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其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材质为塑料;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1<f1/f4<0;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本实用新型的广角成像镜头能在保持较小尺寸及较高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具有超广视场角。
【专利说明】
广角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设及一种广角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光学成像系统的感光元件包括电荷禪合装置(charge-co叩led device, 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iT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图像传感器。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发展,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越来越小,对应地成像镜头 也需要具有较小的尺寸及较高的成像质量。同时,随着成像镜头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对拍 摄的范围需求也越来越广。因此,为了满足广视场角的要求,一般会采用增加透镜片数,但 是运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及轻量化;随着角度的增大,轴外像差也急剧增加,不利于提高成 像质量;同时光线的入射高度更有利于轴外像差的校正,入射高度体现在镜片尺寸上,故小 型化不利于扩大视场角。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 要提供一种广角成像镜头。
[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广角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0005]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且采用材质为塑料;
[0006]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0007]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000引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0009]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
[0010] 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0011] 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12] -l.KfVf4<0;
[0013] 其中,f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01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15] KDT11/DT62<1.6;
[0016] 其中,DTl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 的有效半径。
[001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18] 0.5<DT21/DT52<1.1;
[0019] 其中,DT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 的有效半径。
[002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21] 0<R1/R4<4;
[0022] 其中,R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 率半径。
[002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24] 0<SAG11/SAG12<0.6;
[0025] 其中,SAGl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 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 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002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27] 〇.8<CT3/CT4<1.6;
[0028] 其中,CT3为所述第S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屯、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 中屯、厚度。
[002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30] -3.5<fl2/f<-2;
[0031] 其中,f 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为所述广角成像镜头的 有效焦距。
[003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33] 0^45/^56(1;
[0034] 其中,T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为所述第五透镜 和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
[003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36] 0.25mm-i<ImgH/(f*lTL)<0.5臟-1;
[0037] 其中,Im巧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所述广角成像镜头的有 效焦距;I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0038]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广角成像镜头具有尺寸小、超广角、像素高的优点。
[0039]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0]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1 ]图1是实施例1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2] 图2是实施例1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是实施例1的广角成像镜头 的象散图(mm);图4是实施例1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43] 图5是实施例2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4] 图6是实施例2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7是实施例2的广角成像镜头 的象散图(mm);图8是实施例2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45] 图9是实施例3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6] 图10是实施例3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1是实施例3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12是实施例3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47] 图13是实施例4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8] 图14是实施例4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5是实施例4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16是实施例4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49] 图17是实施例5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0] 图18是实施例5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9是实施例5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20是实施例5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51 ]图21是实施例6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2] 图22是实施例6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23是实施例6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24是实施例6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53] 图25是实施例7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4] 图26是实施例7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27是实施例7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28是实施例7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55] 图29是实施例8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6] 图30是实施例8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1是实施例8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32是实施例8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57] 图33是实施例9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58] 图34是实施例9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5是实施例9的广角成像镜 头的象散图(mm);图36是实施例9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0059] 图37是实施例10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60] 图38是实施例10的广角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9是实施例10的广角成像 镜头的象散图(mm);图40是实施例10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图(皿)。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 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006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也'、"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W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 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 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W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 限定。
[006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W是固定连接,也可W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W是机械连接,也可W是电连接或可W相互通讯;可W是直接相连,也可W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W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W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 "下"可W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W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5]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 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 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W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 和/或参考字母,运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 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W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66]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广角成像镜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 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U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透镜L3、具有正屈折 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及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0067] 第一透镜Ll的材质为塑料,其具有物侧面Sl及像侧面S2,且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 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且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透镜L3具有物 侧面S5及像侧面S6,且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且像侧面S8 为凸面。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ll及像侧面S12, 且物侧面Sll为凸面。
[006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透镜L3及第四透镜L4之间的 光阔STC。
[0069] 成像时,被摄物体OBJ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第一透镜Ll进入广角成像镜头并穿 过具有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最终成像于成像面S15。
[007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071] -l.KfVf4<0;
[0072] 其中,fl为第一透镜LI的有效焦距,f 4为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
[0073]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通过对第一透镜Ll及第四透镜L4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广 角成像镜头收集光线的能力增强,因此具有较大的视场角,在符合小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 要求的同时还满足超广角的要求。
[007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0巧]1<DT11/DT62<1.6;
[0076] 其中,DTll为第一透镜LI的物侧面SI的有效半径,DT62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 的有效半径。
[0077]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可W保证第一透镜Ll及第六透镜L6的横向尺寸的均匀性,利于 广角成像镜头组装。
[007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0巧]0.5<DT21/DT52<1.1;
[0080] 其中,DT21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有效半径,0巧2为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lO 的有效半径。
[0081]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使得光线在各个镜片上的入射高度得到合理分配,从而可W降 低成像镜头的敏感度。
[008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Ll的物侧面Sl为凸面,且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 件式:
[0083] 0<R1/R4<4;
[0084] 其中,Rl为第一透镜LI的物侧面SI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曲 率半径。
[0085]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使得广角成像镜头的光焦度可W得到合理的分配,避免第一透 镜Ll及第二透镜L2承担过大的光焦度,从而可W降低第一透镜Ll及第二透镜L2的敏感度。
[008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087] 0<SAG11/SAG12<0.6;
[008引其中,SAGll为第一透镜Ll的物侧面Sl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Ll的物侧面Sl的 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Ll的像侧面S2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 Ll的像侧面S2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0089]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使得第一透镜Ll具有较强的收集光线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实现 广角成像镜头的超广角性能,同时有利于保证广角成像镜头具有较高的相对照度。
[009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091] 0.8<CT3/CT4<1.6;
[0092] 其中,CT3为第S透镜L3在光轴上的中屯、厚度,CT4为第四透镜L4在光轴上的中屯、 厚度。
[0093]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能够使第=透镜L3及第四透镜L4的厚度均匀,有利于广角成像 镜头的组装。
[009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0 巧]-3.5<fl2/f<-2;
[0096] 其中,fl2为第一透镜LI与第二透镜L2的合成焦距;f为广角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0097]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可W合理分配成像镜头的光焦度,使得第一透镜Ll与第二透镜 L2具有比较合适的光焦度,从而具有比较强的收集光线的能力,利于实现超广角性能,同时 使得第一透镜Ll的形状比较均匀,从而可W保证第一透镜Ll的工艺性。
[009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099] 0^45/^56(1;
[0100] 其中,T45为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轴上间隔距离,T56为第五透镜L5和第六 透镜L6的轴上间隔距离。
[0101]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可有效平衡各透镜间的间距,有利于消除色差,实现高像素化。
[010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广角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
[0103] 0.25mm-i<ImgH/(f*lTL)<0.5臟-1;
[0104] 其中,Im巧为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广角成像镜头的有 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LI的物侧面SI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
[0105] 满足上面的条件式有利于减小广角成像镜头的体积并扩大广角成像镜头的视场 角,满足超广角的同时保证广角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01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U第二透镜L2、第S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 L5及第六透镜L6都为非球面透镜。非球面的面型由W下公式决定:
[0107]
[0108] 其中,h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高度,C是顶点曲率,k是锥形常数,Ai是非球面 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0109] 实施例1
[0110] 请参阅图1-4,实施例1中,广角成像镜头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0111] 表1 「01121
[0194]表29 r01951
[0201] 如上述表格及图1-4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各个透镜的光 焦度得到合理分配,各种像差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较高的成像质量和较小的尺寸,同 时实现了超广角性能。
[020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 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 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 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 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W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W合适的方式结合。
[020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W理 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W对运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 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 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且采用材质为塑料;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 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l.l<fl/f4<0; 其中,Π 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1<DT11/DT62<1.6; 其中,DT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 效半径。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5<DT21/DT52<1.1; 其中,DT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 效半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 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R1/R4<4; 其中,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 径。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SAG11/SAG12<0.6; 其中,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 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 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8〈CT3/CT4〈1.6; 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 厚度。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3.5<fl2/f<-2; 其中,Π 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为所述广角成像镜头的有效 焦距。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T45/T56〈1; 其中,Τ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Τ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 述第六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0 · 25mm-klmgHAf^TTLKO · 5mm-1; 其中,ImgH为所述广角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所述广 角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文档编号】G02B13/18GK205720846SQ20162048968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卢建龙, 贾远林, 戴付建
【申请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