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923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并且能抑制正面亮度的降低,所述平板显示器具备所述视角限制片。本发明的视角限制片包括光学功能层,光学功能层具有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一透光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间的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透光部,相互相对的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作为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面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μm以上4μm以下。优选的是,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为1以上20以下。
【专利说明】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视角限制片和平板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平板显示器大多作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个人电脑、电视等信息用显示器件使用。
[000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例如对于手机及个人数字助理而言,具有在所希望的场所能够得到需要的信息等优点。可是,所述的手机及个人数字助理上显示的图像,因场所的原因被用户以外的第三者偷看的风险变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等隐私方面的问题。
[0004]此外,作为平板显示器,有安装有用于提高用户的操作容易性和快速性等的触控面板的平板显示器。安装有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平板显示器例如用于银行的ATM等,如果用户通过触控面板输入密码和个人信息时被第三者偷看到,则存在所述的信息被滥用的危险。
[0005]鉴于所述的问题,现在提出有一种通过限制视角可以防止第三者偷看的视角限制片(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 - 223996号)。
[0006]所述视角控制光学片具有对显示画面赋予窄视角的第一区域、以及对显示画面赋予宽视角的第二区域。所述视角控制光学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交替配置有由透光材料构成的透光部分和由吸光材料构成的吸光部分。所述视角控制光学片可以取出以垂直方向的光为中心的一定角度范围的光,并且通过吸光部分吸收斜向的光,因此可以防止第三者从斜向偷看。可是,所述视角控制光学片的吸光部分以一定的间隔配置,所以存在容易导致正面亮度降低的问题。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 - 223996号


【发明内容】

[0009]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并且能抑制正面亮度降低的视角限制片以及具备所述视角限制片的平板显示器。
[0010]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视角限制片,其包括光学功能层,所述光学功能层具有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一透光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间的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透光部,相互相对的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作为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面形成。
[0011]所述视角限制片具有第一透光部和配置在第一透光部之间的第二透光部,并且相互相对的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作为光散射面形成,因此通过所述光散射面能使从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扩散后射出。另一方面,所述视角限制片对于从背面侧与第一透光部或第二透光部大体垂直入射的光线,可以使该光线从光学功能层的表面侧大体垂直射出。因此所述视角限制片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用户)可以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使对从斜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模糊,由此可以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所述视角限制片通过光散射面使从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扩散来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因此可以抑制正面亮度的降低。
[0012]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μπι以上4μπι以下。由此,可以通过光散射面使光线很好地扩散。
[0013]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为I以上20以下。由此可以减少微细凹凸形状的不均,能提高光扩散性。
[0014]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光散射面的垂直方向的每单位长度设置有2个/mm以上100个/mm以下的所述光散射面。由此能恰当地调整视角,并且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015]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中的至少一方的雾度为20%以下,具有所述雾度的透光部的厚度(T)与宽度(W)之比(T/W)为I以上
8.5以下。由此,利用透射过具有所述雾度的透光部的光线,能提高正面亮度,并且能恰当地调整视角。
[0016]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折射率(nl)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n2)不同。由此,通过光散射面能很好地使光线扩散。
[0017]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折射率(Ii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In1 — n2|)为0.15以上。由此,通过光散射面能更好地使光线扩散。
[0018]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的侧面紧密接触。由此,能恰当地控制正面方向的图像的清晰度和斜向的图像的模糊度。
[0019]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具有光扩散剂和树脂制基体。由此,能显著提高第一透光部的光扩散性能。
[0020]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第一透光部具有光扩散剂和树脂制基体,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宽度(W2)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宽度(W1)之比(W2ZiW1)为1.5以上15以下。由此,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021]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第一透光部具有光扩散剂和树脂制基体,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IVW1)为4以上40以下。由此,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022]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第一透光部具有光扩散剂和树脂制基体,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间的设置宽度为6 μ m以上400 μ m以下。由此,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023]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树脂制基体的折射率(n5)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大。由此,能提高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
[0024]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表面是同一平面。由此,能容易地控制射出光线。此外,所述视角限制片能将光学功能层的厚度保持为一定,能提高使用性能和光学均匀性。
[0025]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背面是同一平面。由此,能容易地控制入射光线。此外,所述视角限制片能将光学功能层的厚度保持为一定,能提高使用性能和光学均匀性。
[0026]在所述视角限制片中,优选的是,所述视角限制片具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形成在所述光学功能层的一个面侧。由此,能提高强度、形状稳定性等。
[0027]优选的是,所述视角限制片配置在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的表面侧。由此,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028]此外,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其具备所述的视角限制片。
[0029]所述平板显示器通过光散射面能使从所述视角限制片的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扩散之后射出。另一方面,所述平板显示器对于从所述视角限制片的背面侧与第一透光部或第二透光部大体垂直入射的光线,能使该光线从光学功能层的表面侧大体垂直射出。因此,所述平板显示器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用户)能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对从斜向观看的人使显示的图像模糊,由此能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
[0030]此外,在本发明中,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按照JISB0601 - 2001得到的值。所谓“宽度”是指与长边方向垂直、且与片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平均长度。此外,所谓“厚度”是指按照Jis K7130测量出的平均厚度。所谓“雾度”是指按照JIS K7105测量出的值。所谓“表面侧”是指平板显示器的观看的人的一侧,所谓“背面侧”是指与表面侧相反的一侧。
[0031]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视角限制片和具备所述视角限制片的平板显示器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并且能抑制正面亮度的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视角限制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3]图2是表示从背面侧入射到图1的视角限制片的光线的扩散作用的图。
[0034]图3是表示与图1的视角限制片不同方式的视角限制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5]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6]图5是表示与图4的触控面板不同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I视角限制片
[0039]2光学功能层
[0040]3保护层
[0041]4第一透光部
[0042]5第二透光部
[0043]11视角限制片
[0044]12光学功能层
[0045]13第一透光部
[0046]14第二透光部
[0047]15光扩散剂
[0048]16基体
[0049]21触控面板
[0050]22基板
[0051]23透明导电层
[0052]24粘合剂
[0053]25基板
[0054]31触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5][第一实施方式]
[0056]〈视角限制片I〉
[0057]下面参照合适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58]图1的视角限制片I具有光学功能层2和保护层3。
[0059](光学功能层2)
[0060]光学功能层2具有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一透光部4、以及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透光部5。光学功能层2的第一透光部4隔开间隔大体平行配置,第二透光部5配置在第一透光部4之间。在光学功能层2中,形成为第一透光部4的宽度(W1)比第二透光部5的宽度(W2)窄。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和背面分别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光学功能层2形成为第一透光部4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5的侧面紧密接触。
[0061]作为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50 μ m以上400 μ m以下。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00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200 μ m。另一方面,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00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150 μ m。在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透光性降低的问题,并且有违于对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薄型化的要求。相反,在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针对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线的控制性降低的风险增大。
[0062](第一透光部4)
[0063]第一透光部4由于要使光线透过,所以将透明的、特别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形成。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适合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例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烃、醋酸纤维素、耐候性氯乙烯等。其中,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优选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的透明性好、强度高、双折射性的控制容易,特别优选的是挠曲性能得到改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64]此外,也可以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在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的情况下,能容易得到规定的形状精度,此外能提高物理强度、提高损伤防止性能,并能防止光学特性的变化。适合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使用的活性能量线固化型树脂,可以例举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0065]作为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可以例举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聚酯丙烯酸酯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等,其中,优选的是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酯系树脂。
[0066]在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同时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所述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例举苯偶姻及其衍生物、乙酰苯、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四甲基米氏酮、α —戊基肟酯U —了彡>)、噻吨酮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0067]作为所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相对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优选的是I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更优选的是3质量%以上6质量%以下。在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聚合度降低的问题。相反,在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固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的问题。
[0068]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一透光部4中适当配入固化剂、增塑剂、分散剂、各种均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粘性改性剂、润滑剂、光稳定化剂等添加剂。
[0069]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侧面作为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面形成。在第一透光部4上形成的所述微细凹凸形状形成在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整个侧面上。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1.5 μ m以上4 μ m以下。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8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3.5μπι。另一方面,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7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2 μ m。在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难以射出均匀的扩散光的风险变高。相反,在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光线的扩散性降低的风险变高。与此相对,在与可见光波长(360nm?750nm)的关系中,在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具有所述波长的数倍尺寸的微细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在所述微细凹凸形状的界面上可以有效地使光线扩散。特别是在为波长的5倍左右的微细的凹凸界面上,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光线的扩散效果。
[0070]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1.5 μ m以上40 μ m以下。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5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30 Um15S一方面,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7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2 μ m。在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难以射出均匀的扩散光的风险变高。相反,在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光线的扩散性降低的风险变高。
[0071]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I以上20以下。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的上限更优选的是15,进一步优选的是10。在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微细凹凸形状的不均变大,不能得到合适的扩散分布的风险增大。与此相对,通过把第一透光部4的面对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相对于算术平均粗糙度(Ra)抑制在所述范围,所述视角限制片I能减少微细凹凸形状的不均、提高光扩散性能。
[0072]第一透光部4的所述微细凹凸形状的凸部之间的平均间隔优选的是500nm以上5μπι以下,更优选的是Ιμπι以上3μπι以下。在所述凸部之间的平均间隔在所述范围外的情况下,不能发挥足够的光扩散功能的风险增大。
[0073]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厚度(T1),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采用与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相同的厚度。
[0074](第二透光部5)
[0075]第二透光部5由于需要透过光线,所以将透明的、特别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形成。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与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相同的合成树脂。作为配入第二透光部5的添加剂,与配入第一透光部4的添加剂相同。
[0076]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侧面作为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面形成。在第二透光部5上形成的所述微细凹凸形状形成在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整个侧面上。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1.5μπι以上4μπι以下。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8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3.5μπι。另一方面,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7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2 μ m。在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难以射出均匀的扩散光的风险变高。相反,在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光线扩散性能降低的风险变高。与此相对,在与可见光波长(360nm?750nm)的关系中,在第二透光部5的光散射面具有所述波长的数倍尺寸的微细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在所述微细凹凸形状的界面上可以有效地使光线扩散。特别是在为波长5倍左右的微细的凹凸界面上,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光线的扩散效果。
[0077]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1.5 μ m以上40 μ m以下。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5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30 Um15S一方面,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1.7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2 μ m。在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难以射出均匀的扩散光的风险增大。相反,在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光线扩散性能降低的风险增大。
[0078]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I以上20以下。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的上限更优选的是15,进一步优选的是10。在第二透光部5的面对第一透光部4的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微细凹凸形状的不均变大、不能得到合适的扩散分布的风险增大。与此相对,通过把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相对于算术平均粗糙度(Ra)抑制在所述范围,所述视角限制片I可以减少微细凹凸形状的不均、提高光扩散性能。
[0079]第二透光部5的所述微细凹凸形状的凸部之间的平均间隔优选的是500nm以上5μπι以下,更优选的是Ιμπι以上3μπι以下。在所述凸部之间的平均间隔在所述范围外的情况下,不能发挥足够的光扩散功能的风险增大。
[0080]作为形成在第一透光部4和第二透光部5的侧面的光散射面的配置个数,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光散射面的垂直方向的每单位长度为2个/mm以上100个/mm以下。所述光散射面的配置个数的上限更优选的是75个/mm,进一步优选的是50个/mm。另一方面,所述光散射面的配置个数的下限更优选的是10个/mm,进一步优选的是20个/mm。在所述光散射面的配置个数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视角变窄,并且因光散射面造成的扩散光线的量增加,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降低的风险增大。相反,在所述光散射面的配置个数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视角变宽,不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的风险增大。此外,在此所说的光散射面的个数是在相对的第一透光部4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5的侧面都形成光散射面的情况下,作为I个来计算。
[0081]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厚度(T2),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采用与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相同的厚度。
[0082]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雾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20%以下,更优选的是15%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10%以下。在第二透光部5的雾度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光线透过率降低,正面亮度降低的风险增大。
[0083]此外,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I以上8.5以下。第二透光部5的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的上限更优选的是5,进一步优选的是4。另一方面,第二透光部5的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的下限更优选的是1.5,进一步优选的是2。在厚度与宽度之比(T2/W2)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从第二透光部5表面侧射出的光线的量减少,并且通过光散射面扩散的光线增加,存在从正面方向观看的情况下图像的清晰度降低的问题。相反,在厚度与宽度之比(T2/ff2)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视角变得过宽,对从斜向观看的人泄露个人信息等的风险增大。
[0084]优选的是,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折射率(n2),与第一透光部4的折射率(Ii1)不同。由此通过光散射面可以很好地使光线扩散。
[0085]此外,作为第一透光部4的折射率(Ii1)和第二透光部5的折射率(n2)之差的绝对值(In1 — n2|),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0.15以上,更优选的是0.3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0.45以上。在第一透光部4的折射率(Ii1)和第二透光部5的折射率(n2)之差的绝对值(In1 - n2|)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光线的扩散性能降低的问题。
[0086](保护层3)
[0087]保护层3形成在光学功能层2的背面。保护层3由于需要透过光线,所以将透明的、特别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形成。对于作为保护层3的主要成分使用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与作为第二透光部5的主要成分使用的合成树脂相同的合成树脂。此外,在保护层3中也可以添加与第二透光部5相同的添加剂。
[0088]作为保护层3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I μ m以上10 μ m以下。保护层3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8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6 μ m。另一方面,保护层3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2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3 μ m。在保护层3的厚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有违于对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问题。相反,在保护层3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提高所述视角限制片I强度的风险增大。
[0089]作为保护层3的折射率(n4),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与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n2)相等。通过使保护层3的折射率(n4)与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n2)相等,所述视角限制片I可以抑制光线损失、提高正面亮度。
[0090]〈光线的扩散作用〉
[0091]下面参照图2,对从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背面侧入射的光线的扩散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中,光线L是从保护层3的背面侧入射且在正面方向上显示峰值分布的光线。
[0092]首先,在光线L中,从保护层3的背面侧大体垂直入射的光线L1,透过第二透光部
5,从第二透光部5表面侧大体垂直射出。
[0093]另一方面,在光线L中,与光线LI成Θ角从保护层3的背面侧入射的光线L2,在从第二透光部5入射到第一透光部4时,通过在第二透光部5和第一透光部4的界面形成的光散射面扩散。此外,作为光线L2的扩散光的光线L2’在从第二透光部5向第一透光部4射出时,通过在第二透光部5和第一透光部4的界面上形成的光散射面扩散。作为光线L2的扩散光的光线L2”以比光线L2和光线L2’的强度低的状态,从第二透光部5的表面侧与正面方向成规定的角度射出。
[0094]这样,所述视角限制片I通过从保护层3入射到第二透光部5的光线中的没有入射到第一透光部4的光线,可以向正面方向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通过很好地使入射到第一透光部4的光线扩散之后射出,可以防止从斜向泄露信息。
[0095]〈制造方法〉
[0096]作为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制造方法,只要是可以形成所述结构的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作为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制造方法,例如包括:(I)把由形成第一透光部4的材料构成的层和由形成第二透光部5材料构成的层层叠,得到双层片体的工序;(2)以使由形成第一透光部4的材料构成的层和由形成第二透光部5的材料构成的层交替配置的方式,把多个双层片体重叠粘合,得到多层结构体的工序;(3)把得到的多层结构体在重叠方向上切断,得到光学功能层2的工序;(4)在光学功能层2的背面通过涂布得到保护层3的工序。
[0097]此外,作为(I)把由形成第一透光部4的材料构成的层和由形成第二透光部5材料构成的层层叠,得到双层片体的工序,具有下述工序:(a)形成由形成第二透光部5的材料构成的层,并以使该层的表面成为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方式进行消光加工;(b)在由实施了消光加工的、形成第二透光部5的材料构成的层的表面层叠由形成第一透光部4的材料构成的层,并进行固化,通过实施消光加工在所述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形状。
[0098]所述视角限制片I具有第一透光部4和配置在第一透光部4之间的第二透光部5,相互相对的第一透光部4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5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作为光散射面形成,所以可以通过所述光散射面使从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扩散之后射出。另一方面,所述视角限制片I对于从背面侧向第一透光部4或第二透光部5大体垂直入射的光线,可以使该光线从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侧大体垂直射出。因此,所述视角限制片I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用户)可以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通过针对从斜向观看的人使显示的图像变得模糊可以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所述视角限制片I通过光散射面使从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扩散来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所以可以抑制正面亮度的降低。
[0099]通过使第二透光部5的雾度、以及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在所述范围内,所述视角限制片I利用入射到第二透光部5的光线能提高正面亮度,并且能恰当地调整视角。
[0100]由于第一透光部4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5的侧面紧密接触,所以所述视角限制片I能很好地控制正面方向的图像清晰度和斜向的图像的模糊度。
[0101]由于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所述视角限制片I可以容易地控制射出光线。此外,所述视角限制片I可以使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保持一定,可以提高使用性能和光学均匀性。
[0102]由于光学功能层2的背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所述视角限制片I可以容易地控制入射光线。此外,所述视角限制片I可以使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保持为一定,可以提高使用性能和光学均匀性。
[0103]所述视角限制片I由于具有在光学功能层2的一个面侧形成的保护层3,所以可以提闻强度、形状稳定性等。
[0104][第二实施方式]
[0105]〈视角限制片11〉
[0106]图3的视角限制片11具有光学功能层12和保护层3。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层3与图1的视角限制片I的相同,所以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
[0107](光学功能层12)
[0108]光学功能层12具有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一透光部13和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透光部14。光学功能层12的第一透光部13隔开间隔大体平行配置,第二透光部14配置在第一透光部13之间。光学功能层12的表面和背面分别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光学功能层12的第一透光部13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14的侧面形成为紧密接触。光学功能层12的厚度与图1的光学功能层2的厚度相同。
[0109]作为光学功能层12的第一透光部13所占的表面积,优选的是5%以上40%以下。光学功能层12的第一透光部13所占的表面积的上限更优选的是30%,进一步优选的是20%。另一方面,光学功能层12的第一透光部13所占的表面积的下限更优选的是10%,进一步优选的是15%。在第一透光部13所占的表面积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不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的风险增大。相反,在第一透光部13所占的表面积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增大。
[0110](第一透光部13)
[0111]第一透光部13具有光扩散剂15和树脂制基体16。光扩散剂15被基体16包围。作为形成基体16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与第一透光部4的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相同的合成树脂。在第一透光部13上形成有与第一透光部4相同的光散射面。
[0112]基体16中可以分散含有颜料。作为基体16中分散含有的颜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白色颜料、黑色颜料、蓝色颜料、红色颜料等。基体16中分散含有的颜料可以是无机颜料,也可以是有机颜料,但适合使用耐光性等优异的无机颜料。
[0113]作为所述白色颜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碳酸钙、氧化钛、氧化锌、碳酸铅、硫酸钡、氧化硅、氧化铝等。
[0114]作为所述黑色颜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炭黑、黑色氧化铁等。
[0115]作为所述蓝色颜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钴蓝、群青、普鲁士蓝、翠蓝、锰蓝、酞菁蓝等。
[0116]作为所述红色颜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铁丹(氧化铁红)、镉红、钥橙等。
[0117]作为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10nm以上30 μ m以下。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Ιμπι。另一方面,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200nm,进一步优选的是300nm。在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因颜料而获得的各种特性效果降低的问题。相反,在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颜料的分散性降低的问题。此外,本发明中的平均粒径是指对从在倍率为1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中观测到的颗粒中随机抽取的30个颗粒的粒径进行平均得到的值。此外,粒径用费雷特径(用一定方向的平行线夹持投影像时的间隔)定义。
[0118]作为所述颜料相对于形成基体16的合成树脂的含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5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所述颜料相对于所述合成树脂的含量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2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的是20质量份。另一方面,所述颜料相对于所述合成树脂的含量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7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的是10质量份。在所述颜料的含量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因第一透光部13而获得的光扩散效果降低的风险增大。相反,在所述颜料的含量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因颜料而获得的各种特性效果降低的问题。
[0119]通过将颜料分散含有在基体16中,所述视角限制片11可以提高第一透光部13的耐热性、热尺寸稳定性、耐候性、强度、老化防止性能等。此外,通过把白色颜料分散含有在基体16中,所述视角限制片11可以将从第二透光部14向第一透光部13去的光线向第二透光部14反射。其结果,所述视角限制片11可以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此外,通过将黑色颜料分散含有在基体16中,所述视角限制片11可以提高第一透光部13的光线吸收性能。其结果,所述视角限制片11 一定程度地吸收入射到第一透光部13中的光线,可以降低从斜向的可见性。
[0120]此外为了提高折射率,,基体16例如也可以含有ZnO、T12, CeO2, SnO2, ΙΤ0、Csa33W03、Al203、La203、Zr02、Y203等高折射率微粒。作为所述高折射率微粒的平均粒径,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Inm以上10nm以下。所述高折射率微粒的平均粒径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80nm,进一步优选的是60nm。另一方面,所述高折射率微粒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5nm,进一步优选的是10nm。在所述高折射率微粒的平均粒径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第一透光部13的透明度降低的问题。相反,在所述高折射率微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高折射率微粒的分散性降低的问题。
[0121]作为所述高折射率微粒相对于形成基体16的合成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所述含量为10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
[0122]此外,基体16中也可以配入与第一透光部4相同的添加剂。
[0123]第一透光部13的厚度(T1)与第一透光部4的厚度(T1)相同。此外,对于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3.5μπι以上10ym以下。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75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50 μ m。另一方面,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5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7 μ m。在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透光部13扩散的光线的量增加,从正面方向对图像的视觉辨认性降低的风险增大。相反,在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一透光部13的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变小,不能很好地使光线扩散的风险增大。
[0124]作为第一透光部13的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OVW1),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4以上40以下。第一透光部13的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IVW1)的上限更优选的是35,进一步优选的是30。另一方面,第一透光部13的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OVW1)的下限更优选的是7,进一步优选的是10。在第一透光部13的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OVW1)在所述范围外的情况下,不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的风险增大。
[0125]作为第一透光部13之间的设置宽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6 μ m以上400 μ m以下。第一透光部13之间的设置宽度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300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200 μ m。另一方面,第一透光部13之间的设置宽度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50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100 μ m。在第一透光部13之间的设置宽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增大。相反,在第一透光部13之间的设置宽度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不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的风险增大。
[0126]作为基体16的折射率(n5),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比第二透光部14的折射率(?)大。由此可以很好地防止从第二透光部14入射到第一透光部13中的光线作为具有比较靠近正面方向的峰值的光线射出,进而可以提高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此外,在该情况下,作为基体16的折射率(n5)优选的是1.57以上,更优选的是1.6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1.63以上。此外,作为基体16的折射率(n5)和第二透光部14的折射率(n2)之差(n5 — n2),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0.15以上,更优选的是
0.3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0.45以上。
[0127]光扩散剂15以大体相等的密度含在第一透光部13中。光扩散剂15是具有使光线扩散的性质的颗粒,主要分为无机填充物和有机填充物。作为无机填充物,例如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锌、硫化钡、硅酸镁、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有机填充物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丙烯腈树脂、聚烯烃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稀、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等。其中,优选的是透明度高的丙烯酸树脂,特别优选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0128]作为光扩散剂1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球形、纺锤形、针状、棒状、立方形、板状、鳞片状、纤维状等,其中优选的是光扩散性能优异的球形珠。
[0129]作为光扩散剂15的平均粒径,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Iym以上50 μπι以下。光扩散剂15的平均粒径的上限值更优选的是20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15 μ m。另一方面,光扩散剂15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更优选的是2 μ m,进一步优选的是5 μ m。在光扩散剂15的平均粒径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存在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变大的问题。相反,在光扩散剂15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光扩散剂15的分散性降低的问题。
[0130]作为光扩散剂15相对于基体16的质量比,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0.1以上2以下。光扩散剂15相对于基体16的质量比的上限更优选的是1,进一步优选的是
0.5。另一方面,光扩散剂15相对于基体16的质量比的下限更优选的是0.2,进一步优选的是0.3。在光扩散剂15相对于基体16的质量比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固定光扩散剂15的效果降低的问题。相反,在光扩散剂15相对于基体16的质量比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光扩散性能变得不充分的问题。
[0131]作为基体16的折射率(n5)和光扩散剂15的折射率(n3)之差的绝对值(|n5 —n3|),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0.03以上,更优选的是0.06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
0.09以上。在基体16的折射率(n5)和光扩散剂15的折射率(n3)之差的绝对值(|n5 —n3|)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存在不能使入射到第一透光部13的光线在基体16和光扩散剂15的界面很好地扩散的问题。
[0132]此外,优选的是,基体16的折射率(n5)比光扩散剂15的折射率(n3)大。通过使基体16的折射率(n5)比光扩散剂15的折射率(n3)大,所述视角限制片11可以利用基体16和光扩散剂15的界面使光线很好地扩散。
[0133]作为第一透光部13的雾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30%以上,更优选的是40%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50%以上。在第一透光部13的雾度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光扩散功能降低的风险增大。
[0134](第二透光部14)
[0135]第二透光部14由于需要透过光线,所以将透明的、特别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形成。作为第二透光部14的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与第二透光部5的主要成分相同的合成树脂。作为添加到第二透光部14中的添加剂,与添加到第二透光部5中的添加剂相同。此外,在第二透光部14上形成有与第二透光部5相同的光散射面。关于第二透光部14的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雾度,与第二透光部5的相同。
[0136]作为第二透光部14的宽度(W2)与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之比(W2A1),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1.5以上15以下。第二透光部14的宽度(W2)与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之比(W2ZiW1)的上限更优选的是12,进一步优选的是10。另一方面,第二透光部14的宽度(W2)与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之比(W2ZiW1)的下限更优选的是3,进一步优选的是5。在第二透光部14的宽度(W2)与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之比(W2ZiW1)超过所述上限的情况下,存在视角变得过宽的问题。相反,在第二透光部14的宽度(W2)与第一透光部13的宽度(W1)之比(W2ZiW1)小于所述下限的情况下,通过光散射面扩散的光线造成从正面方向视觉辨认情况下的图像的清晰度降低的风险增大。
[0137]〈制造方法〉
[0138]作为所述视角限制片11的制造方法,只要是可以形成所述结构的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与视角限制片I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
[0139]由于第一透光部13具有光扩散剂15和树脂制基体16,所以所述视角限制片11可以显著提高第一透光部13的光扩散性能,进而可以提高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并且可以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
[0140][第三实施方式]
[0141]〈触控面板21〉
[0142]图4的触控面板21包括基板22、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4、基板25、视角限制片
1。本实施方式的视角限制片I由于与图1的视角限制片I相同,所以采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触控面板21配置在显示面板(图中没有表示)的表面侧。触控面板21把从显示面板射出的图像光向表面侧射出。触控面板21形成为电容式触控面板。
[0143]基板22由透明的绝缘性材料形成。具体地说,基板22作为玻璃基板形成。透明导电层23由具有透明性和导电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作为透明导电层23的形成材料,可以例举无机类金属和有机导电高分子。作为无机类金属,可以例举金、银、铜、白金、镍、氧化锡、氧化铟锡(ITO)。作为有机导电高分子,可以例举使用了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喹喔啉等的有机导电性组合物。其中,优选的是光学特性、外观和导电性良好的ITO或聚噻吩系材料。粘合层24对透明导电层23和基板25进行粘合。作为粘合层24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公知的粘合性树脂。基板25是透明的绝缘性基板,与基板22相同,作为玻璃基板形成。视角限制片I层叠在基板25的背面。视角限制片I通过粘合层(图中没有表示)层叠在基板25背面。视角限制片I被配置成第一透光部4的长边方向与触控面板21的上下方向平行。
[0144]所述视角限制片I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侧,因此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能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145]所述触控面板21可以使从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通过光散射面扩散之后射出。另一方面,所述触控面板21对于从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背面侧向第一透光部4或第二透光部5大体垂直入射的光线,可以使该光线从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侧大体垂直射出。因此,所述触控面板21能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用户)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通过使对从斜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变得模糊,由此能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
[0146][第四实施方式]
[0147]〈触控面板31〉
[0148]图5的触控面板31包括视角限制片1、基板22、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4、基板25。在本实施方式中,视角限制片I与图1的视角限制片I相同,基板22、透明导电层23、粘合层24和基板25与图4的触控面板21的相同,所以分别采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触控面板31配置在显示面板(图中没有表示)的表面侧。触控面板31使从显示面板射出的图像光向表面侧射出。触控面板31作为电容式触控面板形成。视角限制片I被配置成第一透光部4的长边方向与触控面板41的上下方向平行。
[0149]所述视角限制片I由于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侧,所以可以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可以很好地防止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等。
[0150]所述触控面板31可以使从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背面侧以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线通过光散射面扩散之后射出。另一方面,所述触控面板31对于从所述视角限制片I的背面侧向第一透光部4或第二透光部5大体垂直入射的光线,可以使该光线从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侧大体垂直射出。因此,所述触控面板31可以对从正面方向观看的人(用户)显示清晰的图像,并且通过使对从斜向观看的人显示的图像变得模糊,由此可以防止泄露个人信息等。
[0151][其他实施方式]
[0152]此外,本发明的视角限制片和具备所述视角限制片的平板显示器除了所述方式以夕卜,还可以以实施了各种变形、改进的方式进行实施。
[0153]例如,所述视角限制片也可以没有保护层,此外,保护层也可以设置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侧,保护层也可以设置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和背面两面上。
[0154]所述视角限制片的第二透光部也无需一定由合成树脂形成。所述视角限制片的第二透光部也可以是由空气形成的中空部。此外,所述视角限制片的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也可以不紧密接触。即使在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之间有间隙的情况下,所述视角限制片也可以利用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与所述间隙的界面,使光线折射,进而可以提高扩散性能。
[0155]所述视角限制片的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和/或背面也无需在同一平面上。例如通过改变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的厚度,所述视角限制片可以调整从正面方向观看时的可见性和视角等。所述视角限制片也可以在保护层和光学功能层之间层叠其他层。所述视角限制片的第一透光部之间也无需以等间隔进行配置。
[0156]所述视角限制片也无需一定使相对的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第二透光部的侧面双方作为光散射面形成,可以仅是其中的任意一方的侧面作为光散射面形成。此外,所述视角限制片也无需在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的整个侧面上形成微细凹凸形状。
[0157]所述视角限制片也可以具有与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交叉设置的视角控制板。所述视角限制片通过具有所述的视角控制板,可以显著减少从斜向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0158]所述视角限制片除了可以配置在电容式的触控面板上以外,也可以配置在电阻膜式和电磁感应式等各种触控面板上。所述视角限制片即使在配置在触控面板上的情况下,也无需一定配置成第一透光部的长边方向和触控面板的上下方向平行。所述视角限制片也无需一定安装在触控面板上使用,也可以配置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各种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的表面侧。
[0159][实施例]
[0160]下面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叙述,但是不应基于实施例的记载来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性的解释。
[0161][实施例1]
[0162]把丙烯酸系树脂供给到T模具中,通过挤出成形,对形成第二透光部的片状挤出体进行成形。进而对所述挤出体的两个面实施消光加工,使得所述两个面成为表I的表面粗糙度(Ra) (Rz)。另一方面,制备了含有多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含锡氧化铟颗粒(ITO)(平均一次粒径为30nm)的涂布液(多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含锡氧化铟颗粒=9/41),把所述涂布液涂布在所述挤出体的表面,在80°C下干燥之后,照射紫外线进行固化。进而对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实施消光加工,制作了由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构成的层叠体。然后把具有与所述层叠体相同结构的层叠体顺序层叠粘合,制作了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顺序层叠的多层体。然后把所述多层体以规定的间隔在垂直方向切断之后,在一个切断面(背面侧)上层叠由与第二透光部相同材料制成的、平均厚度为5μπι的保护层,由此得到了实施例1的视角限制片。
[0163][实施例2?实施例8]
[0164]除了使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IVW1)和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成为表I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得到了实施例2?实施例8的视角限制片。
[0165][实施例9]
[0166]把丙烯酸系树脂供给到T模具中,通过挤出成形,使形成第二透光部的片状挤出体成形。进而对所述挤出体的两个面实施消光加工,使得成为表I所示的表面粗糙度(Ra)(Rz)0另一方面,制备含有包含多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含锡氧化铟颗粒(ITO)(平均一次粒径为30nm)的基体形成材料、以及以相对于所述基体形成材料按质量比
0.5的比例含有的光扩散剂(丙烯酸系树脂珠(平均粒径3 μ m))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在所述挤出体的表面,在80°C下干燥后,照射紫外线固化。进而对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实施消光加工,制作了由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构成的层叠体。然后把具有与所述层叠体相同结构的层叠体顺序层叠粘合,制作了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顺序层叠的多层体。然后按规定的间隔在垂直方向上把所述多层体切断之后,在一个切断面(背面侧)上层叠由与第二透光部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平均厚度为5μπι的保护层,由此得到了实施例9的视角限制片。
[0167]除了使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CVW1)、厚度(T2)与宽度(W2)之比(T2/W2)成为表I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操作,得到了实施例10?实施例16的视角限制片。
[0168][比较例I]
[0169]把丙烯酸系树脂供给到T模具中,通过挤出成形,使形成第二透光部的挤出体成形。进而对所述挤出体的两个面实施消光加工,使得成为表I的表面粗糙度(Ra) (Rz)。另一方面,制备含有多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作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按3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的吸光材料的黑色颜料(炭黑)的涂布液,把该涂布液涂布在所述挤出体的表面,在80°C下进行干燥之后,照射紫外线固化。进而对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实施消光加工,制作了由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构成的层叠体。然后把具有与所述层叠体相同结构的层叠体顺序层叠粘合,制作了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顺序层叠的多层体。然后按规定的间隔在垂直方向上把所述多层体切断之后,在一个切断面(背面侧)上层叠由与第二透光部相同材料构成的、平均厚度为5μπι的保护层,由此得到了比较例I的视角限制片。
[0170][特性的评价]
[0171]分别把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16和比较例I的视角限制片层叠在触控面板的基板表面,对视角特性和亮度特性进行了评价。此外,作为比较例2对没有使用任何视角限制片的情况下的视角特性和亮度特性进行了评价。
[0172]利用照射了背光时在斜向(0° ±45° )上目视的显示图像的可见性,按以下的规定对视角特性进行了评价。
[0173](a)不能辨别出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为◎
[0174](b)几乎不能辨别出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为〇
[0175](C)模模糊糊地能辨别出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为Λ
[0176](d)能清楚地辨别出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为X
[0177]其结果示于表I。
[0178]利用照射背光时在正面方向(0° ±5° )上目视的显示图像的可见性,按以下的规定对亮度特性进行了评价。
[0179](a)未感觉到亮度降低、且能清晰地用视觉辨认出显示画面的情况为O
[0180](b)虽然未感觉到亮度降低,但用视觉辨认出的显示画面稍有模糊的情况为Λ,CN 104169748 A说明书16/17 页
[0181](c)感觉到亮度降低的情况为X
[0182]其结果示于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角限制片包括光学功能层,所述光学功能层具有配置成多条状的多个断面为矩形的第一透光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间的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透光部, 相互相对的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作为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光散射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 μ m以上4 μ 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与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Rz/Ra)为I以上2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光散射面的垂直方向的每单位长度设置有2个/_以上100个/_以下的所述光散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中的至少一方的雾度为20%以下,具有所述雾度的透光部的厚度(T)与宽度(W)之比(Τ/ff)为I以上8.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折射率(Ii1)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n2)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折射率(Ii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In1 — n2|)为0.1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透光部的侧面紧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具有光扩散剂和树脂制基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宽度(W2)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宽度(W1)之比(W2ZiW1)为1.5以上15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厚度(T1)与宽度(W1)之比(VW1)为4以上4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间的设置宽度为6 μ m以上400 μ 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所述树脂制基体的折射率(n5)比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n2)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表面是同一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背面是同一平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限制片具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形成在所述光学功能层的一个面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限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限制片配置在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的表面侧。
18.一种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视角限制片。
【文档编号】G02B5/02GK104169748SQ20138001577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辻孝弘 申请人:惠和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