壁和磁石之间设置有间隙,相比于将磁石配置在环口外周侧壁的情况,环口的外周侧壁内的磁通量会减少。因此,由于能降低环口的外周侧壁内的磁通量,所以装置被要求小型化,环口外周侧壁的厚度即便变薄也能降低对环口外部的磁场泄漏。
由于线圈体是由卷绕于磁石外周面的第I线圈和从框体周方向外侧看呈环状的、 在磁石外周面的周方向以相隔90度间隔空出配置的多个第2线圈所构成,所以,例如向第I 线圈通上电流,能将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向相互对向的一对第2线圈通上电流,则透镜支撑体能向与光轴相正交的方向移动。据此,透镜支撑体能实施用于自动对焦移动及晃动补正的移动。
形成磁石外周面的轮廓从整体上来看其平面呈四角形状,形成线圈体内周面的轮廓从整体上来看其平面四角形状。所以,与形成同等体积的磁石外周面轮廓及形成线圈体内周面的轮廓,其整体平面呈圆形状相比,由于磁石外周面及线圈体内周面的长度能更长, 所以,能更广范围内利用磁石磁通量,所以能提高装置的驱动效率。
多个的磁石相互间空出一定间隔配置。第2线圈具有从磁石外周面开始向周方向突出的端部。从磁石端面产生出的一部分磁通量弯曲倾斜将第2线圈端部截断。根据此周方向上的磁通量成分,在第2线圈上通上电流时产生与光轴相正交方向的电磁力,透镜支撑体则能移动向与光轴相正交的方向。据此,透镜支撑体能实施用于晃动补正的移动。·


图1是相关本发明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某一部分进行切割后所显示的水平截面图。
图2是相关本发明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1中的D-D截面图。
图3是相关本发明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分解斜视图。
图4是对本发明实施形态中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模块图。
主要附图标记的说明
I透镜驱动装置
3 环口(框体)
5透镜支撑体
7框体(框体)
8底座(框体)
16第I线圈
17 磁石
19a、19b、19c、19d 第 2 线圈
2O线圈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件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加以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相关 的透镜驱动装置I是一种组装进移动终端中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透镜驱动装置。
如图3所示,此透镜驱动装置I具有环状的环口 3、透镜支撑体5、配置在环口 3的 光轴方向前侧的框架(框体)7及前侧弹簧9、配置在环口 3的光轴方向后侧上的底座(框体) 8及后侧弹簧11。在后侧弹簧11和环口 3之间配置有后侧垫片(绝缘体)15。
环口 3是一种外形呈略四角筒状形的框体。在环口 3的4个角部上,其内周侧分 别被固定有磁石17。环口 3是由侧面同光轴相平行的外周侧壁3a、内周侧壁3b、及连接外 周侧壁3a和内周侧壁3b的中间部3c所构成。内周侧壁3b仅设置在环口 3的角部分上。 然后,在环口 3的各角部分中,外周侧壁3a和内周侧壁3b及中间部3c构成“ - ”字形截面。 外周侧壁3a其平面略呈四角形状。各内周侧壁3b沿着后面讲到的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 其平面略呈圆弧形状。另外,环口 3被固定在底座8和框架7之间。
如图1所不,磁石17从如侧看其平面略呈二角形状,内周面沿着环口 3的内周侧 壁3b的外周略呈圆弧形状,外周面是沿着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角部内周构成的形状。 即,形成全部磁石17外周面的轮廓整体上看起来平面呈四角形状。磁石17的内周侧被固 定在环口 3的内周侧壁3b的外周上,外周侧被配置进从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内周所设 置的间隙中。磁石17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磁极互不相同。4个磁石17的各外周面被充磁 成相同的磁极。在本实施形态的4各磁石17的各外周面为N极。
如图3所示,透镜支撑体5为略呈圆筒形状。透镜(无图示)被固定在其内周侧。 环形状的凸缘5a形成在透镜支撑体5的后侧上。凸缘5a从4个磁石17的外周面开始向 径方向外侧突出。外周的部分能达到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内周近旁。线圈体20的光轴 方向后侧的端部就被固定在此部分上。
在4个磁石17的外周侧和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内周之间的间隙中,线圈体20 与4个磁石17的外周面对向配置。形成线圈体20的内周面轮廓整体上平面呈四角形状。 线圈体20是由第I线圈16和第2线圈19所构成。第2线圈19是由4个第2线圈19a、 19b、19c和19d所构成。第2线圈19是由互为对向的第2线圈19a和19c、第2线圈19b 和19d相串联连接。据此,互为对向的第2线圈19a和19c 一旦被通上电流,就会产生出电 磁力移动向相同方向。另外,一旦互为对向的第2线圈19b和19d被通上电流,就会产生出 电磁力向相同方向移动。
以下说明中,将光轴方向称作Z方向,将与Z方向相正交的一方向称作X方向,将 与Z方向及X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称作Y方向。如图1及图2所示,在透镜支撑体5的凸缘 5a上,在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内周近旁,设置有4个磁石17和4个第2线圈19a、19b、 19c、19d。4个磁石17空出一定间隙,第I线圈16就对向配置在这些磁石17的外周面上, 卷线卷绕在其周方向上。4个第2线圈19a、19b、19c、19d从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周方向 外侧看呈环状,与第I线圈16的光轴正交方向相邻接,相互空出90度间隔配置固定。第I 线圈16的内径形成要比4个磁石17的外周面所规定的外径要大。4个第2线圈19a、19b、 19c、19d分别被配置在4个磁石17所对向的位置上,分别要比4个磁石17的外周面的长度 要长。即,4个第2线圈19a、19b、19c、19d具有分别从各磁石17的外周面开始向周方向突出的端部191。第2线圈19a、19b、19c、19d在各磁石17的外周面相对向面中,两端部191 呈折返卷绕卷线。即,端部191中的卷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另外,第I线圈16和各第2线 圈19a、19b、19c、19d与间隔配置的磁石17相对向配置。据此,磁石17和第I线圈及第2 线圈19a、19b、19c、19d会形成电磁力产生的领域来驱动透镜支撑体5。
如图1所示的虚线箭头表明了磁石17的磁通量。从各磁石17的外周产生的磁通 量Ml相对第I线圈16后交叉成略直角状后面向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据此,电流一旦流 向第I线圈16,则产生光轴方向的推力。然后,磁通量Ml依次通过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 中间部3c、内周侧壁3b,抵达磁石17的内周侧,形成闭路磁通量。另外,从各磁石17端面 产生出的一部分磁通量M2形成曲线,相对各第2线圈19a、19b、19c、19d的端部191倾斜交 叉后面向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根据此周方向成分的磁通量,一旦向第2线圈19上通上电 流,产生与光轴相正交方向的推力。然后,磁通量M2依次通过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中间部 3c、内周侧壁3b,抵达磁石17的内周侧,形成闭路磁通量。
如图4所示,第I线圈16和第2线圈19a和19c、19b和19d分别被连接到自动对 焦照相机(无图示)的控制部25上,由控制部25分别通以一定值的电流。控制部25具有Z 驱动部32及X-Y驱动部33。第I线圈16被连接到Z驱动部32上,由Z驱动部32通以一 定值的电流。各第2线圈19a和19c、19b和19d被连接到X-Y驱动部33上,由X-Y驱动部 33通以一定值的电流。
当透镜支撑体5向聚合焦点位置进行移动(向光轴方向)时,Z驱动部32向第I线 圈16通上一定的电流。同样,进行晃动补正时,X-Y驱动部33向第2线圈19a和19c、19b 和19d通上一定的电流,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前侧弹簧9在组装前的自然状态为平板状。它是由平面为矩形环状 的外周侧部9a、配置在外周侧部9a内周平面呈圆弧形状的内周侧部9b、及连接外周侧部9a 和内周侧部9b的各腕部9c所构成。
同样,后侧弹簧11在组装前的自然状态为平板状。它是由平面为矩形环状的外周 侧部11a、配置在外周侧部Ila内周平面呈圆弧形状的内周侧部lib、及连接外周侧部Ila 和内周侧部Ilb的各腕部Ilc所构成。
前侧弹簧9的外周侧部9a被夹持在框架7和环口 3之间。内周侧部9b被固定在 透镜支撑体5的如端。后侧弹黃11的外周侧部IIa被夹持在底座8和后侧塾片15之间。 内周侧部Ilb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5的后端。据此,透镜支撑体5通过前侧弹簧9和后侧 弹簧11得以被支撑而能在光轴方向及与光轴相正交方向上作自由移动。
然后,透镜支撑体5 —旦向光轴方向及或者与光轴相正交方向作移动,前侧弹簧9 及后侧弹簧11的弹性力的合力与第I线圈16及/或第2线圈19同磁石17之间产生出电 磁力,当力达到均衡位置时,透镜支撑体5的移动就会停止。
接下来,对相关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I的组装、作用及效果进行说 明。
如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I的组装时依次在底座8上安装固定上后侧弹簧11 ; 后侧垫片15 ;在凸缘5a上固定了第I线圈16和第2线圈19a、19b、19c、19d的透镜支撑体 5 ;在内侧角部上固定了 4各磁石17的环口 3 ;前侧弹簧9 ;框架7。
第I线圈16连同第2线圈19a和19c、19b和19d是将各个端子连接在自动对焦照相机(无图示)的控制部25上,控制部25是单独对流向第I线圈16及各第2线圈19a和 19c、19b和19d上的直流电流进行控制。
本实施形态相关的透镜驱动装置I的聚合焦点控制是通过如下展开的。如图4所 示,首先,控制部25对画像传感器(无图示)处接收到的高频成分(比对)的峰值进行比较。 然后,Z驱动部32就会向第I线圈16上通电,面向聚合焦点位置使透镜支撑体5向Z方向 作直线移动。由于向第I线圈16上通上电流,根据磁石17所产生的电磁力和弹簧9及后 侧弹簧11之间的弹性合力之间,透镜支撑体5在移动到力的均衡位置时就会停止移动。
另外,透镜支撑体I的晃动补正控制通过如下展开。控制部25通过陀螺仪模组 (无图示)等,接收XY方向晃动量大小的信号,对X方向及Y方向晃动补正量进行演算,确定 出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应该移动的位置。X-Y驱动部33向此确定好的位置在第2线圈 19a和19c、19b和19d上通上电流,使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
在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之际,根据第2线圈19a和19c、第2线圈19b和 19d上通上一定的电流,前侧弹簧9及后侧弹簧11的XY方向的弹簧合力同第线圈19a和 19c、第2线圈19b和19d所产生的电磁力之间达到力的均衡位置时,透镜支撑体5的移动 就会停止。
根据本实施形态,通过在该磁石17的外周侧上配置线圈体20,从磁石17的外周周 长开始沿着较长的外周,就能产生出电磁力驱动领域,使透镜支撑体5驱动。据此,与在磁 石17的内周面侧上配置上线圈体20相比,能更广泛地利用到磁石17的磁通量,所以能提 高装置的驱动效率。
根据设置上环状的环口 3后在外周侧壁3a和磁石17之间所设置间隙,与将磁石 17接在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后配置情况相比,能降低环口 3在外周侧壁3a内的磁通量。 这里,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旦磁气达到饱和,就会在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的外部发生磁 场泄漏。根据本实施形态,因为能降低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内的磁通量,所以,装置即便被 要求小型化,外周侧壁3a的厚度即便变得更加薄,能降低对环口 3外部的磁场泄漏。
由于线圈体20是由4个磁石17外周面周方向上卷绕的第I线圈16和从环口 3 的外周侧壁3a的周方向外侧看呈环状、在4个磁石17的外周面的周方向上相间隔90度配 置的4个第2线圈19a、19b、19c、19d所构成。例如,通过向第I线圈16通上电流,能将透 镜支撑体5向光轴方向移动,向互为对向的一对第2线圈19上通上电流,透镜支撑体5能 向与光轴相正交方向移动。据此,透镜支撑体5能实施自动对焦移动及晃动补正的移动。
形成磁石17的外周面轮廓从整体上看呈平面四角形状,形成线圈体20内周面的 轮廓从整体上看呈平面四角形状,所以它与同体积的磁石17的外周面及线圈体20内周面 的形成轮廓为平面圆形状相比,磁石17的外周面及线圈体20的内周面长度能更加长,故能 更广范围地利用到磁石17的磁通量,所以能提高装置的驱动效率。
这里,透镜驱动装置I被要求小型化,但这种场合,圆形状的透镜大小如果保持不 变或者没有变的更小,则会要求将其大小做得更小。另外,透镜驱动装置I实际形状假定 为平面圆形状,其直径尺寸作为一边尺寸的四角形状大小就被评价为透镜驱动装置I的大 小。为此,比如,磁石17的外周面整体为平面圆形状的场合下,透镜驱动装置I大小的概算 值是透镜直径值和磁石17半径方向尺寸2倍值及线圈体20半径方向尺寸的2倍值的合计 值。另一方面,即便使用相同体积的磁石17的场合,如图1所示,磁石17的外周面整体为平面四角形状,面型各边中央,磁石17的厚度一旦变薄,据此,透镜驱动装置I的大小的概 算值就变成透镜的直径值和线圈体20半径方向尺寸2倍值的合计值。即,形成磁石17的 外周面轮廓整体成平面四角形状的场合,它与同体积的形成的磁石17外周面轮廓整体为 平面圆形状相比,仅磁石17的半径方向尺寸2倍值这一部分能够将透镜驱动装置I的大小 做得更小。
多个磁石17在环口 3的角部上相互按照一定间隔配置,第2线圈19具有从磁石 17外周面向周方向突出的端部191。各磁石17的端面产生出的一部分磁通量弯曲倾斜将 第2线圈19的端部191截断,抵达环口 3的外周侧壁3a上。根据此轴方向成分的磁通量, 当向第2线圈19上通上电流时,就产生XY方向的电磁力,透镜支撑体5可以向与光轴相正 交方向移动。据此,透镜支撑体5能进行晃动补正移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只要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可作种种变形的可 能。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线圈体20仅用第I线圈16来构成,也能适用到使透镜支撑 体5移动向光轴方向的自动对焦照相机上。另外,第2线圈19不限于设置成4个,相互以 90度间隔空出配置的2个线圈也可以。另外,磁石17不限于设置成4个,I个或2个也可 以。另外,不设置环口 3的内周侧壁3b,将磁石17固定在中间部3c上也可以。另外,环口 3仅用外周侧壁3a来构成,磁石17可以固定在其它部件上。另外,磁石17也可以采用环状 构造体。透镜支撑体5向XY方向移动的电磁力在磁石17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上弯曲倾斜, 可产生并采用与第2线圈19相交叉的磁通量中的前方向成分或/及后方向成分。此种场 合下,环口 3通过不用设置、或者将外周侧壁3a的面积减小、或者将外周侧壁3a从磁石17 处远离,前方向成分或/及后方向成分的比例能做得更大。据此,使透镜支撑体5向XY方 向移动的电磁力能更变得更大。
权利要求
1.透镜驱动装置,具有 在内周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 设置于透镜支撑体外周、能支撑透镜支撑体作前后性自由移动的框体; 固定于框体上,配置在透镜支撑体外周面的周方向且与透镜支撑体外周面之间空出一定间隔进行配置的磁石;以及 与磁石相对向配置的线圈体; 其特征在于 透镜支撑体具有从磁石外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 线圈体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的边缘上,与磁石的外周面对向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框体具有环状的环口,侧面具有与光轴相平行的外周侧壁; 环口的外周侧壁和磁石之间设置有间隙,线圈体就被配置在该间隙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体是由卷绕在磁石外周面周方向的第I线圈和沿框体周方向呈环状的、在磁石的外周面的周方向空出90度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线圈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外周面轮廓整体呈平面四角形状,所述线圈体内周面轮廓整体呈平面四角形状。
5.如权利要求项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为多个,所述磁石在透镜支撑体周方向上相互空出一定间隔配置,第2线圈具有从各磁石外周面向周方向突出的端部。
6.自动对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对线圈体的通电加以控制的控制部。
7.带相机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在内周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设置于透镜支撑体外周、能支撑透镜支撑体作前后性自在移动的框体;固定于框体上,配置在透镜支撑体外周面的周方向且与透镜支撑体外周面之间空出一定间隔进行配置的磁石;与磁石相对向配置的线圈体。透镜支撑体具有从磁石外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线圈体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的边缘上,与磁石的外周面对向配置。由于产生电磁力的领域长度要比磁石内周要长,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装置驱动效率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文档编号G02B7/09GK103018874SQ2012103568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白木学, 坂本文夫 申请人: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