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755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两端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转动装配有转轴,该转轴沿长度方向贯穿地开设一条用于放置光纤的槽道,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对应于槽道的挤压装置。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挤压型偏置控制器的光纤固定方式,取消了光纤两端的压块。由转轴带动挤压装置旋转到所需要的角度,而光纤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并不转动。光纤由于是从转轴两端延伸出去,依靠其自身的拉力并不跟随转轴旋转。从而彻底消除了现有的光纤两端固定所造成的光纤的扭曲损伤以及光纤挤压后旋转的扭曲。由于没有了扭曲损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也就不必做的很大,减小了挤压型偏振控制器的体积。
【专利说明】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属于光纤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光线通信在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传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振模色散等一系列由偏振引起的损害也越来越敏感。这些损害主要是由光纤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在理想化的光纤中,传输光的偏振态不会发生变化,这些由偏振效应引起的损害也很容易消除。而在实际使用的标准通信光纤中,传输光的偏振态是沿光纤不断变化的,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光纤中由热应力、机械应力以及纤芯的不规则性等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双折射。
[0003]因此人们使用偏振控制器来克服上述损害,它能够将任意给定的偏振态转变为任何希望得到的偏振态。目前的偏振控制器主要有:手动或电动可调偏振控制,三环偏振控制器等,但均存在体积较大及性能不良等的缺陷。如现有的三环偏振控制器光纤在两端完全固定,由于固定时会使光纤两端扭曲,因此这种固定方式对光纤损伤大。另外现有控制器一般都是挤压光纤后再旋转,也增加了光纤自身的扭曲。现在人们为了减小光纤的扭曲损伤,只能增大偏振控制器体积以增长光纤,减小扭曲的相对长度。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消除光纤的扭曲损伤,缩小了偏振控制器尺寸。
[0005]技术方案:本发明米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两端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转动装配有转轴,该转轴沿长度方向贯穿地开设一条用于放置光纤的槽道,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对应于槽道的挤压装置。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挤压装置由上盖、光纤压块和调节旋钮组成,调节旋钮安装在上盖内,上盖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光纤压块在调节旋钮的控制下压紧或远离槽道。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弹簧,该弹簧位于调节旋钮和光纤压块之间,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改变弹簧的形变来改变施加在光纤压块上的压力。为了改善弹簧与调节旋钮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还可以更进一步还包括钢珠,该钢珠位于调节旋钮和弹簧之间,所述调节旋钮通过钢珠来控制弹簧的形变。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装置为压电陶瓷致动器。压电陶瓷致动器受电信号控制,更加易于操作。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均设有紧固螺栓。当转轴旋转到位时,利用紧固螺栓将转轴固定住。
[0009]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由超声波电机带动旋转。所述转轴两端均设有与转轴过盈配合的光纤跳线。光纤跳线便于连接方便。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一对凹槽。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有沟槽。[0010]有益效果: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挤压型偏置控制器的光纤固定方式,取消了光纤两端的压块。由转轴带动挤压装置旋转到所需要的角度,而光纤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并不转动。光纤由于是从转轴两端延伸出去,依靠其自身的拉力并不跟随转轴旋转。从而彻底消除了现有的光纤两端固定所造成的光纤的扭曲损伤以及光纤挤压后旋转的扭曲。由于没有了扭曲损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也就不必做的很大,减小了挤压型偏振控制器的体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面图;
[001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纤跳线和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7]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位于底部的基座6,基座6的中部设有径向的一对凹槽12,用以更好的固定基座6。在基座6的两端垂直地设置左支架I和右支架4,两个支架均设有通孔用来固定转轴5。如图2所示,转轴5两端呈圆柱状并安装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4的通孔内。转轴5沿其长度方向贯通地设置了一条槽道13,供放置光纤。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在转轴5的中间部分仅保留下半部分,与之对应的上半部分用来安装挤压装置。挤压装置由光纤压块8、上盖3、弹簧10、钢珠9和调节旋钮2组成。光纤压块8直接与转轴5接触,上盖3通过其中部的两个螺栓固定在光纤压块8上,上盖3的两端通过两端的另外两个螺栓直接固定在转轴5上。这样光纤压块8与转轴5共同将槽道13围合成只有两端开口的闭合空间,这个闭合空间用来放置光纤。从图3看,上盖3呈T形,其竖直方向上内置了弹簧10、钢珠9和调节旋钮2。调节旋钮2通过螺纹连接在上盖3竖直朝上的端部,调节旋钮2的下端通过钢珠9与弹簧10的一端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抵住光纤压块8。操作人员通过旋转调节旋钮2,使其依靠螺纹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通过钢珠9改变弹簧10的弹性形变,这样弹簧10施加在光纤压块8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压力的变化会使光纤压块8压紧槽道13内的光纤,或者松开光纤压块8以减小光纤受到的压力。前面说到上盖3中部有两个螺栓将上盖3固定在光纤压块8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弹簧10会使光纤压块8上下移动压紧或松开光纤,但这种上下移动量很微小完全在上盖3中部两个螺栓的允许幅度内。
[0018]光纤放置在槽道13内,可以做O到270度旋转。左支架1、右支架4和转轴5上还开设了沟槽14,这样在打开上盖3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沟槽14将光纤放入到槽道13内。本实施例中光纤并没有像现有偏振控制器那样两端用压块固定,而是直接放置在槽道13内,也就是说光纤由槽道13两端延伸出去。由于一根光纤只有一部分位于偏振控制器内,当转轴5旋转时,光纤在其自身的张力作用下,在槽道13内并不转动。在除了通过沟槽14外,光纤也可以从槽道13的一端插入,并从另一端穿出。转轴5带着挤压装置围绕转轴5长度方向旋转到所需要的角度后,用紧固螺栓7固定卡位。紧固螺栓7安装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4的侧面,其通过内螺纹旋入左右支架,并且压紧转轴5两端,使其不能随意转动。待转轴5固定后,即可旋转调节旋钮2通过光纤压块8挤压光纤。使得光纤在该方向上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偏振态的变化。因为转轴5带着挤压装置可以在O到270度内任意转动,所以能够产生任意偏振输出。
[0019]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2被换成了压电陶瓷致动器15,压电陶瓷致动器15的下端与放置在槽道13内的光纤直接接触。这样不必再手动调节,而是利用外部控制电路,来实现挤压光纤。在转轴5两端还设置了第一超声波电机IlA和第二超声波电机11B,实现了由电信号控制转轴5的旋转。本实施例中光纤的安装是从槽道13的一端插入,并从另一端穿出。为了方便接线在转轴5的两端均增设了光纤跳线16。由于在转轴5的两端增设了超声波电机和光纤跳线16,所以光纤无法再从转轴5径向安装,因此取消了沟槽14。
[0020]如图5所不,光纤跳线16的一端过盈配合地插接在转轴5的一端,另一端也同样过盈配合地插接在外部的适配器17上。本实施例的光纤跳线16在现有光纤跳线的基础上,取消了里面的弹簧。这样不仅减少了冗长多余的连接紧固结构,缩短了跳线长度,而且有助于防止光纤在拉伸或扭曲时,由于弹簧的弹性力而崩断或变形。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I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两端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转动装配有转轴,该转轴沿长度方向贯穿地开设一条用于放置光纤的槽道,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对应于槽道的挤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由上盖、光纤压块和调节旋钮组成,调节旋钮安装在上盖内,上盖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光纤压块在调节旋钮的控制下压紧或远离槽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弹簧,该弹簧位于调节旋钮和光纤压块之间,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改变弹簧的形变来改变施加在光纤压块上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钢珠,该钢珠位于调节旋钮和弹簧之间,所述调节旋钮通过钢珠来控制弹簧的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为压电陶瓷致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均设有紧固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由超声波电机带动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两端均设有与转轴过盈配合的光纤跳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一对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旋转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有沟槽。
【文档编号】G02F1/01GK203658691SQ20132071419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宇, 江晋民 申请人:江苏昂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