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64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CSP-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按聚光形式不同可分为槽式、塔式和碟式等三种主要技术。太阳能收集器元件包括集热管、抛物槽式镜面、支架,太阳能收集器元件大约长为10_15m,数块槽式镜面被固定在相应的钢质支架上,支 架沿长度方向设置一纵向转轴,通过转轴转动实现跟踪太阳旋转。太阳能收集器单元,一般长度约为100-160m,大约是由10个太阳能收集器元件串联组成,在单元长度中点设置一维跟踪控制装置。许多平行成排模块化的太阳能收集器单元沿南北或东西向水平轴组成了太阳能集热场。由于目前槽式太阳能聚光镜制造技术还处在是刚刚起步阶段,在制造槽式太阳能聚光镜时,相关工艺尚未形成规模及生产工艺流水线,多数是依靠人工控制完成制作工艺,槽式太阳能聚光镜的曲率更是五花八门,镜面的长度和宽度也无统一的系列尺寸,而且太阳能聚光镜在末端加工(主要是指贴陶瓷片、封边、下片等步骤)时,由于末端加工工序繁多,采用人工控制往往对镜面造成较大污染,难以保证槽式太阳能聚光镜光学效率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对太阳能聚光镜大规模安装陶瓷片并封边、保证槽式太阳能聚光镜的光学效率、安装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位于太阳能聚光镜生产线的末端,太阳能聚光镜为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按照太阳能聚光镜的移动顺序,传输系统依次包括玻璃定位机构、粘陶瓷片机构、玻璃封边机构、玻璃固化机构、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玻璃翻转下片机构,整个传输系统由运载太阳能聚光镜的皮带移载机构连接。前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所述的玻璃定位机构的重复定位误差为土 Imnin前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所述的粘陶瓷片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供陶瓷片机;胶枪;控制陶瓷片在胶枪、供陶瓷片机和玻璃板间移动的机械手。前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所述的玻璃封边机构包括顶高定位部和机械手,由两组机械手对玻璃的四边进行封边,封边胶的厚度为0. 1-1. 5_,更优选的,封边胶的厚度为 0. 3-0. 5mm。前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所述的玻璃固化机构为叠片机,叠片机可堆置40层玻璃板。[0010]前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所述的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由检测定位部和拍摄部构成。前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所述的玻璃翻转下片机构由翻转机、机械手和托架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末端传输系统准确而大批量地将陶瓷片贴于槽式太阳能聚光镜背漆并实现封边及在线固化,简化了聚光镜的末端加工,可以有效降低镜面的污染程度从而提高镜面的光学效率以及镜面反射率,有效提高加工精度与安装效率,进而提高太阳能发电工程的整体发电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槽式太阳能聚光镜背面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架构·[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流程图;其中,I封边,2陶瓷片,3粘陶瓷片机构,4胶枪,5供陶瓷片机,6机械手,7玻璃封边机构,8顶高定位部,9叠片机,10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11玻璃翻转下片机构,12翻转机,13托架,14拍摄部,15检测定位部,16玻璃定位机构,17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槽式太阳能聚光镜背面的整体示意图,由图I可知,槽式太阳能聚光镜背面设有陶瓷片2和封边I。下面根据图2和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槽式太阳能聚光镜(以下简称玻璃板)从槽式太阳能聚光镜生产线末端的清洗机出来后进入后端的皮带17传输线,然后由人工检查背面漆,合格(OK)的就继续往下流,不合格(NG)的经转台下线(下线转台处也可以在前端生产线不工作的时候进行人工上片)。合格玻璃板流到粘陶瓷片机构3,玻璃定位机构16将玻璃进行定位(重复定位误差±lmm),由机器人机械手6在供陶瓷片机5上抓取三个陶瓷片2 (同时检验螺帽是否放入及位置是否正确,不合格丢弃)到胶枪4处将陶瓷片2的背面打上一圈胶,再将陶瓷片2贴在定位好的镜子背面。陶瓷片2贴好后由皮带17移载机构将玻璃板移载到玻璃封边机构7,然后由顶高定位部8对玻璃顶高定位并行包边(由2组机器人机械手6各负责包玻璃四边),封边胶的厚度为0.3-0. 5mm,封边要求边部光滑牢固,镜面及背漆面不得有残留的封边胶。玻璃板封好边后由皮带17将玻璃移进叠片机9进行64分钟的常温固化。(一次进入2片玻璃,并向上堆叠,共40层,玻璃于最上层时真空吸盘组一次吸取2片横移至另一台暂存机,玻璃在由第40层向下移动至第一层的皮带17移载机构上。从叠片机9出来后进入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10,由定位检测部15对玻璃板进行定位,由拍摄部14对陶瓷片2拍照,即由机器人机械手6对准陶瓷片2的位置分别针对陶瓷片2进行拍照检测,并计算陶瓷片2的相对位置,如果相对位置偏差超过0. 5mm则判定为不合格,如果不合格将由机器人将玻璃板取下放到玻璃架上,如果合格玻璃板将流到下一个工位,由人工在陶瓷片2上贴一个泡沫垫。之后玻璃板进入玻璃翻转下片机构11,由翻转机12将玻璃板翻转120度,由另一组翻转机12吸取后放置皮带17上,并由人工检查镜面,合格的继续往下流,不合格的经转台下线。然后由翻转机12将玻璃板翻转120度,由另一组翻转机12吸取后放置皮带17上(镜面向下),合格玻璃板流到制镜线的末端进行翻转定位,再由人工通过助力机械手将玻璃板分别装上托架13。托架13装满后叉车将装满的托架13的玻璃叉走。本实用新型适合最小尺寸1300mmX 1500mm规格的玻璃定位、自动上片、粘陶瓷片、封边、在线固化、下片和传输;传输线体(即皮带17)高度为H=850±20mm,速度为V=15 40m / min,变频可调;生产节拍为彡24秒/片,下片转台载重2000公斤;玻璃厚度2mm 6mm,玻璃重量< 60Kg /片;设备运行时同一条生产线上不混产两种及以上品种的玻璃。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具备特定曲率、长宽尺寸、贴好 陶瓷片和封好边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镜。该槽式太阳能聚光镜的规格和质量适用于规模化装配,并可以保证槽式太阳能聚光镜的光学效率、使用寿命、安装精度以及安装的便捷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位于太阳能聚光镜生产线的末端,太阳能聚光镜为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按照太阳能聚光镜的移动顺序,传输系统依次包括玻璃定位机构、粘陶瓷片机构、玻璃封边机构、玻璃固化机构、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玻璃翻转下片机构,整个传输系统由运载太阳能聚光镜的皮带移载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定位机构的重复定位误差为±l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陶瓷片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供陶瓷片机;胶枪;控制陶瓷片在胶枪、供陶瓷片机和玻璃板间移动的机械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封边机构包括顶高定位部和机械手,由两组机械手对玻璃的四边进行封边,封边胶的厚度为0.1-1. 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边胶的厚度为 0. 3-0. 5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固化机构为叠片机,叠片机可堆叠40层玻璃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由检测定位部和拍摄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翻转下片机构由翻转机、机械手和托架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制镜线末端传输系统,位于太阳能聚光镜生产线的末端,太阳能聚光镜为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按照太阳能聚光镜的移动顺序,传输系统依次包括玻璃定位机构、粘陶瓷片机构、玻璃封边机构、玻璃固化机构、陶瓷片孔位检测机构、玻璃翻转下片机构,整个传输系统由运载太阳能聚光镜的皮带移载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末端传输系统准确而大批量地将陶瓷片贴于槽式太阳能聚光镜背漆并实现封边及在线固化,简化了聚光镜的末端加工,可以有效降低镜面的污染程度从而提高镜面的光学效率以及镜面反射率,有效提高加工精度与安装效率,进而提高太阳能发电工程的整体发电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
文档编号G02B5/08GK202563111SQ2012201457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林嘉宏 申请人:林嘉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