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27241发布日期:2022-02-16 14:3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增效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音视科技的日益发展,大尺寸电视在教育及会议这一块需求越来越多。这种电视的应用场景一般都是在学校及会议室这种面积大,观看人数多。所以这种情况对电视的可视角度要求就需要提高,需要让坐在边上的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电视。目前市场就有一些显示增效膜,使用特殊的结构,通过光的折射特性(相同光在不同折射率介质中折射角度不同),来增加电视的侧视角亮度,其显示增效膜都是先加工结构,然后在pet表面使用uv固化树脂转印结构,在填充uv固化树脂,最后再涂oca胶水;加工结构复杂,工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及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所述显示增效膜包括第一导光层和第二导光层;所述第一导光层为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微结构的导光层,所述第二导光层为使用不同折射率的uv固化树脂填充固化的导光层。
5.第一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首先在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um级别的类梯形结构;
7.步骤二;在带有结构的pet表面使用电晕处理。所述pet表面高度在10-15um之间,厚度在5-15um之间。
8.第二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在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1.50折射率的树脂;所述树脂起到一个折射率差的作用;该树脂固化后表面带有粘性,可贴在电视屏幕上。
9.优选的,所述pet表面高度10um,厚度为5um;
10.所述pet表面高度12um,厚度为7um;
11.所述pet表面高度13um,厚度为10um;
12.所述pet表面高度14um,厚度为13um;
13.所述pet表面高度15um,厚度为15um。
14.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折射率的树脂;
15.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40折射率的树脂;
16.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50折射率的树脂。
17.对所述显示增效膜的显示亮度调节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一:先设置最大的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峰值,以及设置最大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时的温度峰值;
19.步骤二:根据显示增效膜使用时间从低到高依次调节屏幕的亮度;直至显示增效膜的亮度达到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峰值;
20.步骤三:持续保持所述显示增效膜的亮度,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贯穿显示增效膜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变化;直至达到峰值温度后关闭检测;并记录显示增效膜达到峰值亮度时随着时间变化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
21.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及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设计可以提升120
°
视角,在120
°
测试,亮度大于中心亮度的30%,而普通电视只有15%左右。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第一导光层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第二导光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所述显示增效膜包括第一导光层和第二导光层;所述第一导光层为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微结构的导光层,所述第二导光层为使用不同折射率的uv固化树脂填充固化的导光层。
28.请参阅图1,第一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一:首先在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um级别的类梯形结构;
30.步骤二;在带有结构的pet表面使用电晕处理,所述pet表面高度在10-15um之间,厚度在5-15um之间;
31.所述pet表面高度10um,厚度为5um;
32.所述pet表面高度12um,厚度为7um;
33.所述pet表面高度13um,厚度为10um;
34.所述pet表面高度14um,厚度为13um;
35.所述pet表面高度15um,厚度为15um。
36.第二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37.在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1.50折射率的树脂;所述树脂起到一个折射率差的作用;该树脂固化后表面带有粘性,可贴在电视屏幕上;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折射率的树脂;
38.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40折射率的树脂;
39.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50折射率的树脂。
40.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1.对所述显示增效膜的显示亮度调节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42.步骤一:先设置最大的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峰值,以及设置最大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时的温度峰值;
43.步骤二:根据显示增效膜使用时间从低到高依次调节屏幕的亮度;直至显示增效膜的亮度达到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峰值;
44.步骤三:持续保持所述显示增效膜的亮度,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贯穿显示增效膜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变化;直至达到峰值温度后关闭检测;并记录显示增效膜达到峰值亮度时随着时间变化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
45.通过不同方式设计的第一导光层和第二导光层增强的显示增效膜;保证了侧边大视角看电视,电视中心亮度都不会降低很多,且保证在120
°
视角,中心亮度衰减70%以内。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增效膜包括第一导光层和第二导光层;所述第一导光层为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微结构的导光层,所述第二导光层为使用不同折射率的uv固化树脂填充固化的导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um级别的类梯形结构;步骤二;在带有结构的pet表面使用电晕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表面高度在10-15um之间,厚度在5-15u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在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1.50折射率的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起到一个折射率差的作用;该树脂固化后表面带有粘性,可贴在电视屏幕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表面高度10um,厚度为5um;所述pet表面高度12um,厚度为7um;所述pet表面高度13um,厚度为10um;所述pet表面高度14um,厚度为13um;所述pet表面高度15um,厚度为15u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折射率的树脂;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40折射率的树脂;所述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50折射率的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显示增效膜的显示亮度调节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设置最大的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峰值,以及设置最大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时的温度峰值;步骤二:根据显示增效膜使用时间从低到高依次调节屏幕的亮度;直至显示增效膜的亮度达到显示增效膜的屏幕亮度峰值;步骤三:持续保持所述显示增效膜的亮度,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贯穿显示增效膜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变化;直至达到峰值温度后关闭检测;并记录显示增效膜达到峰值亮度时随着时间变化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工艺制作的显示增效膜开视角膜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增效膜技术领域,包括所述显示增效膜包括第一导光层和第二导光层;所述第一导光层为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微结构的导光层,所述第二导光层为使用不同折射率的UV固化树脂填充固化的导光层;第一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在光学级PET表面使用激光雕刻um级别的类梯形结构;步骤二;在带有结构的PET表面使用电晕处理;第二导光层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在结构面和镜面滚压填充1.30-1.50折射率的树脂;本发明设计可以提升120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 沈渊 曹建 徐宇 刁全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