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19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被设置成可拆卸地附接到设备本体以用显影剂显影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气流;导管,所述导管将由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引入到所述设备本体中;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沿所述显影装置的纵向方向支撑所述显影装置的下表面,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显影装置的底部之间形成管状流路,使得空气沿纵向方向流动,且所述流路被连接到所述导管。
【专利说明】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冷却显影单元的冷却机构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日本专利特开N0.2008-170853公开了成像单元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的下方且写入单元被设置在成像单元下方。此外,气流导管被形成在成像单元和写入单元之间以使冷却空气经过。冷却空气适于通过形成在气流导管中的狭缝冷却成像单元。
[0003]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N0.2008-170853中,由于气流被形成为从成像单元的短侧方向冷却成像单元的底表面,狭缝需要暴露于气流导管。因而,存在从显影装置经由狭缝飞散的调色剂污染设备本体内部的曝光单元或其它构件的风险。
[0004]理想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设备具有能够冷却显影单元的底部、同时抑制设备本体内部由于显影剂的飞散而被污染的冷却机构。

【发明内容】

[000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被设置成可拆卸地联接到设备本体以用显影剂显影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气流;导管,所述导管将由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引入到所述设备本体中;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沿所述显影装置的纵向方向支撑所述显影装置的下表面,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显影装置的底部之间形成管状流路,使得空气沿纵向方向流动,且所述流路被连接到所述导管。
[0006]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将从以下参考附图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成像设备在前盖被打开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0008]图2是成像设备在图1的内盖透明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0009]图3是成像设备在图2的小盖、空气导管和风扇都透明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0010]图4是成像单元的透视图。
[0011]图5是成像单元的剖面图。
[0012]图6A是当从前侧看时显影单元的透视图,图6B是当从后侧看时显影单元的透视图。
[0013]图7是显影单元的沿纵向方向的前部的剖面图。
[0014]图8A是小盖的透视图,图8B是小盖的背侧的透视图。
[0015]图9是显影盘的透视图。
[0016]图10是示出导管、风扇、小盖、显影单元和显影盘的构造的透视图。
[0017]图11是冷却机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中,将参考【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性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构造以及不同条件而适当修改,因此本实施例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仅仅限制于此,除非另外明确地描述。
[0019]图1是成像设备100的在前盖I被打开的状态下的透视图。成像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0A和相对于设备本体100A可旋转地附接的前盖I。当使用者在箭头J的方向上打开前盖I时,内盖2将显现在内侧上。开口 2a彼此平行地形成在内盖2上。四个盒221(见图2)被插入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平行的开口 2a中。另外,开口 3k形成在内盖2上。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20被插入开口 3k中。小盖3被附接到显影单元220。图1示出从一个显影单元220移除小盖3的状态。
[0020]图2是成像设备100在图1的内盖2是透明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在设备本体100A的内部,导管20被设置在显影单元220上方,盒221被设置在导管20上方。作为“气流产生装置”的风扇21被附接到导管20以产生气流。导管20将通过风扇21产生的气流引入到设备本体100A的内部。显影单元220在与导管2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作为“门构件”的上述小盖3面对显影单元220的显影剂容器209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以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开口(开口部)3k。
[0021]图3是成像设备100在图2的小盖3、导管20和风扇21是透明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在设备本体100A内部,四个成像单元200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平行地设置。四个成像单元200的每一个包括鼓单元270和显影单元220,且用于形成颜色彼此不同的图像。
[0022]中间转印带260被设置在四个成像单元200上方。中间转印带260通过诸如图中未示出的二次转印辊、惰辊或张力辊的几个辊伸展。二次转印辊沿图像转印材料的输送路径设置,从而在二次转印辊和与之相对的辊之间形成夹持部。
[0023]四个盒221彼此平行地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60上方。因而,盒221被设置在显影单元220上方,作为将显影剂补充到显影单元220的“补充装置”。补充单元(未示出)被设置在设备本体100A的内侧以将从盒221供应的调色剂传送到显影单元220。
[0024]激光单元70被设置在四个成像单元200下方。换言之,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单元70被设置在显影单元220下方。激光单元70被构造成曝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10。
[0025]盒75被设置在激光单元70下方。片材输送路径、二次转印辊和定影装置被设置在设备本体100A的右侧。另外,排出盘312形成在设备本体100A的上部。
[0026]感光鼓210的表面通过充电辊均匀充电且通过激光单元70曝光形成有静电图像,以利用显影单元220形成显影剂图像。然后,在中间转印带260和二次转印辊之间的夹持部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同时,容纳在盒75中的记录材料经由输送辊、中间转印带260和二次转印辊之间的夹持部和定影装置排出到排出盘312。
[0027]图4是成像单元200的透视图。在成像设备100中,成像单元200对于设备本体100A是自由可拆卸的(可拆卸地附接)。如图4所示,成像单元200包括显影单元220和鼓单元270。显影单元220具有显影辊211,鼓单元270具有感光鼓210。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20用显影剂显影感光鼓210的表面上的静电图像。
[0028]图5是成像单元200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成像单元200包括显影单元220和鼓单元270。显影单元220采用使用两组分显影剂的系统且具有显影剂容器209。在显影剂容器209内部,显影辊211被设置在上部且输送螺杆212和213被设置在下部。管制构件214面对显影辊211的表面以管制显影辊211的表面上调色剂的涂覆量。显影剂被填充直到显影剂容器209内部的显影剂表面水平216的位置。
[0029]补充的调色剂通过输送螺杆212和213在显影剂容器209内循环且然后被输送到显影辊211。显影辊211和感光鼓210被设置在彼此附近而具有预定距离。
[0030]图6A是从前侧看时显影单元220的透视图。如图6A所示,显影单元220具有显影辊211。
[0031]图6B是从后侧看时显影单元220的透视图。如图6B所示,用于接收调色剂的补充口 300、补充挡板301和密封件302设置在输送螺杆212正上方,并位于显影单元220的后部。显影单元220被认为是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到设备本体100A且在设备本体100A中可被更换的单元。当显影单元220被从设备本体100A拆卸时,补充挡板301遮蔽补充口 300,使得显影单元220内部的显影剂被密封。
[0032]此外,在装运后显影单元220立即被构造成使得显影单元内部的间隙被膜构件(未示出)完全覆盖以完全密封显影剂,一旦接收到驱动输入,卷绕轴215就卷起膜构件。
[0033]另外,显影单元内部的显影剂通过如上所述的密封件302密封,以便即使在驱动输入期间也防止显影剂泄漏到显影单元220外部,但是附着到密封件的显影剂可通过补充挡板301的开/闭操作而被刮去,因而降落或飞散到设备内部。
[0034]驱动联接件76被设置在补充口 300旁边以驱动显影辊211和输送螺杆212、213。驱动联接件76从设备内部的驱动源接收驱动输入以旋转和驱动显影辊211。另外,高压触头77设置在驱动联接件76正上方以便对显影剂添加电极性。
[0035]如上所述,诸如挡板、驱动联接件76或高压触头77的功能构件共同设置在显影单元220的后部以从设备本体100A接收各种类型的输入,因而难以在显影单元220的后部设置其它功能件。此外,例如,通过使高压触头77位于显影单元220的前部可产生空间,但是需要从设备本体100A内部到前部拉高压线,导致引起诸如单元布置或成本增加的问题。
[0036]在以上构造中,当显影单元220接收驱动输入时,显影辊211、输送螺杆212、213和卷绕轴215 (见图5)接收旋转驱动。
[0037]图7是显影单元220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前部的剖面图。在图7中,示出用于驱动输送螺杆212、213和卷绕轴215的齿轮。显影单元220具有作为输送显影剂的“输送构件”的输送螺杆212、213。输送螺杆213具有贯穿轴213a。贯穿轴213a由轴承440轴向支撑。齿轮430与贯穿轴213a的端部配合地接合。齿轮430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齿轮431、432。
[0038]齿轮432驱动以使卷绕轴215旋转(进一步地,显影辊211从驱动联接件76(见图6)直接接收驱动力)。用于轴向支撑输送螺杆213的轴承440和用于支撑齿轮的轴441、442被驱动支撑板445和显影剂容器209支撑和覆盖。
[0039]作为“驱动传递构件”的齿轮430、轴441、齿轮431、轴442和齿轮432是将驱动力传递到输送螺杆212、213的构件。作为“盖构件”的驱动支撑板445是覆盖齿轮430、轴441、齿轮431、轴442和齿轮432的构件。显影剂容器209保持输送螺杆212、213、齿轮430、轴441、齿轮431、轴442、齿轮432和驱动支撑板445。
[0040]当输送螺杆212、213旋转时,显影剂在被搅拌的同时在显影剂容器209内部循环。此时,由于显影剂的成分可包含铁,通过搅拌产生的驱动能量被转换成显影剂自加热形式的热量。即,当驱动输入被传递到输送螺杆212、213时,显影剂存储热量。因此,搅拌速度和输送速度越高,显影剂蓄热量增加得越多。
[0041]另外,通过在用于轴向支撑输送螺杆212、213的轴承440等和用于支撑齿轮的轴441,442中的滑动摩擦产生摩擦热量,这种热量传播到显影剂容器209,因而进一步施加到显影剂。
[0042]如上所述,显影剂不耐热。在热量被施加到显影剂时,图像的质量特性降低。例如,在显影辊211的表面上发生显影剂涂布量的变化、电极性的改变和显影剂损坏,导致图像质量降低,诸如由成像设备100形成的图像的密度不均匀和低密度。因此,用于冷却显影剂的结构对于成像设备100是重要的,未来的成像设备强烈地需要更加提高的冷却性能。
[0043]图8A是小盖3的表面的透视图,图8B是小盖3的背侧的透视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旋转轴3a被固定到小盖3的底部。旋转轴3a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设备主体100A上。当将显影单元220安装到设备本体100A时,使用者顺序打开前盖I和小盖3。由此,在设备本体100A中分隔的显影单元220的插入空间曝露到外部。使用者将显影单元220推到预定位置,同时将它引导到固定在设备本体100A中的显影盘500。因而,显影单元220被定位在设备本体100A内部。
[0044]另外,如图SB所示,两个(一对)肋(第一壁)(肋构件)3c沿竖直方向突出。作为“倾斜部”的倾斜面3b被形成在肋3c之间以将气流从第一流路Jl引导到第二流路J2。当从上方在平面中看时,图8B中示出的小盖3通过倾斜面3b和肋3c看上去像大致U形。
[0045]图9是显影盘500的透视图。图9中示出的作为“支撑构件”的显影盘500沿显影剂容器209的纵向方向支撑显影单元220的显影剂容器209的下表面。显影盘500是引导显影单元220同时支撑显影单元220的构件。显影盘500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上突出的两个肋500a。因此,显影盘500被形成为在当在剖面图中看时呈向上U形的部分。显影盘500适于在显影单元220的插入/取出期间通过两个肋500a引导显影单元220的插入/取出,并通过平面部500b接收降落和飞散的调色剂。
[0046]图10是示出导管20、风扇21、小盖3、显影单元220和显影盘500的构造的透视图。在显影单元220被安装在设备本体100A中之后,小盖3被关闭,显影剂的冷却机构通过风扇21、导管20、小盖3、显影盘500和显影单元220完成。
[0047]首先,风扇21旋转以将空气抽吸到导管20内部。空气在导管20的内部沿箭头E的方向流动。导管20的内部被形成为光滑管形状且气流沿导管20形成而几乎不引起损失。
[0048]向下开放的多个开口部20a被形成在导管20处,开口部20a与形成在小盖3和驱动支撑板425上的开口(由肋3c、倾斜面3b和驱动支撑板445围绕的地方)对应。空气经由开口部20a通过将流动改变到箭头F的方向而分支。
[0049]图11是冷却机构700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冷却机构700主要由在开口部20a下游侧的小盖3、显影盘500和显影剂容器209形成。导管20的开口部20a与显影剂容器209的驱动支撑板445和小盖3保证预定的重叠量,导管20的开口部20a与显影容器209的驱动支撑板445和小盖3连通。为此,第一流路Jl与之相互重叠。连接到导管20的大致管状的第一流路Jl形成在显影剂容器209的驱动支撑板445和小盖3之间以使由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连接到第一流路Jl的大致管状的第二流路J2形成在显影盘500和显影剂容器209之间以使风扇21产生的气流通过。由风扇21产生的气流经过第一流路Jl和第二流路J2。气流通过风扇21从设备本体100A的前部朝后部流动。
[0050]另外,通过显影剂容器209的驱动支撑板445和冷却机构下部的小盖3的倾斜面3b形成管状的气流路径。由于气流路径形成为小间隙的管状,从该间隙泄漏的气流最小,且空气量的损失小。
[0051]当空气在箭头F的方向上流动时,由驱动支撑板445覆盖的轴、轴承和显影剂容器被冷却。
[0052]空气通过小盖3的倾斜面3b而在箭头G的方向上流动。小盖3面对每个显影单元220的驱动支撑板445。小盖3的倾斜面3b与驱动支撑板445 —起平滑地形成,使得气流的空气量最大,气流的损失最小。因而,即使在气流的方向改变的情况下,空气量的损失也最小。
[0053]当空气在箭头G的方向上流动时,气体流动到由显影剂容器209和显影盘500形成的空间中以从形成在后侧板602处的开口孔602a向后排出。而且,如图5所示,显影剂容器209包括在底部向下形成的两个(一对)腿部220a、220a (第二壁)(肋构件)。腿部220a沿第二流路J2 (见图11)形成。显影剂容器209通过其底部220b和上述腿部220a、220a形成为向下的U形。另外,显影盘500通过平面部500b和肋500a、500a形成为向上的U形。
[0054]显影剂容器209的腿部220a、220a被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与显影盘500的肋500a、500a重叠,在显影剂容器209和显影盘500之间保证与封闭空间类似的状态。即,该对腿部220a被设置在显影盘500上且沿第二流路J2形成,其侧面面对设置在显影盘500中的该对肋(肋构件)500a的侧面。为此,空气能够沿显影剂容器209的底部流动,同时保持空气量的损失小。结果,当空气在箭头G方向上流动时,显影剂容器209的具有与显影剂接触的最大面积的底部被冷却。
[0055]根据该实施例的构造,空气通过风扇21被抽吸到导管20中,且被引入到小盖3或显影盘500与显影单元220之间的空间中,以有效冷却显影单元220内部的显影剂。然后空气抽出到设备本体100A的后侧板602。
[0056]另外,夹在前侧板601和后侧板602之间的空间形成在显影盘500正下方,且激光单元70被形成在该空间中。激光单元70通过显影盘500与空气在其中流动的空间分离。因此,降落和飞散的显影剂被显影盘500接收且通过气流排出到设备本体100A的后面。因此,显影剂不在设备本体100A内部或设备本体100A的朝向使用者的前部扩散,且不粘附到激光单元70。
[0057]当显影单元220插入设备本体100A或从中取出时,使用者仅通过打开相应于显影单元220的每一个的小盖3而可接近显影单元220,因而显影单元220的插入/取出特性和可拆卸性不降低。
[0058]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能够通过避免牺牲显影单元220在设备本体100A内部的布置或可拆卸性来冷却显影单元220,同时抑制设备本体100A内部由于显影剂的降落或飞散而造成的污染。详细地,气流导管通过显影单元220、小盖3和显影盘500形成,使得冷却空气通过小盖3和显影单元220之间的空间、以及显影盘500和显影单元220之间的空间。因此,显影单元220的侧面和下表面被有效冷却,显影单元220的可拆卸性不降低,抑制设备本体100A内部调色剂的飞散。[0059]而且,本发明可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构造。例如,风扇21被设置在前侧板601的近侧的右端,但是根据导管20的布置可被设置在前侧板601和后侧板602之间。作为对显影剂的降落和飞散有利的布置,补充单元被布置在设备本体100A的后部,但是可以被构造成从设备本体100A的前部将显影剂补充到显影单元220。然而,与本实施例的构造相似,在提供显影盘500时,即使在设备本体100A的内部,显影剂的飞散也被抑制到最小。
[0060]此外,作为将驱动力输入到齿轮430、轴441、齿轮431、轴442和齿432的“输入构件”的驱动联接件76可被构造成使得一部分被设置在设备本体100A后部、而其它部分被设置在设备本体100A前部。
[0061]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避免牺牲显影单元在设备本体内部的布置或可拆卸性来冷却显影单元,同时抑制设备内部由于显影剂的降落或飞散而污染。
[0062]虽然已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能够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与最宽泛的解释一致,以便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0063]本申请要求2013年I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3-010476的权益,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并入。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被设置成可拆卸地附接到设备本体以用显影剂显影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静电图像; 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气流; 导管,所述导管将由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引入到所述设备本体中;和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沿所述显影装置的纵向方向支撑所述显影装置的下表面, 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显影装置的底部之间形成管状流路,使得空气沿所述纵向方向流动,且所述流路被连接到所述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一对壁,所述壁形成所述流路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显影装置的底部设有形成所述流路的侧面的一对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一对壁和所述一对腿部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流路的底表面被构造成在重力方向上在所述一对腿部的底部之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门构件,所述门构件自由打开和关闭以便可拆卸地附接所述显影装置, 其中,第二流路被形成在由所述门构件和所述导管的前部形成的管状流路中以便使从导管送出的气流流动到所述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门构件设有从所述门构件的内侧朝所述显影装置的前侧突出的一对肋部,所述第二流路由所述肋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倾斜部被设置在所述门构件上以引导气流,该气流在所述第二流路中在竖直方向上朝所述纵向方向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导管和所述第二流路彼此连接而在气流方向上彼此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前门,所述前门被设置成在所述设备本体中自由打开和关闭以便覆盖所述门构件。
【文档编号】G03G21/20GK103941566SQ20141002485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河角良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