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驱动器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77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对焦驱动器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对焦驱动器以及应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种相关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通常通过单一线圈的上下运动来驱动镜筒的上下运动,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由于单一线圈的驱动力较弱、驱动效率不高,有时不能满足较重镜筒的驱动要求。另一方面,当镜筒在上下运动过程时,其轴心偏移角度(tilt)不能有效控制,当轴心偏移角度较高时,会使得所得的图像或视频抖动,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光学成像系统的驱动效率不高和轴心偏移角度不能控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焦驱动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包括第一支架、上弹簧片、镜筒、下弹簧片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配合收容所述上弹簧片、所述镜筒和所述下弹簧片。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还包括若干组驱动单元,所述若干组驱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四侧,所述上弹簧片和所述下弹簧片分别沿着所述镜筒的光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镜筒的上方和下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每组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磁钢、一第二磁钢、一线圈和一极片,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形成磁钢组件,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磁钢组件的外侧,所述极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抵接所述镜筒的颈部凸缘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磁钢抵接所述镜筒的底部凸缘的上表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钢的N极相邻所述第二磁钢的S极,所述第一磁钢的S极相邻所述第二磁钢的N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还包括绝缘垫,所述绝缘垫位于所述下弹簧片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还包括多个插脚,所述多个插脚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且所述多个插脚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自动对焦驱动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包括第一支架、上弹簧片、镜筒、下弹簧片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配合收容所述上弹簧片、所述镜筒和所述下弹簧片。所述自动对焦驱动还包括四组驱动单元,所述四组驱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四侧,每组驱动单元的磁钢组件带动所述镜筒沿着其光轴方向运动,所述上弹簧片和所述下弹簧片分别沿着所述镜筒的光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镜筒的上方和下方。[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对焦驱动器通过在四侧分别设置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通过驱动单元的磁钢带动镜筒的上下运动,其驱动效率较高。此外,各个驱动单元的线圈施加不同的电流,可以控制所述镜筒的轴心偏移角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为光学系统带来防抖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对焦驱动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自动对焦驱动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焦驱动器,其应用于一种光学系统(图未示)中。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对焦驱动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自动对焦驱动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包括第一支架2、上弹簧片3、镜筒4、下弹簧片5、四组驱动单元9和第二支架6。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6配合收容所述上弹簧片3、所述镜筒4和所述下弹簧片5。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四组驱动单元9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的四相邻侧面。每组驱动单元9包括磁钢组件(未标示),所述磁钢组件与所述镜筒4相对固定在一起,且同步移动。所述磁钢组件带动所述镜筒4沿着其光轴方向运动,所述上弹簧片3和所述下弹簧片5分别沿着所述镜筒4的光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镜筒4的上方和下方。此外,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还包括绝缘垫7和插脚8,所述绝缘垫7位于所述下弹簧片5和所述第二支架6之间,所述多个插脚8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6连接,且所述多个插脚8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支架6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包括四对插脚8,每对所述插脚8与所述第二支架6的边角凸柱60卡接,所述插脚8的底端还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支架6的底面,以便可以与一外部驱动器(图未示)相接。具体的,每组驱动单元9包括一第一磁钢12、一第二磁钢14、一线圈16和一极片
18。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包括四个第一磁钢12、四个第二磁钢14、四个线圈16和四个极片18,而且四个所述第一磁钢12、四个所述第二磁钢14、四个所述线圈16和四个所述极片18均为独立结构。所述线圈16为导电线圈,例如由铜导线绕制而成,其在通电后会产生磁场,而且根据所通电流的大小不一,其磁场的强度也不一样。进一步,针对每一组驱动单元9而言,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磁钢12和所述第二磁钢14形成一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线圈16设置在所述磁钢组件的外侧,所述极片1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6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磁钢12抵接所述镜筒4的颈部凸缘4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磁钢14抵接所述镜筒4的底部凸缘44的上表面,而且所述第一磁钢12的N极相邻所述第二磁钢14的S极,所述第一磁钢12的S极相邻所述第二磁钢14的N极。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所述驱动单元9保持驱动所述镜筒4沿着其光轴方向进行上下运动,而且需要保持所述镜筒4的轴心偏移角度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具体而言,当每组驱动单元9的所述线圈16通以电流时,所述线圈16受到沿着所述镜筒4的光轴方向向下的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所述第一磁钢12和所述第二磁钢14受到沿着所述镜筒4的光轴方向向上的力,该反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磁钢12和所述第二磁钢14带动所述镜筒4向上运动。当所述镜筒4向上运动时,所述上弹簧片3会产生回弹力,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使得所述上弹簧片3对所述镜筒4施加的回弹力和施加在所述镜筒4的电磁力相平衡,从而可以将镜筒4控制在不同的所需位置。类似的,当线圈16中通以反向电流时,所述下弹簧片5产生的回弹力和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力可以驱动所述镜筒4向下运动,并控制所述镜筒4停留在不同的所需位置。每组驱动单元的所述线圈16所通的电流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例如,当所述镜筒4的轴心偏移角度在允许范围内时,每组驱动单元的所述线圈16所通的电流相同。当所述镜筒4的轴心偏移角度超出允许范围内时,可以加大所述镜筒4所偏向的这一侧线圈16的电流,也可以减小对面一侧线圈16的电流,从而使得所述镜筒4的轴心偏移角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因此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可以为光学系统带来防抖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对焦驱动器中,通过在四侧设置四个独立的驱动单元,通过驱动单元的磁钢带动镜筒的上下运动,其驱动效率较高。此外,各个驱动单元的线圈通以不同的电流,可以控制所述镜筒的轴心偏移角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提高采用该自动对焦驱动器I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为光学系统带来防抖效果。同时,本实用型还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自动对焦驱动器I,通过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I的驱动单元9驱动控制所述镜筒4的偏移量,保证所述镜筒的偏移角度在设定范围内,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且具有防抖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对焦驱动器,包括第一支架、上弹簧片、镜筒、下弹簧片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配合收容所述上弹簧片、所述镜筒和所述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还包括若干组驱动单元,所述若干组驱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相邻侧面,所述上弹簧片和所述下弹簧片分别沿着所述镜筒的光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镜筒的上方和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每组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磁钢、一第二磁钢、一线圈和一极片,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形成磁钢组件,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磁钢组件的外侧,所述极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颈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凸缘,所述第一磁钢抵接所述镜筒的颈部凸缘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磁钢抵接所述镜筒的底部凸缘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的N极相邻所述第二磁钢的S极,所述第一磁钢的S极相邻所述第二磁钢的N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还包括绝缘垫,所述绝缘垫位于所述下弹簧片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还包括多个插脚,所述多个插脚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且所述多个插脚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面。
7.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自动对焦驱动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驱动器以及应用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光学成像系统。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包括第一支架、上弹簧片、镜筒、下弹簧片、第二支架和四组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配合收容所述上弹簧片、所述镜筒和所述下弹簧片。所述四组驱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自动对焦驱动器的四侧,每组驱动单元的磁钢组件带动所述镜筒沿着其光轴方向运动,所述上弹簧片和所述下弹簧片分别沿着所述镜筒的光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镜筒的上方和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对焦驱动器的驱动效率较高,而且可以控制所述镜筒的轴心偏移角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为光学系统带来防抖效果。
文档编号G03B13/36GK203084271SQ20122047051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范婧 申请人: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