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37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上下对齐固定的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上方安装牵引轮(1),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各自两端分别安装皮带轮(11),上履带(7)和下履带(6)之间装有平稳运行的辅助气缸(13),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前端侧的皮带轮(11)旁分别同轴连接上同步带轮(3)和下同步带轮(4),在下同步带轮(4)和牵引轮(1)之间卷绕连接同步带(2),同时该同步带(2)中部从外侧压紧上同步带轮(3),在上履带(7)或下履带(6)的后端侧的皮带轮(11)上水平方向连接平稳运行的主气缸(8)。精密控制上、下履带压力,实现高速稳定运行,同时将生产线提速至400m/min并可稳定控制余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专利说明】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制造中的余长处理设备,尤其是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光缆余长形成主要来源于二次被覆和成缆工序,它们一起决定了光缆余长的大小。而二次被覆工序是光缆余长和余长调节的最重要工序,它可以通过调节其他工艺参数来达到调节余长的目的;光纤从放线架以一定放线张力下放出,通过油枪进入主机挤出系统,再通过热水槽冷却进入轮牵,在这个过程中光纤是以直线运动。由于光纤油膏有触变性在受到剪切力的情况下化学键断裂,纤膏粘度降低,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光纤在热水槽段是被拉直,没有形成余长或是说形成了负余长。由于光纤在受力时有一定的拉伸量(一般〈1%),另一方面光纤在轮牵时光纤靠近束管的内侧面,相对束管长于光纤为负余长。在冷水槽段是形成余长的主要阶段,由于束管在冷却时有很大的收缩而形成余长,抵消前面的负余长而形成要求的余长。每公里光缆实际束管长度比光缆长度长一些,长的部分可以用来提供部分余长,加上二套形成的余长,两者共同组成了光缆的所有余长,为光缆提供了足够的拉伸窗口。对于中心束管式光缆由于没有成缆部分的余长,在二次套塑时余长要大一些。为光缆提供了足够的拉伸窗口。因此对于不同用途的光缆需要确定相应的束管余长。
[0003]光缆在生产、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都要求有一定的拉伸窗口,这样就要求光缆在束管和成缆时形成足够的余长。其中束管余长是决定光缆各种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光纤在二次套塑管中产生准确的余长。影响余长的因素很多,如光纤的放线张力、油膏的性能、纤膏挤出的模具油针和导纤针、热冷水槽的温度长度、余长牵引设备的结构形式及位置、履带牵引、收线张力及对光缆生产各工艺参数的控制。随着光缆生产的不断发展,客户对光缆生产速度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而随着生产线速度的提高,对于余长的稳定控制也变得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国内成熟的二次套塑管中稳定的生产速度大致在250—300m/min的区间,一旦继续往上提速,余长控制就变得非常不稳定和难以控制。高速履带牵引机正是致力于提高生产线速度条件下,满足生产工艺余长稳定控制的一种新型设备。
[0004]原有生产线中履带牵引机通常固定放置于冷水槽后,仅用于对束管余长的微调。其动力传递通过伺服电机经一对同步带轮传动后,带动主动轮旋转后进而带动下履带旋转;上履带则在气缸作用下,通过一定的压力与下履带接触,产生摩擦力随下履带一起旋转。上、下履带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束管的牵引。
[0005]现有履带牵引结构应用于高速生产条件下时,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无法满足工艺对牵引能够随生产参数动态调整的要求;当前结构在高速条件下运行不太稳定,上、下履带运动时存在打滑情况,从而对产品形成搓扭;当前压力控制方式仅通过调压阀对气缸压力进行控制,压力无法控制,从而对产品形成侧压而造成产品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高速条件下平稳运行,同时精密控制上、下履带压力,实现对余长控制的要求。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牵引轮、同步带、上同步带轮、下同步带轮、下履带、上履带、主气缸、皮带轮和辅助气缸;上下对齐固定的上履带和下履带的上方安装牵引轮,上履带和下履带之间装有平稳运行辅助气缸,上履带和下履带的各自两端分别安装皮带轮,上履带和下履带的前端侧的皮带轮旁分别同轴连接上同步带轮和下同步带轮,在下同步带轮和牵引轮之间卷绕连接同步带,同时该同步带中部从外侧压紧上同步带轮,在上履带或下履带的后端侧的皮带轮上水平方向连接平稳运行的主气缸。
[0008]尤其是,在上履带或下履带的后端侧的皮带轮上水平方向连接张紧装置。
[0009]尤其是,上履带和下履带内侧安装压轮组。
[0010]尤其是,同步带为双面齿形同步传动带。
[0011]尤其是,平稳运行的主气缸上安装精密调压阀。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精密控制上、下履带压力,实现高速稳定运行,同时将生产线提速至400m/min并可稳定控制余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包括:牵引轮1、同步带2、上同步带轮3、下同步带轮4、压轮组5、下履带
6、上履带7、主气缸8、张紧装置9、电机10、皮带轮11、精密调压阀12、辅助气缸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履带牵引机放置于挤出机机头出口和余长牵引轮之间的热水槽区域,结合工艺参数的变化,调整牵引与挤出机的相对位置。
[0017]本实用新型包括:牵引轮1、同步带2、上同步带轮3、下同步带轮4、下履带6、上履带7、主气缸8、皮带轮11和辅助气缸13。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上下对齐固定的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上方安装牵引轮1,上履带7和下履带6之间装有平稳运行的辅助气缸13,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各自两端分别安装皮带轮11,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前端侧的皮带轮11旁分别同轴连接上同步带轮3和下同步带轮4,在下同步带轮4和牵引轮I之间卷绕连接同步带2,同时该同步带2中部从外侧压紧上同步带轮3,在上履带7或下履带6的后端侧的皮带轮11上水平方向连接平稳运行的主气缸8。
[0020]前述中,在上履带7或下履带6的后端侧的皮带轮11上水平方向连接张紧装置9。
[0021]前述中,上履带7和下履带6内侧安装压轮组5。
[0022]前述中,同步带2为双面齿形同步传动带。
[0023]前述中,平稳运行的主气缸8上安装精密调压阀12。
[0024]前述中,如附图2所示,牵引轮I旁同轴连接电机10。
[0025]本实用新型解决高速履带牵引平稳运行的问题,其中,将动力传递方式由原来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仅带动I个主动轮改进为同时带动下履带6和上履带7的两个主动轮,即上同步带轮3和下同步带轮4;其次,牵引轮I和压轮组5也由原来的外圆柱光滑导轮改为同步齿形轮;再次,将同步带2由原来的牵引平皮带改进为高精度的同步齿形传动带。
[002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下履带间压力的精密控制,在主气缸8的气路控制中,将普通调压阀改进为高精度的精密调压阀12 ;普通气缸也同时改进为压力稳定的主气缸8,达到精密控制的要求。
[002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高速履带牵引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夹紧力通过辅助气缸13进一步实现平稳运行,保证了下履带6、上履带7在动力传递过程中同速运行,运行速度高达400m/min,尤其是牵引过程中避免出现左右或前后光纤搓扭情况;消除下履带6、上履带7对产品侧压以及因此导致产品变形,实现在工艺上对产品余长的有效控制。
【权利要求】
1.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包括牵引轮(1)、同步带(2)、上同步带轮(3)、下同步带轮(4)、下履带(6)、上履带(7)、主气缸(8)、皮带轮(11)和辅助气缸(13);其特征在于,上下对齐固定的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上方安装牵引轮(1),上履带(7)和下履带(6)之间装有平稳运行的辅助气缸(13),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各自两端分别安装皮带轮(11),上履带(7)和下履带(6)的前端侧的皮带轮(11)旁分别同轴连接上同步带轮(3)和下同步带轮(4),在下同步带轮(4)和牵引轮(1)之间卷绕连接同步带(2),同时该同步带(2)中部从外侧压紧上同步带轮(3),在上履带(7)或下履带(6)的后端侧的皮带轮(11)上水平方向连接平稳运行的主气缸(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履带(7)或下履带(6)的后端侧的皮带轮(11)上水平方向连接张紧装置(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上履带(7)和下履带(6)内侧安装压轮组(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同步带(2)为双面齿形同步传动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余长高速履带牵引设备,其特征在于,平稳运行的主气缸(8)上安装精密调压阀(12)。
【文档编号】G02B6/44GK203720420SQ20142007732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4日
【发明者】赖继光, 张力, 施正超 申请人:上海昱品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