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扇及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92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扇及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扇及具有离心扇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
过去,在投影仪等中,利用具有冷却扇的冷却机构来吸入外部的空气,并向外装框体内部发热的部件等吹出,由此防止部件的温度上升。并且,吸入外装框体内部的空气并排出到外部,由此防止外装框体内部的温度上升。冷却扇采用将从旋转轴方向吸入的空气相同地沿旋转轴方向吹出的轴流扇、或将从旋转轴方向吸入的空气沿由于旋转引起的离心力的方向吹出的离心扇等。 专利文献I公开有这样的冷却扇(离心扇),在扇壳体中,在吸风口的开口周缘部具有厚壁部,至少厚壁部的开口面形成为扇壳体的内部侧变窄的锥状,或者形成为凸状的曲面。根据这种结构,防止气体吸引量的减少,并且降低在扇壳体产生的共振振动。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6- 108998号公报可是,在使具有离心扇的投影仪落下的情况下,离心扇也被施加撞击荷重。在离心扇被施加撞击荷重的情况下,构成离心扇的叶轮有时部分地从在支承叶轮的框体形成的作为吸气口的开口部鼓出。并且,在叶轮想要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有时产生该鼓出部分钩住开口部的边缘部分而不能恢复原状的情况,存在离心扇由于发生钩住而导致动作不良的问题。因此,期望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的离心扇、具有该离心扇的投影仪。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而提出的,其能够作为如下的方式或者适用例来实现。[适用例I]本适用例的离心扇,其将从旋转轴方向通过吸气口吸入的空气沿由于旋转引起的离心力的方向通过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扇具有叶轮,其以旋转轴为中心具有多个叶片;以及框体,其具有吸气口,在内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叶轮,在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缘端部形成有在配置叶轮的一侧变宽的倾斜部。根据这种离心扇,形成为具有第I框体的吸气口的缘端部的截面在叶轮侧变宽的倾斜部,因而在施加了落下撞击的情况下,叶轮能够在抵接倾斜部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能够防止钩住缘端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适用例2]在上述适用例的离心扇中,优选倾斜部是凸状的曲线形状。根据这种离心扇,倾斜部具有凸状的曲线形状的截面,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钩住。[适用例3]在上述适用例的离心扇中,优选在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缘端部设有向进行吸气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倾斜部形成于突出部。根据这种离心扇,例如在第I框体的缘端部的厚度变薄而不能充分形成倾斜部的情况下,通过在缘端部设置突出部,能够具有倾斜部。因此,即使在第I框体的缘端部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叶轮钩住缘端部,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另夕卜,能够提高缘端部的强度。[适用例4]在上述适用例的离心扇中,其特征在于,在设吸气口的缘端部与最接近该缘端部的叶轮的外表面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1,设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与该相对的外表面最接近的框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2时,倾斜部被设于Dl < D2时的Dl侧的缘端部。根据这种离心扇,倾斜部设于Dl ( D2时的Dl侧的缘端部的区域,具体地讲是设于距离(Dl)为距离(D2)以下时的距离Dl侧的缘端部的区域,距离(Dl)是指吸气口的缘端部与最接近该缘端部的叶轮的外表面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距离(D2)是指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与该相对的外表面最接近的框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在叶轮因落下撞击而容易钩住的区域(D1 ( D2时的Dl侧的缘端部的区域)中设置倾斜部,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并且,在第I框体的缘端部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能够在叶轮因落下撞击而容易钩住的区域中设置突出部而具有倾斜部,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适用例5]在上述适用例的离心扇中,优选框体具有设有吸气口的第I框体,第I框体由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根据这种离心扇,第I框体利用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即使在实现离心扇的薄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优选地防止叶轮钩住缘端部,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适用例6]本适用例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具有上述的任意一种离心扇;射出光束的光源装置;以及光调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根据这种投影仪,通过设置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的离心扇,SP使在投影仪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冷却。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离心扇的简要结构的图。图3是离心扇的简要剖视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离心扇的倾斜部的简要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心扇的突出部的简要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心扇的简要剖视图。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离心扇的倾斜部的简要剖视图。标号说明I投影仪;5离心扇;6叶轮;7框体、光源装置;62叶片;71、75第I框体;712第I吸气口 ;712A缘端部;713突出部;714倾斜部;714A凸状的曲线形状;714B直线形状;715突出部;723吹出口 ;751倾斜部;751A、751C凸状的曲线形状;751B、751D直线形状;341液晶面板;D1、D2距离;RA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简要结构的图。另外,图1是从上方观察被设置在桌子上的投影仪I的内部结构的图。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简要结构。在包括图1在内的后面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利用XYZ垂直坐标系进行记述。XYZ垂直坐标系将沿着成为从光源装置30射出的光束的行进方向的照明光轴OA的方向设为X (+X)方向,将与X方向垂直,从投影镜头35射出图像光的方向设为Y (+Y)方向。另外,将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而且在设置于桌子上的状态下的上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十Z)。并且,在包括图1在内的后面的附图中,将各个构成要素设为能够在附图中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而适当使各个构成要素的尺寸和比率与实际物体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是根据图像信息(图像信号)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并放大投影于屏幕等投影面上的电子设备。该投影仪I如图1所示具有构成外装的外装框体2、被设于外装框体2内部的光学单元3以及作为冷却扇(排气扇)的离心扇5等。外装框体2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外装框体2的+ Y方向的侧面形成有图像用开口部21,以便使从光学单元3的后述的投影镜头35投影的图像通过。并且,在图像用开口部21的一 X方向的侧面形成有排气口 22,以便将外装框体2内部的温热的空气通过离心扇5排出到外部。光学单元3根据图像信息对光束进行调制并投影,如图1所示,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一端侧朝向Y方向延伸的俯视观察大致L字形状。光学单元3如图1所示具有光源装置30和照明光学装置31,光源装置30具有光源灯301、反射器302和灯壳303,照明光学装置31具有透镜阵列311、312、偏光变换元件313、重叠透镜314和平行化透镜315。并且,光学单元3具有颜色分离光学装置32和中继光学装置33,颜色分离光学装置32具有分色镜321、322和反射镜323,中继光学装置33具有入射侧透镜331、中继透镜333和反射镜332、334。并且,光学单元3具有光学装置34和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镜头35,光学装置34具有作为光调制装置的3个液晶面板341、3个入射侧偏光板342、3个射出侧偏光板343和作为颜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344。并且,光学单元3具有光学部件用框体36,光学部件用框体36在其内部收纳光源装置30、照明光学装置31、颜色分离光学装置32、中继光学装置33和光学装置34,并且在预定位置支承固定投影镜头35。对光学单元3的简要动作进行说明。根据上述结构,从光源装置30射出并经过照明光学装置31的光束,通过颜色分离光学装置32被分离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这三种颜色光。并且,各个液晶面板341根据图像信息对被分离后的各种颜色光分别进行调制。被调制后的各种颜色光由十字分色棱镜344合成而形成图像光,再由投影镜头35投影到屏幕(省略图示)等上。图2是表示离心扇5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的(a)是离心扇5的立体图,图2的(b)是从上方观察离心扇5的俯视图。图3是离心扇5的简要剖视图,图3的(a)是图2的(b)的I 一 I剖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A部放大图。参照图2、图3说明离心扇5的结构及动作。[0040]离心扇5如图1所示设置在排气口 22附近,将外装框体2内部的温热的空气通过排气口 22排出到外部。离心扇5如图2所示具有叶轮6和框体7。叶轮6如图2的(b)所示在圆筒状的轴部61上一体地设置多个叶片62,叶轮6被枢轴支承在框体7内部,能够以旋转轴RA为中心进行旋转。多个叶片62形成为相对于叶轮6的旋转方向Rl向后弯曲。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利用所谓涡轮扇构成。框体7是在内部收纳叶轮6的部件。框体7如图2所示由形成上表面7A的第I框体71、和形成底面7B及侧面7C的第2框体72这两个框体构成。第I框体71利用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第2框体72利用合成树脂部件形成为大致箱状。并且,第I框体71在外周端部具有多个卡合孔711,通过与对应设置的在第2框体72的侧面上端部形成的卡合爪721进行卡合,由此将第I框体71固定在第2框体72上。在第I框体71形成有以旋转轴RA为中心呈圆形状开口的第I吸气口 712。同样在第2框体72形成有以旋转轴RA为中心,在底面7B呈圆形状排列3个圆弧状长孔的第2吸气口 722。因此,第I吸气口 712、第2吸气口 722处于隔着叶轮6且沿着旋转轴RA并列设置的状态。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形成为这样的构造,即具有上表面7A的第I吸气口 712和底面7B的第2吸气口 722这两个吸气口,从两个吸气口将空气吸入到框体7内部。并且,框体7没有形成第2框体72的+ Y方向侧面而是使其开口。利用该第2框体72的开口和第I框体71形成吹出口 723。另外,省略具体图示,在底面7B设有驱动电路(电路基板),以便通过导线从外部供给电力,使叶轮6以旋转轴RA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通过叶轮6以旋转轴RA为中心沿旋转方向Rl进行旋转,离心扇5进行通过第I吸气口 712和第2吸气口 722将空气吸入到内部,并通过吹出口 723吹出到外部的动作。在此,返回到图1,离心扇5与排气口 22相邻地设置在外装框体2内部的光源装置30的附近。并且,离心扇5被设置成为使底面7B (参照图2)朝向外装框体2的底面侧(一Z方向),使上表面7A朝向上面侧(+ Z方向),使吹出口 723朝向排气口 22。并且,离心扇5被设置成为在上表面7A与外装框体2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同样在底面7B与外装框体2的底面之间也具有间隙。这样设置的离心扇5通过叶轮6以旋转轴RA为中心进行旋转,从上表面7A侧的间隙以及底面7B侧的间隙通过第I吸气口 712和第2吸气口 722 (参照图2),分别吸入外装框体2内部的空气尤其是光源装置30的温热的空气。并且,离心扇5将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 723通过排气口 22吹出到外装框体2外部。通过离心扇5的这种动作,将投影仪I内部的温度维持在适当的温度。如图3所示,第I框体71的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沿着全周形成有向吸气方向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713。另外,吸气方向是指沿着旋转轴RA的方向,即从第I吸气口 712到叶轮6的方向(一 Z方向)。因此,突出部713是向+ Z方向突出形成的。并且,沿着缘端部712A的突出部713的与叶轮6相对一侧的全周,如图3的(b)所示形成有在配置叶轮6的一侧变宽且具有凸状的曲线形状714A的倾斜部71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713及倾斜部714是通过对利用板状金属部件形成的第I框体71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005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沿着全周具有向吸气方向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713,在缘端部712A的与叶轮6相对一侧形成有在配置叶轮6的一侧变宽的倾斜部714。由此,即使在第I框体71的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形成倾斜部714。因此,在施加了落下撞击的情况下,叶轮6能够在抵接倾斜部714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能够防止钩住缘端部712A。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第I框体71利用板状金属部件形成,突出部713的倾斜部714具有凸状的曲线形状714A。由此,通过对第I框体71进行拉深加工,能够有效地形成具有凸状的曲线形状714A的突出部71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第I框体71利用板状金属部件形成,并且第I吸气口712的缘端部712A沿着全周具有突出部713。由此,即使在第I框体71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第I框体71的刚性力。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设置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的离心扇5,即使在投影仪I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冷却。(第2实施方式)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倾斜部714的简要剖视图。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714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突出部713的倾斜部714的形状与第I实施方式的倾斜部714的形状不同。其它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倾斜部714如图4所示形成为在配置叶轮6的一侧变宽的直线形状714B。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发挥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倾斜部714也可以形成为具有直线形状714B的截面,与第I实施方式的凸状的曲线形状714A —起能够提高倾斜部714的形状的自由度。(第3实施方式)图5是表不第3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突出部715的简要剖视图。图6是表不第3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简要剖视图。参照图5、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715的结构以及在突出部715形成的倾斜部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715以基本上与第I实施方式的突出部713相同的朝向构成。并且,突出部715如图5所示形成于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一部分,而不是形成于全周,这一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讲,突出部715被设于第I框体71的外形与第I吸气口 712的距离F变窄的区域中。更具体地讲,突出部715如图5所示设于B部及C部的区域中。并且,在除B部和C部之外的区域即E部的区域中没有设置突出部715。并且,在突出部715的与叶轮6相对的缘端部712A形成有在配置叶轮6的一侧变宽的倾斜部(省略图示)。另外,该倾斜部的截面形状能够采用第I实施方式的凸状的曲线形状714A (参照图3的(b))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直线形状714B (参照图4)中的任意一种形状形成。另外,在没有形成突出部715的缘端部712A (E部的区域)没有形成倾斜部。[0065]参照图6说明将上述突出部715及倾斜部设于第I框体71的外形与第I吸气口712的距离F变窄的区域中的原委。图6表示沿包括离心扇5的旋转轴RA的面切断的截面,以离心扇5没有突出部715的状态为基准,将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 (此时指第I吸气口 712的外表面)与最接近缘端部712A的叶轮6的外表面621在与旋转轴RA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l,将相对于旋转轴RA与外表面621相对的外表面622与该外表面622最接近的第2框体72的内表面724的距离设为D2。并且,在距离Dl彡距离D2的情况下,在将形成距离D2—侧作为落下方向落下时,外表面622和内表面724由于落下撞击而撞击。此时由于距离Dl <距离D2,因而形成距离Dl 一侧的叶轮6的外表面621相比缘端部712A是处于旋转轴RA侧,叶轮6从第I吸气口712暂且鼓出,并且想要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将导致外表面621卡在缘端部712A而被钩住。 因此,在距离Dl为距离D2以下的情况下,在将形成距离D2 —侧作为落下方向落下时,形成距离Dl —侧的叶轮6的外表面621容易钩住缘端部712A。因此,在距离Dl <距离D2的情况下,在形成距离Dl —侧的缘端部712A的区域中设置倾斜部。相反,在距离Dl>距离D2的情况下,在使离心扇5落下时,即使外表面622和内表面724撞击,由于距离Dl>距离D2,因而外表面621相比缘端部712A是处于第2框体72侦牝叶轮6不会从第I吸气口 712鼓出,因而不产生钩住,不需要倾斜部和突出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I框体71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利用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并且为了设置倾斜部而比较薄,因而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以能够设置倾斜部的方式进行拉深加工来形成突出部715,而且一并形成倾斜部。并且,第2框体72的侧面7C的厚度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厚度,其结果是,突出部715被设于第I框体71的外形与第I吸气口712的距离F变窄的区域中。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发挥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在第I框体71的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厚度比较薄而不能充分形成倾斜部的情况下,通过在B部及C部的区域的缘端部712A设置突出部715,能够充分形成倾斜部,因而能够在叶轮6由于落下撞击而容易钩住的区域中设置突出部715,能够在该区域中设置倾斜部。换言之,关于倾斜部,将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 (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第I吸气口 712的外表面)与最接近缘端部712A的叶轮6的外表面621的距离设为Dl,将相对于叶轮6的旋转轴RA与外表面621相对的外表面622、与该外表面622最接近的第2框体72的内表面724的距离设为D2,在距离Dl <距离D2的情况下,在形成距离Dl —侧的缘端部712A的区域中设置倾斜部。由此,能够在叶轮6由于落下撞击而容易钩住的区域中(D1 ( D2时的Dl侧的缘端部712A的区域)设置倾斜部,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由此,在第I框体71的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能够在叶轮6由于落下撞击而容易钩住的区域中设置突出部715而具有倾斜部,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在不必要的区域(E部的区域,换言之D1>D2时的Dl侧的缘端部712A的区域)中不具有突出部715 (倾斜部)。因此,即使在实现投影仪I的薄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具有突出部715 (倾斜部)的区域中确保更多的间隙,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冷却。(第4实施方式)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倾斜部751的简要剖视图。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751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中,与第I实施方式的第I框体71相比,构成框体7的第I框体75是利用合成树脂部件形成的,板厚也形成得比较厚。因此,第I框体75具有足以形成倾斜部751的厚度,不具有第I实施方式的突出部713。并且,与第2框体72的固定构造(省略图示)也略微不同。其它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第I框体75沿着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全周具有倾斜部751。另外,倾斜部751形成为在配置叶轮6的一侧变宽。图7的(a)所示的倾斜部751的截面形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751A。图7的(b)所示的倾斜部751的截面形成为直线形状751B。图7的(C)所示的倾斜部751形成为从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与叶轮6相对的一侧朝向上部。具体地讲,倾斜部751的截面形成为凸状的曲线形状751C。图7的Cd)所示的倾斜部751与图7的(c)所示的倾斜部751相同地形成为从第I吸气口 712的缘端部712A的与叶轮6相对的一侧朝向上部。具体地讲,倾斜部751的截面形成为直线形状 751D。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发挥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在第I框体75具有足以形成倾斜部751的厚度的情况下,不需要具有第I实施方式的突出部713,并且如上所述能够提高倾斜部751的截面形状的自由度。另外,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和改良等进行实施。下面说明变形例。前述第I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倾斜部714形成为具有凸状的曲线形状714A的截面。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倾斜部714形成为具有直线形状714B的截面。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凸状的曲线形状和直线形状进行组合得到的形状。这同样适用于第2、第3、第4实施方式。前述第I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第I框体71的突出部713是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但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形成。另外,第I框体71也可以不利用金属而是利用合成树脂部件形成,突出部也可以利用合成树脂部件形成。这同样适用于第2、第3实施方式。前述第4实施方式的离心扇5的第I框体75利用具有能够确保倾斜部751的板厚的合成树脂部件形成,不具有突出部。这同样适用于第2、第3实施方式。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图5中的B部及C部的区域设置倾斜部751。在前述实施方式(第I 第4实施方式)中,离心扇5利用具有第I吸气口 712和第2吸气口 722的两侧吸入型的涡轮扇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具有第I吸气口712和第2吸气口 722中的任意一方的单侧吸入型的涡轮扇构成。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离心扇5利用所谓涡轮扇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西洛克扇构成。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把离心扇5用作将投影仪I内部(外装框体2内部)的温热空气排出到外装框体2外部的排气扇。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用来吸入投影仪I外部的空气,并吹出到光学单元3的发热部件和其它发热部件(例如电源装置等)进行冷却。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光学单元3中,光源灯301采用超高压水银灯。但是不限于此,也能够采用高亮度发光的各种放电型的灯,例如能够采用金属卤化灯和高压水银灯等。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光学单元3中,作为使射出光束的照度均匀的光学系统,采用由透镜阵列311、312构成的透镜组合光学系统,但不限于此,也能够采用由导光棒构成的导光棒组合光学系统。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光学单元3中,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341采用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但也能够采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等反射型的光调制装置。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光学单元3中,光调制装置采用液晶面板341。但是不限于此,通常只要是根据图像信号对入射光束进行调制的装置即可,也可以采用微镜型的光调制装置等。另外,关于微镜型的光调制装置,例如能够采用DMD (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 :数字微镜器件)。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光学单元3中,光调制装置采用所谓三板方式,即与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对应地采用3个液晶面板34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单板方式。并且,还可以追加采用用于提高对比度的液晶面板。
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扇,其将从旋转轴方向通过吸气口吸入的空气沿由于旋转引起的离心力的方向通过吹出口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扇具有叶轮,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具有多个叶片;以及框体,其具有所述吸气口,在内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所述叶轮,在所述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缘端部形成有在配置所述叶轮的一侧变宽的倾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是凸状的曲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缘端部设有向进行吸气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倾斜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设置在与所述框体的外形与所述吸气口的缘端部之间的距离较小的区域对应的所述吸气口的缘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扇,其特征在于,在设所述吸气口的缘端部与最接近该缘端部的所述叶轮的外表面在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1,设相对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与该相对的外表面最接近的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2时,所述倾斜部被设于Dl ( D2时的Dl侧的所述缘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设有所述吸气口的第 I框体,所述第I框体由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
7.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扇;射出光束的光源装置;以及光调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息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
专利摘要离心扇及投影仪。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由于落下撞击造成的动作不良的离心扇、具有该离心扇的投影仪。作为解决手段,离心扇(5)将从旋转轴(RA)方向通过吸气口吸入的空气沿由于旋转引起的离心力的方向通过吹出口(723)吹出,该离心扇(5)具有叶轮(6),其以旋转轴(RA)为中心具有多个叶片(62);以及框体(7),其具有吸气口,在内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叶轮(6),在第1吸气口(712)的至少一部分缘端部(712A)形成有在配置叶轮(6)的一侧变宽的倾斜部(714)。
文档编号G03B21/00GK202833293SQ2012204473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山野大吾, 佐佐木史秀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