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88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和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凹槽,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贴合有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上贴合有所述反射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光学膜片嵌入导光板内的第一凹槽内,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专利说明】—种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背光显示装置中,减轻、减薄等技术是体现背光模组设计发展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液晶显示模组大致都具有一个可以承装背光源光学件的金属板,一个将光学件固定并支撑面板的塑胶框,由于该两颗料件均重量较大,且料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厚度,两料件至少需要两套或两套以上模具。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更需要轻巧便捷的显示工具,因此更需要减轻、减薄液晶显示模组、且降低成本的技术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减少了背板与胶框使得液晶显示模组更薄、更轻、降低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凹槽,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设置有所述液晶面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上设置有反射片。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的周边、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围区域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片粘接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台阶面的深度相同。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围区域设有用于与所述液晶面板粘接的第二粘接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光面的边缘设有遮光胶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光面上与所述遮光胶带相对应的区域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光学膜片相粘接的第三粘接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反射片的框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由上框架和下框架合围形成一矩形框体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屏、PCBA电路板以及连接与所述液晶屏和所述PCBA电路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所述下框架的第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PCBA电路板的支架,下框架包括一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第一侧为所述下框架的长边。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有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LED,所述电路板包括粘接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液晶面板粘接的第二部分。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导光板的定位部,以及用于限位所述灯条的限位部,所述定位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所述限位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且连接于所述定位部的一端。
[00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两端的所述定位部之间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以形成多个用于容纳所述LED的第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部分连接,以支撑所述电路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连接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凹槽。
[001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卡接于对应的所述第四凹槽的卡接部,固定所述PCBA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PCBA电路板上对应的固定孔相配合以固定PCBA电路板的通孔。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光学膜片嵌入导光板内的第一凹槽内,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爆炸图;
[0021]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截面图一;
[0022]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截面图二 ;
[0023]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与光学膜片装配关系图;
[0025]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框架、灯条、导光板装配关系图;
[0026]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框架、支架、液晶面板装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30、光学膜片20,所述导光板30的出光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光学膜片20的第一凹槽301。
[0029]光学膜片20嵌入导光板30内的第一凹槽301内,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光学膜片20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0030]为了进一步的减小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30的出光面一侧设置有液晶面板10,所述导光板30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上设置有反射片40。
[0031]所述液晶面板10与所述反射片40均贴合于所述导光板30相应的表面,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结构装配,节省了空间,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
[0032]所述导光板30的反射面的周边、对应所述第一凹槽301的外围区域302设有台阶面303,进一步地为了不影响显示效果,反射面上靠近导光板入光侧的一边不设置台阶面;所述台阶面303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片40粘接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台阶面的深度相同,这样在保证导光板与反射片很好的贴合的同时,也不影响模组整体厚度。[0033]所述第一粘接层可以为双面胶带,也可以为涂覆胶水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采用第二双面胶带32的结构形式,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双面胶带32粘接于所述台阶面303,所述第二双面胶带32的外表面与所述导光板30的反射面整体所在的平面相平齐,即所述第二双面胶带32的设置并没有增加液晶显示模组整体厚度。
[0034]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一凹槽301的外围区域302设有用于与所述液晶面板10粘接的第二粘接层。
[0035]所述第二粘接层可以为双面胶带,也可以为涂覆胶水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接层采用第一双面胶带31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双面胶带31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10的边缘,所述液晶面板10的入光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光学膜片20相粘接的第三粘接层,所述第三粘接层采用第三双面胶带21,第一双面胶带31连接所述液晶面板10的一面与所述第三双面胶带21连接所述液晶面板10的一面相平齐。所述液晶面板10的边缘设有遮光胶带,所述第三粘接层设置在与遮光胶带相对应的区域上。
[0036]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液晶面板10通过第一双面胶带31粘接于所述导光板30的出光面,所述反射片40通过第二双面胶带32粘接于所述导光板30的反射面,所述光学膜片20嵌入所述导光板30的第一凹槽301内,且所述光学膜片20通过第三双面胶带21与所述液晶面板10连接,由于双面胶带薄且柔软,将液晶面板10、导光板30、光学膜片20和反射片40固定在一起的同时,减小了液晶显不|旲组整体的厚度,且不会对液晶面板10、导光板30、光学膜片20和反射片40造成直接的挤压而带来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0037]所述液晶面板10的边缘设有遮光胶带。如图1所示,液晶面板10的四周分别设有第一遮光胶带81、第二遮光胶带82、第三遮光胶带83和第四遮光胶带84。第一遮光胶带81、第二遮光胶带82、第三遮光胶带83和第四遮光胶带84覆盖于所述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的周边区域防止周边漏光,由于遮光胶带的厚度比现有技术中密封件薄且比较柔软,可减小边框变形造成对液晶面板的直接挤压力,避免出现液晶面板发生压迫性使得液晶面板漏光的现象,提高了液晶模组的遮光性能,提高了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0038]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于通过粘接结构固定所述导光板30、所述液晶面板
10、所述反射片40的框架。本实施例中,所述粘接结构为双面胶带。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为由上框架70和下框架60合围形成一矩形框体结构,所述下框架60包括一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第一侧为所述下框架的长边,上框架70通过第四双面胶带71与所述液晶面板10、所述导光板30、所述反射片40连接。
[0040]如图3所示,所述下框架60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导光板30之间设有灯条50,所述灯条50包括电路板51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51上的多个LED52,所述电路板51包括粘接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液晶面板10粘接的第二部分。
[0041]电路板51通过其上方的第五双面胶带53与下框架60的第一侧连接,且倒置扣在导光板30上,其中,下框架60与电路板51的连接有一定深度,以保证LED52与导光板30的间距,以便导光板更均匀的混光;电路板51上与下框架60未贴合的第二部分通过第六双面胶带54与液晶面板10连接。
[0042]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侧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
[0043]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导光板30的定位部602,以及用于限位所述灯条50的限位部601,所述定位部602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所述限位部601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且连接于所述定位部602的一端。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部602和所述限位部601均为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的凸台结构,且所述定位部602和所述限位部601相垂直连接形成L型结构。
[0044]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两端的所述定位部602之间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604以形成多个用于容纳所述LED52的第三凹槽603,相邻两个所述凸起604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第三凹槽603,所述灯条50的所述LED52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603内便于混光,所述凸起604与所述电路板51的第一部分连接,以支撑所述电路板51。
[0045]如图1所示,所述液晶面板10包括液晶屏11、线路板组装成品(Printed CircuitBoard Assembly,简称PCBA)电路板13以及连接与所述液晶屏11和所述PCBA电路板13之间的柔性电路板12,所述下框架的第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PCBA电路板13的支架。
[0046]如图2所示,所述液晶面板10相对的两面上还设置有偏光片,所述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的边缘设有遮光胶带,即,所述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上位于所述偏光片的外围区域设有所述遮光胶带,如图2所示,第四遮光胶带84覆盖于所述液晶面板10的出光面上位于偏光片的外围区域。
[0047]所述液晶面板10通过第一双面胶带31与导光板30连接,所述液晶面板10通过第三双面胶带21与所述光学膜片20连接。所述第一双面胶带31和所述第三双面胶带21均位于所述液晶面板10上设有偏光片的外围区域,且所述第三双面胶带21与相对应的偏光片之间具有间隙。
[0048]所述支架包括卡接于对应的所述第四凹槽的卡接部;固定所述PCBA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PCBA电路板上对应的固定孔相配合以固定PCBA电路板的通孔。
[0049]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用于支撑所述液晶面板10上的PCBA电路板13。PCBA电路板13上具有第一固定孔131和第二固定孔132,所述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1和第二固定孔132相配合以固定PCBA电路板13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架61包括卡接于所述下框架60的第一卡接部,和固定PCBA电路板13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1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架62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框架60的第二卡接部,以及固定PCBA电路板13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32相对应的通孔。
[0050]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连接结构。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螺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连接方式。
[0051 ]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凹槽605。如图6所示,在下框架60的第一侧的第二侧壁上具有两个第四凹槽605,用于安装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
[005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可以直接与所述第四凹槽605相卡接,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也可以通过设置与所述第四凹槽605内的双面胶带或胶水粘接于所述下框架60上。[005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涉及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描述均与图示方
向一致。
[005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导光板异形结构、使用加强外框(框架)、采用双面胶带贴合、外置PCBA电路板支撑支架等技术,达到去除传统液晶显示模组中背板和胶框的效果,从而减薄了液晶显示模组、降低了液晶显示模组的重量、提升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强度、并且降低了液晶显示模组的成本。
[0055]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凹槽,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设置有所述液晶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上设置有反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的周边、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围区域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片粘接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台阶面的深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围区域设有用于与所述液晶面板粘接的第二粘接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光面的边缘设有遮光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光面上与所述遮光胶带相对应的区域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光学膜片相粘接的第三粘接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反射片的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上框架和下框架合围形成一矩形框 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屏、PCBA电路板以及连接与所述液晶屏和所述PCBA电路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所述下框架的第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PCBA电路板的支架,下框架包括一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第一侧为所述下框架的长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有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LED,所述电路板包括粘接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液晶面板粘接的第二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 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导光板的定位部,以及用于限位所述灯条的限位部,所述定位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所述限位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且连接于所述定位部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两端的所述定位部之间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以形成多个用于容纳所述LED的第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部分连接,以支撑所述电路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连接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卡接于对应的所述第四凹槽的卡接部,固定所述PCBA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PCBA电路板上对应的固定 孔相配合以固定PCBA电路板的通孔。
【文档编号】G02F1/13GK203811946SQ20142013201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吴忠宝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