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及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19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及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摄像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及摄像设备,该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包括:镜头座;与镜头座滑动连接的外筒,外筒远离镜头座的一端设置有前镜头组,且外筒靠近镜头座的一端设置有后镜头组;调节环,调节环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外筒与镜头座,且两端分别与外筒和镜头座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调节环转动时,带动外筒相对镜头座滑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需要调节机械后焦时,通过转动调节环,调节环带动外筒在镜头座内滑动,从而实现快速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加快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时间。
【专利说明】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摄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及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电动变焦镜头没有一种简洁快速调节机械后焦的方式,需要通过反复插拔镜头来调节机械后焦以获取最佳成像位置,受外在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通常调节出一部合格相机需要较长时间,量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摄像设备,用以方便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焦。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该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包括:
[0005]镜头座;
[0006]与所述镜头座滑动连接的外筒,所述外筒远离所述镜头座的一端设置有前镜头组,且所述外筒靠近所述镜头座的一端设置有后镜头组;
[0007]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外筒与所述镜头座,且所述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筒和所述镜头座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调节环转动时,带动所述外筒相对所述镜头
座滑动。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需要调节机械后焦时,通过转动调节环,调节环带动外筒在镜头座内滑动,从而实现快速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力口快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时间。
[0009]优选的,所述镜头座具有直孔,且所述直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外筒套装在所述直孔内,且所述外筒具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装配的凸起。防止外筒出现转动。
[0010]可选择的,所述调节环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同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的螺纹距小于第二螺纹的螺纹距,所述外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所述镜头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实现调节环带动外筒滑动。
[0011]可选择的,所述调节环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条螺纹,所述外筒与所述镜头底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旋向相反的两条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实现调节环带动外筒滑动。
[0012]可选择的,所述调节环内侧的一端具有环形凸起,所述调节环内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外筒与所述镜头座中,其中的一个具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卡槽,另一个具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实现调节环带动外筒滑动。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摄像设备在需要调节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时,通过转动调节环,调节环带动外筒在镜头座内滑动,从而实现快速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加快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时间,进而降低了整个摄像设备的调整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剖视图;
[0016]图2a?图2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变焦示意图。提供的俯视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前镜头组 2-外筒 3-后镜头组
[0019]4-镜头座 5-调节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1]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结构。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该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包括:
[0023]镜头座4 ;
[0024]与镜头座4滑动连接的外筒2,外筒2远离镜头座4的一端设置有前镜头组I,且外筒2靠近镜头座4的一端设置有后镜头组3 ;
[0025]调节环5,调节环5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外筒2与镜头座4,且两端分别与外筒2和镜头座4转动连接,并在调节环5转动时,带动外筒2相对镜头座4滑动。
[0026]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需要调节机械后焦时,通过转动调节环5,调节环5带动外筒2在镜头座4内滑动,从而实现快速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加快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时间。
[0027]在外筒2与镜头座4之间的滑动装配时,为了避免外筒2转动,较佳的,镜头座4具有直孔,且直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外筒2套装在直孔内,且外筒2具有与滑槽滑动装配的凸起。通过凸起与滑槽的配合防止外筒2在与镜头座4滑动装配时出现转动。应当理解的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限制外筒2相对镜头座4转动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具体描述的结构,其他任何能够限定外筒2转动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如:外筒2的外侧壁上设置滑槽,镜头座4的直孔的侧壁上设置与滑槽相配合的凸起;其原理与上述具体描述的结构相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28]在调焦时,通过调节环5与镜头座4以及外筒2的不同的连接结构,从而使得调节环5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外筒2相对镜头座4滑动,其中,调节环5与镜头座4以及调节环5与外筒2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继续参考图1,调节环5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同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且第一螺纹的螺纹距小于第二螺纹的螺纹距,外筒2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镜头座4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0031]在具体使用时,旋转调节环5,由于调节环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镜头座4以及外筒2螺旋连接,且调节环5与外筒2连接的第一螺纹的螺纹距小于调节环5与镜头底座连接的第二螺纹的螺纹距,因此,在调节环5转动一圈时,外筒2相对镜头座4移动一个第二螺纹的螺纹距与第一螺纹的螺纹距的差的距离,通过上述结构,不断转动调节环5,从而实现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由于调节环5分别与镜头座4以及外筒2采用螺纹配合连接,因此,在组装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装配误差。能够精准的控制外筒2相对镜头座4的滑动距离,提高了调整机械后焦的精度。
[0032]实施例2
[0033]调节环5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条螺纹,外筒2与镜头底座分别设置有与旋向相反的两条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0034]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5与镜头座4以及外筒2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提供的调节环5与镜头座4以及外筒2的连接诶方式相类似,不同的是,实施例1采用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为同旋向的螺纹,而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环5与镜头座4及外筒2的连接的螺纹的旋向为相反的,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5分别与镜头座4及外筒2连接的螺纹的螺纹距不受限定,既可以采用相同的螺纹距,也可以采用不相同的螺纹距,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外,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5,在调节环5转动一周时,镜头座4与外筒2相对滑动两个螺纹距的长度,在调整机械后焦时,相对于实施例1提供的调节环5,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5能够在转动较少的圈数时,即可使外筒2滑动到要求的位置,方便了机械后焦的调节,降低了机械后焦调整的时间。
[0035]实施例3
[0036]调节环5内侧的一端具有环形凸起,调节环5内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外筒2与镜头座4中,其中的一个具有与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卡槽,另一个具有与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0037]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环5的一端通过环形凸起与环形卡槽的配合与镜头座4和外筒2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螺纹连接,为了方便描述,下面以调节环5的一端通过环形退其与环形卡槽的配合与镜头座4转动连接,且调节环5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外筒2连接的结构进行描述。在转动调节环5时,调节环5与镜头座4之间相对转动,在调节环5转动时,由于调节环5与外筒2之间螺纹连接,外筒2在螺纹的带动下与镜头座4相对滑动。实现调整机械后焦的目的。在调节环5转动一周时,外筒2相对镜头座4移动一个螺纹距的距离。
[003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5分别与镜头座4及外筒2的连接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列举的具体结构,其他任意能够实现驱动外筒2相对镜头座4滑动的结构均可应用到本实施例中,其原理与上述具体实施例列举的结构的原理相近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39]为了方便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在调节机械后焦过程的理解,下面以实施I提供的调节环5与镜头座4及外筒2的连接结构为例,并结合图2a?图2d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进行说明。[0040]把调节环5旋合在外筒2和镜头座4上,并将外筒2装配到镜头座4上的初始位置,如图2a所示,此时,镜头法兰面距镜头座4顶端面为a0,光学后焦为b0,机械后焦为CO。然后旋转调节环5,由于外筒2上的螺纹与镜头座4上的螺纹规格不同即螺纹牙距不同,必然产生螺距差,迫使镜头朝里移动(即图2a示朝右,下同),如图2b所示,此时,镜头法兰面距镜头座4顶端面为al,光学后焦为bl,机械后焦为Cl。接着再旋转调节环5,镜头继续往里移动,如图2c所示,此时,镜头法兰面距镜头座4顶端面为a2,光学后焦为b2,机械后焦为c2。当调节环5调至使镜头成像清晰时,即如图2d所示位置,此时,镜头法兰面距镜头座4顶端面为a3,光学后焦为b3,机械后焦为c3。完成机械后焦的调整。
[0041]综上,如图2a?图2d所示,镜头机械后焦从CO变化至c3,实现了调焦目的。能够快速便捷的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加快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时间。
[00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
[004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在需要调节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时,通过转动调节环5,调节环5带动外筒2在镜头座4内滑动,从而实现快速调整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机械后焦,加快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速度,降低了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的调整时间,进而降低了整个摄像设备的调整时间。
[00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侧,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侧。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座; 与所述镜头座滑动连接的外筒,所述外筒远离所述镜头座的一端设置有前镜头组,且所述外筒靠近所述镜头座的一端设置有后镜头组; 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外筒与所述镜头座,且所述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筒和所述镜头座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调节环转动时,带动所述外筒相对所述镜头座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具有直孔,且所述直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外筒套装在所述直孔内,且所述外筒具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装配的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同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的螺纹距小于第二螺纹的螺纹距,所述外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所述镜头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条螺纹,所述外筒与所述镜头底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旋向相反的两条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内侧的一端具有环形凸起,所述调节环内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外筒与所述镜头座中,其中的一个具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卡槽,另一个具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6.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聚焦电动变焦镜头。
【文档编号】G02B7/09GK203825343SQ20142027847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王国强, 张兴明 申请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