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867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包括固定座、盖板、切换片、AR增透滤光片、IR红外滤光片、减速齿轮、主动齿轮、弹簧、驱动马达,AR增透滤光片和IR红外滤光片分别装设于切换片相应的第二通光孔位置,切换片固定端部的定位孔套入于容置腔底部的固定柱,弹簧套装于固定柱且压持于切换片与盖板之间,切换片自由端部的圆周面设置轮齿。工作时,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方式驱动切换片转动,进而实现两个滤光片相互切换;当切换片转动至特定位置时,弹簧的弹力会引起摩擦力(作为静态保持力),进而使切换片稳定停留在特定位置。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一致性高、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各自独立且稳定可靠的优点。
【专利说明】—种双滤光片丨R-CUT切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
【背景技术】
[0002]摄像机在白天和晚上因为光线不同会出现不一样的图像效果,在白天的时候有日光,对于图像效果而言,只需可见光就即可反映色彩缤纷的世界;而另一部分光线(例如红外光),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摄像机的感光芯片是可以感知的并能反映出来的,如果摄像机的感光芯片同时感知可见光和红外光,图像效果就会出现偏色的现象。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滤光片来把不需要的光线过滤掉,而到了晚上需要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到摄像机里来反映图像,多数的摄像机在光线不好时会变成黑白的,此时没有偏色的问题;其中,白天用的是滤除红外的滤光片(即IR红外滤光片),而到晚上就必须用能感应并尽可能多的让红外光进入摄像机的滤光片(AR增透滤光片),故双滤光片IR-⑶T切换器应运而生。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然而,现有的双滤光片IR-⑶T切换器普遍采用磁性吸附(即用磁力作为Holding force静态保持力)的固定保持方式将相应的IR红外滤光片或者AR增透滤光片稳定保持在特定位置,而上述磁性吸附固定保持方式存在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相互影响制约且在空心杯马达上很难实现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该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结构设计新颖、一致性高、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各自独立且
稳定可靠。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双滤光片IR-⑶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固定座于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第一通光孔,固定座的上端部于容置腔的开口处装设有盖板;
[0008]容置腔内嵌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切换片,切换片开设有两个上下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光孔,切换片于其中一第二通光孔位置装设有AR增透滤光片,切换片于另一第二通光孔位置装设有IR红外滤光片,切换片的固定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定位孔,两个第二通光孔的中心至定位孔的中心距离相等,固定座于容置腔的底部对应定位孔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固定柱,固定柱嵌插于定位孔内且上端部延伸至切换片的上方,固定柱的上端部于切换片的上方套装有弹簧,弹簧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盖板以及切换片抵接;
[0009]切换片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定位孔同轴的圆周面,圆周面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依次排布的轮齿,容置腔内对应切换片的轮齿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减速齿轮,减速齿轮与切换片的轮齿啮合,固定座对应减速齿轮配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伸入于容置腔内且装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减速齿轮啮合。
[0010]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部延设有马达固定基座,马达固定基座对应所述驱动马达开设有马达嵌卡槽,驱动马达嵌卡于马达嵌卡槽内。
[0011]其中,所述减速齿轮开设有中心孔,所述固定座于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与中心孔上下对齐的固定轴孔,固定轴孔内嵌装于固定轴,固定轴的上端部延伸至固定轴孔的上方且嵌插于减速齿轮的中心孔内。
[0012]其中,所述减速齿轮包括有大齿轮部和小齿轮部,大齿轮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小齿轮部与所述切换片自由端部的轮齿啮合。
[0013]其中,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弹簧开设有朝下开口的限位孔,弹簧的上端部嵌入于限位孔内且与限位孔的底部抵接。
[0014]其中,所述切换片的上表面开设有滤光片卡槽,所述AR增透滤光片以及所述IR红外滤光片分别嵌卡于滤光片卡槽内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光孔对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⑶T切换器,其包括有固定座、盖板、切换片、AR增透滤光片、IR红外滤光片、减速齿轮、主动齿轮、弹簧、驱动马达,固定座开设容置腔和第一通光孔,盖板装设于容置腔开口处,AR增透滤光片和IR红外滤光片分别装设于切换片两个相应的第二通光孔位置,切换片固定端部的定位孔套入于容置腔底部的固定柱,弹簧套装于固定柱且压持于切换片与盖板之间,切换片自由端部的圆周面设置轮齿。工作时,驱动马达通过由主动齿轮、减速齿轮所组成的齿轮组来驱动切换片转动,进而实现AR增透滤光片以及IR红外滤光片相互切换,弹簧被压持于盖板与切换片之间且通过固定柱进行 定位,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当切换片转动至特定位置时,上述弹力作用会使得切换片与容置腔的底部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作为静态保持力在驱动马达断电后能够很好地让切换片稳定地保持在特定位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通过纯机械方式来使得切换片在驱动马达断电后保持在特定位置;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一致性高、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各自独立且稳定可靠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0020]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0021]I——固定座11——容置腔
[0022]12——第一通光孔 13——固定柱
[0023]14——马达固定基座 141——马达嵌卡槽
[0024]15——固定轴孔2——盖板
[0025]21——限位孔3——切换片
[0026]31——第二通光孔 32——定位孔
[0027]33-轮齿34-滤光片卡槽[0028]40——AR增透滤光片41——IR红外滤光片
[0029]5——弹簧6——减速齿轮
[0030]61——中心孔62——大齿轮部
[0031]63——小齿轮部7——驱动马达
[0032]8——主动齿轮9——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双滤光片IR-⑶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1,固定座I的上端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11,固定座I于容置腔11的底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第一通光孔12,固定座I的上端部于容置腔11的开口处装设有盖板2。
[0035]其中,容置腔11内嵌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切换片3,切换片3开设有两个上下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光孔31,切换片3于其中一第二通光孔31位置装设有AR增透滤光片40,切换片3于另一第二通光孔31位置装设有IR红外滤光片41,切换片3的固定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定位孔32,两个第二通光孔31的中心至定位孔32的中心距离相等,固定座I于容置腔11的底部对应定位孔32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固定柱13,固定柱13嵌插于定位孔32内且上端部延伸至切换片3的上方,固定柱13的上端部于切换片3的上方套装有弹簧5,弹簧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盖板2以及切换片3抵接。
[0036]进一步的,切换片3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定位孔32同轴的圆周面,圆周面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依次排布的轮齿33,容置腔11内对应切换片3的轮齿33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减速齿轮6,减速齿轮6与切换片3的轮齿33啮合,固定座I对应减速齿轮6配装有驱动马达7,驱动马达7的动力输出轴伸入于容置腔11内且装设有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与减速齿轮6啮合。
[0037]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盖板2可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装配于固定座I的容置腔11开口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装配方式实现安装。
[0038]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驱动马达7通过由主动齿轮8、减速齿轮6所组成的齿轮组来驱动切换片3转动,进而实现AR增透滤光片40以及IR红外滤光片41相互切换,具体的:驱动马达7通电并驱动主动齿轮8转动,主动齿轮8再驱动减速齿轮6转动,通过减速齿轮6的减速作用,切换片3以定位孔32为回转中心并绕着固定柱13转动,进而使得AR增透滤光片40以及IR红外滤光片41位置转动并实现相互切换。
[0039]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弹簧5被压持于盖板2与切换片3之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13用于定位弹簧5 ;由于弹簧5的弹力作用,当切换片3转动至特定位置时(AR增透滤光片40对准第一通光孔12位置或者IR红外滤光片41对准第一通光孔12),上述弹力作用会使得切换片3与容置腔11的底部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作为静态保持力在驱动马达7断电后能够很好地让切换片3稳定地保持在特定位置。
[004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通过纯机械方式来使得切换片在驱动马达断电后保持在特定位置;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一致性高、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各自独立且稳定可靠的优点。
[004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便于驱动马达7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固定座I的上端部延设有马达固定基座14,马达固定基座14对应驱动马达7开设有马达嵌卡槽141,驱动马达7嵌卡于马达嵌卡槽141内。其中,马达嵌卡槽141的底部开设有供驱动马达7的动力输出轴伸入至容置腔11内的通孔结构。
[004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减速齿轮6开设有中心孔61,固定座I于容置腔11的底部开设有与中心孔61上下对齐的固定轴孔15,固定轴孔15内嵌装于固定轴9,固定轴9的上端部延伸至固定轴孔15的上方且嵌插于减速齿轮6的中心孔61内,固定轴9用于对减速齿轮6进行限位;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减速齿轮6包括有大齿轮部62和小齿轮部63,大齿轮部62与主动齿轮8啮合,小齿轮部63与切换片3自由端部的轮齿33啮合。
[004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盖板2对应弹簧5开设有朝下开口的限位孔21,弹簧5的上端部嵌入于限位孔21内且与限位孔21的底部抵接。其中,限位孔21用于对弹簧5进行进一步的限位,通过限位孔21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弹簧5在切换片3转动过程中出现移位,进而进一步地保证可靠性。
[004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便于AR增透滤光片40以及IR红外滤光片41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切换片3的上表面开设有滤光片卡槽34,AR增透滤光片40以及IR红外滤光片41分别嵌卡于滤光片卡槽34内且分别与相应的第二通光孔31对齐。
[0045]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滤光片IR-⑶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座(1),固定座(I)的上端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11 ),固定座(I)于容置腔(11)的底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第一通光孔(12 ),固定座(I)的上端部于容置腔(11)的开口处装设有盖板(2 );容置腔(11)内嵌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切换片(3),切换片(3)开设有两个上下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光孔(31),切换片(3)于其中一第二通光孔(31)位置装设有AR增透滤光片(40),切换片(3)于另一第二通光孔(31)位置装设有IR红外滤光片(41),切换片(3)的固定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定位孔(32),两个第二通光孔(31)的中心至定位孔(32)的中心距离相等,固定座(I)于容置腔(11)的底部对应定位孔(32 )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固定柱(13 ),固定柱(13)嵌插于定位孔(32)内且上端部延伸至切换片(3)的上方,固定柱(13)的上端部于切换片(3)的上方套装有弹簧(5),弹簧(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盖板(2)以及切换片(3)抵接; 切换片(3)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定位孔(32)同轴的圆周面,圆周面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依次排布的轮齿(33),容置腔(11)内对应切换片(3)的轮齿(33)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减速齿轮(6),减速齿轮(6)与切换片(3)的轮齿(33)啮合,固定座(I)对应减速齿轮(6)配装有驱动马达(7),驱动马达(7)的动力输出轴伸入于容置腔(11)内且装设有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与减速齿轮(6)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I)的上端部延设有马达固定基座(14),马达固定基座(14)对应所述驱动马达(7)开设有马达嵌卡槽(141),驱动马达(7)嵌卡于马达嵌卡槽(1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6)开设有中心孔(61),所述固定座(I)于容置腔(11)的底部开设有与中心孔(61)上下对齐的固定轴孔(15),固定轴孔(15)内嵌装于固定轴(9),固定轴(9)的上端部延伸至固定轴孔(15)的上方且嵌插于减速齿轮(6)的中心孔(6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6)包括有大齿轮部(62)和小齿轮部(63),大齿轮部(62)与所述主动齿轮(8)啮合,小齿轮部(63)与所述切换片(3)自由端部的轮齿(3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对应所述弹簧(5)开设有朝下开口的限位孔(21),弹簧(5)的上端部嵌入于限位孔(21)内且与限位孔(21)的底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片(3)的上表面开设有滤光片卡槽(34),所述AR增透滤光片(40)以及所述IR红外滤光片(41)分别嵌卡于滤光片卡槽(34)内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光孔(31)对齐。
【文档编号】G02B7/00GK203773214SQ20142011995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钟木生, 杨俊文, 赵少伟 申请人: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