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芯光缆分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连接设备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光缆是由多根光纤组合而成,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分线器将各单芯光纤分开,分别连接不同的接收单元。现有的分线器结构很多,并没有固定规范的标准结构,在实际的使用时各连接部位的结构不稳定,抗拉等指标达不到设计施工要求,容易出现光纤连接不牢固而影响光纤信号的传输稳定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牢固、组装方便的多芯光缆分线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解决一种多芯光缆分线器,包括尾部套体以及中部套体,在中部套体前端设置有分线端帽,分线端帽上设置有多个穿插各单芯光纤的通孔,光缆外层的芳纶卡于尾部套体与中部套体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中部套体与尾部套体部分重合套接,在中部套体与尾部套体套接端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线端帽与中部套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且,所述的尾部套体为可挤压变形的金属件。本实用新型将光缆分线器设计为标准规范部件,方便、规范了光缆铺设时的作业,并且光缆连接牢固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和气密性,保证了光缆线路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多芯光缆分线器由尾部套体I、中部套体2以及分线端帽3套接而成。光缆4从尾部套体I插入,各单芯光纤41从分线端帽3分出,实现光缆的分线。其中,尾部套体I为尾端大前端小贯穿的筒体,采用可挤压变形的金属制成,尾端内径略大于光缆外径,光缆穿过尾部套体I之后挤压尾端变形,使光缆牢固卡于尾部套体I中,保证光缆不会相对分线器轴向移动以及圆周向转动,提高了光缆连接的稳定性。中部套体2也为尾端大前端小贯穿的筒体,其尾端外径略小于尾部套体I前端内径,光缆外层的芳纶拨开套于中部套体2尾端外表面后整体卡于尾部套体I前端内,再将中部套体2尾端与尾部套体I前端用胶水或树脂密封固定粘接。为了提高中部套体2与尾部套体I以及芳纶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在中部套体2尾端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21。分线端帽3设置于中部套体2前端,通过螺纹与中部套体2端部连接。在分线端帽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插各单芯光纤41的通孔31。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 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芯光缆分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套体(I)以及中部套体(2),在中部套体前端设置有分线端帽(3),分线端帽上设置有多个穿插各单芯光纤的通孔(31),光缆外层的芳纶卡于尾部套体与中部套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芯光缆分线器,其特征在于,中部套体与尾部套体部分重合套接,在中部套体与尾部套体套接端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光缆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线端帽与中部套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缆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套体为可挤压变形的金属件。
专利摘要一种多芯光缆分线器,包括尾部套体以及中部套体,在中部套体前端设置有分线端帽,分线端帽上设置有多个穿插各单芯光纤的通孔,光缆外层的芳纶卡于尾部套体与中部套体之间。本实用新型将光缆分线器设计为标准规范部件,方便、规范了光缆铺设时的作业,并且光缆连接牢固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和气密性,保证了光缆线路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G02B6/44GK202533632SQ2012202384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陈斌 申请人:惠州汇聚电线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