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跳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25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追踪跳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追踪跳线结构,包含于一双工光纤跳线两端的具有相同结构的连接器装置,各连接器装置设有一下盖体以及一组合于所述下盖体的相对上盖;下盖体及相对上盖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则可依序设置所述双工光纤跳线的构成元件;上盖至少包含两朝所述连接器装置外部相通的开放沟槽;一设有可由上盖透光显示的发光装置的电路板设于连接器装置内部空间;两导电片连接于设有发光装置的电路板,并使导电片以与外部相通的状态外露延伸于所述的上盖开放沟槽;从而能以检测镊之类工具直接由外部压接所述外露的导电片快速而方便的追踪跳线。
【专利说明】追踪跳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追踪跳线结构,可方便的以探测工具由外部直接追踪跳线,免除使用穿刺方式追踪跳线所造成的各种弊端。
【背景技术】
[0002]在网路通讯中,网路跳线除了用于一般使用者的个人PC与墙上的网路资讯插座作网路连接之外,网路跳线还会运用在网路机房的建置,以及大楼网路布线到每一个房间的使用方式。
[0003]一般使用者使用的网路跳线,因为是连接墙上的网路资讯插座与个人PC,因此一般都是呈现明线布线方式,而墙上网路资讯插座一般数量最多不超过六个,故如果网路发生问题,例如网路线断裂,需要进行查线动作时对网路线进行分辨并不会太困难。
[0004]然而,如上所述,网路跳线除了使用在个人PC与墙上网路资讯插座连接之外,另外还用在网路机房与大楼网路布线,而这两处中网路机房因为设备之间的连接需要使用到网路跳线进行连接,因此会存在大量的网路跳线,同时,网路跳线之间也会交杂穿插,或者虽然会将网路跳线成捆束起,但有时需要对网路跳线两端进行辨识时就会比较麻烦。
[0005]为了解决上述发生的问题,除了美国专利5666453,包含中国台湾专利M413200、中国专利CN1095484等,都提到一个连接器插头的查线系统,主要是在光纤跳线中加入可传递讯号的导线,并连接在设在光纤跳线两端连接器插头上的光源装置,同时,两端连接器插头上还设有两接点,当一个电源供应器接在两接点上时,将促使两端的光源装置同时发光,藉此知道光纤跳线两端分别连接的位置。
[0006]然而,综观前述的先前专利技术,并对照市面上相关产品后会发现,在接点部分皆是采用刺针型的接点,在使用时需要将电源供应器前端的刺针插入到连接器插头上的插孔内,但因为刺针与插孔接极为细小,除了容易被折弯外,也不利于对接在一起,甚至在高密度状态下时,因连接器插头彼此靠得很近,若没有对准插入还会发生刺针弯折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追踪跳线结构,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可直接由外部检测追踪跳线,而无须采用现行的刺针插入方式,免除刺针插入所造成的各种缺点。
[000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追踪跳线结构,包含在跳线两端的具有相同结构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器装置至少包含:
[0009]至少一供插接组合于一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器插头;
[0010]一下盖体;
[0011]一组合于所述下盖体以共同构成一内部空间的相对上盖,所述下盖体及相对上盖所形成的内部空间设置所述跳线的构成元件,所述上盖至少包含两朝所述连接器装置外部相通并与该内部空间相通的开放沟槽;
[0012]一设有由所述上盖透光显示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所述可透光的连接器装置内部空间;以及
[0013]连接所述发光装置的两导体,所述两导体以与外部相通的状态分别外露延伸于所述的上盖开放沟槽。
[0014]其中,所述上盖由一前上盖以及一以透光材料所制成的后盖体所组成,所述前上盖设有一按压护套,所述连接器插头则于与所述按压护套相对位置设有弹片;所述后盖体于后端设置所述与外部相通的开放沟槽。
[0015]其中,所述前上盖底端两侧设有扣接件,所述下盖体在相对位置两侧边设有凹槽部供将所述下盖体及前上盖组合成一体;所述后盖体在前端接近底部位置设有卡钩以及两侧底端设有卡扣件,所述下盖体与所述卡钩相对位置设有槽缝,以及在与所述卡扣件相对位置设有槽孔。
[0016]其中,所述发光装置为发光二极体。
[0017]其中,所述发光装置与该导体设置于一电路板上。
[0018]其中,所述下盖体与所述电路板相对位置设有内夹槽以及在后端边设有开放夹槽,所述电路板插接于所述内夹槽,并使导体底缘夹合定位于所述下盖体后端边的开放夹槽。
[0019]其中,所述导体为一导电片。
[0020]其中,所述导电片在前端面所设有插接片,所述电路板在与所述插接片相对位置设有插孔。
[0021 ] 其中,所述跳线为一光纤跳线。
[0022]其中,所述跳线为一内具四对绞芯线的网路跳线。
[0023]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无须透过使用电源供应器前端的刺针插入到连接器插头上的插孔内来进行追踪跳线,经由穿刺方式追踪跳线所形成诸如刺针与插孔接阴极为细小而容易折弯、不方便对接在一起、以及未对准插入所发生刺针弯折断裂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一并加以改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0025]图2:显示图1元件分解图。
[0026]图3:显示图2局部组合状态以及部分元件以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
[0027]图4:显示图1的断面剖视图。
[0028]图5:显不本实用新型追踪检测状态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考图1至图3,以图示的双工光纤跳线为例,此类双工光纤跳线在两端具有相同结构的连接器装置10 (此一实施例仅显示其中一端的连接器装置10),于所述连接器装置10前端含有两连接器插头11供插接组合于光纤插座(图未示)。同时,于图示实施例的光纤跳线,除了使用光纤跳线外,另可为一内部具有四对绞芯线的网路跳线。
[0030]所述连接器装置10基本上设有一下盖体20,一由一前上盖30以及一后盖体40所组成的相对上盖,及前端组接两连接器插头11且后组合于所述下盖体20以共同构成一连接器装置10,以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头11为LC。其中连接器插头11内依序设置如插接销12、衬套13、定位座14,下盖体20与相对上盖组合后形成的内部空间内置含有光纤丝及导电线所构成的光纤线15电缆等双工光纤跳线元件。同时,可将所述的插接销12、衬套13、定位座14等构件定位于所述下盖体20所形成的相对内部空间210中;所述前上盖30则如同此类光纤连接设备同样设有按压护套31位于所述连接器插头11的预设弹片尾端16,而可经由所述按压护套31下压连动所述弹片尾端16,使所述连接器插头11能与光纤插座彼此分离。
[0031]于本实用新型此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上盖30的底端两侧设有扣接件32,所述下盖体20则在相对位置两侧边设有凹槽部21供将所述下盖体20及前上盖30组合成一体;同时,所述后盖体40则在前端接近底部位置设有卡钩41供组接于下盖体20相对位置的槽缝22,以及经由两侧底端卡扣件42组合于下盖体20相对位置的槽孔23 ;所述后盖体40为可透光材料所制成,并于后端两侧各设有一连通内部空间210与外部相通的开放沟槽43、44。
[0032]于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由下盖体20与前上盖30以及后盖体40所组成的相对上盖共同构成的连接器装置10在内部设有一发光装置的电路板50,所述发光装置为一发光二极体(LED) 51,使所述发光二极体51的发光体可经由一单向电流兀件(如二极体52)导正电流正负极至所述发光二极体(LED)51的发光体;同时,两导电片53、54之类导体则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关电路上,并使所述两导电片53、54以与外部相通的状态外露延伸于所述的后盖体40两开放沟槽43、44。
[0033]所述下盖体20设有两相对内夹槽24,供插接组合所述电路板50,同时在电路板50设置插孔55供插接所述两导电片53、54在前端面所设的相对插接片56,并使两导电片53、54底缘夹合定位于所述下盖体20后端边的开放夹槽25。如图3及图4所示,由于所述光纤线15内部具有至少一光纤丝17及一导电线18,其中,光纤丝17可连接到所述连接器插头11内,而导电线18则连接到所述电路板50的二极体52上。
[0034]如图5所示,透过上述结构,电子元件检测镊60左右尖端61、62即可以由后端插入方式插入后盖体40两开放沟槽43、44内,或是以上端下放方式放入后盖体40的两开放沟槽43、44内分别导电片53、54接触而供电,即可藉由所述二极体52将导正电流正负极至发光二极体(LED)51,使得双工光纤跳线两端的LED同时发亮,而可快速查出跳线两端分别连接的位置。
[0035]本实用新型因而提供一种追踪跳线结构,无须透过使用电源供应器前端的刺针插入到连接器插头上的插孔内来进行追踪跳线,经由穿刺方式追踪跳线所形成诸如刺针与插孔接阴极为细小而容易折弯、不方便对接在一起、以及未对准插入所发生刺针弯折断裂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一并加以改善。
[0036]以上实施例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对于熟习此一技艺人士依所举实施例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追踪跳线结构,包含在跳线两端的具有相同结构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器装置至少包含: 至少一供插接组合于一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器插头; 一下盖体; 一组合于所述下盖体以共同构成一内部空间的相对上盖,所述下盖体及相对上盖所形成的内部空间设置所述跳线的构成元件,所述上盖至少包含两朝所述连接器装置外部相通并与该内部空间相通的开放沟槽; 一设有由所述上盖透光显示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所述可透光的连接器装置内部空间;以及 连接所述发光装置的两导体,所述两导体以与外部相通的状态分别外露延伸于所述的上盖开放沟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由一前上盖以及一以透光材料所制成的后盖体所组成,所述前上盖设有一按压护套,所述连接器插头则于与所述按压护套相对位置设有弹片;所述后盖体于后端设置所述与外部相通的开放沟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盖底端两侧设有扣接件,所述下盖体在相对位置两侧边设有凹槽部供将所述下盖体及前上盖组合成一体;所述后盖体在前端接近底部位置设有卡钩以及两侧底端设有卡扣件,所述下盖体与所述卡钩相对位置设有槽缝,以及在与所述卡扣件相对位置设有槽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为发光二极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与该导体设置于一电路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与所述电路板相对位置设有内夹槽以及在后端边设有开放夹槽,所述电路板插接于所述内夹槽,并使导体底缘夹合定位于所述下盖体后端边的开放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一导电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在前端面所设有插接片,所述电路板在与所述插接片相对位置设有插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为一光纤跳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踪跳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为一内具四对绞芯线的网路跳线。
【文档编号】G02B6/38GK203720408SQ20142006098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1日
【发明者】林宴临 申请人: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