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79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光收发装置的连接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光纤连接至光接收元件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
背景技术
光通信系统包括光接收组件、光发射组件、光纤和位于光纤两端的光纤跳线。光纤的两端通过光纤跳线分别连接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均包括适配器,位于光纤端部的光纤跳线连接至光接收组件或光发射组件的适配器。以光接收组件为例,光接收组件包括适配器和光电二极管。光纤跳线通过适配器与光电二极管相连。目前,光接收组件的生产工序包括固定适配器、将光电二极管固定至适配器的步骤。其中,固定适配器和将光电二极管固定至适配器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将光纤跳线连接至适配器、给光电二极管加电以及确定光电二极管的固定位置等步骤。具体来说,光纤跳线连接至适配器后,利用加电装置给光电二极管加电,并将加电的光电二极管放入适配器的大致预定位置并进一步寻找光电二极管的固定位置。现有技术中,光纤跳线与适配器的连接由人工完成,效率较低,且不利于光接收组件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光纤跳线和适配器之间自动化连接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用于将光纤跳线接入适配器,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包括适配器固定装置,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适配器沿第一方向被固定至第一通孔内,适配器包括位于第一通孔中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凹部;光纤顶入装置,包括承托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光纤跳线被承托机构沿第一方向承托,第一驱动机构沿第一方向且朝向适配器驱动承托机构,以使光纤跳线接入适配器的安装凹部中。其中,第一驱动机构是气缸。其中,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进一步包括固定座,适配器固定装置和第一驱动机构均固定至固定座。其中,承托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和承托件,第一联动件连接承托件和第一驱动机构,承托件承托光纤跳线。其中,固定座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用于固定适配器固定装置,第一固定座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固定座用于固定第一驱动机构,承托机构通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一通孔中。其中,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进一步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安装至第一固定座上并用以限制第一联动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距离。[0013]其中,承托件包括固定杆和弹性承托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至第一联动件,另一端与弹性承托杆连接,光纤跳线弹性承托于弹性承托杆内。其中,光纤跳线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光纤,第一套管沿第一方向嵌套至光纤的一端,第二套管沿第一方向嵌套至第一套管上远离光纤端部的位置处,弹性承托杆包括固定单元、弹性单元和挡止单元,固定单元连接至固定杆的另一端,且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腔,挡止单元固定于第一通腔的一端,第一通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三通孔的挡止部,光纤跳线和弹性单元依次设置于第一通腔内且第一套管凸出第三通孔,第二套管和弹性单元弹性支撑于挡止单元与挡止部之间,弹性单元和堵止单元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通腔,光纤设置于第二通腔内。其中,适配器固定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联动件、夹持件和压接套,第一通孔设置于夹持件上,夹持件和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至第一固定座,压接套沿第一方向套设至夹持件外,第二联动件连接第二驱动机构和压接套,第二驱动机构沿第一方向且朝向光纤顶入装置驱动第二联动件以使压接套朝向光纤顶入装置移动进而使夹持件夹持位于第一通孔内的适配器。其中,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位移装置、第二位移装置和第三位移装置,第一位移装置连接固定座并带动固定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位移装置位于第一位移装置和第三位移装置之间并带动固定座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三位移装置带动固定座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光纤自动接入系统采取适配器固定装置将适配器固定,并采用光纤顶入装置将光纤跳线自动接入适配器的安装凹部中,光纤跳线与适配器之间实现了自动化连接,有利于光接收组件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的适配器固定装置和光纤顶入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的光纤顶入装置的另一角度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承托件和光纤跳线的组配放大图;图5是图2所示夹持件和压接套的组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光纤自动接入系统100用于将光纤跳线I接入适配器4。光纤自动接入系统100包括适配器固定装置2、光纤顶入装置3、固定座5、限位装置6、第一位移装置7、第二位移装置8和第三位移装置9。适配器固定装置2设置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通孔21,适配器4沿第一方向Y被固定至第一通孔21内。适配器4包括位于第一通孔21中且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安装凹部41。光纤顶入装置3包括承托机构31和第一驱动机构32。光纤跳线I被承托机构31沿第一方向Y承托,第一驱动机构32沿第一方向Y且朝向适配器4驱动承托机构31以使光纤跳线I接入适配器4的安装凹部41中。[0025]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Y是竖直方向。固定座5包括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2以及连接二者的连接座(未标示)。适配器固定装置2固定至第一固定座51,光纤顶入装置3固定至第二固定座52。第一固定座51设置有与第一通孔21对应且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二通孔511。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2固定至第二固定座52。承托机构31包括承托件311和第一联动件310。第一联动件310连接承托件311和第一驱动机构32,承托件311承托光纤跳线I。在第一驱动机构32的驱动下,第一联动件310带动承托件311和光纤跳线I沿第一方向Y移动。承托件311包括固定杆312和弹性承托杆313。固定杆312的一端固定至第一联动件310,另一端与弹性承托杆313连接,光纤跳线I弹性承托于弹性承托杆313内。固定杆312设置有孔3121和开口 3122。孔3121自固定杆312与弹性承托件311连接的端部沿第一方向Y开设,开口 3122自固定杆312的侧面开设并与孔3121连通。弹性承托杆313包括固定单元314、弹性单元315和挡止单元316。固定单元314连接至固定杆312且设置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通腔317。挡止单元316固定于第一通腔317的一端,第一通腔317的另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三通孔318的挡止部3141。弹性单元315和挡止单元316形成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二通腔319。本实施例中,弹性单元315是弹簧。光纤跳线I包括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和光纤13。第一套管11沿第一方向Y嵌套至光纤13的一端。第二套管12沿第一方向Y嵌套至第一套管11上远离光纤13端部的位置处。第一套管11的自由端为光纤跳线I连接至适配器4的安装凹部41的对接端,该端部位置处光纤13与第一套管11平齐或超出第一套管11设置。露出第一套管11的光纤13被封装在塑料护套(未标示)中,第二套管12固定至第一套管11与光纤13的交接位置处。第二套管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套管11设置。组装光纤跳线I至承托件311的过程包括将光纤跳线I和弹性单元315 —次组装至第一通腔317内,并通过挡止单元316将光纤跳线I和弹性单元315封闭在第一通腔317中。弹性单元315位于挡止单元316和第二套管12之间,第一套管11凸出第三通孔318露出固定单元314外,光纤13穿过第二通腔319露出弹性承托杆313。然后,将装有光纤跳线I的弹性承托杆313连接至固定杆312,需要注意的是,在该步骤之前,需先将露出弹性承托杆313的光纤13穿过固定杆312的孔3121和开口 3122并从固定杆312中伸出。请一并参照图5,适配器固定装置2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联动件23、夹持件24和压接套25。第一通孔21设置于夹持件24上。夹持件24和第二驱动机构22固定至第一固定座51上,压接套25沿第一方向Y套设至夹持件24外,第二联动件23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2和压接套25。驱动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联动件23带动压接套25沿第一方向Y移动。当第二联动件23带动压接套25朝向光纤顶入装置3移动,压接套25压接夹持件24从而将位于第一通孔21内的适配器4牢牢夹持。反之,当第二联动件23带动压接套25背离光纤顶入装置3移动,压接套25自夹持件24上脱离,位于第一通孔21内的适配器4相对夹持件24松脱。第一驱动机构32和第二驱动机构22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其他驱动机构。[0034]请参照图3,限位装置6安装至第一固定座51用于限制第一联动件310沿第一方向Y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6是螺栓。实际应用中,限位装置6亦可以是固定至第二固定座52上的其他结构。第一位移装置7连接固定座5并能够带动固定座5沿第一方向Y移动。第二位移装置8位于第一位移装置7和第三位移装置9之间并能够带动固定座5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的第二方向X移动。第三位移装置9能够带动固定座5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的第三方向Z移动。第一、二、三位移装置7、8、9均用于调整适配器固定装置2的第一通孔21的位置,从而承接固定至第一通孔21的适配器4。本实用新型光纤自动接入系统100应用于光接收组件(未标示)的生产过程中,具体来说,应用于将光纤跳线I接入适配器4后寻找光电二极管(未标示)的固定位置步骤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光纤自动接入系统100采取适配器固定装置2将适配器4固定,并采用光纤顶入装置3将光纤跳线I自动接入适配器4的安装凹部41中,光纤跳线I与适配器4之间实现了自动化连接,有利于光接收组件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用于将光纤跳线接入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包括 适配器固定装置,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适配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被固定至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适配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凹部; 光纤顶入装置,包括承托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光纤跳线被所述承托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承托,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向所述适配器驱动所述承托机构,以使所述光纤跳线接入所述适配器的安装凹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是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进一步包括固定座,所述适配器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固定至所述固定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和承托件,所述第一联动件连接所述承托件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承托件承托所述光纤跳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适配器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承托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进一步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至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并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联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包括固定杆和弹性承托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承托杆连接,所述光纤跳线弹性承托于所述弹性承托杆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跳线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光纤,所述第一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嵌套至所述光纤的一端,所述第二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嵌套至所述第一套管上远离所述光纤端部的位置处,所述弹性承托杆包括固定单元、弹性单元和挡止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连接至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且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腔,所述挡止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通腔的一端,所述第一通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三通孔的挡止部,所述光纤跳线和所述弹性单元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腔内且所述第一套管凸出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弹性单元弹性支撑于所述挡止单元与所述挡止部之间,所述弹性单元和所述堵止单元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通腔,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第二通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固定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联动件、夹持件和压接套,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夹持件上,所述夹持件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压接套沿所述第一方向套设至所述夹持件外,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压接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向所述光纤顶入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以使所述压接套朝向所述光纤顶入装置移动进而使所述夹持件夹持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所述适配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位移装置、第二位移装置和第三位移装置,所述第一位移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座并带动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位移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移装置和所述第三位移装置之间并带动所述固定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位移装置带动所述固定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自动接入系统,用于将光纤跳线接入适配器,光纤自动接入系统包括适配器固定装置,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适配器沿第一方向被固定至第一通孔内,适配器包括位于第一通孔中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凹部;光纤顶入装置,包括承托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光纤跳线被承托机构沿第一方向承托,第一驱动机构沿第一方向且朝向适配器驱动承托机构,以使光纤跳线接入适配器的安装凹部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光纤自动接入系统能够实现光纤跳线和适配器之间的自动化连接。
文档编号G02B6/42GK202837611SQ2012204315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许同乐, 陈享郭 申请人:深圳市光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