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素数组、画素结构及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7019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画素数组、画素结构及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画素数组、画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画素结构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一共享电极线、数据线、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数据线相交于第一扫描线及第二扫描线。第一主动组件由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第二主动组件由第二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第一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第二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并通过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
【专利说明】画素数组、画素结构及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
[0001]本申请是 申请人:于2011年5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110158961.1的发明名称为“画素数组、画素结构及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画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进行立体显示模式的画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3]立体(3D)影像的显示方式随着显示器的蓬勃发展已经进入商品化的阶段。立体显示装置势必将成为下世代显示器的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市场,如医学、展示、娱乐、教育、军事、设计、广告…等等,都有立体显示装置的需求。
[0004]然而,目前立体显示器导入商品化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在于影像质量相对于平面(2D)显示器还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其包含视角、观者数量等。尤其是,影响立体显示效果最显著的问题莫过于立体鬼影(Cross-talk between stereo images)的发生。
[0005]图1绘示为立体显示技术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 一般而言,立体显示技术将显示器100的画素110划分为左眼画素112以及右眼画素114,其中左眼画素112与右眼画素114所显示的画面不同。使用者的左眼L与右眼(未绘示)分别接收到左眼画素112与右眼画素114所显示的影像后,即可感受到立体显示画面。
[0006]然而,左眼画素112与右眼画素114彼此相邻。因此,难以避免地,左眼L除了接收到左眼画素112所显示的影像信息外,也会接收到右眼画素114所显示的影像信息,亦即发生立体鬼影的现象。为了避免立体鬼影现像,左眼画素112与右眼画素114之间往往配置有遮光图案120。可是遮光图案120所遮蔽的面积越大,则整体显示器100的显示面积将越小。当这样的显示器100 进 行平面显示模式时,显示开口率将倍受限制。也就是说,显示器100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势必牺牲平面显示模式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画素结构,具有两个画素电极,在平面显示模式下,两个画素电极都可以显示画面,且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其中一个画素电极可通过主动组件的控制呈现暗态画面而在立体显示模式下作为遮光图案以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利用不同的顺序开启多个主动组件以使画素结构的其中一个画素电极选择性地显示暗态画面或是显示特定灰阶,藉以减轻立体显示模式下的立体鬼影问题。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画素数组,由多个画素结构数组排列而成,各画素结构具有三个画素电极,在平面显示模式下,三个画素电极可以显示至少两种亮度,而在立体显示模式下,三个画素电极至少一者可以显示暗态画面,另两者可显示不同的亮度,藉此提高立体显示模式的显示质量。[0010]本发明提出一种画素结构,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一共享电极线、数据线、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数据线相交于第一扫描线及第二扫描线。第一主动组件由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第二主动组件由第二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第一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第二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并通过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
[0011]本发明另提出一种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画素结构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一共享电极线、数据线、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数据线相交于第一扫描线及第二扫描线。第一主动组件由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第二主动组件由第二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第一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第二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并通过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包括: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扫描线开启第一主动组件,以由数据线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以及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扫描线开启第一主动组件,并由数据线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并随后由第二扫描线开启第二主动组件以由第一共享电极线输入共享电压于第二画素电极。
[0012]本发明再提出一种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画素结构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数据线、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数据线相交于第一扫描线及第二扫描线。第一主动组件由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第二主动组件由第二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第一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第二画素电极通过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包括:在平面显示模式下,同时由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开启第一主动组件以及第二主动组件以由数据线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以及在立体显示下,第η帧时间时,由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开启第一主动组件以及第二主动组件以由数据线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并且在第η+1帧时间时,由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其中一者开启第一主动组件以及第二主动组件其中一者以由数据线输入暗态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以及第二画素电极其中一者,其中在第η+1帧时间时,第一主动组件以及第二主动组件其中另一者不被开启。
[0013]本发明又提出一种画素数组由多个画素结构数组排列而成。各画素结构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一共享电极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一画素电极、第二画素电极以及第三画素电极。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皆相交于第一扫描线及第二扫描线。第一主动组件由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数据线。第二主动组件由第二扫描线所驱动。第三主动组件由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二数据线。第一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第二画素电极通过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第三画素电极通过第三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二数据线,其中第一画素电极位于第二画素电极与第三画素电极之间。
[0014]基于上述,本发明将画素结构设置有彼此并列两个画素电极或三个画素电极,其中至少一个画素电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显示暗态画面。因此,在立体显示模式下,显示暗态画面的画素电极可以作为两相邻画素结构之间的遮蔽图案,藉以避免立体鬼影现象的发生。同时,在三个画素电极的设计下,于立体显示模式时,不显示暗态画面的两个画素电极可以显示不同的电压。藉以使得三画素电极的画素结构在立体显示模式下仍可以具有高分辨率,或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以及色饱和度不足的问题。此外,在平面显示模式下,所有画素电极都可以显示对应的灰阶,而提供理想的显示开口率。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画素结构可以兼顾平面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开口率以及立体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
[001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绘示为立体显示技术的示意图。
[0017]图2绘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绘示为图2的画素结构的等效电路示意。
[0019]图4绘示为图2的画素结构在平面显示模式下以及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0]图5绘示为第二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示意图。
[0021]图6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2]图7A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在第一平面显示模式下,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3]图7B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在第二平面显示模式下,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4]图8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在立体显示模式下,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5]图9绘示为第三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绘示为图9的画素结构在一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7]图1lA绘示为图9的画素结构在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8]图1lB绘示为图9的画素结构在第二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0029]图12绘示为第四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13绘示为画素结构500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31]图14绘示为第五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15绘示为第六实施例的画素数组中两个邻接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
[0033]【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4]100:显示器
[0035]110:画素
[0036]112:左眼画素
[0037]114:右眼画素
[0038]120:遮光图案
[0039]200>300>400>500:画素结构
[0040]210、312、412、512:第一扫描线
[0041]220、314、414、514:第二扫描线[0042]230、322、462、562、562A、562B:第一共享电极线
[0043]232、292:主干
[0044]234、294:分支
[0045]240,330,420:数据线
[0046]250、342、432、532:第一主动组件
[0047]252、254、342A、342B、T1、T2:晶体管
[0048]260、344、434、534:第二主动组件
[0049]262:透明连接层
[0050]270、352、452、552:第一画素电极
[0051]280、354、454、554:第二画素电极
[0052]290、324、464、564:第二共享电极线
[0053]316:第三扫描线
[0054]346,536:第三主动组件
[0055]522:第一数据线
[0056]524:第二数据线
[0057]556:第三画素电极
[0058]Ccl、Cc2:耦合电容
[0059]Clcl、Clc2:液晶电容
[0060]Csl、Cs2:储存电容
[0061]L:左眼
[0062]THUTH2:接触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63]图2绘示为第一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画素结构200包括第一扫描线210、第二扫描线220、第一共享电极线230、数据线240、第一主动组件250、第二主动组件260、第一画素电极270以及第二画素电极280。数据线240相交于第一扫描线210及第二扫描线220。第一主动组件250由第一扫描线210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240。第二主动组件260由第二扫描线220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230。第一画素电极270通过第一主动组件250电性连接于数据线240。第二画素电极280通过第一主动组件250电性连接于数据线240并通过第二主动组件260电性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230。
[0064]图3绘示为图2的画素结构的等效电路示意。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具体而言,画素结构200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一画素电极270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对向电极可以构成液晶电容Clcl,而第二画素电极280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对向电极可以构成另一液晶电容Clc2。在结构上,第一共享电极线230与第二画素电极280重叠以构成储存电容Cs2。此外,画素结构200还包括有第二共享电极线290,其与第一画素电极270重叠以构成另一储存电容Csl。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共享电极线230与第二共享电极线290可以连接至相同的电位,例如共享电位,因此图3中仅以一条线来表示第一共享电极线230与第二共享电极线 290。
[0065]此外,第一共享电极线230具有主干232以及分支234。主干232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扫描线210并与分支234连接成十字形,而第二主动组件260连接至分支234的一端。另外,第二共享电极线290也可以具有主干292以及分支294,其中主干292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扫描线210并与分支294连接成十字形。
[0066]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共享电极线230与第二共享电极线290可以分别由栅状图案(具有主干以及与主干相交的多个分支)、由U形图案(分别环绕于第一画素电极270以及第二画素电极280的周边)或是其它的图案所构成。图2中所绘示的十字形仅是举例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0067]进一步而言,为了使第二主动组件260电性连接至第一共享电极线230,本实施例例如在画素结构200中设置透明连接层262,其通过接触窗THl以及TH2连接于第二主动组件260的源极与第一共享电极线230。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凡是可以将第二主动组件260与第一共享电极线230电性连接的连接方式都可以应用于本发明中。此外,由图2可知,第一主动组件250例如是双漏极薄膜晶体管,且第一主动组件250的两个漏极分别地电性连接至第一画素电极270以及第二画素电极280。不过,如图3所示,画素结构200可以使用两个晶体管252、254将第一画素电极270以及第二画素电极280分别连接至数据线240,且两个晶体管252、254都是由第一扫描线210控制并且连接至数据线240。
[006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画素电极270位在第二画素电极280与次一级或前一级的画素结构200的第二画素电极280之间。另外,第一扫描线210与第二扫描线220可以设置于第一画素电极270与第二画素电极28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画素电极270与第二画素电极280彼此以并列的方式设置于画素结构200中。如此一来,第一画素电极270与第二画素电极280其中一者显示暗态画面时,可以在相邻两个画素结构200之间提供遮光图案的作用。此时,画素结构200进行立体显示模式时,可以具有理想的立体显示效果,其中立体鬼影的现象不容易发生。
[0069]详言之,图4绘示为图2的画素结构在平面显示模式下以及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4,画素结构200的驱动方式例如包括以下的步骤,但不限于此。在平面显示模式下,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可以先由第二扫描线220开启第二主动组件260以由第一共享电极线230输入共享电压于第二画素电极280。接着,由第一扫描线210开启第一主动组件250,以由数据线240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270以及第二画素电极280。
[0070]如此一来,在同一个巾贞时间中,第一画素电极270仅被输入显不电压,而第二画素电极280则会依序地被输入共享电压以及显示电压。由于第二画素电极280具有共享电压的时间,仅约等于第二扫描线220被致能的时间,使用者观看画素结构200所显示的画面时,不会看到画面的中断。也就是说,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200的第一画素电极270与第二画素电极280都可以呈现显示画面。
[0071]另外,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200的驱动方法可以是先由第一扫描线210开启第一主动组件250,并由数据线240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270以及第二画素电极280。随后,由第二扫描线220开启第二主动组件260以由第一共享电极线230输入共享电压于第二画素电极280。
[0072]如此一来,在同一个巾贞时间中,第一画素电极270仅被输入显不电压,而第二画素电极280则会依序地被输入显示电压以及共享电压。由于第二画素电极280具有显示电压的时间,仅约等于第一扫描线210被致能的时间,使用者观看画素结构200所显示的画面时,第二画素电极280将持续地显示暗态画面。也就是说,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二画素电极280不会显示画面。由于第二画素电极280位在第一画素电极270与次一级或是上一级画素结构200之间,第二画素电极280可以作为两个画素结构200之间的遮光图案。因此,画素结构200在进行立体显示模式时,遮光图案的面积够大而不容易发生立体鬼影的现象。
[0073]换言之,本实施例仅需改变扫描线210、220的扫描顺序就可以在立体显示模式下提供有效的遮光作用。此外,本实施例的画素结构200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270与第二画素电极280都进行显示,而具有理想的显示开口率。因此,画素结构200不但可以提供理想的立体显示效果,更可以呈现良好的平面显示质量。
[0074]图5绘示为第二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示意图,而图6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的等效电路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6,画素结构300包括第一扫描线312、第二扫描线314、第三扫描线316、第一共享电极线322、数据线330、第一主动组件342、第二主动组件344、第三主动组件346、第一画素电极3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354。第一主动组件34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双漏极薄膜晶体管或是由两个晶体管342A、342B(如图6所示)所构成。
[0075]数据线330相交于第一扫描线312、第二扫描线314及第三扫描线316。第一主动组件342由第一扫描线312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330。第二主动组件344由第二扫描线314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322。第一画素电极352通过第一主动组件342电性连接于数据线330。第二画素电极354通过第一主动组件342电性连接于数据线330并通过第二主动组件344电性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322。此外,第三主动组件346由第三扫描线316所驱动且第三主动组件346电性连接至第一画素电极352并与第二画素电极354耦合。具体而言,第三主动组件346的漏极例如分别通过耦合电容Ccl以及Cc2耦合至第一共享电极线32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354。
[0076]本实施例的第三主动组件346可用以使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的电压重新分布,以使画素结构300具有理想的显示效果。第三扫描线316可以是次一级画素结构300的第一扫描线312。因此,根据画素结构300的布局方式,第一扫描线312开启第一主动组件342后,数据线330上的显示电压可以输入至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中。随后,次一级画素结构300的第一扫描线312,也就是第三扫描线316,会开启第三主动组件346以使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的电压重新分布。借着这样的显示方法,画素结构300可以具有理想的显示质量。
[0077]在本实施例中,画素结构300更包括第二共享电极线324,其重叠于第一画素电极352以构成储存电容Csl。第二画素电极354则重叠于第一共享电极线322以构成另一储存电容Cs2。此外,画素结构300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一画素电极352可以液晶显示面板的对向电极构成液晶电容Clcl,而第二画素电极354与对向电极构成另一液晶电容Clc2。
[0078]由图5可知,第二画素电极354可以位于第二扫描线314与第一画素电极352之间,而第二扫描线314则位于第二画素电极354与第一扫描线312之间。另外,第二画素电极354位于第一画素电极352与次一级或前一级画素结构300的第一画素电极352之间。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为并列排。[0079]具体而言,图7A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在第一平面显示模式下,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而图7B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在第二平面显示模式下,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另外,图8绘示为图5的画素结构在立体显示模式下,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5、6以及7A,画素结构300在第一平面显示模式下的驱动方法可以是:由第二扫描线314开启第二主动组件344以由第一共享电极线322输入共享电压于第二画素电极354。接着,由第一扫描线312开启第一主动组件342,以由数据线330输入显不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3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354。此时,第二画素电极354已经具有显示电压而不具有共享电压。随后,由第三扫描线316开启第三主动组件346以使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的电压重新分布。
[0080]在第一平面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300的驱动方法例如是依序地致能第二扫描线314、第一扫描线312以及第三扫描线316。如此一来,第二画素电极354虽然先后被输入共享电压及显示电压,但第二画素电极354具有共享电压的时间相当的短(约第二扫描线314被致能的时间),因此第二画素电极354实质上可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而非暗态画面。也就是说,使用者观看画素结构300所显示的画面时,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都确实地提供显示的功能。
[0081]另外,请同时参照图5、6以及7B,在第二平面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300的驱动方法可以是不致能第二扫描线314。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以仅致能第一扫描线312与第三扫描线316就可以进行平面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线312先被致能以使数据线330上的显不电压输入至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而后,第三扫描线316被致能,以使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的电压重新分布。
[0082]此外,请同时参照图5、6以及8,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300的驱动方法可以是先由第一扫描线312开启第一主动组件342,并由数据线330输入显不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3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354。接着,由第三扫描线316开启第三主动组件346,以使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的电压重新分布。随后,由第二扫描线314开启第二主动组件344,以由第一共享电极线322输入共享电压于第二画素电极354。
[0083]如此一来,第一画素电极352将会先被输入显不电压,而后与第二画素电极354上的显示电压耦合。另外,第二画素电极354则会先被输入显示电压,而后与第一画素电极352上的显不电压稱合,并随的被输入共享电压。在这样的驱动方法下,第一画素电极352将持续地呈现显示画面,而第二画素电极354仅在短暂的时间内被输入有显示电压,其余时间都具有共享电压,因此第二画素电极354将呈现暗态画面。
[0084]整体而言,在立体显示模式下,仅有第一画素电极352可以显示画面,而第二画素电极354不显示画面。此时,由于第二画素电极354位在第一画素电极352与另一级画素结构300之间,第二画素电极354可以作为遮光图案而降低立体显示模式下可能发生立体鬼影的机率。此外,画素结构300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352与第二画素电极354都可以显示画面,而也可具有理想的显示开口率。
[0085]图9绘示为第三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9,画素结构400包括第一扫描线412、第二扫描线414、数据线420、第一主动组件432、第二主动组件434、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数据线420相交于第一扫描线412及第二扫描线414。第一主动组件432由第一扫描线412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420。第二主动组件434由第二扫描线414所驱动并连接于数据线420。第一画素电极452通过第一主动组件432电性连接于数据线420,而第二画素电极454通过第二主动组件434电性连接于数据线420。
[0086]具体而言,画素结构400的第一画素电极452与第二画素电极454分别通过不同的主动组件(432、434)连接至数据线420,且第一主动组件432与第二主动组件434由不同的扫描线(412、414)所控制。因此,第一画素电极452与第二画素电极454可以具有不同的显示电压。另外,本实施例的画素结构400更包括有第一共享电极线462以及第二共享电极线464,其分别重叠于第一画素电极452与第二画素电极454以构成所需的储存电容。
[0087]详细来说,图10绘示为图9的画素结构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9与图10,画素结构400的驱动方法包括:在平面显示模式下,同时由第一扫描线412以及第二扫描线414开启第一主动组件432以及第二主动组件434以由数据线420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也就是说,画素结构400在平面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412与第二扫描线414同时被致能,且第一画素电极452与第二画素电极454都会显示画面。
[0088]图1lA绘示为图9的画素结构在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9以及图11A,在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400的驱动方法例如是:在第η巾贞时间时,由第一扫描线412以及第二扫描线414开启第一主动组件432以及第二主动组件434以由数据线420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并且,在第η+1巾贞时间时,将第一扫描线412以及第二扫描线414其中一者致能。在本实施例中,第η+1帧时间时,第一扫描线412例如被致能。因此,第η+1帧时间时,第一主动组件432会被开启以由数据线420输入暗态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452,并且第二主动组件434不被开启,其中暗态电压可以是共享电压或是接地电压。
[0089]也就是说,在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400中的第一画素电极452会呈现暗态画面,而第二画素电极454呈现显示画面。此时,第一画素电极452可以作为遮光图案以避免立体鬼影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画素结构400在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第η+1帧时间时,仅开启第一主动组件432的驱动方式为举例说明之用,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90]此外,画素结构400的驱动方法中,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例如具有第一更新频率。在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452也具有第一更新频率,而第二画素电极454具有第二更新频率,其中第一更新频率为第二更新频率的两倍。换言之,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二画素电极454的更新频率为第一画素电极452的更新频率的1/2。
[0091]图1lB绘示为图9的画素结构在第二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9以及图11Β,在第二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400的驱动方法例如是:在第η巾贞时间时,由第一扫描线412以及第二扫描线414开启第一主动组件432以及第二主动组件434以由数据线420输入显示电压于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并且,在第η+1帧时间时,仅开启第二主动组件434而不开启第一主动组件432。此时,数据线420例如将暗态电压通过第二主动组件434输入于第二画素电极454而使第二画素电极454呈现暗态画面,其中暗态电压可以是共享电压或是接地电压。
[0092]值得一提的是,画素结构400的驱动方法中,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例如具有第一更新频率。在第二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二画素电极454也具有第一更新频率,而第一画素电极452具有第二更新频率,其中第一更新频率为第二更新频率的两倍。换言之,第二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452的更新频率为第二画素电极454的更新频率的1/2。
[0093]由第一立体显示模式与第二立体显示模式可知,画素结构400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在第η+1巾贞时间时,可选择由第一扫描线412以及第二扫描线414其中一者开启第一主动组件432以及第二主动组件434其中一者。此时,数据线420上的暗态电压可输入于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其中一者。并且,在第η+1帧时间时,第一主动组件432以及第二主动组件434其中另一者不被开启。因此,第一画素电极4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454其中一者可以呈现暗态画面而作为遮光图案以实现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
[0094]图12绘示为第四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2,画素结构500包括一第一扫描线512、一第二扫描线514、一第一数据线522、一第二数据线524、一第一主动组件532、一第二主动组件534、一第三主动组件536、一第一画素电极552、一第二画素电极554、一第三画素电极556、一第一共享电极线562以及第二共享电极线564。
[009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522与第二数据线524皆相交于第一扫描线512以及第二扫描线514。第一主动组件532由第一扫描线512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数据线522。第二主动组件534由第二扫描线514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562。第三主动组件536亦由第一扫描线512所驱动并连接于第二数据线524。此外,第一画素电极552通过第一主动组件532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522。第二画素电极524也通过第一主动组件532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522,并通过第二主动组件534电性连接于第一共享电极线562。第三画素电极556则通过第三主动组件536电性连接于第二数据线524。
[0096]第一画素电极552、第二画素电极554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皆位于第一数据线522与第二数据线524之间。并且,第一画素电极552位于第二画素电极554与第三画素电极556之间。另外,第一扫描线512位在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之间,而第二扫描线514位在第二画素电极554远离第一画素电极552的一侧。为了具有足够的储存电容,第一共享电极线562例如重叠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二画素电极554,而第二共享电极线564例如重叠于第三画素电极556。进一步而言,为了使第二画素电极554连接于第一主动组件532,第二画素电极554可以具有两延伸部554Α,其分别位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一数据线522之间以及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二数据线522之间。
[0097]图13绘示为画素结构500的等效电路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2与图13,图13将第一主动组件532划分为第一晶体管Tl以及第二晶体管Τ2,不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主动组件532可以由一双漏极晶体管所构成。此外,第一画素电极552由第一主动组件532所控制而可以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522。第二画素电极554则受到第一主动组件532与第二主动组件534的控制而可以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522或是第一共享电极线562。第三画素电极556则由第三主动组件536所控制而可以电性连接于第二数据线524。
[0098]因此,第一画素电极552可以具有的电压为第一数据线522上的电压,第二画素电极554可具有的电压为第一数据线522或是第一共享电极线562上的电压,而第三画素电极556可具有的电压为第二数据线524上的电压。具体而言,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二画素电极554,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地,可以具有相同的电压或是不同的电压,其中当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二画素电极554具有不同的电压时,第二画素电极554用以显不暗态画面。第三画素电极556所显示的电压则可以相同于前两者,不同于前两者,或是相同于前两者其中一者。如此一来,画素结构500在进行平面显不时,第一画素电极552、第二画素电极554与第三画素电极556都可以进行显示,而在进行立体显示时,第二画素电极554可显示暗态画面,而第三画素电极556可选择性地进行显示或是显示暗态画面。
[0099]详言之,在进行平面显示时,第二扫描线514可以先将第二主动组件534开启,使得第二画素电极554被输入第一共享电极线562。接着,第一扫描线512开启第一主动组件532以及第三主动组件536。此时,第一数据线522上所传送的显示电压可以同时写入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554,而第二数据线524上所传送的显示电压则写入于第三画素电极556。如此一来,在平面显不时,第一画素电极552、第二画素电极554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都可以进行显示。此外,第一数据线522与第二数据线524上所传送的显示电压可以不同。所以,画素结构500在进行平面显示时,可以通过同一画素结构500显示不同显示灰阶的方式来降低大视角灰阶反转或是色偏(color shift)或是色饱和度不足(color washout)的问题。
[0100]在画素结构500应用于显示面板并进行立体显示时,显示面板中相邻两列的画素结构500分别用以显示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两列画素结构500的位置相当接近,使用者的左眼与右眼容易同时接收到两种影像而产生所谓立体鬼影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可选择性地让第二画素电极554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至少其中一者显示暗态画面来避免立体鬼影的现象。
[0101]具体而言,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扫描线512可以将第一主动于件532以第三主动于件536开启。此时,第一数据线522上的第一显不电压可以传送至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554。并且,第二数据线524上的电压可以传送至第三画素电极556。若第二数据线524上传送暗态电压,则第三画素电极556将显示暗态画面。若第二数据线524上传送非暗态电压的第二显示电压,则第三画素电极556将会显示画面。接着,令第二扫描线514开启第二主动组件534。此时,原本被输入第一显不电压的第二画素电极554将与第一共享电极线562导通而具有共享电压。如此一来,第二画素电极554所呈现的画面为暗画面。
[0102]由于第二画素电极554与第三画素电极556位于画素结构500的边缘,两者都显示暗画面时可以在相邻两列画素结构500之间提供遮光的作用。因此,在立体显示模式下,使用者不容易因为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的干涉而感到立体鬼影,有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立体显示效果。另外,多个相同设计的画素结构500数组排列时,每一列画素结构500的第二画素电极554会与上一列或是下一列画素结构500的第三画素电极556相邻。当所有的第二画素电极554与第三画素电极556都显示暗态画面时,可以构成大面积的暗态区域而更进一步防止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的干涉而发生立体鬼影的情形。
[0103]当然,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三画素电极556需显示暗态画面。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扫描线512致能时,第二数据线524可以传送第二显示电压。因此,第三画素电极556可以进行画面的显示。此时,由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分别接收第一数据线522与第二数据线524上的显示电压,两者可以具有不同的显示电压,藉以提高显示面板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的分辨率。
[0104]举例而言,在已知的设计中,为了配合图案化延迟片的设计以实现立体显示效果,显示面板的偶数列画素以及奇数列画素分别用以显示左眼影像以及右眼影像,或是显示面板的偶数列画素以及奇数列画素分别用以显示右眼影像以及左眼影像。此时,以1080列画素的显示面板而言,可显示左眼影像的画素仅有540列而可显示右眼影像的画素也仅有540列。也就是说,立体影像的分辨率为显示面板结构设计的分辨率的一半。
[0105]不过,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个画素结构550中的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可以显示不同的灰阶(亦即具有不同的显示电压)。假设画素结构500是用以显示左眼画素时,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可以分别显示第η列的左眼影像以及第η+1列的左眼影像。相似地,画素结构500是用以显示右眼画素时亦然。所以,应用画素结构500的显示面板设计为1080列画素时,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仍可具有1080列的影像分辨率。也就是说,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的分辨率不会减半。
[0106]进一步而言,同一个画素结构550中的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可以显示不同的灰阶(亦即具有不同的显示电压)。所以,本实施例的设计也可选择性地提高立体显示模式的显示效果。举例而言,同一画素结构500用以显示同一影像时若可显示出不同的灰阶,则大视角色偏、色饱和度不足等问题即可获得改善。整体而言,画素结构500的设计应用于显示面板中可使显示面板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大幅提升。
[0107]图14绘示为第五实施例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4,画素结构600所具有的构件实质上相同于画素结构500,且画素结构600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可参照于图13。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各构件在位置上的相对关系。具体而言,画素结构600中,第一扫描线512位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二画素电极554之间,而第三画素电极556位于第一画素电极552远离第一扫描线512的一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共享电极线562仅重叠于第二画素电极554,而第二共享电极564同时地重叠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
[0108]与第四实施例相似地,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552、第二画素电极554以及第三画素电极556都会进行画面的显示。并且,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第三画素电极556的显示灰阶可以不同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以及第二画素电极554的显示灰阶,藉以改善大视角灰阶反转、色偏以及色饱和度不足等问题。
[0109]另外,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500的驱动方法可以应用于画素结构600中,本实施例不另赘述。因此,第二画素电极554与第三画素电极556至少一者可以显示暗态画面而降低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彼此干涉的机率。也就是说,立体鬼影的现象可以获得改

口 ο
[0110]进一步而言,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可以具有不同的显不电压。当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用以显不相同的画面信息时,画素结构600在大视角下灰阶反转、色偏以及色饱和度不足等问题可以获得改善。当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用以显不不同的画面信息时,显不面板在立体显不模式下的分辨率可以获得提升。
[0111]图15绘示为第六实施例的两个邻接的画素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5,画素结构700、700’实质上与画素结构600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共享电极线562A、562B以及第二共享电极线564的设置以及第二主动组件534与其它组件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共享电极线562A重叠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而第二共享电极线564重叠于第二画素电极554。另外,多个画素结构700与画素结构700’排列成数组成画素数组时,画素结构700的第二主动组件53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至前一级或是次一级画素结构700’的第一共享电极线562B。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仅以两个画素结构700、700’来表示画素数组,不过对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画素数组可以由图7所绘示的态样在列方向重复排列而成。
[0112]换言的,本实施例的第二画素电极554可以通过第二主动组件534电性连接至前一级或是次一级的画素结构700’的第一共享电极线562B,而非连接至第二画素电极554自身所重叠的第二共享电极线564。此外,前一级或是次一级的画素结构700’的第一共享电极线562B重叠于对应的画素结构700’的第三画素电极556’,甚至对应的画素结构700’的第一画素电极(未绘示)而构成所需的储存电容。相似地,在画素结构700中,重叠于第一画素电极552与第三画素电极556的第一共享电极线562A可以通过对应的主动组件(未标示)连接至相邻画素结构(未绘示)中的第二画素电极。如此一来,当第二画素电极554导通至第一共享电极线562B时,第二共享电极线564不会因为电流的不均匀而发生电压的浮动。因此,画素结构700非但具有画素结构600的所有优点,更可以因为第二画素电极554不连接至自身的第二共享电极线564而具有更稳定的显示质量。
[0113]综上所述,本发明将画素结构中的两个画素电极或是三个画素电极以不同的主动组件驱动,使得多个画素电极可以被输入不同的电压。因此,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画素结构的其中一个画素电极可以显示暗态画面而作为遮光图案。在平面显示模式下,所有画素电极都可以显示画面。如此一来,在立体显示模式时,由于遮光图案的面积足够,画素结构不容易发生立体鬼影的现象,而在平面显示模式时,由于所有的画素电极都进行显示,画素结构可以呈现理想的显示质量。也就是说,本发明在不牺牲平面显示效果之前提下实现理想的立体显示效果。此外,在画素结构具有三个画素电极时,在立体显示模式下不显示暗态画面的两个画素电极可以显示不同的亮度。因此,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将本发明的画素结构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可以提高立体显示模式的分辨率。另一方面,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大视角色偏以及色饱和度不足的情形可以获得改善。
[0114]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该画素结构包括: 一第一扫描线; 一第二扫描线; 一数据线,相交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 一第一主动组件,由该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该数据线; 一第二主动组件,由该第二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该数据线; 一第一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以及一第二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且该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一平面显示模式下,同时由该第一扫描线以及该第二扫描线开启该第一主动组件以及该第二主动组件以由该数据线输入一显示电压于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画素电极;以及 在一立体显不下,第η巾贞时间时,由该第一扫描线以及该第二扫描线开启该第一主动组件以及该第二主动组件以由该数据线输入该显示电压于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画素电极,并且在第η+1巾贞时间时,由该第一扫描线以及该第二扫描线其中一者开启该第一主动组件以及该第二主动组件其中一者以由该数据线输入一暗态电压于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画素电极其中一者,其中在第η+1帧时间时,该第一主动组件以及该第二主动组件其中另一者不被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平面显示模式下,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画素电极具有一第一更新频率,而该立体显示模式下,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 画素电极其中一者具有该第一更新频率,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画素电极其中另一者具有一第二更新频率,且该第一更新频率为该第二更新频率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画素结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暗态电压为一共享电压或是一接地电压。
4.一种画素数组,由多个画素结构数组排列而成,各该画素结构包括: 一第一扫描线; 一第二扫描线; 一第一共享电极线,至少部份平行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 一第一数据线,相交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 一第二数据线,相交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 一第一主动组件,由该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该第一数据线; 一第二主动组件,由该第二扫描线所驱动; 一第三主动组件,由该第一扫描线所驱动并连接于该第二数据线; 一第一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数据线; 一第二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数据线;以及一第三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三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数据线,其中该第一画素电极位于该第二画素电极与该第三画素电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画素数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主动组件连接于该第二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一共享电极线以使该第二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共享电极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画素数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共享电极线重叠于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二画素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画素数组,更包括一第二共享电极线,重叠于该第三画素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画素数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共享电极线重叠于该第二画素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画素数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共享电极线,重叠于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三画素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画素数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共享电极线,该第一共享电极线重叠于该第一画素电极以及该第三画素电极,而该第二共享电极线重叠于该第二画素电极,且该第二画素电极通过该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于上一级或次一级画素结构的第一共享电极线。`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3439845SQ201310410767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何昇儒, 曹正翰, 邱钟毅, 陈昭远, 徐文浩, 奚鹏博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